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車輛傷害基本安全操作要求

防止車輛傷害基本安全操作要求

2024-07-18 閱讀 1918

1、未經勞動、公安等部門培訓合格持證人員,不熟悉車輛性能者不得駕駛車輛。

2、應堅持做好例行保養工作,車輛制動器、喇叭、轉向系統、燈光等影響安全的部件如作用不良不準出車。

3、嚴禁翻斗車、自卸車車廂乘人,嚴禁人貨混裝,車輛載貨應不超載、超高、超寬,捆扎應牢固可靠、應防止車內物體失穩跌落傷人。

4、乘坐車輛應坐在安全處,頭、手、身不得露出車廂外,要避免車輛啟動制動時跌倒。

5、車輛進出施工現場,在場內掉頭、倒車,在狹窄場地行駛時應有專人指揮。

6、現場行車進場要減速,并做到“四慢”即:道路情況不明要慢,線路不良要慢,起步、會車、停車要慢,在狹路、橋梁彎路、坡路、叉道、行人擁擠地點及出入大門時要慢。

7、在臨近機動車道的作業區和腳手架等設施以及在道路中的路障應加設安全色標、安全標志和防護措施,并要確保夜間有充足的照明。

8、裝卸車作業時,若車輛停在坡道上,應在車輪兩側用楔形木塊加以固定。

9、人員在場內機動車道應避免右側行走,并做到不平排結隊有礙交通;避讓車輛時,禁止避讓于兩車交會之中,不站于旁有堆物無法退讓的死角。

10、機動車輛不得牽引無制動裝置的車輛,牽引物體時物體上不得有人,人不得進入正在牽引的物與車之間,坡道上牽引時,車和被牽引物下方不得有人作業和停留。

篇2:防止車輛傷害措施

1.駕駛員應嚴格執行國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公司有關規定,每天出車前應對車輛進行“三檢”(出車前、行車途中、回場后)對車輛進行安全性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并作詳細記錄,杜絕病車上路。不得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確保行車安全。

2.工作場所或辦公區域內道路上應在顯眼、清晰的位置按規定設置限速交通標志、警示標志、或者安全防護設施。應在職工上下班時間、就餐時間人流密集的出入口和路段,干道與職工人數較多的生產車間、辦公樓銜接處標劃出人行橫道線(斑馬線),必要時設置減速欄,實行強制性減速。

3.機動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沒有限速標志的廠站內行駛時,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5公里。

4.避免疲勞駕駛,長途駕駛(大車350公里,小車500公里)時,駕駛時間達4小時駕駛人員必須休息一次。

5.機動車行駛至有人看守路口、交叉路口、裝卸作業、人行稠密地段、下坡道、設有警告標志處或轉彎、調頭時,貨運汽車載運易燃、易爆等危險貨物時,應當減速或者停車,在確認安全后通過。

6.機動車行駛至積水路段、無人看守路口或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

7.夜間行駛或者在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行駛,以及遇有沙塵、冰雹、雨、雪、霧、結冰等氣象條件時,應當降低行駛速度。

8.機動車在進出廠房、倉庫大門、停車場、加油站、危險地段、生產現場、倒車時,時速不得超過每小時5公里。

9.雨中行車時,禁止滑行并盡量避免猛打方向盤和緊急制動。應使用刮水器,發現工作不良應停止行駛進行檢查排除,大雨或久雨后,應注意道路變化,盡量在路中行駛,會車減速或暫停時不要太靠路邊土路,雨霧較大、視線不清,應選擇安全地點暫停,開小燈和尾燈,放置警告牌。

10.下坡行駛時,駕駛員要思想集中,判斷準確,認真操作并隨時做好停車準備,時刻注意制動器作用是否有效。根據坡度情況選擇適當檔位,萬一腳制動器失效,應馬上越級換入低速檔,利用發動機制動作用和手動制動器控制車速。

11.按規定超車,超車后在不影響被超車輛行駛的情況下,再駛入正常行駛路線,不準強行超車,不得超車后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猛打方向盤以防車輛失控碰撞他車或路邊行人、樹木等。

12.駕駛員實行車輛“準駕證”制度,沒有取得企業準駕資格證嚴禁駕駛本單位車輛。

13.嚴禁駕駛員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或一邊查看信息。必要時,應選擇安全地點靠右暫停,電話聯系結束后,再集中精神駕駛。

14.機動車載人不得超過核定的人數,客運機動車不得違反規定載貨。乘車人的頭、手不得伸出車廂檔板;車廂檔板上嚴禁坐人。

15.駕駛員和乘坐人員在車輛行駛途中應按規定使用安全帶。

16.生產現場內部使用的特殊車輛,如微型工具車、機械運輸車、吊車、電瓶車、翻斗車、鏟車等機械車輛,應按國家規定進行年檢,由國家有關部門核發機動車輛牌照。

17.廠局內機動車輛駕駛人員屬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特種作業人員經國家有關部門考核、發證和按規定周期進行年審。駕駛員應按準駕車類駕駛,其它車種不得混開,并在企業范圍指定區域內行駛。

18.翻斗車、鏟車、自卸車、吊重汽車等除駕駛室外,一律不準載人(包括操作室)。

19.生產現場使用的鏟車、翻斗車、電瓶車等,因工作需要裝運重量輕而體積大的特殊物件遮擋駕駛員正常視線時,應預先制訂保證安全的特殊運輸方案和措施,設專人指揮,采用慢速倒車行駛等。

20.乘車人員嚴禁在車上玩耍、吵鬧或與司機閑聊,影響司機駕駛,嚴禁向車外扔雜物。

21.施工作業需占用機動車道時,必須在來車方向前50米的機動車道上設置交通警示牌(若施工作業需占用高速公路車道時,必須在來車方向前150米的車道上設置交通警示牌),并將工作現場圍蔽。夜間不能恢復道路原來狀態時,應在警示牌上方懸掛紅色警示燈。

22.在公路或公路旁進行施工作業的工作人員,必須穿反光衣。路面應設置警示標志。

篇3:施工升降機防止墜落措施

1造成施工升降機吊籠墜落事故的主要原因

造成施工升降機吊籠墜落事故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驅動裝置的制動器制動力矩不夠,安全系數太小;

(2)單驅動和雙(多)驅動的問題;

(3)防墜安全器的可靠性差;

(4)違反扣作規程,不按產品說明書的規定,吊籠超載運行;

(5)驅動小齒輪與齒條嚙合處背面沒有裝靠輪,或靠輪偏心軸無鎖片;

(6)沒有設置平衡重;

(7)其它偶發原因;

2驅動裝置安全裝置的分析對比

2.1吊籠驅動裝置的制動器

該制動器是吊籠停靠樓層定們的裝置,目前采用的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標準的JWZ200型的塊式制動器,其制動力矩為160N·m,屬成熟產品,它的缺點是外形尺寸大,制動易磨損,如維修和保養不當容易失效。這種制動器大多使用在80年代生產的國產施工升降機上,目前已很少使用,逐步被淘汰;另一種是80年代后期參考ALIMAK進口樣機研制的,它是與驅動電動機連在一起的片式磨擦制動器。它是與驅動電動機連在一起的扯式磨擦制動器。這種制動器的特點是結構緊湊,體積小,制動片間的間隙容易調整。目前國產的施工升降機其本都采用這種制動器。

要使吊籠可靠地停靠在僂層上,保證其不墜落,制動裝置的制動器必須具有足夠的制動力矩,對于不帶平衡重的吊籠其制動力矩應滿足下式要求:

吊籠上行時:M1=(((GQ)·R)/i)·k吊籠下行時:M2=(((GQQ1)·R)/i)·k

式中:M1——吊籠上行時的制動力矩(N·m);M2——吊籠下行時的制動力矩(N·m);Q——吊籠的額定載重量(kg);Q1——吊籠下行時的慣性力(N);G——吊籠的自重(kg);i——減速器的傳動比,平面雙包絡環面蝸輪,蝸桿的減速器,i=42/3;k——制動力矩的安全系數,按GB/T10054-96的規定k>=1.75;R——驅動小齒輪的節圓半徑(m)。

吊籠在額定載荷下(不帶對重,額定載荷為1000kg),要安全可靠地停靠在所需位置,保證吊籠不墜落,通過上式計算制動力矩M為195N·m。

由此可見上述兩種制動器的制動力矩都偏小,為了克服制動器的制動力矩小并且保證吊籠的安全運行而不墜落,一定要采用雙驅動或帶平衡重。

2.2防墜安全器

當吊籠的驅動裝置失效而墜落時,限制吊籠的運行速度并使其停止墜落的一種機械裝置稱之為防墜落安全器。目前國產的施工升降機上大多使用仿制ALIMAK公司的第二代產品——錐鼓形磨擦式防墜安全器。其作用過程是當吊籠以額定速度運行時,防墜安全器的軸端小齒輪在導軌架的齒條上處于隨動狀態;當吊籠由于某種原因而超速運行時,裝在齒輪軸上的離心塊,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彈簧力而向外甩出與外錐體內側的凸齒相嚙合,帶動磨擦磨擦錐體轉動,在蝶簧組的作用下,逐漸增大內,外錐體之間的磨擦阻力矩,直至使吊籠停止運行。制動時吊籠的滑移行程為0.25—1.2m,所以制動平穩,沒有明顯的沖擊力,呆延長吊籠,鋼結構等的壽命。

該防墜安全器的特點是制動力矩大,可達3000N·m以上;結構緊湊,體積小,使用比較安全可靠。是目前國產施工升降機上的主要配套產品。

根據JG5058-95《施工升降機#防墜安全器》的規定,防墜安全器只能在有效的標定期限內使用,其有效標定期限為兩年。造成防墜安全器失靈的原因往往是超標定期限使用,沒有及時地送交專業測試單位進行修理和檢測,有些易損件由于長期使用而磨損,疲勞等原因使防墜安全器的功能失效。

多年來修理和檢測重新標定期限的防墜安全器來看,有部分防墜安全器殼體積水,使制動帶長期遭水浸泡而霉爛變質;還有的制動帶表面粘有油污,這些都大大降低制動帶的磨擦系數,直接影響制動力矩,使它失去防墜的功能。

2.3操作不正確

違反操作規程,不按產品說明書的規定超載使用,造成吊籠墜落事故。目前國產的施工升降機大部分都沒有設置吊籠超載限制保護器。有關這方央的設計原理的論文曾在雜志上報道過,但真正應用到產品上質量過關的極少。有特今后研究設計單位和工廠通力協作,進行攻關,使吊籠超載限制保護器早日應用到施工升降機上。

2.4驅動小齒輪與齒條嚙合處的靠輪問題

驅動小齒輪與導軌架上的齒條相嚙合時,從受力情況可知,除了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力以外,還有互相推斥的水平力,也就是說驅動小齒輪的離開齒條的力。較早生產的驅動裝置上,一般沒有設置靠近裝置。由于傳動板的剛性和齒軸變形以及嚙合不當等原因,導致驅動小齒輪脫離與齒條嚙合面使吊籠墜落。1993年在上海寶鋼工地上使用的一臺施工升降機就是由于上壕原因而使吊籠墜落,造成一死一傷的重大事故。

另外有的雖然裝有靠輪,但靠輪的偏心軸沒有鎖片,在使用過程中軸的偏心自動外移,使靠輪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5平衡重問題

采用平衡重的目的是用來平衡吊籠的部分或全部重量,在驅動裝置電動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可提高吊籠的運載能力,這主要起一種節能的作用。但是由于施工升降機吊籠的的墜落事故90%左右都在加節或不帶平衡重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有人就得出平衡重能保證吊籠安全運行的結論。實際上從齒輪齒條施工升降機的運行原理來看,平衡重也只起到節省能源的作用。從國內外生產的施工程式降機來看,帶平衡重和不帶平衡重的都有,而且不帶平衡熱處理的施工升降機作用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