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人的不安全行為管控措施
為了深入貫徹澄合百良煤司發〔2018〕31號關于印發煤礦人的行為管控考核辦法的通知,有效遏制員工不安全行為發生,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如下不安全行為管控措施:
一、不安全行為管控重點
結合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實際,通過對歷年來公司發生的不安全行為統計分析,確定我公司人員不安全行為管控的重點分別是:
(一)重點人群
新入企員工、重新返崗員工、轉崗員工、準備休假或休假歸來員工、婚喪嫁娶前后人員、情緒低落、心不在焉、性格獨特的員工、零散崗位作業人員、作業地點流動性大的員工、聯合多人作業人員。
(二)重點崗位
要關注零散崗位、特殊工種、關鍵部位的值班人員,多人作業點流程管理。
(三)重點時段
要關注中班、夜班、交接班時間、加班延點時間、突發搶修設備故障時段、檢查人員剛離開時。
(四)重點工程
要關注采煤面初采、末采、安裝、回撤,掘進巷道貫通,采掘過構造帶、富水區、瓦斯異常區,大型設備專項檢修等。
二、不安全行為預防
基層單位是本單位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的責任主體,要發揮最大潛能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消滅不安全行為發生的誘因和土壤,為員工提供自覺規范作業的條件,從根本上杜絕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一)強化區隊、班組現場管理,提高員工自覺遏制不安全行為的積極性。
1.對員工不安全行為實行分級考核管理。各基礎區隊發現的不安全行為,自行按照相關辦法考核處理;各級管理人員檢查發現的不安全行為,按照相關辦法考核處理;公司檢查發現的不安全行為,由公司按照相關辦法進行考核處理。對區隊、班組已經查處的不安全行為當事人進行責任追究,其不安全行為納入區隊績效和評先樹優等考核。
2.各基層單位要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在不安全行為管控中的責任,并落實到人。當出現不安全行為時,不但要對當事人進行處罰,同時要追究管理者的連帶責任。確保管理干部跟班到位,不安全行為管控責任落實到位。
3.各單位要注重員工現場實操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師帶徒”一對一的“傳、幫、帶”作用。在特殊時期、特殊時段、特殊任務下,加強對新員工的管理監督,以防止由于習慣性違章和僥幸心理導致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4.持續開展現場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班前會必須針對上一班反饋的信息和本班的工作任務進行作業安全風險分析,有重點地落實安全措施;交接班要與現場危險源辨識和隱患排查處理相結合,杜絕急于早下班而手忙腳亂、無序操作等不安全行為發生,從根本上杜絕員工不安全行為。
5.各單位要對員工的作業行為實行分類管理,特別是對新員工要重點關注、重點管控。
(二)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員工自身安全生產意識和技能。
要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加大作業規程及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力度,提高員工業務技能,使員工勝任本職工作,避免違章操作現象發生。
1.做好“不安全行為認定標準”的告知和培訓工作,讓員工知道哪些是不安全行為、其風險等級如何、會造成什么后果等,以進行自我行為約束。
2.建立完善的培訓系統,配備充足的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手段,建立培訓考核機制,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強設備設施管理,提高設備設施的安全可靠性。
1.加強設備檢修、維護,提高設備完好率。對存在缺陷的在用設備、設施要建立臺賬,有計劃地進行替換檢修,為員工規范作業提供硬件保障。
2.對風險高的設備和施工工序,必須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編制符合現場實際的作業規程及安全技術措施,并在施工前貫徹給每個參加施工的職工,使職工懂標準,知道危險源及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
(四)改善作業環境,為安全生產提供良好的空間保障。
要努力為員工創造安全可靠的作業環境和空間,使員工在安全的環境中作業。如按規定距離設置皮帶過橋、安全出口保持暢通等。要從粉塵和噪音治理、安全防護、噪音照明等方面落實持續改進作業環境的勞動保護。
(五)改進管理方法,全方位遏制員工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1.各單位要有效開展不安全行為管理分析,分析高發不安全行為的類型、人群、時段等,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措施,明確重點管控對象。同時,要積極探索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原因,從“人”、“機”“環”、三方面查找管理漏洞和缺陷,不斷強化管控方案。
2.生產職能部門要從定編定員、設備及備件配置、工程設計等方面做好支持和服務工作,為基層單位的安全生產創造條件。
3.基層單位要查找由于設備缺陷、作業空間受限、檢修或作業時設施不完善、防護用品不齊備等因素引發不安全行為的作業活動,從管理上進行消除和改進,消除“不違章不能干”的錯誤觀念。
4.經營部要建立全特種作業人員數據庫,動態掌握各單位特種作業人員持證情況,做到辦證、證件復審、換證超前安排,確保符合法定要求。
5.各生產輔助區隊要大力推行標準化作業流程,合理、均衡布置工作任務,做到人崗匹配,防止搶時間、趕進度而發生不安全行為。
三、不安全行為矯正管理
要做好不安全行為人員的矯正工作。對所有查出有不安全行為的人員,適時地采取恰當的方法和措施進行行為矯正,根據行為風險等級高低及行為嚴重程度分層次、有針對性開展引導、幫教和培訓工作,避免重復發生不安全行為。
(一)發現不安全行為后,必須進行現場糾正。同時,要根據不安全行為等級,適時組織矯正培訓;對發生重大風險等級不安全行為的員工,由單位安全分管領導親自進行轉化幫教,以提高培訓教育效果;對于重復發生不安全行為的人員,要強制待崗培訓。
(二)各生產輔助區隊要每季度召開不安全行為管理座談會,及時了解不安全行為人員的思想動態,深刻剖析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原因,制定具體的管控措施。
(三)要把不安全行為矯正與員工業務培訓相結合,通過員工技能的提升,減少發生不安全行為的可能性。
篇2:某通風隊員工不安全行為管控措施
為了有效遏制員工不安全行為發生,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通風隊員工不安全行為管控措施。
一、不安全行為管控重點
結合通風隊的安全生產工作實際,通過對日常生產中的不安全行為統計分析,確定通風隊人員不安全行為管控的重點是:
(一)重點人群
1.新入企員工
2.單崗作業人員
3.作業地點流動性大的員工
(二)重點時段
1.中夜班及凌晨作業時段
2.交接班時間
3.節假日加班及日常延點時間
4.檢查人員剛離開時
(三)重點作業活動
1.設備檢修
2.單獨作業
3.崗位工單獨巡查作業
(四)重點行為
1.個人防護用品佩戴不正確(安全帽、自救器、防塵口罩、工作服等)
2.作業人員未隨身攜帶資格證上崗
3.空崗、脫崗、睡崗
4.假檢、漏檢、記錄不完善
5.交接班時不履行交接班程序
6.作業前不進行危險源辨識
二、不安全行為預防
班組是本單位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的責任主體,要發揮最大潛能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消滅不安全行為發生的誘因和土壤,為員工提供自覺規范作業的條件,從根本上杜絕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一)強化班組現場管理,提高員工自覺遏制不安全行為的積極性。
1.對員工不安全行為實行分級考核管理。各基層單位及班組發現的不安全行為,自行按照相關辦法考核處理;上級有關部門檢查發現的不安全行為,由上級部門按照相關辦法考核處理;公司檢查發現的不安全行為,由公司按照相關辦法進行考核處理。對基層單位及班組已經查處的不安全行為當事人不再進行責任追究,其不安全行為也不納入公司績效和評先評優等考核。
2.要明確隊組各級管理人員在不安全行為管控中的責任,并落實到人。當出現不安全行為時,不但要對當事人進行處罰,同時要執行聯動互保機制,追究管理者的連帶責任。確保跟班到位,不安全行為管控責任落實到位。
3.各班組要注重員工實操技能培訓,充分發揮班組長和老師傅一對一的“傳、幫、帶”作用。在特殊時期、特殊時段、特殊任務下,加強對新員工的管理監督,以防止由于好奇心和僥幸心理導致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4.持續開展班組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班前會必須針對上一班反饋的信息和本班的工作任務進行作業安全風險分析,有重點的落實安全措施;交接班要與現場危險源辨識和隱患排查處理相結合,杜絕急于下班而手忙腳亂、無序操作等不安全行為發生;作業中,要培育員工養成“五思而行”(①本人做此項工作有哪些風險不知道不去做;②本人是否具備做此項工作的技能?不具備不去做;③做本項工作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④做本項工作是否有適當的工具不恰當不去做;⑤做本項工作是否已佩戴了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不合適不去做)的職業習慣,從根本上杜絕員工不安全行為。
5.各單位要對員工的作業行為實行分類管理,特別是對新員工要重點關注、重點管控。按要求落實帶班隊長、師帶徒不安全行為考評處罰機制,加強不安全行為管控。
(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員工自身安全生產意識。
要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員工自主保安意識;加大作業規程及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力度,提高員工業務技能,使員工勝任本職工作,避免無意違章現象發生。
1.做好“不安全行為認定標準”的告知和培訓工作,讓員工知道哪些是不安全行為、其風險等級如何、會造成什么后果等,以進行自我行為約束。
2.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以多元化的培訓手段,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1)配齊培訓教材。針對不同培訓對象配備相應培訓教材。如新員工培訓、安全常識培訓、本安體系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教材等,可分類別、分專業進行編制或收集。
(2)抓好培訓質量。針對不同的崗位開展不同內容的培訓,消除“隨機應付、走馬觀花”的現象,并進行培訓分析,總結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3)嚴格執行考核。認真落實培訓后的考核工作,考核要有針對性,與培訓內容協調統一,避免使用通用類考試題,使考試流于形式。并且依托“互聯網+煤礦”管理平臺,對不同工種實行教考分離。
(4)豐富培訓方式。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實現培訓內容多樣豐富。
(三)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設施的安全可靠性。
要按照安全風險預控的要求,從設計、設備配套過程中嚴格把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設備的安全可靠度。
1.加強設備檢修、維護,提高設備完好率。對存在缺陷的在用設備、設施要建立臺賬,有計劃地開展使用中消缺和大、項修時消缺,為員工規范作業提供硬件保障。
2.對風險高的設備和工藝,大力開展小改小革、流程改造、科技創新及安全產品替代等活動,降低操作風險。
(四)改善作業環境,為安全生產提供良好的空間保障。
要努力為員工創造便捷的作業環境和空間,使員工在安全的環境中作業。要從有害粉塵、噪音治理、安全防護和人機工程學等方面落實持續改進的具體目標和措施,并按計劃執行。
(五)優化管理方法,全方位遏制員工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1.各單位要有效開展不安全行為管理分析,分析高發不安全行為的類型、人群、時段等,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措施,明確重點管控對象。同時,要積極探索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原因,從“人”、“機”“環”、“管”查找管理漏洞和缺陷,不斷強化管控方案。
2.各職能部門要從人員分工、設備及備件配置、工程設計等方面做好支持和服務工作,為基層單位的安全生產創造條件。
3.基層班組要查找由于設備缺陷、作業空間受限、檢修或作業時設施不完善、防護用品不齊備等因素引發不安全行為的作業活動,從管理上進行消缺和改進,消除“不違章不能干”的錯誤觀念。
4.技術室要把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納入業務保安職責,定期對班組不安全行為人員數據庫中的行為表現進行分析,查找班組每個人員在不安全行為治理工作中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
5.要大力推行標準化作業流程,合理、均衡布置工作任務,做到人崗匹配,防止搶時間、趕進度而發生不安全行為。同時,要配備完好、有效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具,把好最后一道防線。
(六)正向激勵、營造安全氛圍。
1.加強隊務公開,員工工資、福利待遇、晉級等要保證公平、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2.及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切實關心職工生活,積極采取交流和談心等方式化解各類矛盾,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使作業人員注意力集中,避免員工帶情緒上崗而發生不安全行為。
3.強化后勤保障工作,使員工休息充分、精力充沛。如將同班的人員盡可能調整到一個宿舍,使員工得到充分休息;保證食堂的飯菜質量等。
4.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文化活動,形成良好安全氛圍。
(1)舉辦事故案例宣講活動。以身邊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為切入點,通過員工自己講解,加深記憶,深刻吸取事故教訓。
(2)開展“創建抵制不安全行為”活動。對活動中表現優秀的班組,分別在績效考核中給予獎勵加分,用來鼓勵員工自主抵制不安全行為。
(3)調動家屬,協管安全。對不安全行為達到重大風險等級,且家屬在礦區的不安全行為人員,通過家屬協管員以“違章告知書”的形式送到家屬手中,對不安全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說明。通過舉辦寫安全家書、親情安全寄語等活動,降低不安全行為發生率。
三、不安全行為監督與考核
(一)明確責任,加強不安全行為監督和查處。
1.各基層班組要明確不安全行為職責分工、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完善細化不安全行為管理制度,落實區隊各級管理人員查處不安全行為的責任。
2.要公開、公正地進行不安全行為查處,保證當事人的知情權,避免出現查處過程中弄虛做假。
3.要多措并舉,加強單崗作業區域和人員的巡查工作。如實行單崗作業人員定時向帶班領導匯報制度,班組長要隨時抽查崗位作業人員工作情況,避免發生空崗、睡崗及其它違章行為。
4.要重點控制中夜班人員睡崗問題。采取措施減少崗位工的空閑時間、降低其嗜睡程度,減少、控制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6.發揮班組長帶頭模范作用,對不安全行為發生的關鍵作業工序和重要時間段,做好重點跟蹤管控。
(二)加強績效掛鉤考核,控制不安全行為發生。
1.區隊要把員工不安全行為納入員工績效考核,要建立檔案,作為員工評先選優、晉級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并與班組長及分管領導關聯,從個人切身利益激發員工消除和查處不安全行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區隊要將不安全行為納入班組及個人績效考核中,根據已發生的不安全行為的風險等級,對應扣除考核分數,對不安全行為當事人進行考核。同時,將本班發生的不安全行為與班組長績效掛鉤,嚴格兌現獎罰,實現班組對不安全行為的管理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的轉變。
3.設立不安全行為曝光臺,通過“互聯網+煤礦”信息化管理電視顯示終端對不安全行為人員曝光方式來警示員工;設置不安全行為舉報箱,舉報不安全行為發生人員,形成全員監管機制。
4.利用本安信息系統,對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積分管理,對積分較高的高危人群加大考核兌現力度。
四、不安全行為矯正管理
要做好不安全行為人員的矯正工作。對所有查出有不安全行為的人員,適時地采取恰當的方法和措施進行行為矯正,根據行為風險等級高低及行為嚴重程度分層次、有針對性開展引導、幫教和培訓工作,避免重復發生不安全行為。
(一)發現不安全行為后,必須進行現場糾正。同時,要根據不安全行為等級,適時組織矯正培訓;對發生重大風險等級不安全行為的員工,由分管領導親自進行轉化幫教,以提高培訓教育效果;對于重復發生不安全行為的人員,要強制待崗培訓。
(二)基層班組要每月召開不安全行為管理座談會,及時了解不安全行為人員的思想動態,深刻剖析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原因,制定具體的管控措施。
(三)要把不安全行為矯正與員工業務培訓相結合,通過員工技能的提升,減少發生不安全行為的可能性。
(四)各班組要互相借鑒不安全行為矯正中好的做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員工不安全行為矯正工作。如:
1.采用談心引導、平等交流等形式,糾正員工對安全的錯誤認識,保證員工從根本上認知不安全行為。
2.給不安全行為員工觀看不安全行為動漫和典型事故案例警示員工。
3.舉辦工傷人員和不安全行為人員“現身說法”教育活動,警示其他員工。
篇3:通風隊員工不安全行為管控措施規程
為了有效遏制員工不安全行為發生,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通風隊員工不安全行為管控措施。
一、不安全行為管控重點
結合通風隊的安全生產工作實際,通過對日常生產中的不安全行為統計分析,確定通風隊人員不安全行為管控的重點是:
(一)重點人群
1.新入企員工
2.單崗作業人員
3.作業地點流動性大的員工
(二)重點時段
1.中夜班及凌晨作業時段
2.交接班時間
3.節假日加班及日常延點時間
4.檢查人員剛離開時
(三)重點作業活動
1.設備檢修
2.單獨作業
3.崗位工單獨巡查作業
(四)重點行為
1.個人防護用品佩戴不正確(安全帽、自救器、防塵口罩、工作服等)
2.作業人員未隨身攜帶資格證上崗
3.空崗、脫崗、睡崗
4.假檢、漏檢、記錄不完善
5.交接班時不履行交接班程序
6.作業前不進行危險源辨識
二、不安全行為預防
班組是本單位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的責任主體,要發揮最大潛能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消滅不安全行為發生的誘因和土壤,為員工提供自覺規范作業的條件,從根本上杜絕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一)強化班組現場管理,提高員工自覺遏制不安全行為的積極性。
1.對員工不安全行為實行分級考核管理。各基層單位及班組發現的不安全行為,自行按照相關辦法考核處理;上級有關部門檢查發現的不安全行為,由上級部門按照相關辦法考核處理;公司檢查發現的不安全行為,由公司按照相關辦法進行考核處理。對基層單位及班組已經查處的不安全行為當事人不再進行責任追究,其不安全行為也不納入公司績效和評先評優等考核。
2.要明確隊組各級管理人員在不安全行為管控中的責任,并落實到人。當出現不安全行為時,不但要對當事人進行處罰,同時要執行聯動互保機制,追究管理者的連帶責任。確保跟班到位,不安全行為管控責任落實到位。
3.各班組要注重員工實操技能培訓,充分發揮班組長和老師傅一對一的“傳、幫、帶”作用。在特殊時期、特殊時段、特殊任務下,加強對新員工的管理監督,以防止由于好奇心和僥幸心理導致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4.持續開展班組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工作。班前會必須針對上一班反饋的信息和本班的工作任務進行作業安全風險分析,有重點的落實安全措施;交接班要與現場危險源辨識和隱患排查處理相結合,杜絕急于下班而手忙腳亂、無序操作等不安全行為發生;作業中,要培育員工養成“五思而行”(①本人做此項工作有哪些風險不知道不去做;②本人是否具備做此項工作的技能?不具備不去做;③做本項工作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④做本項工作是否有適當的工具不恰當不去做;⑤做本項工作是否已佩戴了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不合適不去做)的職業習慣,從根本上杜絕員工不安全行為。
5.各單位要對員工的作業行為實行分類管理,特別是對新員工要重點關注、重點管控。按要求落實帶班隊長、師帶徒不安全行為考評處罰機制,加強不安全行為管控。
(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員工自身安全生產意識。
要加強對員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員工自主保安意識;加大作業規程及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力度,提高員工業務技能,使員工勝任本職工作,避免無意違章現象發生。
?1.做好“不安全行為認定標準”的告知和培訓工作,讓員工知道哪些是不安全行為、其風險等級如何、會造成什么后果等,以進行自我行為約束。
?2.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以多元化的培訓手段,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1)配齊培訓教材。針對不同培訓對象配備相應培訓教材。如新員工培訓、安全常識培訓、本安體系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教材等,可分類別、分專業進行編制或收集。
(2)抓好培訓質量。針對不同的崗位開展不同內容的培訓,消除“隨機應付、走馬觀花”的現象,并進行培訓分析,總結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3)嚴格執行考核。認真落實培訓后的考核工作,考核要有針對性,與培訓內容協調統一,避免使用通用類考試題,使考試流于形式。并且依托“互聯網+煤礦”管理平臺,對不同工種實行教考分離。
(4)豐富培訓方式。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實現培訓內容多樣豐富。
(三)加強設備管理,提高設備設施的安全可靠性。
要按照安全風險預控的要求,從設計、設備配套過程中嚴格把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設備的安全可靠度。
1.加強設備檢修、維護,提高設備完好率。對存在缺陷的在用設備、設施要建立臺賬,有計劃地開展使用中消缺和大、項修時消缺,為員工規范作業提供硬件保障。
2.對風險高的設備和工藝,大力開展小改小革、流程改造、科技創新及安全產品替代等活動,降低操作風險。
(四)改善作業環境,為安全生產提供良好的空間保障。
要努力為員工創造便捷的作業環境和空間,使員工在安全的環境中作業。要從有害粉塵、噪音治理、安全防護和人機工程學等方面落實持續改進的具體目標和措施,并按計劃執行。
(五)優化管理方法,全方位遏制員工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1.各單位要有效開展不安全行為管理分析,分析高發不安全行為的類型、人群、時段等,制定針對性的管控措施,明確重點管控對象。同時,要積極探索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原因,從“人”、“機”“環”、“管”查找管理漏洞和缺陷,不斷強化管控方案。
2.各職能部門要從人員分工、設備及備件配置、工程設計等方面做好支持和服務工作,為基層單位的安全生產創造條件。
3.基層班組要查找由于設備缺陷、作業空間受限、檢修或作業時設施不完善、防護用品不齊備等因素引發不安全行為的作業活動,從管理上進行消缺和改進,消除“不違章不能干”的錯誤觀念。
4.技術室要把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納入業務保安職責,定期對班組不安全行為人員數據庫中的行為表現進行分析,查找班組每個人員在不安全行為治理工作中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
5.要大力推行標準化作業流程,合理、均衡布置工作任務,做到人崗匹配,防止搶時間、趕進度而發生不安全行為。同時,要配備完好、有效的安全防護用品和工具,把好最后一道防線。
(六)正向激勵、營造安全氛圍。
1.加強隊務公開,員工工資、福利待遇、晉級等要保證公平、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2.及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切實關心職工生活,積極采取交流和談心等方式化解各類矛盾,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使作業人員注意力集中,避免員工帶情緒上崗而發生不安全行為。
3.強化后勤保障工作,使員工休息充分、精力充沛。如將同班的人員盡可能調整到一個宿舍,使員工得到充分休息;保證食堂的飯菜質量等。
4.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文化活動,形成良好安全氛圍。
(1)舉辦事故案例宣講活動。以身邊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為切入點,通過員工自己講解,加深記憶,深刻吸取事故教訓。
(2)開展“創建抵制不安全行為”活動。對活動中表現優秀的班組,分別在績效考核中給予獎勵加分,用來鼓勵員工自主抵制不安全行為。
(3)調動家屬,協管安全。對不安全行為達到重大風險等級,且家屬在礦區的不安全行為人員,通過家屬協管員以“違章告知書”的形式送到家屬手中,對不安全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說明。通過舉辦寫安全家書、親情安全寄語等活動,降低不安全行為發生率。
三、不安全行為監督與考核
(一)明確責任,加強不安全行為監督和查處。
1.各基層班組要明確不安全行為職責分工、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完善細化不安全行為管理制度,落實區隊各級管理人員查處不安全行為的責任。
2.要公開、公正地進行不安全行為查處,保證當事人的知情權,避免出現查處過程中弄虛做假。
3.要多措并舉,加強單崗作業區域和人員的巡查工作。如實行單崗作業人員定時向帶班領導匯報制度,班組長要隨時抽查崗位作業人員工作情況,避免發生空崗、睡崗及其它違章行為。
4.要重點控制中夜班人員睡崗問題。采取措施減少崗位工的空閑時間、降低其嗜睡程度,減少、控制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6.發揮班組長帶頭模范作用,對不安全行為發生的關鍵作業工序和重要時間段,做好重點跟蹤管控。
(二)加強績效掛鉤考核,控制不安全行為發生。
1.區隊要把員工不安全行為納入員工績效考核,要建立檔案,作為員工評先選優、晉級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并與班組長及分管領導關聯,從個人切身利益激發員工消除和查處不安全行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區隊要將不安全行為納入班組及個人績效考核中,根據已發生的不安全行為的風險等級,對應扣除考核分數,對不安全行為當事人進行考核。同時,將本班發生的不安全行為與班組長績效掛鉤,嚴格兌現獎罰,實現班組對不安全行為的管理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的轉變。
3.設立不安全行為曝光臺,通過“互聯網+煤礦”信息化管理電視顯示終端對不安全行為人員曝光方式來警示員工;設置不安全行為舉報箱,舉報不安全行為發生人員,形成全員監管機制。
4.利用本安信息系統,對員工不安全行為進行積分管理,對積分較高的高危人群加大考核兌現力度。
四、不安全行為矯正管理
要做好不安全行為人員的矯正工作。對所有查出有不安全行為的人員,適時地采取恰當的方法和措施進行行為矯正,根據行為風險等級高低及行為嚴重程度分層次、有針對性開展引導、幫教和培訓工作,避免重復發生不安全行為。
(一)發現不安全行為后,必須進行現場糾正。同時,要根據不安全行為等級,適時組織矯正培訓;對發生重大風險等級不安全行為的員工,由分管領導親自進行轉化幫教,以提高培訓教育效果;對于重復發生不安全行為的人員,要強制待崗培訓。
(二)基層班組要每月召開不安全行為管理座談會,及時了解不安全行為人員的思想動態,深刻剖析不安全行為發生的原因,制定具體的管控措施。
(三)要把不安全行為矯正與員工業務培訓相結合,通過員工技能的提升,減少發生不安全行為的可能性。
(四)各班組要互相借鑒不安全行為矯正中好的做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員工不安全行為矯正工作。如:
1.采用談心引導、平等交流等形式,糾正員工對安全的錯誤認識,保證員工從根本上認知不安全行為。
2.給不安全行為員工觀看不安全行為動漫和典型事故案例警示員工。
3.舉辦工傷人員和不安全行為人員“現身說法”教育活動,警示其他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