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斗輪機發生事故安全措施
1、各班組要加強對本班人員進行全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崗位責任心,將班組如何杜絕斗輪機在運行中發生各類不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報發電部。
2、各班組要加大對斗輪機司機操作培訓力度,對尚未達到熟練操作水平的司機,應有專人監護;對視力差以及工作責任心不強的值班員,不得安排在斗輪機司機崗位。
3、斗輪機啟動前的檢查應嚴格按運行規程規定執行,特別對起保護作用的各種限位、保護裝置作詳細檢查,確保其靈活可靠。
4、取煤高度和防護欄桿平齊時,在斗輪接近軌道邊緣時,嚴禁使用高速回轉懸臂;在堆、取料作業中,懸臂皮帶和軌道的夾角必須在規定范圍內,以防止斗輪撞擊欄桿、噴頭等煤場設備,防止扭斷電纜或引發火災、撞擊尾車等事故發生。
5、夜間斗輪機作業時,必須開啟照明,以保證足夠亮度。
6、取煤高度嚴禁超過0.5米,防止斗輪驅動機構和煤場相撞發生設備損壞事故。
7、取煤行走距離嚴禁超過0.5米,防止懸臂皮帶改向滾筒和煤堆相蹭損壞懸臂皮帶。
8、取煤過程中,及時對尾車的運行情況進行監視,防止尾車在運行中脫構后皮帶帶走尾車發生撞壞設備或其它設施。
9、運行中嚴格監視斗輪導料槽的落煤情況,防止發生斗輪導料槽堵塞發生皮帶撕裂及其它事故。
10、運行中有“四大塊”時應立即停機,做好安全措施(按下急停操作按鈕、拉開懸臂皮帶拉線開關)后,取下大塊。
11、調車時懸臂與軌道夾角應小于300時,在懸臂與軌道夾角大于300時,嚴禁使用高速擋調車,以防脫軌和翻車事故。
12、取煤結束后,應將懸臂平穩放在煤堆上,嚴禁懸放在地面皮帶機上方或大臂懸空,防止液壓缸故障卸壓造成設備損壞事故。
13、嚴禁運煤車輛、裝載機、推煤機與斗輪機在同一煤場作業。
14、斗輪機需堆料作業變換尾車時,監護人應在3人以上,且運行班長必須在場。
15、為保證煤堆的平整,各班取煤應逐層取完,新開煤層斗輪機應在后限位處,嚴禁隨意開煤層。
16、司機在操作過程中,如遇到威脅人身和設備不安全現象時,應立即按“急停按鈕”停機。
17、斗輪機軌道外側嚴禁積煤,運行前應認真檢查電纜卷筒的工作狀況,是否收放自如;運行中應注意電纜卷筒的轉動情況,防止因卷筒卡澀拉壞斗輪機電纜或斗輪行走輪壓斷電纜引發火災或其它事故。
18、斗輪機在大車行走到前后限位時要特別注意,防止限位開關失靈造成電纜拉壞以及斗輪機大車撞到其它設備或設施上造成相關設備損壞,嚴禁調車至前、后限位時使用高速檔。
19、懸臂皮帶機頭部下方嚴禁積煤、積粉,防止損壞皮帶或引發火災。
20、工作中嚴禁在斗輪機上吸煙,防止操作室和油系統發生火災。
21、機上所有油系統發生滲、漏油現象,及時聯系維修部門消缺并進行油污清理。
22、運行結束后,司機離開時,必須切斷主要機構電源,尤其是油加熱器電源,以防發生火災。
23、各班組凡是進行斗輪機司機等重要崗位的調整時,必須報部門,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24、各班長在當班期間必須對本班人員的安全狀態、安全技能、精神狀態全面掌握,在人員安排上,必須合理,確保安全。
25、工作中應嚴格執行斗輪機防風、防火的各項安全措施。
篇2:防止汽輪機通流部分嚴重磨損事故措施
1、啟動運行中,注意監視軸向位移和推力軸承溫度變化趨勢,并與類似啟動相比較,變化較大時,應查明原因。
2、啟動過程中,高、低壓旁路投入時,注意必須重點監視高壓缸排汽溫度,若此溫度高于規定值(432℃),必須打閘停機。
3、機組運行中,發現汽缸或發電機內有明顯的金屬磨擦聲或異常噪音,應立即打閘停機。
4、投盤車時,在使用自動、手動方式盤車均失敗時,嚴禁強行盤車。
5、機組發生劇烈振動,軸振超過250um而保護未動時,立即打閘停機。
6、禁止負荷大幅度擺動。
7、機組處于盤車狀態時,運行人員應手持聽針就地對每道瓦進行認真測聽。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聯系領導部門人員確認處理。原因未查清、未解決前機組禁止啟動。
篇3:防止水輪機發電機事故反事故措施
第一部分?防止水輪機事故
1.?防止機組飛逸
1.1.?設置完善的機組運行過程剪斷銷剪斷、調速系統低油壓、電氣和機械過速等保護裝置。過速保護裝置應定期檢驗,并正常投入。
1.2.?機組調速系統必須進行水輪機調節系統靜態模擬試驗、動態特性試驗和導葉關閉規律檢驗等,各項指標合格方可投入運行。
1.3.?新機組投運前或機組大修后必須通過甩負荷和過速試驗,驗證水壓上升率和轉速上升率符合設計要求,過速整定值校驗合格。
1.4.?工作閘門(主閥)應具備動水關閉功能,導水機構拒動時能夠動水關閉。應保證工作閘門(主閥)在最大流量下動水關閉時,關閉時間不超過機組在最大飛逸轉速下允許持續運行的時間。
1.5.?加強調速系統油質的技術監督,在油質指標不合格的情況下,嚴禁機組啟動。
2.?防止立式水輪發電機組旋轉部分抬機
2.1.?保證機組甩負荷后其轉速上升值和水壓上升值符合調保計算的要求,導葉的關閉時間應每年進行校核,確保在設計范圍之內。
2.2.?向轉輪室內補氣的主軸中心孔補氣、真空破壞閥等補氣裝置應完好,補氣管道無堵塞,補氣量充足。
2.3.?立式水輪發電機機組應安裝抬機監控、保護裝置,當旋轉部分抬機量超過設計值時快速停機。
3.?防止水輪機過流部件損壞
3.1.?水輪機導水機構必須設有防止導葉損壞的安全裝置,包括裝設剪斷銷、導葉限位、導葉軸向調整和止推等裝置。
3.2.?水輪機在各種工況下運行時,應保證頂蓋垂直振動和主軸擺動不大于《水輪發電機組安裝技術規范》(GB/T8564-2003)規定的允許值。機組異常振動和擺度超過允許值應啟動報警和事故停機回路。
3.3.?水輪機水下部分檢修應檢查轉輪體與泄水錐的連接牢固可靠。
3.4.?水輪機過流部件應定期檢修,重點檢查過流部件裂紋、磨損和汽蝕,防止裂紋、磨損和大面積汽蝕等造成過流部件損壞。水輪機過流部件補焊處理后應進行修型,保證型線符合設計要求,轉輪大面積補焊或更換新轉輪必須做靜平衡試驗,試驗結果要合格。
4.?防止水輪機導軸承燒損
4.1.?定期檢查油位、油色,并定期進行油質化驗。
4.2.?水導軸承冷卻器保證水質清潔、水流暢通和水壓正常,壓力變送器和示流器等裝置應正常工作。
4.3.?技術供水濾水器自動排污正常,并定期人工排污。
4.4.?應保證水輪機導軸承測溫元件和表計顯示正常,信號整定值正確。對設置有外循環油系統的機組,其控制系統應正常工作。
5.?防止水淹水導軸承事故
5.1.?主軸工作密封、檢修密封在運行中各工況下無大量漏水,檢修中檢查密封件磨損情況應符合要求。
5.2.?頂蓋真空破壞閥嚴密性滲漏試驗及設計壓力下動作試驗合格。
5.3.?定期檢查試驗頂蓋排水設備使頂蓋排水裝置應處于完好狀態。頂蓋排水系統應設兩套信號裝置,互為備用。可裝設工業電視系統監視頂蓋水位。
5.4.?機組尾水管、蝸殼充水時,應加強對頂蓋水位及排水裝置工作狀況的監視。
5.5.?裝有大型軸流式機組的水電廠應配備應急潛水泵。
6.?防止液壓裝置破裂和失壓
6.1.?壓力油罐油氣比符合規程要求,對投入運行的自動補氣閥定期清洗和試驗。
6.2.?壓力油罐的安全閥應定期檢查、校驗。
6.3.?壓力油罐油位計應選擇不易老化的鋼質磁翻板液位計,不得采用有機玻璃管型磁珠液位計。
6.4.?機組檢修后對油泵啟停定值、安全閥組定值進行校對并試驗。
6.5.?油泵運轉應平穩,其輸油量不小于設計值。
6.6.?機組大修后應做低油壓事故停機試驗。
7.?防止機組引水管路系統事故
7.1.?調保計算滿足機組各種運行工況要求,否則應采取相關措施。
7.2.?結合引水系統管路定檢、設備檢修檢查、分析引水系統管路管壁銹蝕、磨損情況,如有異常則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做好引水系統管路外表除銹防腐工作。
7.3.?防止壓力鋼管伸縮節大量漏水,每月定期檢查伸縮節漏水、伸縮節螺栓緊固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7.4.?防止進水口欄污柵被堵,定期檢測欄污柵前后水壓差情況,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處理,結合機組停機或全廠停水定期檢查欄污柵的完好性情況,定期維修處理。
7.5.?當引水管破裂時,事故檢修門應能可靠落門,并具備遠方操作功能,在檢修時進行關閉試驗。
第二部分?防止發電機事故
1.?防止定子繞組端部松動引起相間短路
1.1.?定子繞組在槽內應緊固,槽電位測試應符合要求。
1.2.?定期檢查定子繞組端部有無下沉、松動或磨損現象。
2.?防止定子繞組絕緣損壞?
2.1.?加強大型發電機環形接線、過渡引線絕緣檢查,并定期按照《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DL/T596-1996)的要求進行試驗。
2.2.?定期檢查發電機定子鐵芯螺桿緊力,發現鐵芯螺桿緊力不符合出廠設計值應及時處理。定期檢查發電機硅鋼片疊壓整齊、無過熱痕跡,燕尾槽無開裂和脫開現象,發現有硅鋼片滑出應及時處理。
3.?防止轉子繞組匝間短路。
3.1.?調峰運行機組在檢修中應分別進行動態、靜態匝間短路試驗,有條件的可加裝轉子繞組動態匝間短路在線監測裝置,以便及早發現異常。
3.2.?隨時監視運行中發電機的振動與無功出力的變化情況。如果振動伴隨無功變化,則可能是發電機轉子有嚴重的匝間短路。此時首先控制轉子電流,若振動突然增大,應立即停運發電機。
4.?防止發電機局部過熱損壞
4.1.?發電機出口、中性點引線連接部分應可靠,機組運行中應定期對勵磁變至靜止勵磁裝置的分相電纜、靜止勵磁裝置至轉子滑環電纜、轉子滑環進行紅外成像測溫檢查。
4.2.?定期檢查電制動刀閘動靜觸頭接觸情況,發現壓緊彈簧松脫或單個觸指與其它觸指不平行等問題應及時處理。
4.3.?發電機絕緣過熱報警時,應分析其原因,必要時停機進行消缺處理。
4.4.?新機投產和舊機檢修中,都應注意檢查定子鐵芯壓緊以及齒壓指有無壓偏情況,特別是兩端齒部,如發現有松馳現象,應進行處理后,方能投入運行。交接或對鐵芯絕緣有懷疑時,均應進行鐵損試驗。
4.5.?制造、運輸、安裝及檢修過程中,應注意防止焊渣或金屬屑等微小異物掉入定子鐵芯通風槽內。
5.?防止發電機機械損傷
5.1.?在發電機風洞內作業,必須設專人把守發電機進人門,作業人員須穿無金屬的工作服、工作鞋,進入發電機內部前應全部取出禁止帶入物件,帶入物品應清點記錄,工作完畢撤出時清點物品正確,確保無遺留物品。重點要防止螺釘、螺母、工具等金屬雜物遺留在定子內部,特別應對端部線圈的夾縫、上下漸伸線之間位置作詳細檢查。
5.2.?主、輔設備保護裝置應定期檢驗,并正常投入。機組重要運行監視表計和裝置失效或動作不正確時,嚴禁機組啟動。機組運行中失去監控時,必須停機。
5.3.?加強機組運行方式調整,盡量避開機組運行的高振動區或氣蝕區。
6.?防止發電機軸承燒瓦
6.1.?帶有高壓油頂起裝置的推力軸承應保證在高壓油頂起裝置失靈的情況下,推力軸承不投入高壓油頂起裝置時安全停機無損傷。應定期對高壓油頂起裝置進行檢查試驗,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6.2.?潤滑油油位應具備遠方自動監測功能,并定時檢查。定期對潤滑油進行化驗,油質劣化應盡快處理,油質不合格禁止啟動機組。
6.3.?冷卻水溫、油溫、瓦溫監測和保護裝置應準確可靠,并加強運行監控。
6.4.?機組出現異常運行工況可能損傷軸承時,必須全面檢查確認軸瓦完好后,方可重新啟動。
6.5.?定期對軸承瓦進行檢查,確認無脫殼、裂紋等缺陷,軸瓦接觸面、軸領、鏡板表面光潔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對于巴氏合金軸承瓦,應定期檢查合金與瓦坯的接觸情況,必要時進行無損探傷檢測。
6.6.?軸承軸電流保護回路應正常投入,出現軸電流報警必須及時檢查處理,禁止機組長時間無軸電流保護運行。
7.?防止水輪發電機部件松動
7.1.?旋轉部件聯接件應做好防止松脫措施,并定期進行檢查。旋轉風扇應安裝牢固,葉片無裂紋、變形,引風板安裝應牢固并與定子線棒保持足夠間距。
7.2.?定子(含機座)、轉子各部件、定子線棒槽楔等應定期檢查。水輪發電機機架固定螺栓、定子基礎螺栓、定子穿芯螺栓和拉緊螺栓應緊固良好,機架和定子支撐、轉動軸系等承載部件的承載結構、焊縫、基礎、配重塊等應無松動、裂紋、變形等現象。
7.3.?水輪發電機風洞內應避免使用在電磁場下易發熱材料或能被電磁吸附的金屬聯接材料,否則應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且強度應滿足使用要求。
7.4.?定期檢查水輪發電機機械制動系統,制動閘、制動環應平整無裂紋,固定螺栓無松動,制動瓦磨損后須及時更換,制動閘及其供氣、油系統應無發卡、串腔、漏氣和漏油等影響制動性能的缺陷。制動回路轉速整定值應定期進行校驗,嚴禁高轉速下投入機械制動。
7.5.?定期校驗同期裝置,防止水輪發電機非同期并網。
8.?防止發電機轉子繞組接地故障
8.1.?當發電機的轉子繞組發生一點接地時,應立即查明故障點與性質,如系穩定性的金屬接地,應立即停機處理。
9.?防止發電機非同期并網
9.1.?微機自動準同期裝置應安裝獨立的同期檢查繼電器。
9.2.?新投產、大修機組及同期回路(包括電壓交流回路、控制直流回路、整步表、自動準同期裝置及同期把手等)發生改動或設備更換的機組,在第一次并網前必須進行以下工作:1)對裝置及同期回路進行全面、細致的校核、傳動;2)利用發電機-變壓器組帶空載母線升壓試驗,校核同期電壓檢測二次回路的正確性,并對整步表及同期檢查繼電器進行實際校核;3)進行機組假同期試驗,試驗應包括斷路器的手動準同期及自動準同期合閘試驗、同期(繼電器)閉鎖等內容。
10.?防止勵磁系統故障引起發電機損壞
10.1.?嚴格執行調度中心有關發電機低勵限制和PSS的定值要求,并在大修校驗。
10.2.?自動勵磁調節器的過勵限制和過勵保護的定值應在制造廠給定的容許值內,并定期校驗。
10.3.?勵磁調節器的自動通道發生故障時應及時切換通道并投入運行。嚴禁發電機在手動勵磁調節下長期運行。在手動勵磁調節運行期間,在調節發電機的有功負荷時必須先適當調節發電機的無功負荷,以防止發電機失去靜態穩定性。
10.4.?在電源電壓偏差為+10%~-15%、頻率偏差為+4%~-6%時,勵磁控制系統及其繼電器、開關等操作系統均能正常工作。
10.5.?在機組起動、停機和其它試驗過程中,應有機組低轉速時切斷發電機勵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