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B型噴油泵凸輪軸斷裂的故障原因修理方法及預防措施

B型噴油泵凸輪軸斷裂的故障原因修理方法及預防措施

2024-07-18 閱讀 6010

目前,我軍工程兵部(分)隊裝備的TY120型推土機、ZL系列裝載機、PY160型平路機、75KW移動電站等主要工程裝備,絕大多數均采用6135型柴油發動機作為機械的源動力裝置。作為6135型柴油發動機“心臟”的B型噴油泵,在裝備訓練、野營拉動等過程中,凸輪軸經常斷裂,嚴重影響了部隊訓練和演習任務的順利完成。結合裝備教學和修理實踐,對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凸輪軸斷裂的故障原因,修理方法和預防措施作一介紹。

1故障原因

6135型柴油發動機采用的B型泵為整體柱塞式噴油泵,它通過四根螺栓固定在柴油機機體一側的支架上,由柴油機曲軸經正時齒輪驅動,噴油泵凸輪軸與油泵驅動軸采用聯軸器連接。噴油泵凸輪的升程為10mm,分泵中心距為40mm,油泵的最大轉速達1000轉/分鐘。由于噴油泵高轉速的工作狀況和”四點支撐”的安裝形式以及使用保養不當等原因,造成噴油泵與支架結合處泵體外圓弧面磨損(支架內圓弧面磨損相對較少),泵體下移,使凸輪軸與油泵驅動軸軸線偏移。噴油泵凸輪軸受到扭曲、彎曲和擺動等作用力而產生附加交變應力,最終導致凸輪軸疲勞斷裂。

2修理方法

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凸輪軸軸頸表面光潔度不低于8,硬度不低于HRC45,圓柱度公差為0.10mm,全長直線度公差為0.05mm,屬于精密零件。對于凸輪軸斷裂的修復,一般采用“換件修理法”,即更換凸輪軸。但換件修復后若不排除造成凸輪軸斷裂的根本原因,必然導致凸輪軸再次斷裂。為避免凸輪軸重復斷裂,通常是更換B型噴油泵泵體或B型噴油泵總成。這種做法既不經濟,保障難度也大(采用更換B型噴油泵泵體的方法需用噴油泵試驗臺校泵),尤其是在野戰條件下保障難度更大。經多年實踐,以下三種應急方法,比較適合野戰條件下對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凸輪軸斷裂的修復。

2.1原件修復法

造成凸輪軸斷裂的根本原因是噴油泵泵體的磨損。基于此,我們可以對泵體用電焊、銅焊采取“堆補”的方法進行焊接,堆補的厚度和區域略比磨損量大。焊接后采用挫削和研磨的方法將焊接部位拋光打平,恢復泵體原有幾何形狀,清洗各零件,裝機調試后即可使用。原件修復法還可以用金屬膠膠補的方法,對噴油泵泵體進行修補。即用調制好的金屬膠涂在磨損區域,金屬膠涂層的厚度和區域略大于磨損量,待金屬膠凝固20~30分鐘后,對涂有金屬膠的區域進行打磨拋光,清洗各零件,裝機調試后即可使用。

2.2零件拆拼法

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泵體的材質一般為鑄鐵或鋁合金,盡管材質不同,其安裝尺寸和內部結構完全一致。因此,可在已報廢的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中,根據需要拆卸可以利用的泵體、凸輪軸等零件,拼裝成一個完整的B型噴油泵,經調試合格后裝機使用。

2.3附加零件法

在野戰條件下,無法利用“原件修復法”和“零件拆拼法”時,可以采用“附加零件法”。具體方法是:①用挫刀和研磨砂布將泵體磨損部位研磨打光(磨損部位為與支架的配合面,且靠油泵驅動軸一端較為嚴重);②用深度卡尺測量經研磨后泵體磨損部位的深度,磨損深度一般在0.5~1mm之間;③用銅片或鐵片制作成附加零件的墊片。附加零件的厚度根據測量所得磨損部位深度的大小確定,附加零件的寬度約等于支架的厚度,附加零件的長度約等于泵體磨損部位的弧長;④將制作好的墊片附加在支架與泵體的磨損部位之間。附加墊片的數量根據測量所得磨損部位的深度大小確定,一般不宜超過三片;⑤安裝調整后起動試車,交付使用。

3預防措施

6135型柴油機發動機B型噴油泵泵體的磨損主要是因為泵體與支架的相對松動造成的。因此,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預防。

3.1安裝要正確

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經常因各缸供油量不均、供油間隔角不準等原因進行整體拆下修復、校泵后整體安裝。安裝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固定螺栓應對角緊定。如果先緊定外側或靠機體一側的兩個螺栓,一方面可能造成調整好的供油提前角被破壞。先緊定靠機體一側的兩個固定螺栓,供油提前角提前;先緊定外側的兩個固定螺栓,供油提前推遲提前。另一方面可能造成噴油泵凸輪軸軸線與油泵驅動軸軸線,在安裝時就已經偏移,發動機啟動后,凸輪軸直接受到附加交變應力而疲勞斷裂。②固定螺栓應分2~3次緊定。③固定螺栓的緊定力矩應在1.5~2.5公斤力之間(固定螺栓為M8×1或M10×1的細牙螺紋,緊定力矩過大易損壞螺紋);④固定螺栓均應緊定到位。實踐中,經常出現靠近機體一側的兩個固定螺栓,因安裝位置限制而緊定不到位,而外側的兩個固定螺栓反而緊定過度。

3.2維護要適當

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是柴油發動機燃油供給系統的重要部件。在使用維護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油泵內機油的數量、質量要符合要求。如潤滑不良,輕則使泵內的傳動部件早期磨損,重則使軸承卡死,造成凸輪軸被扭斷。②凸輪軸軸向間隙要適當。凸輪軸軸向間隙一般為0.03~0.15mm左右,間隙過大,凸輪軸磨損加快,發動機運轉不平穩,造成泵體的早期磨損。③油泵的供油提前角和各缸供油間隔角要符合要求。供油提前角和各缸供油間隔角若不符合要求,不僅會使發動機動力性、經濟性變差,而且會造成發動機啟動困難,運轉不平穩,導致泵體磨損加快。

3.3檢查要及時

6135型柴油機發動機B型噴油泵泵體與支架的松動情況,一般在周保養時進行檢查。若發現發動機有異常情況或泵體松動現象,應及時檢查緊定。檢查緊定的方法按前述安裝要求進行。

以上是對6135型柴油發動機B型噴油泵凸輪軸斷裂的故障原因、修理方法及預防措施介紹。實踐證明,上述應急方法、預防措施是科學的、合理的、可行的、也是實用的,有較高的軍事、經濟效益。供同仁借鑒。

篇2:高速公路施工段:安全預防措施

高速公路施工段安全預防措施編號:施工單位警示:工程名稱分部分項工程工種交底內容:由于高速公路上諸如超載、超速等交通違法現象嚴重,再加上修建過程中存在的缺陷等其他因素的影響都會造成高速公路受到損壞。因此,高速公路經常需要養護維修,特別是對高速公路進行大的維修改造時,既要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施工改造,又要確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這給我們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一、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事故發生率高的原因(一)路面交通標志設置不合理。高速公路大修改造時,往往需要封閉半幅高速公路,且高速公路流量大、車速快、超載車輛多的特點,這就要求在施工路段較遠處開始設立多塊提醒、指示標志標牌,特別是夜間還要設立太陽能爆閃燈、箭頭燈、葵花燈等電子發光裝備提醒。但在實際的施工作業中,施工標志標牌的設置往往距離施工地點過近,特別是夜間有的施工點未設電子發光裝備,使駕駛員得不到應有的提醒,從而導致交通事故發生;有的施工路段在半幅通行路段的錐筒設置間距過大,而且沒有用彩線連接起來,導致有些車輛穿插錐筒逆向強行超車,也極易引發交通事故。(二)施工路段過長,造成交通擁堵,引發交通事故。有些高速公路施工單位為了自己作業方便,要求封閉數公里甚至上十公里的高速公路,這樣容易造成施工路段淤積大量車輛,造成交通堵塞、降低通行效率、引發交通事故。(三)機動車駕駛員在施工路段的交通違法行為引發交通事故。施工路段由于限速的影響,往往施工路段易積壓較多的車流量、再加上施工路面情況比較復雜,而有些駕駛員思想不集中、麻痹大意,不遵守交通法規,不看施工現場交通標志標牌指示、警告標志或不按照現場安全員的指揮,另外一些小型車輛駕駛員為了趕時間,在施工路段超速行駛或者在施工路段違法穿越錐筒逆向強行超車,都會引發交通事故。(四)施工人員及施工車輛違反交通安全法規作業引發交通事故。一些道路施工人員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經常在施工區域違反交通安全法規作業,有的人員經常在通行車道來回走動、穿插施工,另外,一些施工車輛駕駛員駕駛車輛違法掉頭、逆行甚至不按規定停放等,這些違法行為都極易引發交通事故發生,造成人員傷亡。二、預防對策(一)規范施工路段交通標志、標牌的設置。施工前,認真查閱施工方的施工審批手續,同時對他們準備的標志標牌、錐筒、太陽能爆閃燈等進行仔細的檢查,對未購置或者損壞的要及時通知施工方進行采購。在采取交通管制時,安排業務熟悉的民警到現場指導,在半幅雙向通行的施工改造路段,在出入口要設置完善的交通提醒標志,箭頭燈和葵花燈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在雙向通行的半幅路面,錐筒間的距離不超過三米,同時用彩線連接起來,不給車輛穿插超車的空間。(二)加強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管理。高速巡警應加大施工區域的巡邏密度,尤其是夜間的巡邏力度,做到“白天見警車,夜間見警燈”,這樣既可以對過往的車輛起到應有的提示作用,同時對途徑施工區域違法的駕駛員要加大處罰力度,增加他們的交通違法成本,杜絕他們的交通違法行為。在惡劣天氣條件下,通過高速公路沿線電子顯示屏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切實處置好風、雨、雪、霧等各種惡劣天氣條件下的施工路段交通安全工作。(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施工人員教育與管理,向他們闡述高速公路施工作業的危險性及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四)縮短施工路段封道長度,實行分段施工。高速公路施工路段封道過長,容易造成交通擁堵,引發交通事故發生。為了既不影響施工方的工程進度,又不影響我們正常的安全管理,可以采取分段施工的方法,縮短封道長度,確保交通暢通,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重點強調:交底人簽名現場副經理安質部長交底日期項目總工勞務隊工隊負責人簽名工班長簽名作業班組全體簽名:

篇3:OHS要素14: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

14.1總則

建立并保持用來報告、調查與處理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故的程序。程序文件中應明確公司向執法部門報告事故的機制,規定事故調查的程序、處理的原則和方法,以滿足OHSMS的運行要求。建立并保持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對不符合進行調查和處理,采取措施減少由此產生的影響,避免產生新的不符合。

14.2職責

14.2.1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

a)OHS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協調、解決、監督公司的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工作;

b)安全處應按程序文件要求做好事故報告工作,負責組成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并負責提出事故處理意見;

c)各單位負責或參與本單位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故的報告、調查與處理,對公司級和公司以上級別的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給予盡可能的幫助和支持。

14.2.2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

a)安全處負責對體系不符合發出通知;

b)各單位負責糾正預防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14.3控制要求

14.3.1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的控制要求

a)安全處規定公司的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程序;

b)重大事故發生后,OHS管理者代表負責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工作;一般事故,亦可由OHS管理者代表指定人員負責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工作;

c)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OHS管理者代表;

d)重大事故發生后,在報告的同時應及時搶救負傷人員。值班長、工段長、調度室、安全處、OHS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接報告后,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援,采取措施,

防止事故擴大;

e)OHS管理者代表或安全處負責重傷或重大事故調查工作,按《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程序》的要求形成調查報告。

f)任何事故的處理,均應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安全處應建立事故檔案。

14.3.2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的控制要求

a)安全處對審核和其它評審工作中產生的不符合分析確定產生不符合的主要原因,并出具“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報告單”

b)相關責任單位對出現的不符合,要采取措施減少其影響;

c)調查分析潛在和可能產生不符合的原因,制定實施預防措施,防止發生不符合;

d)安全處對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跟蹤驗證;

e)糾正和預防措施涉及到的文件更改,執行本手冊4.10.3的要求。

4.14.4相關文件

…/—/…——1999事故報告、調查與處理程序

…/—/…——1999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