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煉鋼職業(yè)健康危害預防措施

煉鋼職業(yè)健康危害預防措施

2024-07-14 閱讀 6880

1.職業(yè)危害:

(1)事故。煉鋼生產工傷事故在鋼鐵工廠中最為嚴重,一般居鋼鐵廠職工傷亡率的首位,傷亡嚴重程度也較高。據(jù)80年代初統(tǒng)計,平爐與轉爐煉鋼廠平均死亡1.2~1.5人/年?廠,電爐煉鋼廠平均死亡為0.5人/年?廠,死亡、重傷、輕傷比例約為1∶3∶138。按事故類別,轉爐與平爐煉鋼主要是灼燙,占20%,車輛傷害18%,物擊15%,機具傷害10%;電爐煉鋼主要是灼燙,占28%,起重傷害28%,物擊19%,觸電9.5%,機具傷害9.5%。按工種,主要是煉鋼工占27%,注錠工、整模工、吊車司機和修爐、修罐工各占10%。國外煉鋼傷亡率在鋼鐵工廠中也是占第一位。據(jù)西歐煤鋼聯(lián)營集團6個國家統(tǒng)計,煉鋼傷亡率比煉鐵高51%,比軋鋼高19%,死亡事故與非死亡事故的比例為1∶519。日本煉鋼傷亡率比鋼鐵工業(yè)平均傷亡率高一倍多。氧氣轉爐煉鋼與平爐煉鋼的生產與設備事故,主要是爐子故障,鋼液、渣噴濺爆炸,氧槍與供氧系統(tǒng)故障,注錠或連鑄漏鋼,吊車故障和除塵系統(tǒng)故障。而電爐煉鋼則電氣故障事故較多,約占電爐煉鋼生產設備事故的1/3以上。

(2)鋼液、渣噴濺與爆炸。煉鋼廠重大生產設備事故和重大傷亡事故主要是鋼液、渣噴濺爆炸。該類事故往往造成重大損失,且事故發(fā)生概率高,約為3.35×10-2次/時,屬于較常發(fā)生的事故。據(jù)13個企業(yè)80年代初的統(tǒng)計,平均每個廠發(fā)生大噴濺15.7次、爆炸23.6次。事故原因主要是氧槍與爐子的冷卻水系統(tǒng)漏水,氧槍墜落,爐襯與爐蓋坍塌,爐料含油、水、雪、濕料、密閉容器和****雷管等爆炸物,爐子留鋼留渣或打水壓渣作業(yè),以及其他引起突然劇烈碳氧反應,發(fā)生大沸騰噴濺爆炸等。鋼液、渣噴濺爆炸類重大生產設備事故,能導致重大傷亡事故的頻率較高,大噴濺為0.69次/次,爆炸為0.61次/次;且發(fā)生傷亡事故的嚴重程度也較高,大噴濺平均傷亡2.2人/次,其中死亡、重傷0.64人/次;爆炸平均傷亡2.1人/次,其中死亡、重傷0.7人/次。煉鋼廠噴濺爆炸事故的特點是容易發(fā)生特大惡性傷亡事故。譬如,某廠轉爐大噴濺傷亡55人(死亡4人,重傷1人,輕傷50人);某廠轉爐爆炸傷亡15人(死亡6人,重傷3人,輕傷6人)。此外,煉鋼廠其他著火與爆炸事故也值得注意。一是大量用氧而帶來的著火與爆炸事故,如某平爐煉鋼廠使用氧氣管在爐門和爐頭吹氧,發(fā)生多次回火與爆炸事故,前后累計燒傷100多人;某煉鋼廠檢修氧氣管道起火,現(xiàn)場7人全被燒死。二是電爐煉鋼電氣設備著火與爆炸事故,如某電爐煉鋼廠多次發(fā)生爐用變壓器、電抗器等起火爆炸的重大生產設備事故,每次均損失幾十萬元。

(3)煙塵。煉鋼廠煙塵危害大,接塵工人占職工總數(shù)的39~43%,有的平爐煉鋼廠高達69%。主要塵源是吹氧煙塵,其次是出鋼、出渣、澆注、整脫模和混鐵爐傾倒鐵水作業(yè),修爐、拆爐和修罐作業(yè),以及普遍使用壓縮空氣吹掃積塵所引起的二次揚塵。煉鋼廠煙塵是含大量氧化鐵粉和約20%游離二氧化硅,粒度絕大部分小于10微米的混合粉塵。其特點是量大,使用吹氧的電爐、平爐煉鋼比不吹氧的煙塵量約大10~15倍。據(jù)測定,煉鋼車間粉塵濃度平均為70毫克/米3左右,最高可達1000毫克/米3以上,其中修爐100毫克/米3,爐下清渣125毫克/米3,注錠平臺114毫克/米3,整模33毫克/米3,鑄錠吊車司機室36毫克/米3。目前,治理較好的煉鋼廠崗位粉塵濃度或降到10

毫克/米3左右,粉塵合格率可達70%以上。80年代以來,煉鋼廠已開始陸續(xù)發(fā)現(xiàn)矽肺(屬混合塵肺)患者。據(jù)某鋼廠649例煉鋼工人胸部*線攝片檢查,矽肺檢出率為0.3%,可疑矽肺5.6%,出現(xiàn)網影(矽肺早期*線表現(xiàn))12.6%。其中主要是修爐修罐工,爐前工,原料工和吊車工。

(4)高溫輻射熱。煉鋼生產是鋼鐵工廠中高溫輻射熱危害最為嚴重的系統(tǒng),高溫工人大約占工人總數(shù)的56~70%,有87%作業(yè)點夏季超過35℃,其他季節(jié)超過35℃的作業(yè)點達31%以上,高溫崗位占崗位總數(shù)34%以上。爐前溫度高達57℃,單相輻射熱5~7卡/厘米2?分;整脫模和真空處理爐旁,單相輻射熱6卡/厘米2?分。自70年代以來,盡管已消滅中暑,但頭昏、心慌、惡心等中暑前兆仍屢有發(fā)生,尤其是高溫作業(yè)引起呼吸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以及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眼結膜炎等多發(fā)病較多。據(jù)某鋼廠968個慢性病例分析,胃病、關節(jié)炎和眼病約占75%,而秋冬兩季門診病例分析則以感冒較為突出,約為65%。

(5)其他危害。煉鋼生產噪聲污染較嚴重,轉爐與平爐煉鋼主要是氣流噪聲,電爐煉鋼主要是振動和電磁噪聲。據(jù)測定,轉爐與平爐煉鋼的噪聲,氧槍為105~110分貝,爐子兌鐵水前102~107分貝,兌鐵水后93~102分貝,注錠91~97分貝,整脫模平臺90~96分貝;電爐煉鋼熔化期118~122分貝。此外,煉鋼修爐和補爐用瀝青焦油,整修鋼錠模噴涂焦油,以及滑動水口板制作與保溫產生的瀝青煙氣等,均含有多環(huán)芳烴類致癌物。如錠模噴涂焦油作業(yè)場所,空氣中苯并茈濃度達13.99±2.92毫克/米3。其他如注錠和電渣熔煉煙氣含氟化物,鐵水預脫硫煙氣含二氧化硫,混鐵爐含鈉離子煙塵,以及整脫模絕熱板粉化產生含酚醛樹脂等有機物的煙塵等等。

2.預防措施:

(1)安全組織管理。煉鋼生產不安全因素多、事故率高、危險性大,必須做好煉鋼危險源的辨識、分析和劃分的基礎工作。尤其是應針對易引起鋼鐵液、渣噴濺爆炸,跑鋼漏鋼,和電氣設備著火爆炸等重大生產設備事故和重大傷亡事故的系統(tǒng)和因素進行分析。這包括爐子及其操作,氧槍和供氧,爐子和氧槍的冷卻水系統(tǒng),電氣設施與供電,吊運鋼鐵水的吊車,鋼澆注系統(tǒng),爐料準備系統(tǒng),修爐和修罐作業(yè)以及各種高空立體交叉作業(yè)等。所有這些應專門列出并作為煉鋼生產的重大危險源和危險作業(yè)來強化安全管理。對于爐料、爐子冶煉、澆注和供氧、供電、供水等中心環(huán)節(jié),必須嚴格執(zhí)行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開展反對“雙違”活動。對于要害工藝設備和崗位,應進行安全標準化作業(yè),制定出作業(yè)的安全標準和程序要求;還應建立現(xiàn)場搶救和支援體制。必須突出安全教育,強化職工安全意識,可采用目前較先進的煉鋼廠強化職工自身保護安全意識的管理方法,諸如煉鋼廠職工自主安全管理,安全員管理,工廠、親屬和社會多方位管理和支持安全,以及進行職工安全風險抵押承包等辦法。對煉鋼工、注錠工、吊車工、修爐修罐工、煤氣工、電氣工和爆破工、必須進行嚴格的專業(yè)安全技術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對拆爐用的****雷管和平爐開出鋼口用的穿甲彈等的貯存和使用,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

(2)工程措施。不少煉鋼廠都是五、六十年代建設起來的,且大多幾經擴大規(guī)模,提高產量,因此較普遍存在車間布置過分擁擠,設備陳舊,事故隱患多等問題,必須設置完整的隱患檢測系統(tǒng),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或者有計劃地在大修和改造中逐步加以解決。對煉鋼廠的主要危險源,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配備完好齊全的安裝裝置;對要害設備應實行“雙保險”原則,應設有相應的備用電源、水源和自動切換裝置。在生產工藝上,必須采取嚴密措施,防止爐料帶有油、水、雪、濕料、密閉器皿、未燒透的石灰石及****雷管等爆炸物。在生產操作上,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煉鋼爐熔池突然劇烈碳氧反應造成噴濺爆炸,禁止使用留鋼、留渣和用水或潮濕物壓渣等危險作業(yè)。鐵水吊車和鋼水鑄錠吊車必須設有防碰撞、端頭緩沖、上下限位、過載保護、鋼繩防斷防松等安全裝置。氧槍系統(tǒng)必須設有測量冷卻水流量、溫度的報警和聯(lián)鎖裝置、防氧槍墜落的安全裝置以及事故緊急開關,供氧系統(tǒng)的管道、閘閥和儀表應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進入廠房內的鐵水線、渣線、鑄錠線、整脫模線等鐵路線,應設有聲光報警和顯示信號裝置。

(3)工業(yè)衛(wèi)生。煉鋼生產由于普遍采用氧強化冶煉和大幅度提高產量,使車間作業(yè)環(huán)境惡化。因此,在采取各種必要的防護措施的同時,必須制定從根本上改善車間勞動環(huán)境的規(guī)劃,有計劃地在工廠大修或改造中逐步解決。必須重視煉鋼廠已陸續(xù)發(fā)現(xiàn)矽肺病這一嚴重事實,煉鋼爐、鑄錠、混鐵爐、整脫模和原料系統(tǒng)等產生塵源場所均應設除塵裝置,逐步淘汰采用壓縮空氣吹掃積塵以致造成二次揚塵的落后方法。高溫作業(yè)崗位,應有隔熱設施和通風降溫設施;各種高溫作業(yè)吊車,應設有隔熱、密閉,并帶有雙層鋼化玻璃和空調裝置的司機室。對于噪聲危害,應采取隔音、消音、密閉和工人佩戴耳塞等綜合治理措施。對于毒物危害,目前應著重加強各種毒物的檢測及其特性的分析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有效防護措施。

篇2:建筑公司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建筑公司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規(guī)定了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制定、實施、控制和驗證的要求,以消除實際(或潛在)的不合格產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fā)生,而達到不斷地改進管理體系的目的。

2范圍

適用于質量、職業(yè)健康安全和環(huán)境管理控制過程中,對實際(或潛在)的不合格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也適用于對供方所采取的糾正措施的監(jiān)督和檢查。

3職責

3.1主管副總經理負責領導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控制。

3.2工程部負責工程建設施工活動中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的歸口管理。

3.3物資部負責組織設備監(jiān)造、設備物資供方和公司有關部門對設備、物資的不合格進行評審和控制,制定有效糾正和預防控制措施,確保工程建設中使用的設備和物資質量得到控制和保證。

3.4綜合管理部根據(jù)管理體系審核、評審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組織制定和實施糾正措施。

3.5公司有關部門以及項目監(jiān)理負責對相關供方的糾正措施的監(jiān)督和檢查。

4程序

4.1糾正措施

4.1.1各部門應以適當?shù)姆椒?調查和收集已發(fā)生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項。

4.1.2這些不合格品、不符合項有以下來源:

--測量和檢測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項;

--各類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項;

--由于法律法規(guī)標準的變更引起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項;

--事故、事件、違章及不符合調查中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項;

--相關方提出的有關不合格品、不符合項情況和意見;

--質量體系的內部或外部審核的不符合項報告;

--顧客的投訴或意見;

--其他不符合質量、職業(yè)健康安全和環(huán)境方針、目標或質量、職業(yè)健康安全和環(huán)境管理體系文件要求的情況。

4.1.3分析發(fā)生不合格品、不符合項原因,制定糾正措施

4.1.3.1收集到已發(fā)生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項,各部門應及時組織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可召開質量剖析會,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必要時可利用相關的統(tǒng)計技術。

4.1.3.2針對上述分析的不合格原因,制定糾正措施;這些糾正措施要滿足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1.4實施和驗證糾正措施

4.1.4.1糾正措施涉及的責任部門(人)應及時糾正不合格品、不符合項等,并按糾正措施要求認真實施,消除產生不合格的原因。

4.1.4.2糾正措施完成后,應通知工程部對其驗證。

4.1.4.3工程部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對糾正措施實施的有效性予以驗證。

4.2預防措施

4.2.1分析潛在不合格的原因

4.2.1.1各部門應根據(jù)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實際,適時也收集潛在不合格的信息,這些信息有以下的來源:

--工程建設項目管理MIS系統(tǒng)中的過程和作業(yè)信息記錄;

--管理體系內部/外部審核結果;

--質量體系運行記錄服務回訪報告等。

4.2.1.2對這些潛在不合格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分析的方法可參照本程序5.1.3.1內容。

4.2.2預防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針對4.2.1.2分析的原因,各部門主管組織提出預防措施及其實施計劃;經部門主管審定后,報管理者代表批準。管理者代表批準后,責任部門應認真執(zhí)行。

4.2.3預防措施有效性的驗收

4.2.3.1責任部門的預防措施實施完成后,應與工程部、綜合管理部及時聯(lián)系;工程部、綜合管理部應及時組織人員對其有效性進行驗證。

4.2.3.2各相關部門應組織收集和整理質量信息,這些信息來源于:(但不限于此)

--驗證有效的糾正/或預防措施;

--監(jiān)理部或施工單位反饋的各種信息;(可在MIS系統(tǒng)中獲得)

--各種外出會議獲得的信息等。

4.2.3.3各相關部門在每年公司管理評審前,將采用預防措施及效果和收集的質量信息予以匯總,作為管理評審的輸入文件,提交管理評審。

4.3糾正或預防措施若涉及修改程序文件(或作業(yè)文件)時,應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執(zhí)行。

4.4供方的糾正措施的監(jiān)督、檢查

項目監(jiān)理應對供方出現(xiàn)的不合格及所采取的糾正措施進行檢查和督促,并將有關情況向公司報告。

5相關文件

《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文件或資料控制程序》

6附錄

附錄A流程圖

附錄A(資料性附錄)流程圖

篇3:裝飾公司糾正和預防措施

1、總則

為了消除實際和潛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質量問題的發(fā)生或再發(fā)生。

2、職責

2.1技質部是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控制,由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對措施實施效果進行驗證。

2.2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措施計劃。

2.3責任部門負責按措施計劃和要求具體實施。

3、程序概要

3.1糾正措施

3.1.1技質部負責收集與產生不合格、缺陷的有關質量信息和資料,其中包括:

a.不合格品報告

b.內部質量體系審核不合格報告

c.質量分析會記錄

d.顧客申訴報告等

3.1.2技質部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召開質量分析會,找出原因,由責任部門制定糾正措施,經總工程師批準后,進行實施。[[由技質部對其整改結果進行驗證。

3.1.3由糾正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執(zhí)行《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

3.2預防措施

3.2.1技質部負責收集與產生不合格、缺陷的潛在原因有關的質量信息和資料,其中包括:

a.過程控制記錄

b.員工的合理化建議

c.管理評審會議記錄

d.質量分析會記錄

e.服務和顧客意見等

3.2.2技質部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分析,找出潛在不合格原因,填寫“預防措施報告”,明確責任部門,并提出預防措施計劃和要求。

3.2.3技質部負責對預防措施的試驗和實施情況及其效果進行驗證。

3.3糾正和預防措施應明確實施單位和實施進度。

3.4當通過驗證認為所采取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未達到預期效果時,應按《糾正和預防措施程序》重新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

3.5技質部應對所采取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提交管理評審。

4.支持性程序文件

Q/CS02-4.14-2000《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