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車間生產現場安全要求規范
吊運物行走的安全路線,不應跨越有人操作的固定崗位或經常有人停留的場所,且不應隨意越過主體設備。
應完善氣瓶使用儲存場所的安全標志。應有儲存氣瓶的專用庫房。
乙炔氣瓶與氧氣氣瓶及動火點的間距不應小于10m。,工作場地的氣瓶存放量應不大于1晝夜的使用量。
臨時用電線路應有完備的臨時接線裝置審批手續,不超期使用。使用絕緣良好,并有與負荷匹配的護套軟管,敷設符合安全要求。裝有總開關控制和漏電保護裝置,每分路應裝設與負荷匹配的熔斷器。臨時用電設備PE連接可靠。嚴禁在有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設臨時線路。
金屬切削機床、沖剪壓機械應防護罩、蓋、欄應完備可靠;防止夾具、卡具松動或脫落的裝置完好;各種限位、聯鎖、操作手柄要求靈敏可靠;PE連接規范可靠;電器箱,柜與線路符合要求;離合器動作靈敏、可靠,無連沖;制動器工作可靠;緊急停止按鈕靈敏、醒目,在規定位置安裝有效;傳動外露部分的防護裝置齊全可靠;腳踏開關應有完備的防護罩且防滑;安全防護裝置可靠有效,使用專用工具符合安全要求。
砂輪機安裝地點應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防護罩應符合標準;檔屑板應有足夠的強度且可調;砂輪機運行必須平穩可靠,砂輪磨損量不超標,且在有效期內使用;PE連接可靠,控制電器符合規定。
傳動部位應設置防護罩、蓋或欄(如:旋轉的鍵、銷、楔等突出大于3毫米的部位;產生切屑、磨屑、冷卻液等飛濺,可能觸及人體或造成設備與環境污染的部位;產生射線或弧光的部位;伸入通道的超長工件;超長設備后端300毫米以上的工件;容易傷人的設備往復運動部位;懸掛輸送裝置跨越通道的下部;高于地面0.7米的操作平臺)。設備裸露的運轉部分,應設有防護罩、防護欄桿或防護擋板。
安全設備設施不得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維修拆除的,應采取臨時安全措施,檢維修完畢后立即復原。在設備設施檢維修、施工、吊裝等作業現場設置警戒區域和警示標志,在檢維修現場的坑、井、洼、溝、陡坡等場所設置圍欄和警示標志。
非經允許,禁止與生產無關人員進入生產操作現場。應劃出非崗位操作人員行走的安全路線。
應當為從業人員配備與工作崗位相適應的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作業場所或有關設備上,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和安全色。
各種防護器具應定點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專人負責保管,定期校驗和維護。
應對生產現場的整理、整頓,把生產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合適數量物品放在規定位置上,促進生產現場管理文明化、科學化,達到高效生產、優質生產、安全生產。
并加強作業場所通風,配置通風。應保證作業環境空氣中的毒塵等有害物質的濃度不超過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
危險化學品庫庫房應符合安全標準的要求;危險化學品應按危險性進行分類、分區、分庫儲存。庫內有隔熱、降溫、通風等措施,消防設施齊全,消防通道暢通。采用相應等級的防爆電器。有效處理廢棄物品和包裝容器。
消防器材和消火栓設置在位置明顯且易于操作的場所,并應有明顯標志。設置地點應設置相應的永久性固定標識。
篇2:機械加工車間安全規則
(1)機械設備之間的間距小型設備不小于0.7m;中型設備不小于1m;大型設備不小于2m。操作人員和設備旋轉應是背對背或面對背交錯擺放。主要通道應有黃線或警告指示標志。
(2)工件、毛坯、工具應擺放整齊、平穩可靠、分類堆放,做到定置管理。堆放高度不超過1.2m。
(3)車間地面應平整、整潔,作業場所工業垃圾、廢油、廢水及廢物應及時清理干凈,車間通道應暢通。
(4)生產場地要有良好的采光。采光分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當白天自然采光達不到照度時,應采用人工局部照明。一般作業照度為150I*左右,精密度作業則應在300I*左右。
(5)生產場地不宜長期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應配置必要的消防用具。作業場所禁止吸煙或指定地點(吸煙室)吸煙。
(6)正確穿戴防護用品進入操作崗位,夏季不允許赤膊、穿背心、短褲、裙子、高跟鞋、涼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