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風險評估與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1.目的:
為了控制可能會影響產品品質或對人員造成傷害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污染的風險。通過風險評估,降低風險發生,提高質量意識,特制定此程序
2.范圍:
本公司生產制造中來料,半成品加工,成品組裝,包裝等所有環節可能會影響產品品質或對人員造成傷害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污染的過程、場所,工作環節均屬之。
3.權責:
行政處:負責對工作環境,人員方面的風險評估及管控措施的跟進;
制造處:負責生產過程中的風險評估及管控措施的跟進;
制造處:負責原物料和產品維護方面的風險評估及管控措施的跟進;
4.作業內容
4.1產品風險評價準則
4.1.1風險嚴重度評價準則
4.2產品風險發生頻度評價準則:
4.3產品風險探測度評價準則:
4.4產品風險順序數計算方法
?4.4.1風險順序數(RPN)=風險嚴重度(S),頻度(O)和探測度(D)的乘積。
?4.4.2當S≥7且RPN≥60時,視為緊急狀態,必須采取改進措施。
?4.4.3當S<7且RPN≥100時,視為緊急狀態,必須采取改進措施。
⊥65⊥.0評估作業程序
5.1供方評估?
5.1.1要對供應商進行環保要求、信譽度、環保控制過程等進行評估,特別是新開發供方要加大力度評估
5.1.2所有的環保物料一定要有有材質驗證報告和SGS證明。
5.1.3須同供應商簽訂《不使用環境物質證明書》,如材料或治工具出現環境質量問題,供應商需負全部責任。?
5.2工程評估?
5.2.1樣品過程的評估。
5.2.2環保資料輸出、輸入進行嚴格管理。
5.2.3針對環保特殊性進行評估。
5.2.4環保物料有效的驗證書確認。
5.3物控評估?
5.3.1環保物料的輸入、輸出重點管理。
5.3.2所有環保物料的存放、發放、不良品進行監控和管理。
5.3.3環保產品輸送過程有效監管。
5.3.3評估所有高風險的物料。
5.4生產評估?
5.4.1環保生產現場互相交叉感染的危險地方。
5.4.2環保物料使用過程和產品組裝過程存在的問題點。
5.4.3生產過程的突發事件應急措施。
5.5品質評估?
5.5.1所有環保物料驗收過程管理。
5.5.2在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成品及不良品的監控。
5.5.3已到目的地的成品、信息反饋或者到達目的地發生的不良品進行追蹤,并加于管理。
5.6小組評估?
5.6.1風險評估小組
5.6.2風險評估要按順序從高到低進行評估、高高、高中風險應起動控制措施并討論總結。
5.6.3特別是高風險評估方案歸檔,并加于持續改善和嚴格監管。
5.6.4所有設備、夾具、評估。
5.6.5各部門要不定期對環保工作人員意識上評估。
5.6.6各部門要不定期對制造、過程、物料、設計、法律法規評估。
5.6.7對于高風險,在評估表格要用不同字體或顏色區別。
6.0參考文件及表格附件:
6.1產品潛在危害風險評估報告
?6.2其他潛在危害風險評估報告
產品潛在危害風險評估報告
項目評估
評估內容
風險評價
風險順序數(RPN)
頻度(O)
危害嚴重度(S)
風險探測性(D)
來料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的六種物質(鉛、鎘、汞、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注塑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塑膠件中含有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脂)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噴印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油墨中含有的塑膠著色劑(重鉻酸鈉二水合物)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制線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塑膠件中含有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丁脂)超標
焊錫中的鉛含量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喇叭制作
組裝焊接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焊錫中的鉛含量超標
物理性
烙鐵頭殘留的鉛含量超標
膠件粘合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膠水中的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丁芐脂)含量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聽音檢驗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粘合劑中的危害物質(鄰苯二甲酸二丁脂)含量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外觀檢驗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粘合劑中的危害物質(鄰苯二甲酸二丁脂)含量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成品包裝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包裝材料印刷油墨、粘合劑中的危害物質(鄰苯二甲酸二丁脂)含量超標
物理性
刀片掉入包裝箱內,造成割傷
成品檢驗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包裝材料印刷油墨、粘合劑中的危害物質(鄰苯二甲酸二丁脂)含量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成品裝箱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包裝材料印刷油墨、粘合劑中的危害物質(鄰苯二甲酸二丁脂)含量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出貨
生物性
螞蟻等生物蟲體
化學性
包裝材料印刷油墨、粘合劑中的危害物質(鄰苯二甲酸二丁脂)含量超標
物理性
金屬等異物
篇2:鐵塔組立危險源風險評估控制措施
1、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為保證本工程施工質量、施工工期,并確保人身設備安全,根據《廣東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施工方案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辦法》相關管理規定及風險等級評估表要求,項目部組織施工人員就施工全過程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并制訂本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施工方案安全風險評估是評價當施工方案失敗或不能按預期目標實施的可能性和其后果的嚴重性。施工方案安全風險等級根據預計的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來劃分,見表一、表二。
表一?事故嚴重程度評估表
事故嚴重等級
事故后果
參考標準
輕微
人員輕傷事故
施工機械一般損壞
電力生產設備故障
周邊其他非電力設施損壞
10萬元以上
一般
人員重傷事故
勞動部(60)中勞護久字
第56號文《關于重傷事故范圍的意見》
施工機械嚴重損壞
電力生產設備故障
周邊其他非電力設施損壞,損失一般
50萬元以上
嚴重
人員死亡事故
施工機械重大損壞
電力生產設備事故
周邊其他非電力設施損壞,損失重大
100萬元以上
嚴重影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1、區域電網解列
2、負荷損失10萬千瓦時以上。
表二?風險等級評估表
事故的可能性
事故的嚴重程度
極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輕微
1級
2級
3級
一般
2級
3級
4級
嚴重
3級
4級
5級
注:1級-可忽略風險?2級-可容許風險?3級-中度風險4級-重大風險5級-不可接受風險
此次施工包括:組塔施工作業。
施工中存在以下危險點:觸電、高空墜落、物體打擊等,項目部對各危險點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后,其中1級風險3個,2級風險43個,3級風險3個,無4級、5級風險。(詳見以下附表)
安全風險評估表
序號
施工場所
施工活動
可能危險源(失誤)
可能事故后果
控制措施
事故嚴重程度
可能性
危害等級
接地安裝
地網焊接
焊機無接地,導電部分無保護罩、無防雨防潮裝置
觸電事故
1)焊接時,焊機等電氣設備應有良好接地;2)電焊機裸露的導電部分設防護罩;3)焊機設置防雨、防碰、防潮裝置。
輕微
可能
3
接地安裝
地網焊接
在林區隨處吸煙,隨地扔煙頭,明火煮食,氧氣、乙炔沒按規定使用
火災
1、作業現場在山林時,應禁止吸煙;2、作業現場在山林時,不得明火煮食;3、現場放置乙炔、氧氣瓶擺放符合安全規定;4、焊接施工清除易燃雜物。
輕微
不可能
2
塔腿基礎
基礎澆制
高溫季節未合理安排休息時間,未帶必要藥品
防暑、防蛇咬、防蜂刺
1、在高溫的季節施工時,盡量避免中午作業,做好防暑降溫工作;2、野外作業帶備必要的防護用具及藥品。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靠近帶電體作業塔上垂落的繩索未固定
觸電
將垂落的繩索在塔腿固定,防止飄近帶電體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對帶電體安全距離不夠
觸電
現場設監護人,必須滿足安全規程對帶電體最小安全距離規定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電源開關箱外殼沒有接地
觸電
按規范要求接地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現場施工用電,電線駁接頭包扎不規范
觸電
使用絕緣膠布按要求進行包扎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電源線松脫、脫皮
觸電
使用前進行檢查,更換破損電線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高空踩踏未出芽帽螺栓角鐵
高空墜落
組裝時,螺栓應出2芽,構件吊裝后,應及時緊固螺栓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安全帶未定期試驗
高空墜落
定期進行拉力試驗,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有破損不得使用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沿單根構件上爬或下滑
高空墜落
沿主材腳釘上下塔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高空作業不穿軟底鞋
高空墜落
不穿軟底鞋不得登塔作業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作業人員背帶長重物品上落桿塔
高空墜落
使用繩子吊送,嚴禁背帶長重物品上落桿塔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雨后高處作業
高空墜落
清除鞋上泥巴及塔上積水,按要求扎好安全帶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雨后人力小運
滑倒
對陡坡修臺階,必要時設置扶手
輕微
極不可能
1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使用明火
火災
山上施工禁止吸煙、煮飯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使用燃油機械加油時瀉漏到地上
火災
使用漏斗給燃油機械加油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載人車廂地板有可燃油污
火災
出車前進行檢查,清除可燃油污
輕微
極不可能
1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進入施工現場人員未正確佩帶安全帽
機械傷害
不戴安全帽不得進入施工現場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手指伸入螺孔找正
機械傷害
使用尖扳子找正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卸扣受力部位不正確
機械傷害
卸扣不得橫向受力,受力時,應有人監視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受力工器具以小代大
機械傷害
工器具嚴禁以小代大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忽視路面情況,盲目超速行駛
交通事故
加強駕駛員行車安全教育,注意路面情況,慢速行駛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車輛使用中,燈光不全或失效
交通事故
加強車輛保養和出車前的車況檢查
輕微
極不可能
1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車輛承載不符合規定經常超載
交通事故
按核定載重,嚴禁超載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人貨混載
交通事故
嚴禁人貨混載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絞磨受力時,采用松尾繩的方法卸荷
其他傷害
應用絞磨松出磨繩,不受力后再拆出磨繩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吊點鋼絲繩與塔材著力點不加墊軟物發生切斷
其他傷害
鋼絲繩與鐵件接觸點墊木頭包麻包袋麻袋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利用樹木或外露巖石作牽引或制動等受力錨樁
其他傷害
根據受力大小使用地錨或角鐵樁受力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車輛停在有坡度的路面上進行裝卸物件
其他傷害
平整場地進行裝卸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絞磨剎車打滑
起重傷害
使用前進行檢查,使用中打滑應在機前進行錨固后更換絞磨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抱桿損傷嚴重,彎曲過大或有裂紋
起重傷害
使用前進行外觀檢查,不合格不得使用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設備吊裝、綁扎方法錯誤
起重傷害
按技術要求進行施工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起重裝卸無設專人指揮
起重傷害
設專人指揮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高空作業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未放在袋內或用繩索扎牢,上下傳遞未用繩索吊送,亂拋擲。
物體打擊
使用工具袋裝小物件,上下傳遞用麻繩吊送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磨繩從卷筒上方卷入
物體打擊
磨繩應從卷筒下方卷入,并排列整齊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人字抱桿脫帽繩未穿過脫帽環或無專人控制其脫落
物體打擊
按技術措施要求設置并設專人控制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磨繩纏繞卷筒圈數不夠,絞磨芯不穿銷釘
物體打擊
纏繞圈數不得少于5圈,必須穿銷釘,防止磨繩滑出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提升抱桿時,四根拉線放出不均勻
物體打擊
設正、側面指揮人,指揮拉線均勻松出,保證抱桿垂直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升降抱桿時,下方有人
物體打擊
升降抱桿時,垂直下方不得站人,應站在倒桿范圍外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地錨未進行回填土
物體打擊
地錨放入坑內連接拉棒后,馬上進行回填夯實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受力鋼絲繩的內側有人
物體打擊
人員必須在鋼絲繩的外側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地錨馬道方向錯誤
物體打擊
嚴格按技術措施施工,不合要求不得使用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地錨埋深不夠
物體打擊
嚴格按技術措施施工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高空作業人員隨意擱置物品或浮置工具塔材
物體打擊
嚴禁擱置物品或浮置工具塔材,進行可靠、牢固綁扎、固定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高空上下交叉作業
物體打擊
分層作業避免在同一垂直線上作業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吊機作業時,下面有人
物體打擊
起重范圍內不得站人
輕微
不可能
2
組立現場
塔材起吊
使用未檢驗試驗的工器具、安全工器具;對機具檢查維修保養不善
高空墜落
所有工器具都要經試驗合格,方能使用。
經常加強對機具的維修保養。
輕微
可能
3
組立現場
鐵塔組立
未按要求正確佩戴安全帶、防墜繩
人員重傷
高空、地面設安全負責人,及時提醒、監督作業人員系好安全帶、防墜繩繩,安全帶應系在牢固的構件上,防墜繩不得低掛高用
輕微
可能
3
篇3: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程序
1目的風險評估是因那些物理、化學、微生物等對人或產品所帶來的的威脅、存在的弱點、造成的影響,以及三者綜合作用而帶來風險的可能性而進行評估評估。作為風險管理的基礎,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于組織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持續對全管理處范圍內所有危險源進行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為消除事故隱患奠定基礎。2適用范圍適用于全管理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工作。3職責3.1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管理處危險源的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工作。3.2安全辦公室是管理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工作的歸口管理部門。3.3各科室和單位負責其管轄范圍內的危險源辨識工作,參加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工作。4工作程序4.1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過程確定生產作業過程→識別危險源→安全風險評價→登記重大安全風險。4.2危險源的辯識4.2.1危險源的辯識應考慮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源。包括管理處管理和工作過程中所有人員的活動、外來人員的活動;常規活動(如正常的工作活動等)、異常情況下的活動和緊急狀況下的活動(如火災等)。4.2.1.2管理處所有工作場所的設施設備(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險源,如建筑物、車輛等。4.2.1.3管理處所有采購、使用、儲存、報廢的物資中存在危險源,如食品、辦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2.1.4各種工作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如高溫、低溫、照明等。4.2.1.5識別危險源時要考慮六種典型危害、三種時態和三種狀態1)六種典型危害a各種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揮發、泄漏所造成的人員傷害、火災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體輻射損傷、凍傷、燒傷、中毒等;c機械危害:造成人體砸傷、壓傷、倒塌壓埋傷、割傷、刺傷、擦傷、扭傷、沖擊傷、切斷傷等;d電器危害:設備設施安全裝置缺乏或損壞造成的火災、人員觸電、設備損害等;e人體工程危害:不適宜的作業方式、作息時間、作業環境等引起的人體過度疲勞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細菌、真菌等造成的發病感染。2)三種時態a過去:作業活動或設備等過去的安全控制狀態及發生過的人體傷害事故;b現在:作業活動或設備等現在的安全控制狀況;c將來:作業活動發生變化、系統或設備等在發生改進、報廢后將會產生的危險因素。??3)三種狀態a正常:作業活動或設備等按其工作任務連續長時間進行工作的狀態;b異常:作業活動或設備等周期性或臨時性進行工作的狀態,如設備的開啟、停止、檢修等狀態;c緊急情況:發生火災、水災、交通事故等狀態。4.2.2識別的方法1)收集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法規、標準,將其作為重要依據和線索。2)收集本單位和其它同類單位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3)通過收集其它要求(如:顧客的要求等)和專家咨詢獲得的信息。4)通過現場觀察、座談和預先危害分析進行辨識:現場觀察:對作業活動、設備運轉進行現場觀測,分析人員、過程、設備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危害;座談:召集安全管理人員、專業人員、管理人員、操作人員,討論分析作業活動、設備運轉過程中存在的危害,對現場觀察分析得出的危害進行補充和確認;預先危害分析:新設備或新過程采用前,預先對存在的危害類別、危害產生的條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進行模擬分析和評價。4.3?風險評價4.3.1?矩陣法?后果可能性輕微傷害傷?害嚴重傷害極不可能可忽略風險可容許風險中度風險不可能可容許風險中度風險重大風險可能中度風險重大風險不可容許風險4.3.2LEC定量評價法D=LEC式中:D-風險值;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L、E、C分值分別按照下述表格確定: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631完全可以預料相當可能可能,但不經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0.20.1很不可能極不可能實際不可能說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種情況時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這種情況在我單位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車輛帶病運行時,出現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應為6或10),而不是指我單位車輛帶病運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時L值為3或1)。2)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分數值頻繁程度分數值頻繁程度1063連續暴露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每周一次210.1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幾次暴露非常罕見地暴露3)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分數值可能出現的結果經濟損失(萬元)傷亡人數100200以上死亡10-29人、重傷50人以上40100-200死亡3-9人、重傷10-49人1550-100死亡1-2人、重傷3-9人710-10一次重傷1-2人31-10多人輕傷11以下少量人員輕傷4)危險源風險評價結果分為極其危險、高度危險、顯著危險、一般危險、稍有危險五個等級。具體劃分見下表:?D值危險程度>320160-32070-16020-70〈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顯著危險,需要整改一般危險,需要注意稍有危險,可以接受注:D>70的危險源為重大安全風險。4.4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實施4.4.1各科室(單位)按照上述規定,對危險源進行識別,填寫《危險源辯識調查評價表》中的“序號”、“場所/設備設施/活動”、“危險源”、“可能的損害”、“現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內容。4.4.2各科室(單位)根據“矩陣法”和“LEC定量評價法”,對已識別危險源進行評價,填寫《危險源辯識調查評價表》“風險評估”和“風險級別”的內容。根據評價結果,將重大安全風險匯總填寫《危險源辨識清單》。4.4.3各科室和單位將《危險源辯識清單》上交安全辦公室。安全辦公室對各科室和單位的《危險源辯識清單》進行審核和確認,匯總編制全公司的《危險源辯識清單》。4.5風險控制的策劃4.5.1風險控制的策劃應首先考慮消除或減少危險源,其次考慮采取措施降低風險,最后考慮個體保護。4.5.2重大安全風險控制4.5.2.1在一段時期內需采取專門措施控制時,應建立詳盡的實施計劃(即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5.2.2緊急情況下的重大安全風險,應制定應急預案。4.5.2.3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編制相關安全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4.5.2.4監控各項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實。4.5.2.5對有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4.5.2.6加強有關設備、設施的檢查和維護。4.5.3一般風險控制對一般風險危險源,對職工進行安全風險教育,有關部門完善現有制度和措施,加強運行監控。4.6危險源的更新各科室和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危險源的更新工作,對新增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確定新增重大安全風險,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1)相關法律法規變化時;2)在工作程序將發生變化時;3)開展新的活動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設備、設施前或設備技術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采用新的物質;6)發現新的危險源時。各科室和單位根據補充辨識和評價的結果,填寫新增《危險源辯識清單》,報安全辦公室備案。5記錄5.1附件一:《危險源辨識清單》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