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控制程序

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控制程序

2024-07-23 閱讀 4642

?1目的?識別、評價公司能夠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對其施加影響控制的環境因素,并確定、更新重要環境因素,以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2適應范圍?公司活動、產品、服務中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更新與管理。?3職責3.1公司各職能部門/項目部負責對本部門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活動,并對所識別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確定重要環境因素,制訂重要環境因素清單。3.2安全環保部負責匯總公司《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并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對所匯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編制公司《重要環境因素清單》。3.3?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并監督檢查對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情況。?4工作程序4.1環境因素識別4.1.1環境因素的分類包括:4.1.1.1廢氣排放:a)建筑材料中有害氣體如苯、甲醛的揮發,油漆涂刷;b)電(氣)焊;c)汽車尾氣。4.1.1.2粉塵排放;a)運輸揚塵、土工施工;b)水泥(砂、石)裝卸等。4.1.1.3廢水排放:a)建筑施工產生的廢水;b)生活廢水等。4.1.1.4固體廢棄物排放:a)建筑垃圾;b)廢下腳料、切屑;c)廢包裝物、廢紙;d)廢舊電池等。4.1.1.5能源、資源消耗:a)水、電、油、煤、燃料;b)紙張及生產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等。4.1.1.6潛在的泄漏:a)化學危險品泄漏;b)油品泄漏等。4.1.1.7潛在的火災、爆炸:a)木工棚;b)電氣焊作業面。4.1.1.8噪聲的排放及光污染:a)施工噪聲、機械噪聲;b)工地夜間照明的光污染。4.1.1.9其它:a)文物的挖掘;b)植被(物)的破壞、樹木的砍伐等。4.1.2識別環境因素應考慮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六個方面。4.1.2.1三種狀態:a)正常狀態:正常工作(生產)時的狀態;b)異常狀態:非例行的活動,如施工中設備的關閉、啟動和檢修,工程停工狀態;c)緊急狀態:活動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狀態,如:火災、爆炸事故;洪水、地震、臺風的發生等。4.1.2.2三種時態:a)過去:以前曾經發生或遺留的、對目前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b)現在:現在的污染和環境問題;c)將來:計劃中的活動在將來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如新工藝、新材料的使用。4.1.2.3六個方面a)大氣污染;b)水體污染;c)土地污染;d)廢物污染;e)資源能源的利用;f)其他環境問題和社區問題。4.1.3環境因素識別方法4.1.3.1環境因素的識別采用現場調查及排查等方法。4.1.3.2安全環保部根據建筑行業特點和一般施工方法所帶來的環境影響,識別通常情況下所管轄產品范圍和活動可能存在的環境因素,編制《環境因素清單》,在所屬范圍內下發。4.1.3.3行政辦負責識別公司機關辦公區域的環境因素;安全環保部負責識別辦公過程和現場檢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計劃財務部負責識別設備、材料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因素;項目部負責識別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和竣工產品所提供售后服務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各部門將識別的環境因素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中。4.1.3.4工程開工前:a)項目部安全環保人員組織有關人員對本項目環境因素進行確認;b)根據項目特點和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工程所處位置、周圍居民情況等)對環境因素進行充分識別;c)識別范圍應包括供方和分包方提供的產品和服務。4.1.3.5環境因素匯總各項目部管理人員按以上要求對本項目所從事的活動、產品及服務中涉及到的環境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將識別出的環境因素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表》中并向安全環保部匯報。安全環保部將各部門/項目部識別出的環境因素進行匯總、整理,填制《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以便評價。4.2環境因素的評價4.2.1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優先采用是是非判斷法評價,當是非判斷法無法判斷時,可采用打分法評價。環境因素采用打分法評價時可考慮以下內容:4.2.1.1對污染類環境因素評價時可考慮表1中內容:污染類環境因素評價分值表1序號項目程度分值a影響的范圍公司范圍以外5公司范圍以內3項目部范圍內1b發生的頻率持續發生5經常或間斷發生3偶爾發生1c影響的程度環境影響嚴重5環境影響較重3環境影響一般1d持續時間每天10h以上5每天4h--10h之內3每天4h以上1e社區的關注程度抱怨很多5抱怨較多3很少抱怨1

4.2.1.2對能源、資源方面環境因素的評價可考慮表2中內容:能源、資源類環境因素評價分值表2序號項目程度分值f萬元產值年消耗量消耗量大5消耗量適中3消耗量小1g可節約程度加強管理且效果明顯5工藝改進可明顯見效3有措施且改進后較難節約14.2.2采用是非判斷法,屬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直接判為重大環境因素:4.2.2.1對于污染排放超過法律法規要求,或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超過法律法規要求的。4.2.2.2有節約潛力的。4.2.2.3緊急或異常狀態下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潛在環境因素,一旦發生可能會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如火災、爆炸;4.2.2.4造成土地、水體和空氣二次污染的;4.2.2.5有毒、有害物資的使用屬可以替代的;4.2.2.6為公司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方和分包方的重大環境因素,且本公司可以對其施加影響的。4.2.3當是非判斷法不能準確確定時,采用打分法確定重大環境因素:4.2.3.3根據上述表1、表2分值范圍做如下確定:當a、b、c、d、e、f、g單項為5分時或∑=a+b+c+d+e≥17分時或f+g≥8時則可確定為重大環境因素。4.2.3.4評價環境因素時應考慮環境影響的范圍、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和持續時間及社區關注程度。4.2.4公司各部門按以上環境因素評價方法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評價一覽內做好記錄。4.2.5安全環保部將所匯總的環境因素根據是非判斷法和打分法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評價一覽內做好記錄。4.2.6各部門將所填寫的《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報安全環保部,由安全環保部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部門所評價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編制公司《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并報管理者代表審批后轉發。4.3環境因素的更新4.3.1環境因素應定期識別、補充和更新,一般情況下,每年年初由安全環保部組織,對環境因素進行重新識別和評價。4.3.2發生以下情況導致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相關部門/項目部按環境因素識別方法對環境因素進行更新,并將新增環境因素和評價結果向安全環保部匯報。a)環境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發生變化;b)公司活動、產品或服務發生重大變化;c)公司的方針目標發生變化,或管理評審確定需要更新的內容;d)相關方有合理抱怨和新的要求或發生環境事故后;e)使用“四新”技術或進行新項目研發時。4.3.3凡新開項目均須識別、評價環境因素。4.3.4安全環保部負責對公司和各單位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情況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和確認。4.4重要環境因素控制方案4.4.1針對評價出的重大環境因素,制定控制方案。方案中須明確:a)責任單位、責任人職責;b)需達到的目標、指標;c)主要控制的措施;d)需要的資源(包括資金);e)地點及可能產生的影響;f)進行治理和控制的進度要求(時限)等。4.4.2對重要環境因素實行分層管理控制,其中:4.4.2.1安全環保部根據公司《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和整體管理水平及技術、財務可行性,組織制定環境管理方案;4.4.2.2各部門/項目部根據各自的重要環境因素,編制《環境管理方案》,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實施。4.4.3定期進行檢查和績效評價,其中:4.4.3.1由管理者代表組織對公司《環境管理方案》的實現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和績效評價,對各單位環境管理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4.4.3.2各部門/項目部對各自的重要環境因素控制情況進行自查和績效評價。4.10記錄保管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相關記錄,由安全環保部及各單位各保管一份,有效期三年。?

?5相關文件5.1管理手冊?*JSTJS-SC-2010?6記錄6.1《環境影響因素識別評價表》*JSTJS-C*5.4.3B16.3《重要環境因素清單》*JSTJS-C*5.4.3B26.4《資源能源類環境因素統計表》*JSTJS-C*5.4.3B3

篇2:景區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標準

景區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1范圍

本標規定了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景區可控制和可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更新。

2內容

2.1環境因素的識別與判定的頻次及時間

2.1.1以景區的全體部門為對象,每年一次,一般在一月份。

2.1.2在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或追加、新增服務項目或原有服務項目的重大調整、相關環境管理要求重大變化等情況下,可適時進行環境影響判定。

2.1.3在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之初,應進行初始環境評審。

2.2建立一系列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并對環境進行初始確定。

2.3環境因素的識別

2.3.1環境因素的類型

a)景區自身的活動或服務中能夠對其進行控制的環境因素。

b)針對相關方提供給景區的產品或服務中可望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可標識的重要環境因素。

2.3.2環境因素的范圍

環境因素的識別范圍包括景區地域范圍內的所有活動或服務,對環境因素的識別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景區活動或服務所處的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和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b)通常考慮以下方面情況,向大氣的排放、向水體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資源能源的使用、的使用、固廢物管理等。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實現的全過程,既:市場開發、規劃建設、景區管理及各項服務提供活動等。

2.3.3識別環境因素的方法

a)現場觀察法:由各部門負責進行環境因素識別工作,以污染預防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工作范圍和服務現場具體情況,各部門填寫本部門的《環境因素排查表》,***組織進行查缺補漏并將環境因素匯總填寫在《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中。

b)專家評價法:由***組織人員,以會議的形式來識別和判定景區所存在的環境因素。

c)過程分析法:利用服務流程分析,追根溯源的找到確切的污染源,從而對“源”進行控制。

2.3.4環境因素的識別,各部門應根據實際工作的特點進行分析,盡量全面的識別出來環境因素。

2.3.5新增項目的環境因素識別

新建、擴建、改建的項目在可行性研究或式運行中,綜合部可負責組織對環境因素的排查、分類、匯總、登記。

2.4環境因素的判定

2.4.1重大環境因素的判定方法

2.4.1.1是非判斷法

――使用的物質:

a)異常或緊急情況下預計產生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b)相關方高度關注、合理抱怨或有明確要求的環境因素;

c)缺乏管理易造成浪費或嚴重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d)改進后有利于提高景區形象的環境因素:

e)較少投入就可治理的環境因素:

f)環境因素較大且規模和范圍廣。

――評價原則:

a)已違反或接近違反法律、法規及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環境因素。

b)并不違反,但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的環境因素;

c)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

2.4.1.2專家評估法

對不能用上述方法和原則來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采取專家評估法。

2.4.2***負責對環境因素評價結果進行整理,確認后填寫《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對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進行管理:

a)制定環境因素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并實施運行;

b)制定、實施運行控制程序及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

2.5重要環境因素的更新

2.5.1***每年組織相關部門對環境因素重新進行識別與判定。

2.5.2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及時對環境因素進行重新識別與判定,更新重要環境因素:

a)管理評審提出的要求

b)相關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發生較大變化時;

d)相關方要求時。

篇3:公司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充分識別環境因素和重大環境因素

2.范圍

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相關環境因素

3.職責

3.1技檢部負責組織識別企業在生產、經營服務中的環境因素,并正確判定重大環境因素。

3.2與環境相關的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環境因素的識別工作。

3.3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各部門和公司總的環境因素。

4.程序

4.1.與環境有關的各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具體情況,識別所有環境因素,填寫《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報技檢部。技檢部匯總編制企業的《環境因素匯總表》,報管理者代表批準。

4.2各部門在編制環境因素時應考慮:

a)公司能夠控制的和能夠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b)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c)三種狀態:正常、異常或緊急情況。

d)八種類型:大氣的污染、水體的污染、土地的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能量的釋放、能源使用、廢物和副產品、物理屬性,如大小、形狀、顏色、外觀等。

e)識別范圍:生產、經營服務活動范圍和場所,相關的設施和人員。

4.3技檢部負責評價重要環境因素,采用多因子分值評價法,各項目影響程度分值如下:

a)影響范圍

全球范圍5分周圍社區4分廠界內3分

員工10人以下2分操作者本人1分

b)影響程度

嚴重5分一般3分輕微1分

c)產生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d)發生頻次

持續發生5分間歇發生4分夜間發生3分

白天發生2分偶然發生1分

e)法律法規的符合性

超標5分接近標準3分達標1分

f)社區關注程度

強5分一般3分弱1分

g)萬元產值(年)消耗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h)可節約程度

加強管理可明顯見效5分

改造工藝可明顯見效3分

較難節約1分

4.4評價準則

當a~f之和大于14或者g+h之和大于7時,判為重要環境因素。

4.5技檢部負責對于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填寫《環境因素評價表》

編制《重要環境因素清單》,明確控制方法,管理者代表進行批準后發放到相關部門執行。

4.6在正常情況下,技檢部每年組織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審;

4.7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更新,管理者代表將相關信息傳遞到相關部門:

a)國家法律法規地方條例發生重大變化;

b)企業經營范圍、生產工藝、生產經營場所發生變化;

c)通過環境管理,原有的重要環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5.記錄

5.1《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

5.2《環境因素匯總表》

5.3《環境因素評價表》

5.4《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