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總監辦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與控制程序

總監辦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與控制程序

2024-07-22 閱讀 6702

根據**公司安全貫標精神,結合zz高速公路總監辦工作特點,特制定本程序:

1.目的:通過實施本程序對所有工作活動及管理活動中的危險源進行全面的辨識與評價,實現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

2.適用范圍:本程序適用于zz高速公路總監辦項目部工作活動及管理活動所產生的與職業健康安全有關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

3.職責

3.1項目部安全小組負責項目所涉及的辦公區、項目工作活動及項目管理活動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

3.2項目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負責編制危險源辨識清單和風險管理方案,經項目經理審批并報**公司安全管理辦公室備案。

4.工作程序

4.1準備

4.1.1**公司安全管理辦公室根據評價情況制定安全目標和風險控制方案。

4.1.2項目部應首先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小組負責組織對本項目進行危險源辨識與評價工作。小組組長由負有安全生產第一責任的項目經理承擔,成員應由各部門負責人組成。小組成員應參加安全知識培訓。

4.1.3項目部專職安全員應對施工全過程所涉及到的活動、設備、設施及辦公室、生活區、試驗室的危險源編制《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安全領導小組根據《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對危險源做出評審,制定安全目標及管理方案,進行風險控制。

4.1.4項目部專職安全員將評審記錄進行整理和匯總,經項目經理批準,并上報集團公司安全管理部備案。

4.2工作步驟

4.2.1項目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對辦公、生活的設備、設施、作業活動和管理活動進行分類(分階段)。

a.進場階段。

b.臨時設施施工階段。

c.基礎施工階段。

d.結構施工階段。

e.其它輔助活動。

4.2.2辨識工作活動和管理活動中的危險源。

4.2.3進行危險源的定性和定量評價。

4.2.4確定風險級別。

4.2.5制定風險控制方案

4.3危險源辨識

4.3.1危險源辨識范圍

為充分辨識危險源,根據項目的工作活動和管理活動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特點,對容易導致高空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坍塌、中毒、火災、職業病等方面的危險源進行危險源辨識(包括進入作業現場的相關方人員的活動,使用的設備、設施、物資等)。

4.3.2危險源辨識方法

(1)詢問和交流

(2)現場觀察

(3)查閱有關記錄

(4)獲取外部信息

(5)工作任務分析

(6)安全檢查表

(7)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

(8)事件樹分析

(9)故障樹分析

4.4風險評價

4.4.1采用定量計算的評價方法分析每個危險源導致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確定危險程度的大小。評價方法采用定量計算法進行。

定量計算法:用與系統危險性有關的三個因素指標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危險的大小,其簡化公式是D=LEC

式中: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的后果

D—危險性分值

⑴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當用概率來表示時,絕對不可能的事件發生概率為0,而必然發生的事件概率為1。但在考慮系統安全時,絕對不發生的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為的將“發生事故可能性小”的分數定為0.1,而必然要發生的事件分數定為10,介于這兩種情況之間的情況指定為若干個中間值,如表1所示。

表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

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預料

6相當可能

3可能,但不經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0.2極不可能

0.1實際不可能

⑵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人員出現在危險環境中的時間越多,危險性越大。因此將人員連續出現在危險環境的情況定為10,將非常罕見出現在危險環境中定為0.5,而介于兩者之間的各種情況分別規定出若干中間值,如表2所示。

表2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分數值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連續暴露

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每月一次暴露

1每年幾次暴露

0.5非常罕見暴露

⑶C—發生事故的后果

在集團公司范圍內所有的活動、服務過程中,因各種過失釀成機械設備損壞和安全設施失當造成人身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按其可能產生的后果即人員受到傷害的程度、經濟損失額度的變化范圍進行界定(本程序中的經濟損失系指直接經濟損失,泛指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后處理支出的費用和損壞財產的價值)。由于范圍廣闊,所以依據(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規定分數值為1—100,如表3所示

表3發生事故的后果(C)

分數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10010人以上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00~300萬元

403-9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0~100萬元

151-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0~30萬元

7傷殘/經濟損失1~10萬元

3重傷/經濟損失1萬元以下

1輕傷(損失1~105工日的失能傷害)

⑷D—危險性分值

根據公式就可以計算作業的危險性程度,但關鍵是如何確定各分值和總分的評價。根據本集團公司情況,總分在100以下,認為是低度風險,采用加強培訓提高意識和能力;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強化安全檢查等方法進行管理。如果風險分數值在100以上,是要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的重大風險,如表4所示。

表4風險等級劃分

D值危險程度風險等級備注

>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操作5重大風險

200—320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4

100—200顯著危險,需整改3

20—100一般危險,需注意2

低度風險<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1

根據經風險評價確定的重大風險,編制重大風險清單。

4.5風險控制

4.5.1風險控制原則

首先選擇能夠消除風險的方式,如材料替代、新工藝、新設備引進等。

然后采取降低風險的措施,如勞動防護、自動報警、連鎖裝置等。

最后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4.5.2風險控制方式

對本項目辦公區、生活區及管理活動所涉及的經常性的風險,實施運行控制及應急預案與響應控制。

對不經常進行(即在一個時間段進行)的運行和活動中的風險或雖有程序能夠控制風險,但因種種原因不能確保程序被實施的情況,可采用制定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進行風險控制。

低度風險—在必要時可通過人員培訓,建立、健全相應安全管理制度,強化安全檢查進行控制。

4.6危險源/風險評價更新

4.6.1遇下述情況,應考慮及時進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

(1)組織的活動發生變化;

(2)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發生變化;

(3)內審、外審及管理評審提出要求;

(4)出現事故、事件、不符合;

(5)工作條件發生變化;

(6)相關方抱怨或提出要求;

(7)設備、設施發生較大變化;

(8)其它情況需要時。

4.6.2當發生上述情況時,應按本程序要求進行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將結果上報**公司安全管理辦公室備案,將更新后的危險源及風險評價結果及時補充到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價表和重大風險清單中,并按本程序要求編制控制措施。

4.7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的年度評審

項目部對危險源管理和風險控制情況每半年進行總結,形成文件上報**公司安全管理辦公室,由安全管理辦公室整理匯總上報總經理。

5.相關文件

《安全手冊》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

篇2:鐵礦危險源控制點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實現危險部位、場所、設備、設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險預知預控,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危險源點分級控制管理是以控制危險因素為核心,針對生產過程中每個危險源點的危險物質、設備設施狀態、作業環境、人的行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實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分級負責和督促檢查。

第三條本辦法重新規定了我礦危險源控制點定點、分級、控制管理、信息報告、定期檢查及考核的要求和內容;

第二章危險源控制點定點與分級

第四條危險源控制點的確定一般考慮以下幾種情況:

(一)容易發生人身傷亡、火災、爆炸、急性中毒等事故;

(二)設備安全度低、作業環境不良、事故發生率高;

(三)具有一定的事故頻率和嚴重度,作業密度高;

(四)其他潛在危險大。

第五條根據危險源點可能造成的傷害程度,將危險源控制點分為三個級別:

A級:可能造成多人傷亡或引起火災、爆炸、設備及廠房設施毀滅性破壞;

B級:可能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終身致殘性重傷),或可能造成生產中斷(一個班以上);

C級:可能造成人員永久性局部喪失勞動能力(傷愈后能工作但不能從事原崗位工作的重傷),或可能造成生產暫時性中斷(一個班以內)。

被確定為重大危險源、納入礦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管理的,不再列入危險源控制點管理。

第六條對危險源的危險分析可運用危險因素分析方法和事故模式分析方法。

第七條安全措施應根據“假想事故原因和條件分析”的結果制定。

第八條危險源控制點確定后,由安環科組織填寫《危險源控制點登記卡》。

第九條A級危險源控制點,由公司審批;B級、C級由礦組織驗收,報公司安全環保部備案。礦及車間按驗收合格簽署驗收意見的《危險控制點登記卡》,分類分級歸檔建立專門檔案。

第十條對新投產項目必須在試生產期間開展危險辨識及危險源控制點定點工作。

第十一條危險源點的控制管理應體現持續改進的管理思想。礦每年將根據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的變化情況,組織對危險源控制點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確認,對其控制措施、對策的有效性、完備性進行評價,并予以完善。

第三章危險源控制點的異動

第十二條危險源控制點的異動含升級、降級與撤點。

第十三條危險源控制點擬異動前,應組織專業人員對危險因素及其危險性、安全控制管理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確認是否提出異動申請。

提出異動申請時,應填報《危險源控制點異動卡》;升降級異動需同時填報《危險源控制點登記卡》。

第十四條A級危險源控制點的異動由礦報公司安全環保部審定批準;B、C級危險源控制點的異動礦安環科審定,報公司安全環保部備案。

第四章危險源控制點管理制度

第十五條在危險源控制區域醒目處應設立危險源控制點警示牌。警示牌內容應包含危險源點主要危險因素、可能的事故傷害模式及應采取的主要措施對策。

第十六條各危險源點均要制訂《危險源控制點檢查表》,其中A級危險源控制點的《危險源控制點檢查表》由公司安全環保部審查、備案。《危險源控制點檢查表》的內容應具體,針對性、可操作性強,要突出對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安全控制,安全檢查與設備點檢應互為補充。

《危險源控制點檢查表》是班組對危險源控制點進行日常檢查控制的依據和原始記錄。

當班人員應在設備設施點檢和作業要求的基礎上,按《危險源控制點檢查表》內容對本班組管理區域內各級危險源控制點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安全狀況、控制措施落實情況進行點檢,并作好記錄;各級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責任制要求對所負責的危險源控制點進行檢查,并在《危險源控制點檢查表》相應位置簽字。

第十七條危險源控制點出現異常,應按管理級別填寫《危險源控制點異常信息反饋卡》逐級上報。上一級管理部門應組織對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制訂有效措施,及時消除隱患。

第五章管理職責

第十八條礦級領導職責

(一)負責組織本礦開展危險源控制點分級控制管理,督促車間和科室落實危險源控制點管理辦法與措施。

(二)了解本礦危險源控制點分布情況,每月對本礦的A級危險源控制點檢查一次,并在檢查表上簽字。

(三)對新投產項目,按規定及時組織進行危險辨識分析工作,建立危險源控制點,確保安全生產。

(四)對A級危險源控制點存在的失控因素投入資金及時進行整改,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對確實無力整改的,及時上報公司相關職能部門。

第十九條車間級領導職責

(一)熟悉本車間危險源控制點分布情況,每半月檢查車間各級危險源控制點控制情況。

(二)負責組織本車間A、B、C級危險源控制點控制管理,落實危險源控制點管理辦法與措施。

(三)對本車間危險源控制點的失控因素組織整改,車間確實無力整改的,應向礦長及職能科室報告,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第二十條工段級領導職責

(一)負責實施本工段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管理,熟悉各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內容,每周檢查A、B、C級危險源控制點控制情況。

(二)對本工段各級危險源控制點的失控因素組織整改,若確實無力整改應上報車間,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第二十一條班組長職責

(一)負責實施本班組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管理,熟悉各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內容,本人或指定專人至少接班后、班中、交班前三次檢查控制情況,認真填寫檢查表。

(二)對班組各級危險源控制點的失控因素組織整改,若確實無力整改應上報工段,并立即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第二十二條崗位操作人員職責

(一)熟悉本人負責的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內容、防范措施、應急預案,按規定認真檢查并登記。

(二)發現危險源控制點的不正常狀態,立即上報和做好記錄,并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第二十三條職能科室職責

(一)熟悉本礦危險源控制點分布情況,參與制訂A、B級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對策及控制管理。

(二)對車間無力整改的危險源控制點失控因素,接到報告后立即深入現場安排處理。

(三)按職責分工,負責督促檢查本部門承擔控制的危險源控制點的運行控制。

第二十四條各級安全部門職責

(一)組織開展危險源控制點分級控制管理,制訂、落時實施辦法,負責綜合管理。

(二)負責組織對危險源控制點的“系統分析”工作,推行控制技術,不斷落實、深化、完善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管理。

(三)分級負責組織危險源控制點的建點驗收與升降級及撤點審查。

(四)堅持按期檢查本級危險源控制點的控制情況:

1、礦安全環保科及相關職能科室每月對本單位的A、B級危險源控制點至少檢查一次;

2、車間安全組(員)每周對本車間的A、B、C級危險源控制點至少檢查一次(有工段的車間安全組每月二次,工段安全員每周一次);

3、負責危險源控制點的信息管理,開發運用先進信息控制技術,不斷提高危險源控制點的動態控制水平;

4、督促檢查各級對失控因素的處理和進展情況,及時向領導報告;

5、對危險源控制點失控而發生的各類事故,認真調查分析,按本規定查清責任并及時報告領導;

6、負責按本規定的內容進行考核。

第六章考核

第二十五條新投產建設工程在試生產期間,有關單位和職能科室不配合開展危險辨識及危險源控制點定點工作,扣責任單位500-1000元。

第二十六條職能科室未按職責分工對各級危險源控制點進行檢查與控制管理,一點次扣科室長100元,累計累扣。車間各級未按職責分工對各級危險源控制點進行檢查與控制管理,一點次扣主管領導50元,累計累扣。

第二十七條對危險源控制點運行中的失控因素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及時報告或上級要求的隱患整改不落實,扣責任車間3000元;扣車間主要領導300元。導致事故的,按礦有關規定考核。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與上級規定不符的按上級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由安全環保科負責解釋

篇3:重點危險源安全監測監控制度

為確保公司的安全生產穩定進行,建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杜絕重大生產事故發生,依據《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有關作業規程,以及總部有關規定,結合我公司實際,制定重點危險源安全監控管理制度。

一、礦山重點監控范圍:石灰石礦山、平峒溜井、炸藥庫、加油站、發電分廠、變電站等有可能發生坍塌、傾覆、壓埋、爆炸、火災、高處墜落、觸電、機械傷害等場所。

二、重點危險源安全檢查時間:

1、班組對重點危險源要每天檢查一次,并認真做好記錄。

2、分廠對重點危險源要每月檢查一次,并認真做好記錄。

三、重點危險源安全檢查內容

1、檢查安全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執行落實情況。

2、檢查安全預案執行情況。

3、設備的安全防護設施運行情況。

4、對查出的各類事故隱患按照公司《事故隱患整改制度》執行。

四、安全管理部門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對重點危險源采取定期檢查、隨時抽查的方式進行安全檢查。重點檢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執行并組織實施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特殊工種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安全生產技措落實情況;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整改情況和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及上報情況。對重點監控危險源每三個月組織一次全面檢查,研討安全生產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

五、建立重點危險源檔案管理制度,提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六、加強對各單位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現狀、重大危險源監控、重大事故隱患治理以及檢查情況等內容的全面了解和監控,建立管理檔案,做到每次檢查有記錄,隱患整改有反饋,并實行負責人簽字制度,促進公司安全管理科學化、部門管理規范化。

七、建立重點危險源監檢查月報制度。

八、完善危險源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網絡體系,促進危險源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九、突出重點,完善程序,加大對重大危險源安全隱患查處力度。

十、各班組要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依照安全生產分級管理的監督管理體制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實施動態監控,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