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焊機械施工危險源控制措施

電焊機械施工危險源控制措施

2024-07-18 閱讀 5199

序號危險源可能導致事故類別控制措施001焊接機械的選購、使用、檢查和維修不符合規定。機械傷害、觸電1.選購的焊接機械以及用電安全裝置符合相應的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標準的規定,且具有產品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2.建立和執行專人專機負責制,并定期檢查和維修保養;3.接地符合符合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運行時產生振動的設備的金屬底座、外殼與PE線的連接點不少于2處;4.漏電保護符合符合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5.按使用說明書使用、檢查、維修。002焊接機械的負荷線未按其計算負荷選用無接頭的橡皮護套銅芯軟電纜。其性能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機械傷害、觸電焊接機械的負荷線按其計算負荷選用無接頭的橡皮護套銅芯軟電纜。其性能符合國家標準《額定電壓450/750V及以下橡皮絕緣電纜》GB5013中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第4部分(軟線和軟電纜)的要求;其截面可按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選配。003電纜芯線數未根據負荷及其控制電器的相數和線數確定。觸電三相四線時,選用五芯電纜;三相三線時,選用四芯電纜;當三相用電設備中配置有單相用電器具時,選用五芯電纜;單相二線時,應選用三芯電纜。電纜芯線符合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規定,其中PE線用綠/黃雙色絕緣導線。004每一臺焊接機械的開關箱內,除應裝設過載、短路、漏電保護器外,未按現行標準規范要求裝設隔離開關或具有可見分斷點的斷路器,以及控制裝置。正、反向運轉控制裝置中的控制電器未采用接觸器。機械傷害、觸電每一臺焊接機械的開關箱內,除應裝設過載、短路、漏電保護器外,按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裝設隔離開關或具有可見分斷點的斷路器,以及控制裝置。正、反向運轉控制裝置中的控制電器用接觸器。電器規格可按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選配。005電焊機械未放置在防雨、干燥和通風良好的地方。焊接現場有易燃、易爆物品。觸電、火災電焊機械放置在防雨、干燥和通風良好的地方。焊接現場無易燃、易爆物品。006交流弧焊機變壓器的一次側電源線長度不符合要求,其電源進線處未設置防護罩。發電機式支流電焊機的換向器未經常檢查和維修,未消除可能產生的異常電火花。觸電、灼燙交流弧焊機變壓器的一次側電源線長度不大于5m,其電源進線處設置防護罩。發電機式支流電焊機的換向器經常檢查和維修,消除可能產生的異常電火花。007電焊機械開關箱中的漏電保護器不符合要求。交流電焊機械未配裝防二次側觸電保護器。觸電電焊機械開關箱中的漏電保護器符合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交流電焊機械配裝防二次側觸電保護器。008電焊機械的二次線未采用防水橡皮護套銅芯軟電纜。電纜的長度不符合要求,采用金屬構件或結構鋼筋代替二次線的地線。觸電電焊機械的二次線采用防水橡皮護套銅芯軟電纜。電纜的長度不大于30m,不得用金屬構件或結構鋼筋代替二次線的地線。009使用電焊機械時未穿戴防護用品。冒雨從事電焊作業。觸電、灼燙使用電焊機械時穿戴防護用品。嚴禁露天冒雨從事電焊作業。注:表中內容僅供參考,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

篇2:電焊工危險源辨識

一、工作流程

準備工作(個人防護用具)→現場連接調試→氧氣切割→焊接→檢查驗收→清理現場

二、危險源

1、個人防護用具和防護設施不齊全完好;

2、未按規定停、送電;

3、電焊機絕緣不好,漏電;

4、電焊地點周圍有積水,操作人員發生觸電;

5、氣瓶、氣袋不完好,擺放距離不符合規定;

6、消防設施不齊全、完好;

7、未清理施工現場易燃易爆物品。

三、預控措施

1、電焊工(氧焊工)必須按規定要求著裝,衣服領口、袖口、衣角扎緊,佩戴好防護面罩及電焊手套,電焊機裝設可靠的接地保護,電焊機把線不得有裸露,焊鉗絕緣良好,電焊機電源的一、二次側有可靠的防護罩及警示牌;

2、工作完畢必須切斷電源,將電焊機把線整齊盤圈防至在制定地點,送電前,必須檢查電焊機有可靠的接地保護,電焊機把線無裸漏,焊鉗絕緣良好,電焊機周圍無人作業,待一切檢查正常,方可送電使用;

3、送電前,必須檢查電焊機有可靠的接地保護,電焊機把線無裸漏,電焊機附近無積水,待一切檢查正常,方可送電使用;

4、電焊工(氧焊工)在使用前應仔細檢查氧氣瓶、乙炔瓶、輸氣管、割炬、減壓器等的完好狀況,氧氣瓶、乙炔瓶及電焊機必須放置距施工地點10米以外,氧氣瓶和乙炔瓶和電焊機之間也必須保持不小于5米的距離;

5、必須在電焊地點配備滅火器(不少于2只),壓力指針在綠色區域,鉛封噴管完好,罐體無變形擠壓現象,消防水桶一只,消防水管暢通,手閥、閘門完好,開閉靈活;

6、焊割前,必須將焊割地點的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凈,符合焊割條件時,方可進行焊割作業。

四、作業標準

1、戴好電焊帽,電焊手套,衣服領口、袖口扎緊;

2、按規定執行停送電之規定;

3、檢查設備、線路絕緣良好,接線符合要求;

4、選擇干燥地點進行焊接或提前進行環境處理;

5、氣瓶、氣袋完好,氧氣瓶和乙炔瓶相距不小于5m,并距施工現場不小于10m;

6、消防管路暢通,手閥完好;滅火器壓力指針在綠色區,鉛封噴管完好;沙箱容量不少于0.2m3,沙袋不少于6個;

7、清理干凈施工地點易燃易爆物品。

篇3:電焊氣焊作業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危險源辨識

?

1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維修部電焊和氣焊(氣割)作業崗位的安全操作,包括氣焊使用的氧氣和乙炔氣瓶的儲存安全。

2崗位安全作業職責

負責本崗位日常事故隱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使用各類設備、工具時對設備、工具及其安全裝置的檢查和處置;負責本崗位各類作業,在作業和故障排除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安全操作,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負責本崗位各類焊接設備及其安全裝置、氣瓶間、工器具的日常管理和保養,確保其安全功能完好有效,保養過程按規定安全作業,本崗位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報修;負責本崗位事故和緊急情況的報告和現場處置。

3崗位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危險源)

作業活動

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危險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傷害

可能傷害的對象

使用電焊機作業

電焊機進線端出線端未設置防護罩或防護罩破損,人員肢體接觸帶電部位

觸電

操作人員

電焊機未定期進行絕緣電阻檢測,設備漏電,人員肢體接觸帶電外殼和其他裝置

觸電

操作人員

焊機搭鐵未使用接地鉗,造成接地不良配電設施損壞,人員肢體接觸帶電物

觸電

操作人員

電焊場所通風不暢,未使用排風裝置,使用人員長期吸入大量焊接煙塵

職業病

操作人員

未正確佩戴防護面罩操作,眼睛接觸弧光

灼傷

操作人員

無防護措施,或操作不當,電焊產生火花引燃易燃物,導致起火

火災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氣瓶存儲

氧氣和乙炔氣瓶入庫未進行檢查,氣瓶及其附件不符合安全要求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氧氣和乙炔氣瓶無固定存放場所,存放在露天等高溫場所,氣瓶或附件損壞,造成泄漏或氣瓶破裂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氣瓶存放無防傾倒裝置,傾倒、翻滾,造成氣瓶泄漏或破裂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使用氣瓶

電氣焊作業

作業前未檢查現場易燃物,焊炬點火、操作產生高溫碎屑飛濺,后引燃周圍物品,導致起火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乙炔、氧氣軟管未經常檢查,老化、破損造成泄漏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乙炔氣瓶無回火防止器或回火防止器損壞,操作時回火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使用現場氣瓶安放不當,傾倒、翻滾,造成氣瓶破裂爆炸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和周邊人員

使用現場通風不暢,作業人員未佩戴防護面罩或防毒面具,吸入大量焊接煙塵

職業病

操作人員

作業人員未正確佩戴防護眼鏡操作,眼睛接觸弧光。

灼傷

操作人員

4電焊作業安全作業要求

4.1勞動防護用品穿戴要求

4.1.1作業時穿戴工作服,長發應盤在工作帽內,袖口及衣服角應系扣。

4.1.2焊接作業時應佩戴防護鏡、面罩;焊接有色金屬件時,必要時使用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

4.1.3換焊條時應戴手套;敲焊渣時應戴防護眼鏡。

4.2作業前準備安全要求

4.2.1現場電焊作業,應申報動火作業審批,并將批準后的動火作業證放置在作業現場;作業前進行動火作業安全交底,現場監護人全程監護;動火審批、交底和監護的具體流程和要求,執行公司《危險作業管理制度》。

4.2.2現場作業前,應檢查現場是否存放易燃物,是否配備滅火器材;應清理易燃物,至少配備2-4具ABC干粉滅火器。

4.2.3電焊機應放在通風、干燥處,放置平穩;電源接線長度不得超過3m,如確需遠距離作業,應在焊機側3m以內增加一級配電盤電源控制,并將電源線架空敷設。

4.2.4檢查電焊機、焊鉗、電源線以及各接頭部位,檢查內容包括:

電源線絕緣良好,電源接線端頭不得外露;焊機二次線應絕緣良好連接緊固,無松動,二次線的接頭不得超過三個;電焊機初、次級線路接輸入電壓應符合設備規定;次級抽頭聯結銅板必須壓緊,接線柱應有墊圈;焊鉗應能保證在任何斜度下均可夾緊焊條,手柄絕緣層完整,焊鉗與導線應連接可靠。

4.2.5檢查焊接面罩是否無漏光、破損;焊接弧光較大的作業應設置擋光屏隔離焊件發出的輻射熱。

4.3作業過程安全操作要求

4.3.1電焊機工作場地應保持干燥,通風良好;移動電焊機時,應切斷電源,不得用拖拉電纜的方法移動焊機;如焊接中突然斷電,應切斷電源。

4.3.2焊機一次線不應在地面拖拽使用,更不應在地面跨越通道使用。

4.3.3應根據工件技術條件,選用合理的焊接工藝(焊條、焊接電流和暫載率),不允許超負載使用。不準采用大電流施焊,不準用電焊機進行金屬切割作業。

4.3.4焊接過程中嚴禁調節電流,必須在停焊時使用手柄調節焊機電流,調節時不得過快過猛。

4.3.5在潮濕處施焊時,焊工應站在絕緣木板上,不準用手觸摸焊機導線,不準用臂夾持帶電焊鉗。

4.3.6焊機應以正確的方法接地(或接零),接地(或接零)裝置(包括接地鉗)應連接良好;嚴禁利用廠房金屬結構、氧氣、乙炔易燃易爆氣體等各類管道、軌道等作為焊接二次回路使用。

4.3.7單點或多點電阻焊機操作過程中,應有效地采用機械保護式擋板、擋塊,雙手控制方法,彈鍵,限位傳感裝置,防止壓頭動作的類似裝置或機構等措施進行保護。

4.3.8在壓力容器、密閉容器時焊接,應留出氣孔,必要時要在進氣孔設強制通風裝置,容器內照明必須用安全電壓,焊件必須接地,焊工必須和焊件絕緣,容器外設專人監護,

4.3.9焊接油桶、管道等有可燃氣體或溶液的工件時,必須先清洗有毒、易燃、易爆物質,開設足夠大的通氣孔確保安全。

4.4作業后安全要求

4.4.1焊接作業完成后,應立即切斷電源,關閉焊機開關,分別清理歸整好焊鉗電源和地線,以免合閘時造成短路。

4.4.2清除焊縫焊渣時,要戴防護眼鏡,注意頭部應避開敲擊焊渣飛濺方向,以免刺傷眼睛。

4.4.3對焊接現場進行檢查,確認無火星、無易燃物陰燃現場,方可離開現場。

4.5崗位應急要求

4.5.1發生電焊機漏電,應立即關閉設備接線電源;如發生人員觸電,不得用肢體接觸觸電者,首先應關閉電源,來不及關閉時,應使用絕緣物體將帶電物挑開。

4.5.1非固定現場作業發生易燃物起火,立即停止作業,關閉電源,使用滅火器滅火,進行撲救工作,并報告現場部門負責人;不能立即撲滅的,應立即打119報警

4.5.3?固定作業現場發生火險,應立即停止作業,關閉電源,使用滅火器滅火,并報告公司安保科(電話-----);現場火勢無法控制時,按所在現場的疏散指示標識疏散到公司大門口集合。

5氣瓶儲存安全要求

5.1氣瓶應儲存在維修部設立的氣瓶間內,放置的氣瓶數量不應超過10瓶,室內嚴禁明火和其他熱源,庫房門口應有明顯的安全標志;氣瓶間應遠離熱源,嚴禁明火,有防止陽光直射庫內的措施,通風良好。保持干燥。

5.2氣瓶間管理人負責,建立氣瓶臺帳,對氣瓶的入庫與發放實行登記制度;登記內容應包括氣瓶類別、編號、外觀檢查、出入庫時間等,并及時更新;臺賬格式見附件《氣瓶登記臺賬》。

5.3各種氣瓶及空、實瓶應分開存放,空實瓶的存放應有明顯標識,并保持間距1.5m以上。

5.4氣瓶應立放,采取可靠的防止傾倒措施;存放時安全帽應旋緊。

5.5氣瓶間內及附近的消防器材應完好,每天進行巡查,每月對滅火器進行一次檢查,并填寫檢查卡。

6氣焊作業安全作業要求

6.1勞動防護用品穿戴要求

6.1.1作業時穿戴工作服,長發應盤在工作帽內,袖口及衣服角應系扣。

6.1.2焊接作業時應佩戴防護鏡、面罩。

6.1.3敲焊渣時應戴防護眼鏡。

6.1.4作業產生較大火焰時,應穿著耐火材質圍裙、護腿、套袖、披肩等。

6.2作業前準備安全要求

6.2.1現場氣焊作業,應申報動火作業審批,并將批準后的動火作業證放置在作業現場;作業前進行動火作業安全交底,現場監護人全程監護;動火審批、交底和監護的具體流程和要求,執行公司《危險作業管理制度》。

6.2.2現場作業前,應檢查現場是否存放易燃物,是否配備滅火器材;應清理易燃物,至少配備2-4具ABC干粉滅火器。

6.2.3檢查氣瓶及其使用裝備是否符合要求,檢查內容包括:

氧氣瓶、乙炔瓶運送是否使用專用手推車,保持氣瓶的防傾倒角度,乙炔和氧氣之間應有隔離板;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是否在現場分別使用專用手推車固定,相互間距離不得小于5m;氧氣瓶、乙炔瓶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m;檢查焊、割器具是否正常,防止因熔化金屬飛濺物或其它雜物堵塞噴嘴而導致回火,焊割矩及連接部位、膠管、氣閥不得沾有油脂。氣瓶是否完好,無泄漏;乙炔氣瓶減壓器的出口端應應配置各自的單向閥,即回火防止器;氣瓶閥門開啟靈敏無泄漏現象;氣瓶軟管無泄漏、燒壞、磨損、老化或有其他缺陷;氣瓶減壓器連接良好無泄漏;減壓器和壓力表在檢驗周期內;禁止使用沒有減壓閥的氧氣瓶和乙炔氣瓶;氣瓶用壓力表、減壓閥必須按規定定期送交理化室進行校驗,并有檢測合格標識。

6.3作業過程安全操作要求

6.3.1嚴禁將氣瓶橡膠軟管放在電線上、通道上,或把重或熱的物件壓在軟管上,不準將軟管與電焊用的導線敷設在一起;長距離使用軟管時,在軟管經過的車行道時必須加金屬護套或開地溝埋設。

6.3.2開啟氣瓶閥門時,動作要緩慢,操作者面部不要面對減壓閥,但要仔細觀察壓力表的指針是否靈敏正常,禁止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去開啟氧氣瓶或乙炔氣瓶。

6.3.3點火時,先微開預熱氧閥,再開乙炔氣閥,迅速用電子槍點火,調整火焰,待工件預熱至燃點,再開氧氣進行作業,開啟時不應過猛,以防火焰噴射;點火時,噴嘴不能夠對人,燃燒的焊槍不能放在工件和地面上;操作中,如發現割炬散火,嚴禁在噴火時疏通割嘴,防止燒傷。

6.3.4作業時,應先清理工件表漆皮、鐵銹、油污,以防氧化皮剝落分離時傷害眼睛和阻塞割嘴,產生回火。

6.3.5熄滅火焰時,應先關切氧氣,再關乙炔氣和預熱氧氣閥門;操作中如發生回火,應立即關切氧氣閥門,再關乙炔氣閥和預熱氧,待割炬冷卻后,方可繼續使用。

6.3.6氧氣瓶中的氧氣及乙炔氣瓶中的乙炔氣嚴禁全部用完,氧氣瓶至少應留有不小于1Mpa的剩余壓力,而乙炔氣瓶中剩余壓力不應小于0.1Mpa。

6.3.7氣瓶設備、管道凍結時,嚴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擊凍塊。

6.3.8在壓力容器、密閉容器時焊接,應留出氣孔,必要時要在進氣孔設強制通風裝置,容器內照明必須用安全電壓,焊件必須接地,焊工必須和焊件絕緣,容器外設專人監護。

6.3.9焊割油桶、管道等有可燃氣體或溶液的工件時,必須先清洗有毒、易燃、易爆物質,開設足夠大的通氣孔確保安全。

6.4作業后安全要求

6.4.1焊接作業完成后,應立即關閉氣瓶閥門,并將氣瓶放置到手推車上,保持防止傾倒的傾斜角度。

6.4.2清除焊縫焊渣時,要戴防護眼鏡,注意頭部應避開敲擊焊渣飛濺方向,以免刺傷眼睛。

6.4.3對焊接現場進行檢查,確認無火星、無易燃物陰燃現場,方可離開現場。

7應急措施

7.1現場發現氣瓶泄漏,應立即關閉氣瓶閥門;同時現場采取通風措施,不得使用任何產生火花、靜電的工具和接打手機,并立即報告現場部門負責人。

7.2乙炔氣軟管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生脫落、破裂、著火時,應將割炬的火焰熄滅,然后停止供氣;氧氣軟管著火時,應迅速關閉氧氣瓶閥們,停止供氣,嚴禁將彎折軟管的方法消除氧氣軟管著火,乙炔氣軟管著火時,可用彎折著火點供氣端一段膠管的方法將火熄滅。

7.3由于焊咀過熱或堵塞而發生回火和多次爆鳴時,應迅速先將乙炔閥門關閉,再關掉氧氣閥門,將焊咀侵入冷水中冷卻。

7.4非固定現場作業發生易燃物起火,立即停止作業,關閉氣瓶閥門并將氣瓶轉移到安全位置;同時使用滅火器滅火,進行撲救工作,并報告現場部門負責人;不能立即撲滅的,應立即打119報警

7.5?固定作業現場發生火險,應立即停止作業,關閉電源,關閉氣瓶閥門并將氣瓶轉移到安全位置,同時使用滅火器滅火,并報告公司安???電話------);現場火勢無法控制時,按所在現場的疏散指示標識疏散到公司大門口集合。

附件《氣瓶登記臺賬》:

序號

氣瓶名稱/型號

數量

購入日期

購入驗收人

退回日期

退回經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