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爐爐后區域危險源點管理控制措施
1.1危險源點編號MWB61.2基本情況簡介:轉爐爐后區域即老區爐后6米至31米平臺各區域;新區9米至47米平臺各區域;1.3危險因素及可能導致事故的分析:a由于冶煉過程產生的煙氣造成的煤氣中毒事故;b由于水封缺水產生的煤氣泄漏,造成的煤氣中毒事故;c由于進入煙道內作業未檢測,殘余煤氣造成的煤氣中毒事故;d煙道內檢修作業與三組閥站信息傳遞不到位或未可靠切斷煤氣來源,作業時突然涌入大量煤氣,造成人員煤氣中毒事故;e煤氣報警器失靈或不準確,造成人員煤氣中毒事故;f?煤氣區域休息逗留時間過長或在煤氣區域睡覺,造成人員煤氣中毒事故;g?煤氣區域作業時,無人監護,造成人員煤氣中毒死亡事故;2.控制的基本要求:2.1對設備、設施及安全狀態的基本要求a.?現場、樓梯照明良好,防護欄完好;b.余熱鍋爐區域主要作業點安裝煤氣監測插頭和聲響報警裝置;c.煙罩、鍋爐及各管道閥門不得堵塞;d.除塵系統要定期清理,確保煙氣暢通,轉爐嚴格控制冶煉過程;e.加強對風機的維護及一二文壓力、流量的監控;2.2對相關人員安全行為的基本要求2.2.1對生產崗位人員的基本要求a.作業人員護品齊全規范,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工藝技術操作規程;b.接班、班中、交班依據《崗位安全綜合檢查表》逐項檢查,并做好記錄,存在問題及時向工班長報告;c.檢查或操作設備時,避開轉爐吹煉期;d.巡回檢查凈水系統時,不得在零米彎頭、水封筒、溢流水封槽蒸氣管道等處長時間停留;e.檢修作業,執行掛牌制度,辦理派工單,落實安全措施,檢測作業點煤氣濃度,安排專人監護作業;g.清理煙道前,當班班長應和廠調度取得聯系,將爐子呈90o停放,并派人監護;h.轉爐停煉后,風機應繼續運轉30分鐘以上,并經鑒定確認煙道內不存在煤氣或其它有害氣體,方可進行清理;i.清理煙道時,不得動爐和啟動風機;j.在煙道內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k.進入煙道內作業,應穿好防護服,派專人監護;作業時不得吸煙和動火作業;一旦感到惡心嘔吐、眩暈、疲倦,應立即停止作業;2.2.2對維修人員的要求a.維修電工每天對鍋爐系統電器、線路、接地進行點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b.維修人員每天對鍋爐系統管道、閥門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c.鍋爐區域檢修時,維修人員必須告知崗位工,保證作業點通風良好,并嚴密監視報警器,發現異常,通知維修人員立即撤離現場;對管理人員的要求3.控制主要措施3.1一般性安全提示重煤氣區域,嚴禁單人作業3.2日常性管理措施a.余熱鍋爐工每班至少對區域設備設施檢查三次,確保水封水位正常;b.散狀料跨區域嚴禁單人作業,如果確須單人作業,留守人員必須嚴密監視室內報警器,并控制作業時間;c.在冶煉期間檢查時,嚴密關注煤氣報警器,報警器一旦報警,立即無條件撤離作業現場;d轉爐冶煉期間,所有進入散狀料跨的作業人員必須到余熱鍋爐值班室確認煤氣報警器正常后,方可作業。e.散狀料跨區域有人作業時,崗位人員必須嚴密監視報警器,發現異常,通知立即撤離現場;f.上料工、儀表工、動力除塵維修人員、轉爐維修人員及送料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煤氣安全規程和散狀料跨區域煤氣管理規定。g相關區域的工段長(工段安全員)每周對散狀料跨區域檢查一次,并填寫煤氣危險源(點)控制檢查表;h?相關區域的班組長及崗位工每班對散狀料跨區域進行檢查,填寫交接班記錄和《安全綜合檢查表》;i.崗位工接班、班中、交班檢查散狀料跨區域安全附件的完好性,發現問題及時向工、班長匯報并做好運行記事、填寫好點檢表;3.3?事故預案:一旦發生煤氣中毒立即報告工段(班組)、作業區并說明事故地點及受傷情況;立即就近求助并將患者轉移至有新鮮空氣的地方,靜臥保暖;將其衣扣、領帶、褲帶等解開,保持呼吸道暢通,進行人工呼吸,送往醫院。通知爐前停煉,查明原因,落實安全措施。附一:煉鋼廠煤氣控制措施責任人一覽表;附二:煉鋼廠煤氣管網設備、設施劃分;附一:煉鋼廠煤氣控制措施責任人一覽表:控制措施序號責任人起始時間混鐵爐--MWB1混鐵爐段長2013年1月合金爐—-MWB2轉爐各爐座段長及維修段長2013年1月中包烘烤裝置—MWB3轉爐各鑄機段長及維修段長2013年1月立式烘烤裝置-MWB4鋼包段長及轉爐維修段長2013年1月風機房區域—--MWB5除塵運行段長、除塵維修段長2013年1月轉爐爐后區域—MWB6轉爐各爐座段長及維修段長、上料段長2013年1月附二:煉鋼廠煤氣管網及設備設施劃分一、連鑄維修:1、?404支架至過渡南跨廠房外連鑄煤氣總閥及連鑄區域的煤氣管網設施(含放散閥、排污閥)。2、?連鑄跨1#至4#機各平臺在線煤氣烘烤裝置。3、?連鑄跨中包烘烤區中包烘烤煤氣裝置及廠房上、下管網和設施。二、轉爐維修:1、過渡跨離線鋼包烘烤裝置及轉爐在線鋼包烘烤裝置。2、鋼412至鋼415支架間焦爐煤氣設備設施,過渡北跨煤氣管網設備設施至精整跨鋼包離線烘烤裝置及3#、4#合金爐、3#、4#混鐵爐所有煤氣設施。3、爐前跨所有煤氣設備設施。(不含儀器儀表)四、動力除塵維修:1、一至四期風機房內外及轉爐煙囪煤氣管網設備、設施。2、轉爐煤氣點火裝置及使用焦爐煤氣設備、設施。3、一至四期余熱鍋爐及溢水槽、水封及除塵系統煤氣管網設備、設施。4、散裝料跨12米至24米各平臺固定式煤氣報警設施。5、風機房固定式煤氣報警設施。五、轉爐各生產工段:1、煙罩、爐口、落料管及管道的氮氣密封,18米氣封裝置及閥門。2、該區域二次除塵管道的日常檢查及該管道的扇形閥。3、18米插板閥及24米振篩的密封布袋。六、輔助維修:1、混鐵爐、鋼包、轉爐風機等與煤氣相關的儀器儀表。2、煉鋼廠區域內所有煤氣報警儀的周檢查與安裝。3、負責煤氣報警儀定期校驗聯絡工作。4、建立煤氣報警器的相關臺帳。六、所有使用煤氣的單位:區域內的煤氣設備、設施實行日常管理,發現故障及時匯報相關負責維修單位。
篇2:A級危險源點安全防范措施范本
1、廠長、安全科長認真學習落實“危險源(點)管理、辨識與定期評估制度”,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法》、《消防法》,和上級政府部門、公司下發的關于安全、消防方面的規章制度、通知、辦法等文件。2、凡進入A級危險源(點)的人員必須進行防火、防爆、防毒、防觸電教育,禁止任何人攜帶易燃易爆物品。3、A級危險源(點)崗位職工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崗前教育,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培訓持證上崗。4、嚴格落實安全、消防檢查制度。檢查內容:查領導、查思想、查制度、查隱患、查監控及防范措施是否掌握和落實。5、全面查找安全事故隱患和火災事故隱患。查安全、消防設施的薄弱環節,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徹底整改和重點治理,對限期不能整改的隱患,要求定隱患性質、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負責人、定整改時間、定可能發生事故的防范措施和監控措施、定安全防范措施負責人、監控措施負責人和24小時監控人員,始終做到警鐘長鳴。6、廠長、安全科長逐級落實安全和防火責任制,落實安全、消防設施和安全、消防器材的配備、維護。做到數量達標、質量合格、布局合理。7、加強用火、用電、用氣管理,作業時必須嚴格落實動火票和相關作業票。8、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必須存放在制定地點。嚴禁在A級危險源亂放。9、電器線路改裝必須經過安全、消防和設備部門審批,電器線路、設備維修安裝應由持證電工負責,作業時嚴格執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嚴禁隨意拉設電線,嚴禁超負荷用電。10、易燃易爆場所必須使用防爆電機、防火線纜和防爆電器,禁止私用電熱棒、電爐等大功率電器。11、進入煤氣區作業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必須2人以上并有專職安全煤防員現場監護。12、外單位人員進入A級危險源(點)必須經安全科同意并檢查登記合格后方可進入。13、A級危險源(點)在生產流程、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安全科長應組織對A級危險源(點)重新進行安全評估,并及時報告安全監察部。14、安全科長應當每年組織對本單位的A級危險源(點)進行一次安全評估,并出具安全評估報告上報安全監察部。15、廠長必須保證A級危險源(點)安全管理與監控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并督導制定A級危險源(點)安全管理與監控的實施方案。16、安全科長必須經常對從事A級危險源(點)管理的干部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使其掌握該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17、各單位必須在A級危險源(點)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加強A級危險源(點)的監控和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18、各單位必須對A級危險源(點)的工藝參數、危險物質進行定期檢測,對重要設備、設施進行經常性的檢測、檢驗,并做好檢測、檢驗紀錄;19、各單位必須按國家規定對A級危險源(點)的強制檢驗和定期檢驗設備、設施進行檢驗,并做好檢驗紀錄;20、各單位應當對A級危險源(點)的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并督導相關崗位填寫運行記錄,必須建立健全A級危險源(點)安全管理檔案。21、各單位必須對A級危險源(點)制定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應急救援預案的各項應急措施,廠部每季度進行一次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并做好培訓和演練和總結記錄。22、各單位應當將A級危險源(點)可能發生事故的后果及應急措施等信息以書面形式告知可能受影響的單位和人員;并報安全監察部備案。23、A級危險源(點)必須設專人管理、維護,發現重大隱患及問題,立即上報安全管理部門。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2009年5月15日?A級危險源(易燃易爆場所)監控措施序號監控名稱可能造成的危害具體監控措施相關規章制度規范要求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監控時間1安全防護用品安全管理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1、班前進行檢查和教育。2、正確佩帶、使用安全帽、空氣呼吸器,檢查煤氣檢測儀是否完好。3、規范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生產法河北省十九項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安全員、煤防員。班前會、進入車間前或進入場所前??2動火現場作業及檢修作業安區管理高處墜落?火災、爆炸、中毒、觸電。機械傷害一、廠區內部1、規范填寫動火票、高處作業票、置換監護作業票,并經相關負責人審批,方可作業。2、氧氣、乙炔距離5米,距火源10米,氧氣、乙炔帶標準規范不泄露,氣割工持證上崗。3、接線由持證電工負責,嚴禁接頭裸露,焊機一次線、二次線符合標準,焊機接地良好,焊工勞動防護用品穿戴齊全規范并持證上崗。4、嚴格貫徹落實動火“六大禁令”。5、進入現場打火機由崗位工保管,工作結束后出門后交給動火人員。6、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實,現場動火負責人、監護人是否到場并始終堅守崗位。7、使用的工具應使用銅制工具或在設備上抹一層潤滑油,防止產生火花。8、作業和動火后清除現場雜物及火源。二、外委動火施工單位1編制專項施工方案。2、施工方必須具備相關資質。3做好對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4、對施工單位進行安全管理并嚴格落實廠區內部1至8條監控措施。?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要害部位動火安全管理制度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安全員、煤防員。動火前作業前及進行時3安全設施拆裝管理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1、編制安全設施拆(裝)專項施工方案,并經安全科長審批。2、拆(裝)前必須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同時穿戴好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帶、和工作鞋等);3、拆(裝)作業期間應設置警戒安全區域,有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現場監督4、安裝完畢后必須進行驗收,確認合格后方準使用5、拆(裝)前確認被拆裝設施上級電源關閉,并解除下線。安全防護裝置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安全員、煤防員。項目開工前、進行中及結束后4起重機吊裝作業安全管理物體打擊機械傷害?1、吊裝作業前必須對吊裝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并加強對起重設備、吊索具等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協調處理。2、吊裝作業期間應設置專人警戒安全區域,有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現場監督,吊臂下或天車行走路線嚴禁站人。3、吊裝時發現多人指揮立即制止。4、吊裝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吊運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安全員、煤防員。項目開工前和施工進行中5施工、檢修用電觸電1編制現場用電施工方案,并經安全科、機電負責人審批后實施。2配電室內的配電柜(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等安裝前應對箱(柜)等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更換不合理的閘具。3嚴格執TN-S系統,“四個一”配電線路導線不老化、破皮。4臨時用電架設安裝前應對電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并持證上崗。5臨時用電架設安裝完畢后必須進行安全驗收,并定時進行檢查。6帶電作業期間必須及時指派專人進行監護。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工程建設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安全員、煤防員。項目開工前施工進行中6、安全隱患檢查及整改安全管理火災、爆炸、中毒、高空墜落、機械傷害、觸電、物體打擊1、廠長、安全科長每周對危險源進行一次檢查,并填寫動態管理記錄。2、安全檢查時發現泄漏和重大事故隱患立即上報安全監察部。3、廠長、安全科對檢查的事故隱患應下發整改指令,并對反饋結果進行復查,對不能立即整改的項目必須制定整改方案:制定整改完成時間、制定事故傷害、制定事故安全防范措施、制定應急措施、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整改負責人、制定四班監控負責人和四班監控人員。4、對事故整改方案每天進行檢查并留有記錄。安全生產法河北省十九項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逐級檢查及隱患整改制度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與監控責任制廠長、安全科長、安全員、煤防員。設備、設施運行中7、進入密閉空間的安全管理窒息、中毒、高空墜落1、編制進入密閉空間施工方案。2、規范填寫進入密閉空間作業票,并經相關負責人審批,方可作業。3、進入密閉空間前應對相關人員進行現場安全教育,告知易發生的事故和安全防范措施和應急措施。4、進入密閉空間作業前必須重新檢測有毒有害氣體和氧含量,合格后方和進入作業,進入人員每兩小時輪換一次。5、進入密閉空間作業人員在腰部系安全繩,繩頭放在密閉空間外面,由室外監護人員進行看護,且監護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每兩小時檢測一次。6、密閉空間搭設的腳手架、踏板等必須符合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高空作業必須規范佩戴和懸掛安全帶,經安全管理人員檢查確認后方可使用。防毒、防窒息安全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安全員、煤防員。項目開工前施工進行中?8、在線監測和可視監控安全管理中毒、著火、爆炸1、在線監控和可視監控人員不許脫崗,必須每天填寫設備運行監控記錄,2、安全管理人員、設備管理人員、技術管理人員必須每天檢查一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上報。危險源(點)安全管理規定廠長、安全科長、設備科長、技術科長、安全員、煤防員、設備運行中9、電動蝶閥、手動閥門、快切閥和盲板閥、膨脹節的管理。中毒、著火、回火爆炸。1、電動蝶閥、手動閥門、快切閥法蘭、傳動軸必須每天檢查一次;電動蝶閥控制開關應設專人管理并上鎖,并有檢查記錄。2、塊切閥定期調試一次,發現低于設定值不能動作立即叫修和上報安全監察部,并留有調試記錄。3、盲板閥法蘭、膨脹節、膠圈、傳動軸必須每天檢查一次,控制開關必須上鎖和解除下線,設專人管理,并留有記錄。4、檢查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檢查中發現隱患必須及時叫修,發現重大隱患立即上報安全監察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煤氣安全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設備科長、技術科長、安全員、煤防員、設備運行中和檢維修時。10、放散閥、檢測閥、吹掃閥、脫水器、人孔安全管理中毒、著火、爆炸1、放散閥、檢測閥、吹掃閥連接管焊口、閥門每天檢測一次,蒸汽、氮氣吹掃管必須可靠斷開,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叫修,發現重大隱患上報安全監察部,必須設專人管理并留有檢查記錄。2、人孔墊每天檢查一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發現重大隱患立即上報安全監察部。設專人管理并有檢查記錄。3、脫水器每兩小時檢查一次,每班至少放水排污、補水一次,設專人管理并有檢查、排污補水記錄。煤氣安全管理制度脫水器管理辦法廠長安全科長、設備科長、安全員、煤防員設備、設施運行中11、管道腐蝕、管道支架、管道壁厚管理中毒、著火、爆炸、坍塌3、管道腐蝕、管道支架、管道壁厚每半年檢查一次,設專人管理并有檢查記錄,并有管道防腐記錄;管道支架維護記錄和檢測管道壁厚記錄。檢查中發現重大隱患立即上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和設備管理部門。煤氣安全管理制度廠長安全科長、設備科長、安全員、煤防員、設備、設施運行中制定部門:安全監察部制定日期:2009年5月15日
篇3:危險源點管理制度
(一)危險源(點)的確認與圖表的張掛:
運用危險系數或專家測定法測定各生產區域(點)的危險程度,確定危險源(點),經確認,我公司的危險源(點)如下:
A級危險源(點):(1)焦爐地下室;(2)中央配電室;(3)焦爐爐頂區域(停鼓風機);(4)化產罐(槽)區。
B級危險源(點):(1)配煤;(2)各配電室;(3)空壓氣包、管道;(4)鍋爐房。
C級危險源(點):(1)焦爐四大車;(2)各種小型起重機設備(含電動葫蘆)。
2.各作業區必須張掛危險源(點)圖表。危險源點圖表包括危險源點分布平面圖和崗位危險源點辨識牌兩種。
3.危險源(點)分布平面圖應張掛在醒目的位置。
4.危險源(點)辨識牌應張掛在相對應的崗位上。
(二)危險源(點)的管理和檢查:
1.危險源(點)的管理:本著誰所在誰負責管理的原則,個危險源(點)均由所在作業區領導者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所有危險源(點)均由所在當班崗位人員實行管理。發現險情應及時報告并做好記錄。
2.危險源(點)的檢查:
A級危險源(點)由公司分管領導同有關職能部門負責檢查。
B級危險源(點)由所在部門主管領導同有關職能人員負責檢查。
C級危險源(點)由所在作業區領導同有關職兼安全人員負責檢查。
(三)危險源(點)的變更:
當危險源(點)潛在危險程度增加時,由所在單位上報,經公司組織測定,安委會審批備案;
當危險源(點)潛在危險程度增加時,由所在單位報上,經公司組織測定,安委會審批備案;
當危險源(點)c徹底消除后,應向公司安委會申報注銷;
危險源(點)的危險程度變更后,應重新進行測定和確定,并制定對策(防范措施),更換辨識標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