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現場不安全因素規程

施工現場不安全因素規程

2024-07-22 閱讀 7009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

1、操作失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體存放不當;

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9、在機器運轉時進行檢查、維修、保養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為;

11、沒有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12、不安全裝束;

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

二、物的不安全狀態:

1、物(包括機器、設備、工具、物質等)本身存在的缺陷;

2、防護保險方面的缺陷;

3、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

4、作業環境場所的缺陷;

5、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狀態;

6、作業方法導致的物的不安全狀態;

7、保護器具信號、標志和個體防護用品的缺陷。

三、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1、技術上的缺陷;

2、教育上的缺陷;

3、生理上的缺陷;

4、心理上的缺陷;

5、管理工作上的缺陷;

6、教育和社會、歷史上的原因造成的缺陷。

四、挖孔樁施工常見事故:

1、孔口石塊或雜物掉入孔口砸傷正在孔中的施工人員;

2、孔口操作人員被地下有毒有害氣體中毒昏迷甚至死亡,孔壁支護不當而坍塌砸傷甚至活埋操作人員;

3、孔內電纜、電線受潮導致工人觸電傷亡;

4、深孔中突然涌水淹沒操作人員。

五、挖孔樁施工孔口圍護措施:

1、孔口四周必須澆筑砼護圈,并在護圈上設置圍欄圍護,應高出地面0.8m。

2、孔內作業時,孔口上面必須有人監護。

3、挖出的土方應及時運離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圍內,砼圍圈上不得放置工具和站人。

4、孔內作業人員必須頭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帶。

5、利用吊桶運土時,必須采取相應的制動防范措施,以防落物傷人。

6、施工中應隨時檢查垂直運輸設備的完好情況和孔壁情況。

篇2:施工作業人員不安全因素分析對策

在基層項目工作已有十多年之久了,對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有著一種刻骨銘心的感覺,扎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構建和諧的施工生產環境時不我待。下面就施工生產作業人員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分析及對策,作以下淺薄的探討,共同行商榷。

一、不安全心理因素的表現形式

1、盲從心理

這種心理在青年員工身上相當突出。他們施工時間不長,工作經驗不足,但表現的相當自信,很有把握,在別人面前喜歡表現自己的能力。有的不懂裝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當內行,生硬作業;有的甚至冒充“好漢”,“你們不敢,我敢,有什么了不起的”,“大有天下舍我其誰”的感慨,對機械設備(特別是挖掘機、裝載機)亂摸亂動。對這些好自我表現的心理,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事故隱患叢生,發生事故必然。

2、“經驗”心理

持這種心理狀態的員工的特點是:憑自己的片面“經驗”辦事,對別人的合乎科學道理的勸告常常聽不進去,經常說:“多少年來,我一直都是這么干的,也沒有出什么事故”;有的技術上有一套,工作熱情高的老員工發生事故,多數原因在于過分相信“自我經驗”。比如說:隧道開挖施工,經驗豐富的炮工,在無起爆器的情況下,采用照明電起爆,雖然沒有出現什么事故,但其觸電危險時刻存在。還有的就是炸藥雷管一起運輸而引起的爆炸事故,大多都是經驗豐富的員工無視操作規程所為。

3、僥幸心理

機械操作工作,往往可能采取幾種不同的方法。有些安全操作方法往往比較復雜,有的工人而存在僥幸心理從圖省事出發,常把安全操作方法視為多余的繁瑣,理由是“我的方法好,既省時,又省事,也不一定出什么事呀!”把“不一定”這種“偶然”,當做“一定的必然”。于是,對安全注意事項、安全操作規程熟視無睹,這種人常常是:出了事故,后悔莫及。

4、從眾心理

這是一種較普遍的心理狀態。絕大多數人在不同場合、不同環境下,都會有所表現。比如說一個施工現場,多數人戴安全帽,而少數人不戴安全帽,有的人也就跟著不戴安全帽了,如果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人員不及時去糾正,這種習慣性違章現象的就時有發生。這就是不少員工有章不循,出現集體違章作業現象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5、逆反心理

這種心理狀態常常表達在: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關系緊張的情況下發生。持這種心態的員工往往氣大于理,他的指導思想常常是“你要我這樣干,我非要那樣做”。于是,由于逆反心理而違章作業,以致發生事故的事不乏其例。例如:有些管理人員與施工作業人員關系處理的很僵時大多出現這種現象,員工的逆反心理此時十分緊張。

6、反常心理

人的情緒的形成受到生理、家庭、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刺激影響。比如:家庭不夠和睦,夫妻之間經常發生爭吵的員工,絕大多數心理表現為急躁或悶悶不樂;有的妻兒有病或家有牽腸掛肚之事的員工,在崗位上會心神不定,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員工在反常心理狀態得不到緩解的情況下工作,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二、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對策

了解員工心理因素,構建和諧管理環境,讓員工心情愉悅的工作,心甘情愿的服從管理,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是我們永遠為之努力奮斗的不懈追求。

1、提高思想認識,增強防范意識。

抓好全員安全思想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員思想認識,是杜絕模糊思想認識,努力增強全員安全防范意識的前提條件。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生命安全,至高無上”,“安全生產,警鐘長鳴”,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使安全生產真正成為施工生產的第一需要,廣泛深入地抓好安全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堅持以“三不傷害”安全宣傳教育機制為抓手,即:“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不傷害他人”,努力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克服不安全心理因素,減少和杜絕事故隱患,為施工生產保駕護航。

2、堅持安全檢查,杜絕事故隱患。

堅持安全檢查制度是減少和杜絕事故隱患、習慣性違章的基本保證。習慣性違章、事故隱患、盲目蠻干、粗心大意是安全生產的罪魁禍首。堅持安全檢查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保證。堅持常規檢查與日常巡查相結合的安全檢查制度,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一項有效途經。常規檢查即:每周、每月、每個季度、每個年度、安全專項檢查及重大節日前后的安全檢查制度;日常巡查即:安全管理人員每天到施工現場親臨重點施工區域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減少和杜絕事故隱患和習慣性違章行為。

3、堅持持續改進,做到常抓常新。

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一項動態的管理工作。它是隨著工程項目、季節變化、工序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必須堅持因地制宜,持續改進,真正做到常抓常新。只有堅持常抓常新,才能富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新的活力,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夠為施工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安全生產環境。

4、警惕抓好習慣性違章行為的“二十種人”。

即:初來乍到的新工人,好奇愛動的青年人,變換工種的改行人,力不從心的老工人,急于求成的糊涂人,習慣違章的固執人,手忙腳亂的急性人,心存僥幸的麻痹人,不懂規章的“聰明人”,湊湊合合的懶惰人,冒冒失失的莽撞人,遇到難事的憂愁人,吊兒郎當的馬虎人,受了委屈的氣憤人,冒險蠻干的危險人,情緒波動的心煩人,滿不在乎的粗心人,大喜大悲的異常人,投機省事的“大能”人,不求上進的“拋錨”人。

篇3:施工現場不安全因素分析預防

一、施工現場不安全因素分析

(一)事故潛在的不安全因素

事故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人的傷害、物的損失事故的先決條件,各種人身傷害事故均離不開物與人這兩個因素。人身傷害事故就是人與物之間產生的一種意外現象。在人與物兩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的背后,實際上還是隱含著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造成絕大部分事故的兩個方面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也可稱作事故隱患。

分析大量事故的原因可以得知,單純由于不安全狀態或者單純由于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情況并不多,事故幾乎都由多種原因交織而形成的,是由人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結合而成。

(二)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影響安全的人的因素。即:能夠使系統發生故障或發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人員個人的不安全因素和違背設計和安全要求的錯誤行為。人的不安全因素可分為人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兩個大類。

1、個人的不安全因素

個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人員的心理、生理、能力中所具有不能適應工作、作業崗位要求的影響安全的因素。

個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是指人在心理上具有影響安全的性格、氣質和情緒(如急燥、懶散、粗心等)。

〔2〕生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生理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大致有5個方面:

1)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不能適應工作作業崗位要求的因素。

2)體能不能適應工作作業崗位要求的因素。

3)年齡不能適應工作作業崗位要求的因素。

4)有不適合工作作業崗位要求的疾病。

5)疲勞和酒醉或剛睡過覺,感覺朦朧。

〔3〕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

能力上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知識技能、應變能力、資格等不能適應工作和作業崗位要求的影響因素。

2、人的不安全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為錯誤,是人為地使能夠使系統發生故障或發生性能不良的事件的人員個人的不安全因素和違背設計和操作規程的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為通俗地用一句話講,就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的失誤。

(1)不安全行為在施工現場的類型

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一86),可分為13個大類:

1)操作失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設備。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體存放不當。

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9)在機器運轉時進行檢查、維修、保養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為。

11)沒有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12)不安全裝束。

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

(2)產生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

1)系統、組織上的原因。

2)思想上責任性的原因。

3)工作上的原因。

(3)產生不安全行為的工作上的主要原因

1)工作知識的不足或工作方法不適當。

2)技能不熟練或經驗不充分。

3)作業的速度不適當。

4)工作不當,但又不聽或不注意管理提示。

3、必須重視控制和防止產生人的不安全因素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一99)條文說明指出:“分析的事故中有89%都不是因為技術解決不了造成的,都是違章所致。由于沒有安全技術措施,缺乏安全技術措施,不作安全技術交底,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造成的”。有關部門對近年來的企業傷亡事故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原因列居首位,其中60%以上都是因為安全教育培訓不夠,缺乏安全操作知識,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和指揮錯誤等不安全行為原因事故。另有資料反映:有人曾對7500件傷亡事故進行了分析,其中天災僅占2%,即98%的傷亡事故在人的預防能力范圍內,是可以預防的。其中在可防止的全部事故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事故占88%。以上資料表明,各種各樣的傷亡事故,絕大多數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是在人的能力范圍內,是可以預防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施工現場勞動條件改善,機械設備的進一步完善,在造成事故的原因比例中,由人的不安全因素所占的比例會有所增加。因此我們更應該重視人的因素,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杜絕和預防出現人的不安全因素。

(三)物的不安全狀態

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指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質條件,包括機械設備等物質或環境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人們將此稱之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或稱之為物的不安全條件,也有直接稱其為不安全狀態。

1、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內容

(1)物(包括機器、設備、工具、物質等)本身存在的缺陷。

(2)防護保險方面的缺陷。

(3)物的放置方法的缺陷。

(4)作業環境場所的缺陷。

(5)外部的和自然界的不安全狀態。

(6)作業方法導致的物的不安全狀態。

(7)保護器具信號、標志和個體防護用品的缺陷。

2、物的不安全狀態的類型

(1)防護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

(2)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

(四)組織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組織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也可稱為組織管理上的缺陷,它也是事故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作為間接的原因共有以下方面。

1、技術上的缺陷。

2、教育上的缺陷。

3、生理上的缺陷。

4、心理上的缺陷。

5、管理工作上的缺陷。

6、學校教育和社會、歷史上的原因造成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