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修廠各工種不安全因素及危害和防范措施概述

機修廠各工種不安全因素及危害和防范措施概述

2024-07-18 閱讀 2409

一、電焊工:

特種作業的電焊,其主要職業危害是粉塵、有毒氣體、高溫、電弧光、高頻電磁場等。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電焊作業幾乎涉及到所有的工業領域,電焊工的數量急劇上升,電焊中的職業危害也日趨突出。

1、電焊作業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主要危害

1)易引起觸電事故

焊接過程中,焊機、焊把線及電源線多處在高溫和粉塵環境中,易使電源線、電器線路絕緣老化,絕緣性能降低,易導致漏電事故。

2)易致人灼傷

因焊接過程中會產生電弧、金屬熔渣,如果焊工焊接時沒有穿戴好電焊專用的個人防護用品,因電焊火花飛濺,易造成焊工自身或其它作業人員皮膚灼傷。

3)有毒氣體的危害

在焊接電弧所產生的高溫和強紫外線作用下,弧區周圍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4)電弧光輻射的危害

焊接產生的電弧光主要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其中紫外線主要通過光化學作用對人體產生危害,它損傷眼睛及裸露的皮膚,引起角膜結膜炎(電光性眼炎)和皮膚膽紅斑癥。主要表現為患者眼痛、羞明、流淚、眼瞼紅腫痙攣,受紫外線照射后皮膚可出現界限明顯的水腫性紅斑,嚴重時可出現水泡、滲出液和浮腫,并有明顯的燒灼感。

5)噪聲和振動的危害

在焊接生產現場會出現不同的噪聲源,如對坡口的打磨、裝配時錘擊、焊縫修整、等離子切割等,在生產現場,操作人員在噪聲90dB時工作8h,就會對聽覺和神經系統有害。

2、電焊作業職業危害的防范

綜上所述,電焊作業中有害因素種類繁多,危害較大,因此,為了降低電焊工的職業危害,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1)焊機應安排專人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以免焊機電氣絕緣性能降低。

2)當焊機發生故障要檢修、移動工作地點、改變接頭或更換保險裝置時,操作前都必須要先切斷電源。

3)在焊機安裝電源時的同時安裝漏電保護器,以確保人一旦觸電會自動斷電。

4)提高焊接技術,改進焊接工藝和材料

采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電焊工藝,可使80%~90%的電焊煙塵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實現就地凈化煙塵,減少電焊煙塵污染。由于電焊產生的危害大多與焊條藥皮成份有關,所以通過改進焊條材料,選擇無毒或低毒的電焊條,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5)改善作業場所的通風狀況

加強機械通風,依靠風機產生的壓力來換氣,除塵、排毒效果較好。

6)加強個人防護措施

加強個人防護,可以防止焊接時產生的有毒氣體和粉塵的危害。作業人員必須使用相應的防護眼鏡、面罩、手套,決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7)強化勞動保護宣傳教育及現場跟蹤監測工作

對電焊作業人員應進行必要的職業安全衛生知識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識,降低職業病的發病率。

二、電鉗工:

1、隨著電氣設備在各行各業的普遍運用,電鉗工這個特殊而又危險的工種,其不安全因素及危害有:

1)設備檢修過程中發生觸電;

2)油漆、油脂對人體傷害;

3)電磁輻射、噪聲和振動。

2、電鉗工作業職業危害的防范:

1)設備在檢修過程中必須堅持“誰檢修,誰停電,誰送電”的原則,防止作業人員在檢修過程中誤動作,造成觸電事故;

2)設備防腐時選擇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3)對作業人員應進行必要的職業安全衛生知識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識。

三、維修工:

1、維修工作業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主要危害

1)維修設備、工具、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2)油漆、油脂對人體傷害;

3)噪聲和振動。

2、維修工作業職業危害的防范

1)工作前先檢查維修設備、工作場地及工具是否安全,若有不安全之處及損壞現象,應及時清理和修理,并安放妥當;

2)設備防腐時選擇在通風良好的地方;

3)設備檢修嚴格按照“防止機械傷害操作十要點”要求操作;

4)對作業人員應進行必要的職業安全衛生知識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識。

四、起重機司機:

1、起重機司機作業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主要危害

1)專用卡具夾物脫落、掛吊不牢、起落吊不穩、起升鋼絲繩破斷、吊裝鋼絲繩脫鉤、吊物零亂或捆扎不牢、吊具損壞、掛吊位置擺動過大、設備缺陷、運行不穩等。

2)無聯系或聯系不周、無指揮或指揮不當、危險行為或處于危險區、起落吊不穩、放吊不平、歪拉斜吊、掛吊偏重、操作不熟練、大車小車提升同時操作、急停或限位開關等安全防護裝置故障等。

3)重物墜落打擊傷害;

4)觸電傷害;

2、起重機司機作業職業危害的防范:

1)設備使用前未每天進行安全檢查;

2)起動時越檔操作或突然制動;

3)離崗或下班前關閉電源;

4)起重機司機起吊操作必須嚴格遵守起吊操作規程,起重機操作中不得進行斜拉斜吊,即起升鋼絲繩要通過吊物的重心,并保持垂直。

五、叉車司機:

1、叉車司機作業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主要危害

1)車輛的技術狀況不良:如制動失靈,轉向失靈等等。

2)駕駛員的安全技術素質。

2、叉車司機作業職業危害的防范:

1)車輛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以使車輛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2)車輛的制動器,轉向器,喇叭,燈光,后視鏡必須保持齊全有效,行駛途中,如發生故障,應立即停車修復后方準繼續行駛。

3)駕駛員必須經勞動部門考核,并取得駕駛證,方準駕駛車輛,取得駕駛證的駕駛員在實際工作中,還要不斷學習提高駕駛技能。

4)駕駛員應熟悉自己所學駕駛車輛的性能和技術狀況,并能及時發現故障,及時排除。

5)駕駛員應定期進行體檢,凡患有駕駛禁忌癥的人員不得從事駕駛作業。

6)駕駛員應遵守廠運輸安全規則,不超速,不超載,不開帶病車。

7)不得駕駛無牌照車輛。

8)應制定出對車輛的定期檢查制度,及時發現車輛的故障,及時排除,以防止事故的發生。根據工藝流程,貨運量和貨物性質,選用適當的運輸方式。

9)廠內的各種物品的堆放不得占用道路及阻塞交通。

10)在道路上應設立交通信號標志,在危險地點,要有限制行駛速度的標志和交通信號,駕駛員應遵守這些標志和信號。

?機修廠

?2013年5月4日

篇2:機修廠主扇安裝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況:

根據王家山煤礦二、四號井通風系統優化合并改造方案,將四號井東風井兩臺FBCDZ-8-NO.18B型防爆抽出式對旋軸流通風機,拆遷到機修廠進行全面檢修,然后運到二號井主井口主扇房安裝。該通風機拆遷、安裝的主要部件有:集流器、一級風機、二級風機、擴散器、變接頭、擴散塔。

二、施工單位:機械制修廠

三、人員組織:

該工程由廠長宿文亮總負責,何空兵、宋劍現場負責落實各項具體工作。

四、通風機拆遷、檢修、安裝方案:

(1)按照通風機結構原理,逐件分解拆除,拆除順序為擴散塔、變接頭、擴散器、二級風機、一級風機、集流器。

(2)將拆除的通風機各主要部件,裝車運到機修廠進行檢修,然后運往二號井主井口,按編號順序擺放。

(3)鋪設放置風機的軌道40米。

(4)用軌道尺對二號井主井口主扇房準備放置通風機的兩條軌道進行平直度、平行度檢查,要求平直度、平行度誤差不得大于±0.2mm。如有問題應立即進行調整,并檢查道夾板、道釘的固定情況,保證其牢固可靠。

(5)用吊車將通風機各部件按編號順序依次吊裝到放置的軌道上,安裝的順序為集流器、一級風機、二級風機、擴散器、變接頭、擴散塔。然后在通風機各部件兩法蘭間墊好橡膠墊或用石棉繩纏繞一圈,用M16×50的螺栓連接緊固。要求螺栓連接必須緊固,橡膠墊或石棉繩應能達到密封要求,不得有漏風現象。最后檢查通風機各部件安裝是否正確,手動剎車是否靈活可靠,進排油路是否通暢,并注入2號二硫化鉬鋰基潤滑油,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試運行。

(6)用吊車將JMB-2型啟閉風門絞車吊裝到地基上,用水平儀找正后緊固地腳螺栓,然后將直徑10mm的鋼絲繩纏繞在絞車滾筒上,通過風門吊架與風門連接。

(7)在二號井主井口主扇風道內安裝全壓、靜壓采集器,鋪設全壓、靜壓采集器管路。要求固定牢靠,管路鋪設平直,接頭處不得有漏風現象。

五、安全技術措施:

為確保通風機拆遷及安裝安全順利進行,特制訂以下安全措施,望有關人員嚴格執行:

1、施工前,機修廠組織所有施工人員認真學習安全措施和設備拆遷、檢修及安裝技術方案,并在施工過程中認真貫徹執行。

2、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必須服從現場負責人統一指揮,不得擅自操作、擅離崗位。工作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嚴禁在工作現場嬉鬧,嚴禁酒后工作。

3、對配合較緊的零部件要采用專用工具拆卸,嚴禁用錘直接敲擊。

4、檢修時,仔細檢查各部位,連接螺栓必須緊固,無缺件,各密封部位保證嚴密。

5、檢修完畢后,要對風機內部全面進行檢查,嚴防工具、零件、螺栓等遺落在機體內。

6、施工過程中需要電、氧焊時,必須遵守電、氧焊操作規程,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氧氣瓶與乙炔瓶放置地點相距應大于5米,現場必須備有兩個以上的干粉滅火器。工作完畢后,必須由專人在現場觀察1小時,確認無問題后,方可撤離現場。

7、用吊車起吊設備時,應由專人負責,統一指揮。起吊用的鋼絲繩及其它索具應由專人檢查,確認無問題后方可進行起吊,吊車起吊臂下嚴禁站人。對設備的捆綁要牢固可靠,但不得損傷設備。

8、起吊過程中,現場所有工作人員應聽從指揮,起吊架下及周圍嚴禁人員進入。起吊設備應輕起輕放,不得損傷設備。

9、拆遷拉運過程中,設備綁扎、索具連接必須牢固可靠。同時必須輕拿輕放,不得損壞設備。

10、電器設備拆遷過程中,必須按規定做好停電、驗電、放電措施。

11、設備拆遷安裝過程中,現場所有工作人員應聽從指揮,認真負責,按設備拆卸及安裝要求進行。安裝時,需要潤滑部位必須按規定加注油脂,絕緣電阻必須按規定進行測量,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12、設備安裝結束后,應認真清理現場,嚴禁將工器具或雜物遺留在設備內,然后按規定程序送電,單臺試運轉。

13、設備安裝完畢后,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預驗收。

14、本措施未盡事宜,必須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和相關操作規程。

篇3:煤礦機修廠氣割安全技術措施

1、安、瓦檢員查看氣焊作業票各關口人員簽字是否齊全,施焊單位正值領導是否在場,施焊人員是否具有資質、攜帶火種是否符合要求,否則不得進行施焊作業。

2、作業人員往施焊地點運放施焊工具,滅火器、滅火沙箱或沙袋、清洗作業現場煤塵、并配備不少于10米已溝通水源的消防水管。

3、安、瓦檢員檢查施工工具,氧氣瓶、乙炔瓶擺放是否正確,安全帽、防震圈是否齊全,噴槍及管路是否漏氣,否則不得進行施焊作業。

4、安、瓦檢員檢查現場安全、瓦斯情況,是否符合作業要求,否則不得進行施焊作業。

5、準備工作就緒后,安檢員、瓦檢員、跟班正值領導向礦調度室、監控中心匯報、請示,得到批準后方可進行施焊作業。

6、施焊前和施焊中,安、瓦檢員、跟班領導不得離場,瓦檢員每10分鐘檢查一次瓦斯濃度,瓦斯濃度超過0.5%時必須立即要求停止作業。只有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進行施焊作業。

7、在北三16#水倉使用氣焊作業前必須將水倉的水抽空,加強自然通風。

8、施焊作業期間,相關作業人員站位必須正確,每施焊完一處,瓦檢、安檢必須監督其灑水人員對施焊點進行灑水、降溫,并至少監督1小時以上,確保安全后方可認為本次施焊作業順利完成。

9、施焊作業完成后,安、瓦檢員、跟班隊長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做好施焊作業記錄。

10、本作業票一式三份,一份帶入井下作業現場,一份報送礦調度室、一份報送礦通風科。

11、其他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神華烏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礦電、氣焊管理制度》、《神華烏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礦電、氣焊管理制度》、《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執行。

井下氣割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一、總則

為確保氣割過程能安全、順利的進行,防止氣焊引發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措施。

二、施工時間

2014年?月?日?時---月?日?時

三、人員組織及危險源辨識

現場負責人:?(隊長或書記)

施工負責人:?(班長)

氣焊負責人:?(氣焊工)

灑水負責人:?(鉗工)

作業前,必須由施工單位廠長或書記、跟班副廠長、編寫措施的技術員、當班工班長以及參與作業的人員進行風險源辨識,辨識內容應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辨識。

四、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一)、氣割設備地面運輸措施

1.氧氣瓶和乙炔瓶由機修廠專職司機孫富國和馮月海去老石旦供應科領取。

2、氧氣和乙炔瓶在領用前應檢查瓶嘴氣閥,安全帽、安全膠圈是否齊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類的雜物,否則必須先處理,再進行裝車運輸,易燃品、油脂或者帶有油污的物品,不得與氧氣瓶同車運輸。

3.氧氣瓶和乙炔瓶裝車和卸車時嚴禁拋、滑、滾、碰。

4.氧氣瓶和乙炔瓶在地面應當分車單獨領用,禁止用平板車領用。必須有防止氧氣瓶和乙炔瓶滾動的措施,要捆綁好,防止撞擊。

5.氧氣瓶和乙炔瓶在運輸時,環境溫度不得超過40℃。如果超過40攝氏度要用遮陽帆布遮擋,防止暴曬。

6.氣割所用的火種必須為安全火柴,由機修廠路永生攜帶,并報井口檢身房檢身人員備案。

?(二)、氣割設備井下運輸措施

?1.氣焊設備在機修廠分別裝入礦車,并固定牢固,嚴禁氧氣瓶和乙炔瓶共裝一車,要分車運輸。運輸的線路是副井口-副井落底車場-1025大巷-北三16#上車場-16#運輸軌道-031604回風。運輸由機修廠工人路永生、胡瑞軍負責。

2.氧氣瓶和乙炔瓶在斜巷運輸時必須使瓶底向下,嚴禁氣閥向下。

3.必須派專人跟車,親自運送到工作地點方可卸車,卸車時嚴禁拋、滑、滾、碰,要輕拿輕放。

4.卸車時必須兩人配合,防止滾落砸傷身體。

5、氧氣瓶和乙炔瓶放置時要保持10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三)、氣割設備的回收措施

1.氧氣瓶和乙炔瓶及電焊機的回收由路永生、胡瑞軍負責。回收線路是:031604回風--16#運輸軌道-北三16#軌道-北三16#上車場-1025大巷-副井落底車場-副井口-機修廠大院。

1.氧氣瓶和乙炔瓶回收時必須分車運輸,嚴禁在裝車時拋、滑、滾、碰,要輕拿輕放。

2.氧氣瓶和乙炔瓶在斜巷運輸時必須使瓶底向下,嚴禁氣閥向下。

3.必須派專人跟車,親自運送到井口,并跟回機修廠大院,卸車時嚴禁拋、滑、滾、碰,要輕拿輕放。

4.卸車時必須兩人配合,防止滾落砸傷身體。

5.氣割所用的火種由路永生安全帶離井下,并通知井口檢身人員備案。

五、使用氣割前的準備工作

⒈井下氣焊的作業前,必須把施焊地點前后兩端各10m井巷范圍內,用水管把巷道噴濕,施焊地點應通風系統穩定可靠,風量、風速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⒉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熟悉氣焊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作業前,由作業現場安檢員確認措施已會簽完畢,作業人員已認真學習本措施,并在措施學習記錄上簽字,如果會簽科室對此次焊接作業另有要求,作業前由現場安檢員、監督作業單位執行。所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手指口述安全確認法。

⒊作業地點必須配備2臺完好的8Kg干粉滅火器,施工人員需熟練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同時在工作地點放置沙子備用,體積不小于0.2m3。作業前必須清理附近周圍20m范圍之內浮煤、雜物、底板積煤、頂幫積巖,必須確認20m范圍內無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作業前必須在作業地點前后10m處各懸掛一組瓦斯-氧氣便攜式報警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做到連續監測;作業前必須接一趟水管至施工地點,并正常供水;由灑水負責人在作業地點20m范圍內進行灑水降塵,使施焊地點周圍環境潮濕。

⒋使用氣焊前,瓦檢員對施工地點前后及開關附近20m內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當作業地點及附近20m內空氣中瓦斯濃度均小于0.5%時方允許開始焊接作業。由現場負責人確認現場無隱患,并且作業地點環境和操作人員狀態符合作業條件,經安檢員同意后,現場負責人發布開始作業命令,瓦檢員、安檢員、現場負責人共同監督嚴格執行本措施。(如果為氣焊作業,由現場負責人確認現場無隱患,并且作業地點環境和操作人員狀態符合作業條件,經安檢員同意后,現場負責人發布開始作業命令,攜帶火種負責人由施工負責人攜帶,其他人嚴禁攜帶火種,攜帶火種負責人使用安全火柴進行點火,火種使用后由攜帶火種負責人,作業結束后,必須將火種帶到地面。瓦檢員、安檢員、現場負責人共同監督措施嚴格執行。

5.人員必須攜帶CH4報警儀,并有專人在外監護。

6.此次使用氧氣、乙炔瓶均放置在工作地點附近平巷內。

六、使用氣割的安全技術措施

在開始工作前,必須確保現場安全,并由施工負責人和操作人員仔細檢查氧氣焊設備:

1、使用氧氣焊作業前必須由通風隊瓦檢員檢測作業地點周圍20m范圍內瓦斯濃度,當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進行氧氣焊作業。

2、施工負責人、電焊工必須佩戴便攜式瓦斯-氧氣報警儀。現場負責人或施工負責人必須每隔10min測定一次瓦斯濃度,只有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繼續作業。當施工地點空氣中瓦斯濃度超過0.5%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關閉焊搶,切斷氣瓶閥門,并由施工負責人將高溫焊渣用水冷卻或用沙掩埋。現場負責人或施工負責人必須撤出所有作業人員至新鮮風流中,并立即匯報調度室進行處理。

3、氧氣瓶、乙炔瓶及其連接部分不得漏氣,并有完好的壓力表、防震圈;橡膠軟管不應有鼓包、裂縫或漏氣,如有漏氣現象,應將管子更換為完好的符合要求的管子。

4、焊槍與膠管連接處必須嚴密牢靠,嘴子如有堵塞,只許用黃銅絲剔通;氧氣瓶口附件和皮墊及減壓器上必須擦拭干凈,不得有油污和泥污。

5、氧氣瓶不許碰撞,并嚴禁放在靠近熱源的地方;工作時的乙炔瓶、氧氣瓶要直立放置在盡可能平的地面,并有妥善的防傾倒裝置。

6、氧氣、乙炔瓶在使用過程中,每一瓶與每一瓶之間要保持10m以上的距離,放置在施焊地點的上風側。不能將氧氣瓶、乙炔瓶放在一起開啟使用。在使用期間氣瓶周圍不能有其它易燃易爆品存在。

7、氣割前,必須清理工作地點周圍20m之內的雜物,和易燃物品安排專人做好施工范圍20m以內的降塵工作和通風工作,保證工作地點通風良好。

由于割距過熱堵塞而發生多次鳴爆時,應快速先將乙炔氣門關閉,再關閉氧氣氣門,然后放在冷卻水中冷卻。

8、氣焊工操作時,焊工必須帶氣焊面罩,在焊接時不準隨意拿開焊帽,以免傷眼。

9、割距點火時,應先開氧氣門,再開乙炔氣門,并用安全火柴點火,然后調整火焰,熄火先關乙炔門,后關氧氣門,以免回火。

10、當發生回火時,立即關閉乙炔氣門,然后再關氧氣門,嚴禁氧氣和乙炔氣閥門同時開啟,嚴禁用手或其他物體堵割咀,以防止氧氣倒流入乙炔瓶內,不能將點燃的割具隨意放在地面上。

11、點燃割具時,不準用熱金屬,也不得將其放在熱的工件上;焊工不準將正在燃燒的割距放下,如有必要時,應將火焰熄滅。

12、氣焊設備的裝設、移動、檢查和修理,必須在關閉氧氣、乙炔氣閥的情況下進行。

13、每隔15min灑水負責人對施工地點進行一次灑水工作,將帶火星的雜物及時熄滅,同時將焊接的物件冷卻,并始終保持焊體濕潤。

14、氣焊作業時如果在軌道上作業時必須停止一切軌道活動,并閉鎖絞車開關。

15、氣焊地點工作過程中現場負責人、施工負責人、安檢員、瓦檢員必須在現場指揮和監督檢查,確保人員組織合理,分工明確,認真執行安全技術措施,嚴禁閑雜人員在施工現場逗留。

16、各施工人員應隨時注意施工地點的環境變化情況,發現險情立即通知他人并及時采取措施。現場負責人必須認真負責,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所有施工人員。

17、工作結束后,擰上氣門螺帽可靠關閉各氣門并戴好安全帽,收拾好工具、材料,將其妥善保管,清理場地,灑水熄滅帶火星的雜物,施工負責人、瓦檢員必須繼續觀察1小時,確保焊接地點附近10m范圍內無熱渣、火點,確認安全無問題方可離開或進行其他作業。

18、及時將電氣焊設備回收地面。

七、危險源辨識及風險預控

工序一:未檢查瓦斯或檢查不到位

風險及后果:未及時發現瓦斯超標,焊接時的高溫引起瓦斯燃燒或爆炸

采取措施:1.安監員、瓦檢員負責日常的檢查,發現兼職瓦斯檢查員未按要求對作業地點進行檢查,立即要求其停止作業,并對其進行處罰;

2.氣焊作業前,由現場負責人對措施進行認真貫徹,并讓相關人員簽字。

工序二:準備好消防器材

風險及后果:發生燃燒后不能及時熄滅或遏制火勢,擴大受害范圍,增加事故后果

采取措施:1.對于未按照規定準備消防器材或準備不齊全,對現場負責人、氧氣焊施焊工進行相應考核;

2.安監員、瓦檢員負責監督,發現使用不完好的消防器材,對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

工序三:焊接作業

風險及后果:焊工在設備上焊接時,小心防止損壞設備。

采取措施:

1.每次氣焊作業前,進行氣焊作業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2.對于未按照要求進行焊接,造成著火、瓦斯事故或損壞設備的必須嚴肅追查。

工序四:清理工作現場

風險及后果:作業現場未徹底清理并且無人留守,發生煤塵燃燒、爆炸或皮帶著火

采取措施:跟班隊長、氣焊工負責監督灑水負責人是否將氣焊后產生的雜物清理干凈,發現其未清理,必須要求其立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