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天然氣汽車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天然氣汽車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2024-07-22 閱讀 7298

CNG系統操作

(1)汽車起動前:緩慢開啟各天然氣瓶閥,然后緩慢開啟高壓截止閥,觀察壓力表,了解天然氣壓力,檢查管線接頭和減壓閥是否漏氣。打開氣閥時,人不要站在閥和氣瓶的正面。

(2)、天然氣啟動:將燃料轉換開關扳到“氣”位置,點火開關置于“點火”位置,燃料轉換開關上的指示燈亮,即可按汽車正常操作程序啟動運行。

(3)天然氣轉換為汽油:將燃料轉換開關從“氣”位置一次扳到“油”位置即可可,在轉換過程中發動機會出現輕微的停頓現象,所以最好不要在交通擁擠的地方進行,如果在停駛狀態下進行轉換,應將發動機轉速提高后進行,以免熄火。

(4)汽油轉換為天然氣:先將燃料轉換開關從“油”位置扳到中間位置,待化油器油室中汽車將用完,即發動機聲音變化時(大約1~2分鐘),立即轉換開關扳到“氣”位置即可。在轉換過程中,發動機仍會出現輕微的停頓現象,不要在交通擁擠的地方進行。

(5)使用天然氣行駛時,注意觀察儀表上氣量指標燈,了解氣量情況,當綠燈全熄而紅燈亮時,表示天然氣即將用完。

(6)嚴禁油氣混燒。

(7)充氣:汽車進入充氣位置后應拉住剎車,以免充氣時車輛移動,關閉電器裝置(包括收錄機等等),取下充氣閥防塵塞,插入充氣管即可充氣。充氣后,取出充氣管,裝上防塵塞,并檢查連接處是否有泄漏現象,如不泄漏即可起動車輛。

(8)漏氣處理:汽車在行駛中發生漏氣,首先應將電源關閉使發動機熄火,迅速將氣瓶閥關閉,然后再作其它處理。如果管線破裂氣體大量泄漏無法關閉氣瓶時,應立即將現場圈起,隔離火源,不允許人車入內,待天然氣散盡(天然氣比空氣輕)后再作處理。如果發生火災,除立即關閉電源和氣瓶外,還應將現場圈起,用滅火機滅火,由于氣瓶上有安全裝置,不會發生爆炸,可放心地處理。

(9)停車時,關閉高壓截止閥及各天然氣鋼瓶氣閥。

(10)停放:

1)當駕駛員離開汽車或臨時停車超過10分鐘,應關閉電源及供氣閥。

2)長期停放、應將冷卻液、燃油放盡,天然氣用完,電源斷開,置于通風、防潮、防火、防曬的場所。

3)若停放在車庫內,嚴禁打開供氣閥和使用燃氣起動發動機。

2、CNG系統安全使用規則

(1)嚴格執行加氣安全操作規程。氣瓶加氣,壓力不得高于20mpa。使用的天然氣應作凈化處理,符合車用天然氣氣質標準。

(2)嚴禁在裝置有故障和系統存在漏氣的情況下燃氣運行。

(3)在拆裝有關高壓零部件時,應避免不安全操作。開啟瓶閥,人不得站在氣瓶閥口的正面,截止閥應緩慢開啟,通氣后逐漸開大,防止沖擊表閥及其它零件。

(4)嚴禁用火檢查漏氣。

(5)駕駛室及車輛附近,不得使用明火,應隨時檢查是否有天然氣泄漏,駕駛室內嚴禁全封閉狀態吸煙。

(6)行車時避免氣瓶及管線與障礙物撞擊,發現供氣系統有漏氣現象應及時排除,并換用汽油燃料。

(7)車輛停止行駛時,應停放在陰涼處,防止日光暴曬。

(8)保養車輛時,氣瓶、減壓閥、管線等嚴禁敲擊、碰撞。充氣氣瓶,與明火距離不得小于10m。

(9)汽車長期用壓縮天然氣,應定期改燃汽油一小時,運轉發動機,防止供油系統失效。

(10)意外事故處理:

1)交通事故處理:應斷開總電源,關閉所有氣閥等;

2)火險事故處理:應斷開總電源,關閉所有氣閥隔離現場,用滅火器、砂子、覆蓋物等滅火,并視情況通知消防部門,打電話119報警。

3、CNG系統的維護保養

CNG裝置的維護保養應結合汽車各級保養同時進行。

(1)每次出車前,應檢查各零件的緊固情況,及時處理松動的固緊件,檢查氣質、管線及各連接處是否有泄漏,如有泄漏應及時處理。

(2)每月檢查一次高壓管線濾芯、電磁閥芯、調整各級減壓閥壓力。

(3)半年全面檢修減壓閥及供氣系統一次,損壞件應及時更換。

(4)按國家勞動局《氣瓶安全監察規程》規定,天然氣鋼瓶兩年進行一次檢測,不合格者應及時更換,檢驗后填寫檢測卡。

(5)經常保持CNG系統及空濾器芯子的清潔、完整。

(6)因維護保養發動機須拆卸天然氣管線時,應用干凈棉布堵住各接頭,以免異物進入,損壞減壓器閥口。

(7)車輛維護保養時,應檢查充氣閥、減壓器、管線卡箍緊固情況。發現松動,卡箍掉缺、無效應及時處理。

(8)車輛維護保養時,應用扭力扳手測量,檢查鋼瓶安裝緊固情況是否符合要求。

(9)隨時清除鋼瓶表面上的污泥,以免影響鋼瓶閥門、安全防爆閥的技術性能。

(10)只有在放出系統中的氣體并關閉氣瓶所有閥門之后,才能對燃氣裝置進行維修。

(11)凡高壓系統發生故障,駕駛員不得自行拆卸、改動、修理、調整減壓器等。

(12)按有關規定和要求認真填寫、保管壓縮天然氣汽車的有關技術資料。

4.一般用氣啟動車子的時候用

天然氣起動--將燃料開關置于“天然氣”擋,檢查氣量顯示儀是否顯示,確保燃氣系統正常。起動時將天然氣強制按鈕(紅色按鈕)按下,然后再按汽車正常操作程序起動,待發動機自行運轉后即松開天然氣強制起動按鈕,系統為天然氣工作狀態。

天然氣轉換汽油:將燃料轉換開關從“天然氣”檔直接換到“汽油”檔,這是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進行工作。

注意:在氣溫較低時,先用汽油起動。因為天然氣不適合低溫使用,并且就算用汽油啟動的時候,當發動機冷卻水溫達到60度以上時,再改用天然氣行駛。

而且雙燃料車自購車之日起累計使用汽油行駛里程3000公里后,可進行燃料的轉化。汽車長期燃用天然氣,每行駛500公里應改燒汽油1小時,以防供油系失效。

篇2:壓縮天然氣CNG汽車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當前,CNG汽車以其經濟性、環保性、動力性優勢在各地逐步推廣。要保障CNG汽車駕駛安全,應做到:

1.出車前的例檢。觀察壓力表所示氣瓶儲氣壓力與前一次停車時是否一致,以確認氣瓶是否漏氣;開啟天然氣儲氣瓶截止閥和高壓手動截止閥,并檢查管路和接頭組件是否漏氣(開、關截止閥時,人不得站在閥門正面);點火開關置于“點火”位置,檢查燃料轉換開關、氣量指示燈是否工作正常。

2.充裝CNG。充裝CNG時,應先讓車上的乘客下車后再加氣;要掛空擋、拉手剎、關閉點火開關,將燃料轉換開關置于中間位置或汽油位置;充氣由加氣站專業人員操作,充裝壓力不得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20MPa,嚴禁超壓充裝;應經常在充氣時依據CNG站加氣機上的壓力示值對CNG壓力表式壓力傳感器進行目測校驗,對于誤差大于3MPa或損壞的壓力表,應及時送有資質的CNG汽車定點改裝廠更換維修;充裝完畢,應檢查供氣系統是否存在泄漏現象,確定無異常后方可啟動、行駛。

3.行駛中發生意外事故的妥善處理。在行駛中如發生CNG泄漏、火災、撞車等意外事故,應根據實際情況立即按以下程序做出應急處理:開啟應急燈,緊急停車→關閉電源,切斷油、氣路→疏散乘客→關閉儲氣瓶截止閥→隔離現場→待泄漏氣體擴散或撲滅火災后,聯系有資質的CNG汽車定點改裝廠及有關部門到現場處理。

4.維護CNG汽車。⑴應經常檢查氣瓶有無擦刮、凹凸、損傷,并對氣瓶、氣瓶支架、固定卡子的緊固情況進行校緊。氣瓶不得與硬物、尖刺物、腐蝕物、易燃助燃易爆物接觸。CNG汽車車用氣瓶每兩年檢測一次,應主動到檢測站進行該項檢測。⑵應經常檢查CNG系統的裝置是否正常。壓力表和氣量顯示燈是否一致;管線接頭有無松動、摩擦、漏氣;外保護管有無破損、欠缺;閥門橡膠件有無老化、斷裂;嚴禁私自拆除CNG系統,若須拆除,由原CNG改裝廠負責,并強制回收氣瓶送氣瓶檢測站進行破壞性處理。⑶經常檢查車輛電氣線路的完好性。發現線路有老化、破損、連接松動等情況要及時處理。⑷CNG汽車停用時,化油器汽車應將轉換開關置于中間位置,使CNG、汽油電磁閥均處于關閉狀態;電噴汽車將轉換開關置于汽油位置。觀測并記錄燃氣轉換開關上的CNG剩余氣量指示值,關閉氣瓶閥。⑸CNG汽車長期停放時,應將冷卻液和燃油放盡,天然氣用完,電源斷開。將車停放在通風、防潮、防火、防曬的場所,并且按CNG汽車使用說明書定期保養。

篇3:冶金車間天然氣烘窯安全注意事項

一、進入冶金車間生產現場,必須按要求正確穿戴勞保保護用品。(佩戴安全帽,穿安全鞋和工作服)

二、根據設備操作規程,檢查設備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安全設施是否正常可靠。

三、會檢查和熟練使用各種安全器材和消防設施。

四、點火前打開排煙風機,至少運行30分鐘后進,攜帶“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進入窯內,關閉窯前燒嘴閥門,打開放散閥門,等待空氣排放干凈。如果“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發出警報,立即撤出窯爐。

五、點火時必須攜帶“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兩人同時進入窯內,一人觀測“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工作狀態,一人檢查點火器的打火狀況,確定點火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后,緩慢打開燃氣閥門,點著后,緩慢打開助燃風閥,待燃燒正常后進入下一個點火點。點火順序從內向外依次退出,待全部燃燒正常后,立即撤出窯爐。點火期間如果“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發出警報,立即撤出窯爐。

六、停電時,天燃氣總管路上的電磁閥自動切斷燃氣輸送,操作人員立即打開排煙風機,至少運行30分鐘后進,攜帶“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進入窯內,關閉窯前燒嘴閥門,打開窯頂放散閥門。進入窯內時,如果“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發出警報,立即撤出窯爐。

七、來電需要重新點火時,點火前打開排煙風機,至少運行30分鐘后進,攜帶“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進入窯內,檢查窯前燒嘴閥門是否關閉,確定所有閥門關閉后,打開天燃氣總管路上的電磁閥,讓天燃氣通氣,同時打開窯頂放散閥3-5分鐘后,按點火操作規程依次點火,點燃燒嘴后立即關閉窯頂放散閥。所有燒嘴全部燃燒正常后,立即撤出窯爐。點火期間如果“四合一”氣體檢測報警儀發出警報,立即撤出窯爐。

八、在崗人員時刻關注點火嘴的燃燒狀況和窯前壓力變化,每小時檢測燒嘴一遍,認真及時準確的填寫操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