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鐵路行車規章制度管理工作措施
1、影響運輸安全的“三大因素”
維持鐵路運輸生產所必備的先進技術設備、完善的規章制度和高素質的運營人員是保證鐵路運輸安全穩定的“三大因素”。鐵路運輸企業的設備、制度和人員情況在其安全生產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1)鐵路設備對安全的影響。對行車設備的改造施工及故障處理,多數情況需停止信號聯鎖的使用,要在無聯鎖的情況下接發列車,操縱臺無顯示、信號停用、道岔失去聯鎖,從準備進路、交遞憑證、引導接車到區間列車的掌握均由人工來完成,對接發列車安全影響較大。2000年全路發生的17起行車重大、大事故中,有7起(占41.2%)是在施工情況下發生的。設備臨時故障是在作業人員無準備的情況下,信號及聯鎖設備發生變化,一般在水害、雷擊、暴風雨雪等自然環境下及設備老化等時,易發生臨時故障,對運輸安全影響也較大。哈爾濱鐵路局每年發生影響接發列車安全的設備故障約1200起。
(2)規章制度對安全的影響。規章制度有遺漏、不嚴密,與現場實際不符等均會影響運輸安全。規章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①深入現場實際不夠,未能隨設備的變化及時修改相應的作業程序及制度;②工務、電務部門不能及時提供相關技術資料,影響車務部門對《車站行車工作細則》的修訂、補充和完善,以及有針對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③沒有針對設備的臨時變化,及時制定作業辦法和安全措施,使作業過程缺乏安全保障。
(3)作業人員對安全的影響。①作業人員對規章制度的掌握或理解有誤,影響作業安全;②作業人員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簡化作業過程,影響作業安全;③作業人員應變能力差,對突發事件處理不當,影響作業安全。1999年8月2日5:10,哈爾濱鐵路局萬樂站因3#道岔故障(1-3聯動道岔光帶和表示燈無顯示),影響上行出站信號不能開放,使用路票發車,5:38Y212次旅客列車進2道停車,值班員確認3#道岔是定位后,對故障的判定和處理不當,誤認為1#道岔也是定位狀態,5:40列車啟動行至信號機前司機發現l#道岔是反位,停車構成未準備好進路發車的險性事故。
綜上所述,在設備改造施工及臨時故障等情況下,如果規章制度不完善,設備作業人員應變能力差,就會影響運輸安全。因此,強化設備、制度、人員及其相互間的協調配合,是確保運輸安全穩定的關鍵。
2、強化“三大因素”的協調管理
設備是基礎、制度是保證、人員是關鍵,三者是相輔相承、緊密相聯、互相制約的統一體;同時,三者只有在動態的變化中保持相對的協調和穩定,安全才有保證,忽視了三者的動態協調與統一,維持安全穩定的支撐就將傾斜。
2.1強化施工管理,提高設備質量
從運輸安全的角度規范施工,施工單位應嚴格按施工方案給定的時間進行施工;實施施工、驗收質量責任追究,避免低標準的重復施工,盡可能減少施工次數;接收部門要嚴格執行日常維修、檢查制度,及時處理潛在的設備隱患,減少設備故障率。在設備發生意外故障后,能在最短時間(查標定時)內到達現場,進行搶修,及時恢復設備的正常使用。
2.2跟蹤設備變化,完善規章制度
(1)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規章制度。隨時掌握設備變化情況,以及現場設備的特點和單位、部門的領導,必須高度重視。要求主要領導做到“四個親自”:親自參加上級有關行車規章制度的宣貫會;親自擔仟本單位規章制定的主要領導并組織對形成的初稿審查確認;親自會同分管領導簽發頒布行車規章;親自聽取行車規章制度實施情況的檢查匯報。以實際行動和科學的方法,突出行車規章制度管理和建設的重要性。
2.2?制定措施規范管理
按照鐵路局《關于加強行車規章與安全法規管理的通知》的規定,結合管內行車設備和運輸生產的實際情況,制定鐵路分局《行車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實施行車規章制度頒布行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雙簽認制,科學界定各個層面的責任,從而進一步規范技術資料和各類行車規章的管理,使行車規章制度管理工作規范化、系統化和標準化,達到規范管理、有序可控、責任落實、程序清晰、內容全面,真正使行車規章制度成為規范安全生產的基本依據和行為準則。
2.3?歸口管理,人員穩定
行車規章制度屬技術管理的范疇,基層管理人員應統一歸口到技術(安全)部門,以發揮其專業特長。對確需調整的規章管理人員,應選拔具有豐富現場工作經驗,有強烈責任心,能刻苦鉆研業務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適當過渡,以保證業務的接續。
2.4?規范程序,統一各類規章
按照鐵道部站段細則編制程序,認真做好每章節的編寫。對新建工程,如線路、橋梁、通號、房水電、站房、貨場等設施,既有設備改造等技術資料,施工或設備管理單位均應及時準確提供給有關單位,交接雙方應辦理交接手續,接收單位應對技術資料進行檔案化管理,保證資料的完整齊全,為準確、合理編制行車規章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促進規章制度規范化,徹底解決行車規章制度的相互抵觸問題,鐵路分局行車規章管理部門(總工程師室)應認真落實“211”制度,即:組織分局有關業務部門對基層站段進行每年兩次的行車規章制度管理綜合檢查,組織每年一次的跨專業規章制度協調會,組織每年一次的有效行車規章制度清單公布。通過自檢、互檢和跨專業協調,使管理人員相互借鑒,提高業務技能,同時及時發現和妥善解決有抵觸的規章制度。
2.5?建立規章制度管理考核辦法
為使行車規章制度能夠認真貫徹執行,管理部門應建立一套完整的行車規章制度考核評價體系,可從6個方面進行檢查考核:①行車規章制度歸口管理;②行車規章制度檔案化管理;③行車規章制度的有效性;④行車規章制度的制定程序;⑤行車規章制度的配備;⑥行車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
對行車規章制度管理不好的單位,要進行通報批評和經濟處罰:對管理良好的單位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并通過開現場會推廣其經驗。
2.6?將規章制度納入計算機管理
充分利用辦公自動化網絡,統一編制行車規章管理系統網頁,鐵路局、鐵路分局、站段3個層面分級管理,各層面按部門職能分工,做到誰制定、誰管理、誰修廢補建,誰進行系統維護,保證行車規章制度管理的規范、完整和有效,實現規章資源的最大共享。
2.7?科學合理制定規章制度
對新建工程開通運營的線路和調整生產布局整合的行車設備及管理機構,應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和設備性能,組織有關人員認真進行調查研究,詳細測算,充分論證,科學制定行車規章制度,使頒布的行車規章制度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行車規章是鐵路實施安全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規范安全生產和組織運輸生產活動的基本依據和行為準則,必須做到科學制定,貫徹暢通,規范管理,落實到位。目前徐州鐵路分局行車規章制度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并在鐵路運輸的安全暢通和生產經營服務中起到重要作用。
篇2:安全行車管理工作制度
為貫徹落實《道路交通安全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增強運行工區駕乘人員安全行車的責任意識,確保人身和車輛安全,制訂本制度。
1.安全行車規定
1.1駕駛員安全行車規定
1.1.1工區所有車輛的駕駛人員(含操作隊值班車輛)均應由公司批準的具有駕駛資質的人員擔任,其他人員不得駕駛工區機動車輛。
1.1.2駕駛人員應認真執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嚴格遵守交通法規,自覺謹慎駕駛,做到依法行駛、文明行駛、安全行駛。
1.1.3操作隊值班車輛駕駛人員應服從駕駛班班長、操作隊隊長、當值值班長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做到出車及時、駕駛安全;工區生產用車駕駛人員應服從駕駛班班長的統一調度和管理,不得私自出車;
1.1.4操作隊值班車輛應履行車輛每日交接手續,確保油料充足,車況良好,不符合車輛交接條件的,接班人員應及時指出,并向駕駛班班長匯報。
1.1.5駕駛人員應積極參加公司、工區、操作隊組織的安全教育及有關活動,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意識。
1.1.6自覺愛護養護車輛,認真做好“三檢”(出車前、出車中、出車后車輛檢查),確保“四良”(制動、轉向、燈光、信號良好),“兩潔”(車容整潔、車內整潔)。
1.1.7嚴格遵守安全駕駛操作規程,隨帶駕駛證、行駛證及相關有效證件。駕車時不準閑談、吸煙、吃零食、接(打)手機,不準穿拖鞋駕駛車輛,嚴禁酒后駕車。
1.1.8駕車時系好安全帶,自覺做到禮讓三先。
1.1.9禁止將車輛交給外單位駕駛員駕駛,嚴禁將車輛交給非駕駛人員駕駛。未經批準,不得隨意駕駛外單位車輛。
1.1.10按規定對車輛進行年檢年審。
1.1.11加強對滅火器具的保護管理,確保其性能良好,并做到器隨車走。
1.1.12禁載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物品。
1.1.13車輛的出行執行派車單制度。
1.1.14駕駛班應建立健全行車安全管理基礎臺賬,不得漏記、誤記,保證安全管理的嚴肅性和完整性。
1.1.15執行行車任務時,任何人不得擅自改變工區規定的行車路線,駕駛途中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1.1.16不準酒后駕車,駕駛中不準打手機,不準吸煙,不準與同車人說笑、聊天。
1.2乘車人員安全規定
1.2.1乘車人員有提示、督促駕駛員安全行車的義務。
1.2.2乘車人員應提前告之駕駛員的行駛目的地,并不得要求駕駛員私自改變行車路線。
2.安全行車標準(“六無”)
2.1車況完好,無磕碰掛擦和丟損;
2.2遵紀守法,無違章紀錄和違法違紀現象;
2.3服從調度,無誤時誤事現象;
2.4文明服務,無用車投訴;
2.5服從管理,無私自出車或擅自改變行車路線;
2.6安全服務,無大小責任事故。
3.安全行車獎懲
執行公司及工區的《經濟責任制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