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工溢洪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技術措施

水工溢洪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3546

1.工程概況

地理位置:恰甫其海水利樞紐工程位于伊犁地區鞏留縣境內,壩址位于特克斯河中下游河谷的烏孫山峽谷中,距特克斯河與小吉爾尕郎河匯合口約300m處。

工程規模:特克斯河流域共規劃39庫31級電站,其中恰甫其海水利樞紐是流域規劃中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具有灌溉、發電、防洪、生態等綜合效益。樞紐裝機容量320MW,攔河壩最大壩高108m,總庫容19.61億m3,具有不完全多年調節功能,屬大(Ⅰ)型一等工程。其表孔溢洪洞為該樞紐的重要建筑物之一。

設計形式:表孔溢洪洞進口采用開敞式進口,洞身為明流洞泄洪形式,由引渠段、控制段、斜井段、反弧段、漸變段、洞身泄槽段、出口明渠段及消能段組成。校核洪水位1001.82m時,表孔溢洪洞下泄流量2200.06m3/s,設計洪水位998.75m時,下泄流量1625.62m3/s.由于下泄流量大,水流速度高等特點,整個洞身外觀設計為城門洞形,洞身由斜井段、反弧段、漸變段以及標準段組成,采用了底板流水面鋪設20cm厚C60硅粉混凝土,以提高抗沖蝕性能。

2.方案選擇

水工泄洪隧洞底板設計采用了C25、C60、C30三種不同標號的混凝土,要求依次將C25、C60、C30混凝土連續澆注起來,并不得有施工冷縫(即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混凝土不得出現初凝現象)。

依據設計圖紙、規范的要求,解決好底板硅粉混凝土收面、邊墻弧形混凝土的水泡、汽泡以及澆注邊墻混凝土時從底板上返,是澆好底板混凝土的關鍵所在。因此選用的總體施工方案:在澆筑底板混凝土前,搭設兩側邊墻弧形段混凝土入倉滑槽及支撐架子,混凝土輸送管從中間向兩邊分,邊墻上部設滑槽,滑槽覆蓋整個倉面,表孔溢洪洞洞身底板和底板弧形段混凝土一次性進行澆筑。先澆筑底板C25混凝土至C60硅粉混凝土底面,再澆筑C60硅粉混凝土至流水面標高,人工開始收面,收面先用滾筒大致找平,然后利用滾筒搭設木板,人員站在木板上,先用木抹子拉平,再用鐵抹子逐遍抹平、壓光,同時澆筑邊墻弧形段C30混凝土。邊墻弧形段模板設計采用大小兩塊,大塊的安裝在下部,小塊的安裝在上部。下部大塊模板的安裝必須要利于拆除。邊墻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必須要掌握好倉內下半部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當該部混凝土剛剛達到初凝,且能保證上半部混凝土穩定的條件下(即混凝土不坍塌、不流淌),必須立即組織足夠的人員及時將下部大塊模板拆除,模板邊拆除邊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人工收面。上半部模板待混凝土終凝后,再拆除。

3.關鍵技術與主要施工工藝

表孔溢洪洞底板弧形混凝土襯砌采用一次性澆筑至邊墻230cm高度,便于二期全斷面鋼模臺車整體澆筑邊墻拱頂與底板連接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供應,混凝土拌合站安裝JS-1000型混凝土拌合機,配有自動計量裝置,每小時可生產混凝土40m3,4臺6m3混凝土輸送車輸送混凝土至施工現場,由一臺HBT-60型混凝土輸送泵輸送混凝土入倉。混凝土結構的鋼筋在鋼筋加工場集中加工,施工現場人工安裝,混凝土振搗采用6臺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底板與邊墻灌漿管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固定,人工抹面收光方法。

3.1關鍵技術

3.1.1邊墻弧形模板設計

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和幾何尺寸主要靠模板整齊規則和優質的加工以及掌握好拆模收面的時間來保證。弧形邊墻采用半徑為1.5M,1/4的圓弧設計,模板設計時考慮安裝方便和拆模收面的需要,特別是邊墻混凝土在初凝之時,混凝土能夠收面的情況下必須拆模收面,而弧形上部混凝土在初凝時拆模會坍塌,因此設計成上下兩塊,下塊拆除收面,上塊模注振搗好混凝土即可。拆模收面的目的:解決弧形部位混凝土振搗時聚積在鋼模內壁上大量的氣泡和水泡。

3.1.2混凝土入模順序

從底模設計圖中可以看出:

混凝土設計采用了三種同標號,要連續澆筑起來。由此,先澆筑底板C25混凝土60CM厚至C60硅粉混凝土底部,再澆筑C60硅粉混凝土,澆筑C60硅粉混凝土時,將弧形邊墻兩側的C30混凝土位置留出,然后澆筑C30邊墻混凝土,澆筑弧形混凝土分三層兩側邊墻對稱澆筑,振搗密實。最終在C60硅粉混凝土收好面之后,對弧形邊墻拆模收面。無論是硅粉混凝土還是C30邊墻混凝土收面,均要掌握好時間,保證拆模收面的施工人員。

3.1.3抗風措施

由于底板流水面設計采用厚20CM的C60硅粉混凝土,而硅粉混凝土在澆筑后表層凝固相當快,1.5~2.0小時之內,表層5~8CM厚形成一層硬殼,在常溫下遇風凝固更快,30mih內可形成硬殼。隧洞開挖完成后,洞身斷面大(開挖最小斷面寬12.6M*高14.6M),洞身縱坡7%,因此,從洞中流過的穿堂風較大。為避免硅粉混凝土表面凝固太快,影響混凝土表面收面,必須采取抗風措施。其具體做法:每倉混凝土澆筑前,在底板混凝土一端用腳手架桿,架設5M高,再用花格布擋住,直至收面完成,混凝土表面覆蓋養生氈毯方能拆除。

3.2工藝流程

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藝:底板基底清理、巖面沖洗、澆筑墊層混凝土(找平,澆至設計開挖底標高)、鋼筋扎、支立模板、澆筑混凝土等工序。

3.3施工要點

3.3.1基底

基底清理干凈后,巖面清冼前使用質檢小錘敲擊,檢查基巖堅固情況,松動巖塊全部清除后再進入下道工序。巖面清洗干凈后,繪制地質素描圖,并會同設計、監理、業主、質檢站聯合驗收基底地質及開挖情況,注意保持巖面潔凈。

澆筑混凝土前將坑內積水排除,用拖把拖干,并用抹布將泥漿、石粉等灰塵擦洗干凈。

3.3.2模板安裝

按設計圖紙測量放線,每環節9.95m,模板安裝嚴格控制標高,加固穩定,防止變形和偏移。模板的面板涂脫模劑,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光潔度。安裝完工后進行位置檢測,主要測量模板中線與隧洞中線

偏差和模板控制點高差。弧形模板的安裝更為重要,由于模板是懸置在鋼筋上面,因此,預先設置支撐和內拉的錨桿,用錨桿控制模板的設計位置,使模板不得下沉和上浮。

3.3.3混凝土澆筑與收面

嚴格按照底板混凝土施工流程作業,特別控制好不同標號混凝土的澆筑位置。硅粉混凝土流水面收面,自制長10.5米φ200的鋼滾筒,一端靠在已澆筑好的混凝土底板上,另一端靠在檔頭板頂面用來控制高程的槽鋼頂面來回滾動找平混凝土表面。使用鋼滾筒的作用:一是來回滾動壓實混凝土表面有收平表面作用;二是來回滾動壓出混凝土的水泥漿易收平表面作用和提高表面混凝土強度。待混凝土將要初凝時人工用木抹子初步壓平,再用鋼抹子分三次進行抹面收光,因硅粉混凝土凝固快,混凝土澆筑完1.5~4小時內必須完成抹面壓光工作。弧形邊墻由于弧形半徑小(R=1.5米),振搗棒振搗混凝土冒出的氣泡和水泡大量地聚積在鋼模的內壁上,無處可能排除,待混凝土終凝拆掉鋼模時,就可發現混凝土表面有大量的氣孔,表面沒有平整度和光潔度,嚴重影響面層混凝土的強度和質量,高速水流通過時將從氣孔處沖開,將混凝土沖毀,嚴重影響溢洪洞的使用。而將弧形模板拆掉收面,既提高了混凝土的光潔度又提高了表層混凝土的強度。但要將1.5米高的弧形模板全部拆除是不可能的,因為澆筑完邊墻混凝土,待上部混凝土能拆模時,先澆的下部混凝土已凝固,因此,研究采用上下兩塊模板組合,僅拆下部大塊模板收面,上部模板內的混凝土靠認真搗固就可避免氣孔的發生。從而基本上可解決弧形模板所產生的氣孔問題。

4.實施效果

通過研究上述技術,恰甫其海表孔溢洪洞工程的底板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完善了施工技術,使該技術得到了監理、業主及有關人士的認可,混凝土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5.結束語

在新疆恰甫其海表孔溢洪洞施工中,開發應用了綜合技術革新,尤其是底板流水面的硅粉混凝土表層采用鋼滾筒方法和底板邊墻弧形模板下部拆除收面方法的應用,大大簡化了施工工藝,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增創了經濟效益。

本工程的修建為水利水電工程同類大斷面隧洞底板弧形邊墻混凝土,在不同標號混凝土要連續澆筑施工提供了科學依據,積累了寶貴的施工經驗。

篇2:水工溢洪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技術措施

1.工程概況

地理位置:恰甫其海水利樞紐工程位于伊犁地區鞏留縣境內,壩址位于特克斯河中下游河谷的烏孫山峽谷中,距特克斯河與小吉爾尕郎河匯合口約300m處。

工程規模:特克斯河流域共規劃39庫31級電站,其中恰甫其海水利樞紐是流域規劃中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具有灌溉、發電、防洪、生態等綜合效益。樞紐裝機容量320MW,攔河壩最大壩高108m,總庫容19.61億m3,具有不完全多年調節功能,屬大(Ⅰ)型一等工程。其表孔溢洪洞為該樞紐的重要建筑物之一。

設計形式:表孔溢洪洞進口采用開敞式進口,洞身為明流洞泄洪形式,由引渠段、控制段、斜井段、反弧段、漸變段、洞身泄槽段、出口明渠段及消能段組成。校核洪水位1001.82m時,表孔溢洪洞下泄流量2200.06m3/s,設計洪水位998.75m時,下泄流量1625.62m3/s.由于下泄流量大,水流速度高等特點,整個洞身外觀設計為城門洞形,洞身由斜井段、反弧段、漸變段以及標準段組成,采用了底板流水面鋪設20cm厚C60硅粉混凝土,以提高抗沖蝕性能。

2.方案選擇

水工泄洪隧洞底板設計采用了C25、C60、C30三種不同標號的混凝土,要求依次將C25、C60、C30混凝土連續澆注起來,并不得有施工冷縫(即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混凝土不得出現初凝現象)。

依據設計圖紙、規范的要求,解決好底板硅粉混凝土收面、邊墻弧形混凝土的水泡、汽泡以及澆注邊墻混凝土時從底板上返,是澆好底板混凝土的關鍵所在。因此選用的總體施工方案:在澆筑底板混凝土前,搭設兩側邊墻弧形段混凝土入倉滑槽及支撐架子,混凝土輸送管從中間向兩邊分,邊墻上部設滑槽,滑槽覆蓋整個倉面,表孔溢洪洞洞身底板和底板弧形段混凝土一次性進行澆筑。先澆筑底板C25混凝土至C60硅粉混凝土底面,再澆筑C60硅粉混凝土至流水面標高,人工開始收面,收面先用滾筒大致找平,然后利用滾筒搭設木板,人員站在木板上,先用木抹子拉平,再用鐵抹子逐遍抹平、壓光,同時澆筑邊墻弧形段C30混凝土。邊墻弧形段模板設計采用大小兩塊,大塊的安裝在下部,小塊的安裝在上部。下部大塊模板的安裝必須要利于拆除。邊墻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必須要掌握好倉內下半部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當該部混凝土剛剛達到初凝,且能保證上半部混凝土穩定的條件下(即混凝土不坍塌、不流淌),必須立即組織足夠的人員及時將下部大塊模板拆除,模板邊拆除邊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人工收面。上半部模板待混凝土終凝后,再拆除。

3.關鍵技術與主要施工工藝

表孔溢洪洞底板弧形混凝土襯砌采用一次性澆筑至邊墻230cm高度,便于二期全斷面鋼模臺車整體澆筑邊墻拱頂與底板連接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供應,混凝土拌合站安裝JS-1000型混凝土拌合機,配有自動計量裝置,每小時可生產混凝土40m3,4臺6m3混凝土輸送車輸送混凝土至施工現場,由一臺HBT-60型混凝土輸送泵輸送混凝土入倉。混凝土結構的鋼筋在鋼筋加工場集中加工,施工現場人工安裝,混凝土振搗采用6臺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底板與邊墻灌漿管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固定,人工抹面收光方法。

3.1關鍵技術

3.1.1邊墻弧形模板設計

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和幾何尺寸主要靠模板整齊規則和優質的加工以及掌握好拆模收面的時間來保證。弧形邊墻采用半徑為1.5M,1/4的圓弧設計,模板設計時考慮安裝方便和拆模收面的需要,特別是邊墻混凝土在初凝之時,混凝土能夠收面的情況下必須拆模收面,而弧形上部混凝土在初凝時拆模會坍塌,因此設計成上下兩塊,下塊拆除收面,上塊模注振搗好混凝土即可。拆模收面的目的:解決弧形部位混凝土振搗時聚積在鋼模內壁上大量的氣泡和水泡。

3.1.2混凝土入模順序

從底模設計圖中可以看出:

混凝土設計采用了三種同標號,要連續澆筑起來。由此,先澆筑底板C25混凝土60CM厚至C60硅粉混凝土底部,再澆筑C60硅粉混凝土,澆筑C60硅粉混凝土時,將弧形邊墻兩側的C30混凝土位置留出,然后澆筑C30邊墻混凝土,澆筑弧形混凝土分三層兩側邊墻對稱澆筑,振搗密實。最終在C60硅粉混凝土收好面之后,對弧形邊墻拆模收面。無論是硅粉混凝土還是C30邊墻混凝土收面,均要掌握好時間,保證拆模收面的施工人員。

3.1.3抗風措施

由于底板流水面設計采用厚20CM的C60硅粉混凝土,而硅粉混凝土在澆筑后表層凝固相當快,1.5~2.0小時之內,表層5~8CM厚形成一層硬殼,在常溫下遇風凝固更快,30mih內可形成硬殼。隧洞開挖完成后,洞身斷面大(開挖最小斷面寬12.6M*高14.6M),洞身縱坡7%,因此,從洞中流過的穿堂風較大。為避免硅粉混凝土表面凝固太快,影響混凝土表面收面,必須采取抗風措施。其具體做法:每倉混凝土澆筑前,在底板混凝土一端用腳手架桿,架設5M高,再用花格布擋住,直至收面完成,混凝土表面覆蓋養生氈毯方能拆除。

3.2工藝流程

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藝:底板基底清理、巖面沖洗、澆筑墊層混凝土(找平,澆至設計開挖底標高)、鋼筋扎、支立模板、澆筑混凝土等工序。

3.3施工要點

3.3.1基底

基底清理干凈后,巖面清冼前使用質檢小錘敲擊,檢查基巖堅固情況,松動巖塊全部清除后再進入下道工序。巖面清洗干凈后,繪制地質素描圖,并會同設計、監理、業主、質檢站聯合驗收基底地質及開挖情況,注意保持巖面潔凈。

澆筑混凝土前將坑內積水排除,用拖把拖干,并用抹布將泥漿、石粉等灰塵擦洗干凈。

3.3.2模板安裝

按設計圖紙測量放線,每環節9.95m,模板安裝嚴格控制標高,加固穩定,防止變形和偏移。模板的面板涂脫模劑,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光潔度。安裝完工后進行位置檢測,主要測量模板中線與隧洞中線

偏差和模板控制點高差。弧形模板的安裝更為重要,由于模板是懸置在鋼筋上面,因此,預先設置支撐和內拉的錨桿,用錨桿控制模板的設計位置,使模板不得下沉和上浮。

3.3.3混凝土澆筑與收面

嚴格按照底板混凝土施工流程作業,特別控制好不同標號混凝土的澆筑位置。硅粉混凝土流水面收面,自制長10.5米φ200的鋼滾筒,一端靠在已澆筑好的混凝土底板上,另一端靠在檔頭板頂面用來控制高程的槽鋼頂面來回滾動找平混凝土表面。使用鋼滾筒的作用:一是來回滾動壓實混凝土表面有收平表面作用;二是來回滾動壓出混凝土的水泥漿易收平表面作用和提高表面混凝土強度。待混凝土將要初凝時人工用木抹子初步壓平,再用鋼抹子分三次進行抹面收光,因硅粉混凝土凝固快,混凝土澆筑完1.5~4小時內必須完成抹面壓光工作。弧形邊墻由于弧形半徑小(R=1.5米),振搗棒振搗混凝土冒出的氣泡和水泡大量地聚積在鋼模的內壁上,無處可能排除,待混凝土終凝拆掉鋼模時,就可發現混凝土表面有大量的氣孔,表面沒有平整度和光潔度,嚴重影響面層混凝土的強度和質量,高速水流通過時將從氣孔處沖開,將混凝土沖毀,嚴重影響溢洪洞的使用。而將弧形模板拆掉收面,既提高了混凝土的光潔度又提高了表層混凝土的強度。但要將1.5米高的弧形模板全部拆除是不可能的,因為澆筑完邊墻混凝土,待上部混凝土能拆模時,先澆的下部混凝土已凝固,因此,研究采用上下兩塊模板組合,僅拆下部大塊模板收面,上部模板內的混凝土靠認真搗固就可避免氣孔的發生。從而基本上可解決弧形模板所產生的氣孔問題。

4.實施效果

通過研究上述技術,恰甫其海表孔溢洪洞工程的底板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完善了施工技術,使該技術得到了監理、業主及有關人士的認可,混凝土的質量得到了保證。

5.結束語

在新疆恰甫其海表孔溢洪洞施工中,開發應用了綜合技術革新,尤其是底板流水面的硅粉混凝土表層采用鋼滾筒方法和底板邊墻弧形模板下部拆除收面方法的應用,大大簡化了施工工藝,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增創了經濟效益。

本工程的修建為水利水電工程同類大斷面隧洞底板弧形邊墻混凝土,在不同標號混凝土要連續澆筑施工提供了科學依據,積累了寶貴的施工經驗。

篇3:隧洞施工安全專項措施

**段**分洞出口位于**。**分洞出口樁號*CA31+017.719,進口開挖坡度14%,進入主洞開挖坡度1.5%,高程從進口197.202m到出口處109.0m。

洞口處上面約45m,有****水廠和一高壓輸電線路,地下有雙排DN1400鑄鐵自來水管道(埋深約2.6m)和一條PE?30然氣管道(埋深約1.5m)穿過。

為保證開挖爆破安全,確保施工對水廠、地下管道、居民及交通等安全,防止造成不利的影響,特編制專項安全措施。

1、?**分洞出口成立專門安全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組長職責: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工作和一切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和使用。對隧道工程建設過程中安全生產方面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

副組長職責:負責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和制度落實。負責安全生產管理的日常工作,對工區安全生產負有監督、檢查及管理責任。

其他部門及人員,按照各自分工負有相應安全責任。

設立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并配備足夠數量的專兼職安全管理人員。

2、?**分洞出口施工人員安全保證措施

①所有作業人員、行政、參觀、測量、監理人員,進入現場正確戴好安全帽外,登高者系好安全帶。

②**分洞出口施工區域與外圍作業區設安全防護圍擋。

③對所有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合格上崗。

④**分洞出口施工時,現場必須設置1名安全員,全面管理施工安全工作。

⑤嚴格規范施工操作規程,避免人員傷亡。

3、交通安全措施

1)按交通部門要求,申請縮窄道路,施工占路審批手續;

2)申請批準后按標準安設占路路標,限速標志和減速帶等;

3)施工現場設置圍擋,圍墻采用磚結構,內外抹灰,涂刷涂料;

4)高峰期,設置專人指揮。

4、機械設備安全保證措施

①所有施工設備和機具在使用時均由專職人員負責進行檢查、必要的試驗和維護保養,確保狀況良好。各技術工種經培訓并經考核取得合格證,方可持證上崗操作。

②各類機械配掛技術性能牌和上崗操作人員名單牌。

③機械定期保養,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設備的清潔潤滑、緊固、調整和防腐工作。

④機械夜間作業時提供良好的照明設備。

5、施工用電安全保證措施

①嚴格按有關規定安裝線路及設備,用電設備都安裝地線,不合格的電氣器材嚴禁使用。庫房、油庫等設置安裝避雷裝置。

②現場照明:照明電線絕緣保持良好,導線不隨地拖拉或綁扎在腳手架上。

③施工現場裝備行業統一規定的標準電源箱。電器線路和用電設備安裝完成后,由質安部驗收合格后進行使用。

④經常對用電設備進行安全檢查、測試,每周測試一次開關、接地電阻的接觸和安全情況,并有書面記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⑤用電管理:安裝、維修或拆除臨時用電工程,由電工完成。電工持證上崗,實行定期檢查制度,做好檢查記錄。

6、爆破安全保證措施

1)爆破地震的安全校核

****分洞出口隧洞爆破開挖,開挖頂面距水廠距離最近40m計算,直接影響爆破區域地面臨近建構筑物和地表以下各種管線設施的安全。按照《爆破安全規程》,單段次最大使用炸藥量是Q=R3(V/K)3/a,其中R為距離長度,取40m,V為質點振動速度,設計資料要求不大于6cm/S,出于更加慎重考慮,確保水廠安全,本方案取2.7cm/s,K、a為與爆破地形地質有關系數,取K=250,a=1.8。

則Q=403(2.7/250)3/1.8=33.7kg,按照有關規定以及本工程實際情況,每次單段爆破使用量不超過33.7kg,實際分段最大藥量為kg,遠小于33.7kg,因此爆破產生的震動不會影響周邊建筑物的安全。

2)、爆破飛石的安全校核

出口爆破施工爆破孔的方向朝向市區的濱河南路,個別飛石的危害主要包括現場的人員與施工機械設備、公路的行人和道路車輛。

根據孔徑公式Rf=(40/2.54)D計算飛石最大距離:

其中Rf-個別爆破飛石未加覆蓋的最大距離;

D為鉆孔孔徑,單位cm;

則:Rf=(40/2.54)*4.2=66.1m。

考慮到本部位爆破特殊性,避免個別飛石危害,本工程警戒范圍需達到200m。

3)、爆破沖擊波驗算

核算空氣沖擊波超壓值,確定相應的安全允許距離。按下式計算超壓:

?式中:

?P-空氣沖擊波超壓值105Pa;

Q--次爆破的炸藥當量,秒延時爆破為最大一段藥量,毫秒延時爆破為總藥量,單位為千克(kg);進洞分1、3、5、7、9段,7段最大藥量取12kg(試驗段可減少進尺,以降低用藥量)。

R--裝藥至保護對象的距離,單位為米(m);取20m。

計算ΔP=0.20*105Pa,可能出現小裂縫,寬度小于5mm,或稍有傾斜。洞口正對面20m為圍墻,附近沒有其他建筑,爆破時警界人、車等遠離。

采取降低空氣沖擊波措施,在洞外10m遠位置設置屏障,掛橡膠片,即抵銷沖擊波,也防止飛石。

4)、爆破振動監測

正式爆破前,先進行爆破試驗,同時請有關資質單位進行監測,以業主、監理、設計單位共同研究論證認可后,方可進行正常掘進。

5)、爆破其他措施

a.必須采用短進尺、弱爆破原則進行施工作業。

b.爆破前,辦理省級公安部門核發的爆破安全許可證。爆破員持有效的縣級公安部門核發的爆破證上崗。

c.爆炸物品嚴格遵守《爆破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爆炸物品必須嚴格管理,防止丟失,確保安全。

d.運輸由熟悉爆破器材性能與安全運輸規定的人員負責押運。無關人員嚴禁搭乘,雷雨時或暴雨時,停止裝運爆破器材。

e.炸藥庫嚴格管理,設立專職保管人員,建立出入庫登記制度和安全制度,爆破材料按其出廠時間與有效期的先后順序發放。

f.爆破工作開始前,在危險區邊界設置明顯標志。每次爆破前,在危險區邊界設置崗哨。

g.爆破后,按規定的等待時間進入爆破地點。進入爆破現場后,仔細檢查有無瞎炮、危石等現象,發現瞎炮及時處理,對不能及時處理的設置警戒標志。

7、地下管道防護措施

根據監理通知《**[2014]通知3-015號》資料,DN1400雙排自來水管道埋深2.6m,兩排自來水管中線間距2.2m,北側有一條PE?300燃氣管道,燃氣管道中線與相鄰自來水管道中線約2.1m,埋深1.5m。燃氣公司巡線員講燃氣管道僅50-60cm埋深。

施工現場地下管道上有大型汽車通行,自重較大,為確保地下管道的安全,施工單位在現有地面上現澆筑30cm厚C30鋼筋砼鋪蓋,鋼筋雙層螺紋Ф16@200網,保護層5cm,寬8m(以覆蓋所有管道,管道約6m),5m設一縫。管道兩設齒墻,齒墻厚600m。

8、安全警界

1)爆破前貼出爆破通告,走訪、通知相結合,通知到每一個居戶。

2)道路兩側各300m警界,一切人和車輛禁行,解除警界后放行。

3)警界時,井口附近居民全部撤離300m以外,直到解除警界為止。

9、應急救援措施

1)爆破前通知各相關單位,如:自來水公司、然氣公司等部門。

自來公司總調度:

燃?氣?公?司:96177

電力部門電話:

2)出現泄漏等事件,第一時間通知相關管理單位,立即反應,及時處理,同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3)安排備用機械設備、人員應急響應,迅速到位進行處理。

4)事先有所準備,一旦發生事故,及時關掉自來水總閥和燃氣總閥,及時疏散,加大力度配合搶修,最短時間內修復。確保人民生活需要。

5)必要時請求政府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