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業鍋爐常見事故預防措施

工業鍋爐常見事故預防措施

2024-07-23 閱讀 4537

工業鍋爐中最常見的事故有鍋內缺水、鍋爐超壓、鍋內滿水、汽水共騰、爐管爆破、爐膛爆炸、二次燃燒、鍋爐滅火等。其中以蒸汽鍋爐缺水事故所占的比率為最高。由于鍋爐缺水,造成鍋爐燒壞、爆炸,給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是十分客觀的。考察目前所有鍋爐事故,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常見事故,幾乎都發生在工業鍋爐方面。因此,對從事工業鍋爐安全管理工作者和有關操作人員來說,搞好鍋爐安全運行,做到防患于未然,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

縱觀我國工業鍋爐常見事故發生原因,可基本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運行人員勞動紀律松弛,有章不循,擅離崗位。具體表現在運行人員不按時上班,或者上班時看小說,干私活,打撲克,洗衣服,甚至擅離崗位睡覺、酗酒,造成嚴重的鍋爐事故。

2.運行人員技術不熟練,誤操作甚至不懂鍋爐安全操作技術。

3.鍋爐結構不合理,焊接質量低劣,安全附件不全不靈。

4.鍋爐未進行給水處理或給水處理不良。

分析鍋爐事故的原因,首先要求有關領導必須重視鍋爐的安全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減少事故的發生。為此,必須加強對司爐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技術培訓工作;必須建立和健全鍋爐有關各項規章制度,并要嚴格執行;必須因地制宜的推廣一些簡單可靠、行之有效的工業鍋爐水處理方法。

鍋爐運行人員必須刻苦鉆研技術業務,不斷提高操作技術水平,嚴格遵守鍋爐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杜絕一切鍋爐事故的發生。

工業鍋爐常見事故類型及其處理、預防措施簡述如下.

一、鍋內缺水

當鍋內水位低于最低許可水位時,稱為鍋內缺水。它又分輕微缺水和嚴重缺水。

輕微缺水:當鍋爐水位從玻璃管(板)水位計內消失后,采用沖洗水位計和“叫水”的方法,水位能重新出現的,稱為輕微缺水。

嚴重缺水:當采用沖洗水位計和“叫水”后,鍋內水位仍然不能在玻璃管(板)水位計內出現的,稱為嚴重卻水。

鍋內嚴重缺水時,會造成爐管爆破事故。在爐管或鍋筒燒紅的情況下,如處理錯誤,進行大量上水的話,則水接觸燒紅的爐管或鍋筒時,便產生大量蒸汽。由于汽壓突然猛增,就會造成鍋爐爆炸事故。特別時壓力高、水容積又較大的鍋殼式鍋爐,爆炸時的威力也就更大。因此,鍋內嚴重缺水時,嚴禁向鍋內上水,應采取緊急停爐措施。

造成鍋內缺水的原因很多。據國家勞動部門的統計資料分析,其中主要由運行人員勞動紀律松弛與誤操作所致的約占70%左右。例如長期忘記上水;排污后忘記關閉排污閥或關閉不嚴;水位計不按時沖洗,使水位計旋塞堵死,形成假水位等等。其余30%是由于設備缺陷或其它故障造成的。如給水設備突然發生故障,或者水源突然中斷,停止了給水等。因此,要杜絕鍋內缺水事故,關鍵是加強對鍋爐運行人員遵守勞動紀律的教育,只要運行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又熟練地掌握了操作技術,即使發生設備故障,也完全能及時排除鍋內缺水事故。

二、鍋爐超壓

鍋爐超壓就是鍋爐運行時的工作壓力超過了最高許可工作壓力。

造成鍋爐超壓,發生鍋爐爆炸事故,多屬盲目的提高鍋爐的工作壓力或司爐擅離崗位,鍋爐處于無人管理的結果。因此,不能盲目的提高鍋爐工作壓力。如需要提高鍋爐的工作壓力,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嚴格的技術鑒定。另外,從鍋爐超壓爆炸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培訓司爐人員和加強崗位責任制的重要性。

有時壓力表、安全閥同時失靈,也有可能造成鍋爐超壓。

三、鍋內滿水

國內滿水就是鍋內的水位超過了最高許可水位線,嚴重時蒸汽管道內發出水沖擊聲。

鍋內滿水一般是由于運行人員疏忽大意,上水過量。發生了鍋內滿水時,應立即打開排污閥,放出過量的水,使水位維持正常即可排除鍋內滿水。

四、汽水共騰

汽水共騰的特點是水位計內水面發生劇烈上下波動,鍋水起泡沫,蒸汽中大量帶水,嚴重使管道內發生水沖擊。

發生汽水共騰的主要原因是鍋水含鹽量太高。因此,防止汽水共騰的主要措施是控制鍋水含鹽量在臨界含鹽量之內。加強給水處理以及加大連續排污量,也是防止汽水共騰有效措施。

五、爐管爆破爐管爆破時有顯著的爆破聲、噴汽聲,這時水位迅速下降,汽壓明顯降低,一般無法維持汽壓、水位,必須緊急停爐。

一般工業鍋爐發生爐管爆破的主要原因是給水處理不良或根本沒有進行給水處理,引起結垢或腐蝕而造成的。鍋內結垢是因為給水硬度長期超過規定標準,在爐管內壁沉積成水垢,甚至將爐管堵死。腐蝕是由于給水中含氧量或酸價超過允許規定而造成。據調查,不少單位由于對給水處理工作不重視,造成爐管爆破或爐管堵死、鍋爐報廢的事故相當嚴重,已足以引以為戒。因此,只有加強水處理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杜絕爐管爆破事故,而且還可以做到節約大量的燃料、鋼材、人力、財力。

其次,由于鍋爐嚴重缺水使爐管過熱,也會造成爐管爆破事故,而爐管爆破事故又很快造成缺水。因此,爆管、缺水又常常互為因果。所以,鍋爐在運行中嚴密監視水位,對于防止鍋爐缺水,爆管事故十分重要。

六、爐膛爆炸

當爐膛內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的濃度達到爆炸極限范圍時,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爐管爆炸或爆燃。爐膛爆燃時,火焰從鍋爐的點火孔、看火孔等處向外噴出,極易傷人。爐膛爆炸時會造成爐膛倒塌,鍋爐損壞,并嚴重威脅人身安全。

各種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時,都存在著一定的爆炸濃度極限范圍,過低或過高的濃度下都不易發生爆炸。下表列出在室溫和大氣壓力下部分可燃物質與空氣混合時的爆炸濃度極限范圍。

燃用燃料油(重油)、天然氣、干氣、煤氣和煤粉的鍋爐,在實際運行中很難使燃料完全避免出現爆炸濃度極限的范圍,尤其在點火時,由于操作不當極易因此而發生爐膛爆燃或爐膛爆炸事故。

以燃料油(重油)、天然氣、干氣、煤氣和煤粉為燃料的鍋爐,在運行中為了預防爐膛爆炸或爆燃,必須先引風5分鐘以上才能點火;點火應給用火把而不允許用爐膛余熱點火;運行中爐內可燃物質的溫度不宜太高,鼓風、引風量配合要平衡。

可燃物質

爆炸濃度極限

(容積%)

可燃物質

爆炸濃度極限

(容積%)

下線

上限

下線

上限

甲烷(CH4)

5.3

15.0

汽油

1.0

6.0

乙炔(C2H2)

2.5

80.0

煤油

1.4

7.5

一氧化碳(CO)

12.5

74.0

重油

1.2

6.0

氫氣(H2)

4.0

75.0

大慶原油

1.7

11.3

天然氣

5.0

16.0

七、二次燃燒

鍋爐尾部沉積的可燃物質,重新著火燃燒的現象稱為二次燃燒。鍋爐發生二次燃燒時,會把省煤器、引風機燒壞,嚴重時也可能把鍋爐尾部全部燒毀。

鍋爐尾部沉積的可燃物質,如炭黑、油怠、煤粉等,主要是由于不完全的燃燒而帶入鍋爐尾部的。尤其在點火與停爐時,最容易造成燃燒不完全,使鍋爐尾部沉積大量可燃物質。這些沉積物降低了尾部受熱面的傳熱效果,使排煙溫度升高。當排煙溫度上升到一定值,又有足夠的氧氣助燃時,便會發生二次燃燒、

有的二次燃燒是在停爐幾分鐘或幾小時以后發生的,這與可燃物質的著火點和散熱條件有關。運行著的鍋爐尾部煙氣流速較快,可燃物質所產生的熱量很快被煙氣帶走,只能緩慢的氧化,不能達到著火燃燒。而停爐后,煙道中的煙氣停止了流動,可燃物質氧化產生的熱量不易散失,溫度就會升高。如果爐門或煙道擋板關閉不嚴,漏入新鮮空氣助燃,就造成了停爐后的二次燃燒。

為了防止鍋爐尾部發生二次燃燒,其根本措施是杜絕可燃物質在鍋爐尾部沉積。為此,在點火時,如果點不著火,必須立即停止向爐膛內供給燃料(如煤、油、氣等),嚴防將可燃物質帶入鍋爐尾部。在運行中,應加強吹灰,配風適當,使燃燒完全,不冒黑煙。停爐后,要監視省煤器的溫度,若突然升高數十度,即已引起自燃,要立即采取滅火措施。

為了及時消除二次燃燒,可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也可以在鍋爐尾部受熱面處裝設蒸汽滅火管。蒸汽滅火管應該布局均勻,對煙氣的阻力要小,不影響吹灰,嚴密不漏,其排氣量要足以窒息二次燃燒。

八、鍋爐熄火

鍋爐熄火又叫鍋爐滅火。它是指鍋爐在正常運行中的突然熄火。突然熄火是燃油鍋爐在運行中的常見故障。

九、爐墻損壞爐墻損壞的現象是:除渣機內有跌落磚塊;爐墻支架、外殼或拱磚的吊裝件溫度突然升高,甚至燒紅;爐墻轉交處,以及爐墻與鋼架、過墻套筒等接觸處的石棉填料大量跌落,以致冷風侵入爐膛過多,爐溫降低,鍋爐負荷減少;外爐墻嚴重凸出裂開,有倒塌的危險。

爐墻損壞的原因:在設計方面,爐拱及爐墻結構不合理,阻礙鍋爐受壓元件的正常膨脹;水冷壁管布置的少;燃燒器位置不正確,使部分爐墻及爐拱溫度過高。在運行方面,燃燒火焰調整不當,火焰中心偏移;長期正壓燃燒,爐膛溫度過高,飛灰熔點低,爐膛結焦嚴重;生火、停爐及增、減負荷過急,使爐墻、爐拱驟冷驟熱;除焦渣時碰壞爐墻;爐膛內可燃氣體發生爆炸沖擊所致。在安裝檢修方面,磚邊破碎,磚縫太大;灰漿配制比例不當,養護不好,磚粘結不牢;沒有留足夠的伸縮縫;烘爐時間太短,爐墻尚未完全干燥,即升壓運行。

鍋爐在運行中,若發現爐墻有裂縫等損壞現象時,應進行嚴密性檢查,并減小負荷,加大引風,保持爐膛負壓。當外爐墻輕微裂縫時,一般可用石棉繩填塞,并在外面涂上耐火水泥漿或水泥石灰漿。如果跌落少量耐火磚,或外爐墻有輕微凸出時,應加強運行中的檢查,暫時維持運行,待鍋爐停爐后檢修。如果爐墻損壞面積較大,而且使爐墻及爐架外表面溫度升高,有倒塌危險時,應緊急停爐。

篇2:工業鍋爐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基本措施

1?崗位職責

工業鍋爐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分為初期處置和后期處置,初期處置以充裝當班操作人員為主進行,后期處置以企業救援以及社會救援機構救援為主。

1.1?初期救援崗位職責

1.1.1?現場總指揮

負責指揮啟動或親自啟動應急預案;視事故發展向有關部門、上級報告事故情況,或直接向社會救援機構求援。

1.1.2?鍋爐主管

負責向現場總指揮報告事故情況,并組織當班操作人員實施緊急避險操作和應急處置操作。

1.1.3?當班操作人員

負責第一時間實施緊急避險操作和應急處置操作,如切斷鍋爐設備電源開關、關閉相關閥門、控制泄漏源、啟動消防噴淋系統等;服從現場指揮,引導配合救援人員開展救援工作。

1.2?后期救援崗位職責

后期救援崗位職責參見《預案》及各企業預案。

2?現場應急處置基本措施

2.1?鍋爐本體因失效、超溫、超壓發生爆炸事故

2.1.1?鍋爐本體爆炸事故是指鍋爐受壓本體因失效、超溫、超壓等原因快速失效破裂,導致爐內高溫高壓汽水能量迅速釋放而發生的爆炸事故,這是工業鍋爐最嚴重的事故形態。其危害是:爆炸形成的沖擊波和高速飛出的鍋爐部件對鍋爐房及周圍建筑物的破壞,以及對附近人員生命的傷害;爐內高溫高壓飽和水迅速汽化、膨脹和擴散對附近人員所產生的傷害;爐火引燃鍋爐房周圍儲存的燃料引起火災。

2.1.2?事故發生時,當班操作人員必須立即實施緊急避險操作,如迅速離開現場、關閉油(氣)總閥、總電源等,以保護生命安全為第一原則,并盡量防止事故的擴大;同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報警。

2.1.3?在鍋爐房周圍設置警戒區,組織周圍無關人員撤離;組織自救,或引導專業救援人員開展救援工作。

2.1.4?預防措施

⑴?嚴格執行鍋爐安全性能定期檢驗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⑵?確保鍋爐壓力控制元件靈敏可靠,定期檢查壓力控制器及超壓聯鎖保護裝置,設定的控制壓力應低于安全閥的始啟壓力,如有問題及時調整。

?安全閥、壓力表嚴格按規程要求定期校驗,運行中按要求定時進行安全閥排汽試驗和壓力表沖洗檢查,如發現動作不正常或不準確,及時調換。

⑶?認真做好鍋爐水處理工作,防止鍋爐結垢和腐蝕。

⑷?組織員工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2.2?鍋爐本體因嚴重缺水發生變形、損毀事故

2.2.1?鍋爐嚴重缺水事故是指鍋爐給水設備損壞或給水控制線路故障造成鍋爐嚴重缺水甚至燒干鍋,致使鍋爐鋼制受壓本體過熱失效變形、破裂或爆炸。其危害是造成鍋爐損壞無法修復而報廢,過熱蒸汽噴出傷人,以及爆炸造成的傷害和破壞。

2.2.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辯別缺水情況:鍋爐嚴重缺水會出現水位表無水,控制系統發出低水位警告信號,排煙溫度大幅上升,鍋爐房內有燒焦味道,本體出現變形、異常聲響等現象。

⑵?確認鍋爐嚴重缺水后,應立即緊急停爐、熄火,降低爐膛溫度,并采取措施防止爐內壓力上升,待設備自然冷卻后查明原因。嚴禁盲目向鍋爐進水,以免擴大事故,造成鍋爐爆炸。

⑶?當出現鍋爐嚴重缺水燒干鍋造成受壓本體嚴重變形、開裂,過熱蒸汽外噴時,當班操作人員應即實施緊急避險操作。

⑷?當班操作人員確認鍋爐嚴重缺水時,應立即向主管和單位領導以及相關部門報告。

2.2.3?鍋爐發生嚴重缺水事故后,應請特種設備檢驗部門進行全面檢驗,查明原因,并檢修整改合格后,才能恢復使用。

2.2.4?預防措施

⑴?按操作規程要求定時沖洗、檢查水位表,防止堵塞造成假水位。

⑵?每班檢查鍋爐給水設備和給水自動調節控制是否正常,高、低水位報警及連鎖保護是否靈敏可靠。

⑶?加強鍋爐水處理工作,防止鍋爐結垢堵塞進水管,如已結水垢應及時清除。

2.3?鍋爐爐膛發生爆炸事故

2.3.1?鍋爐爐膛爆炸事故是指鍋爐爐膛內積聚可燃性氣體或粉塵達到爆炸濃度,遇明火引起的爆炸事故。其危害是爆炸時鍋爐前后爐門蓋飛出、磚砌爐墻倒塌傷人,設備及廠房損壞,有時可引起火災。

2.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迅速關閉進油、氣閥門,關閉電源。

⑵?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報警求援并組織自救。

⑶?爆炸后爐房內如未引起火災,應立即熄滅周圍明火,打開門窗通風,防止二次爆炸,并組織搶救受傷人員。

⑷?爆炸后爐房內如引起火災,報警后應先組織本單位人員滅火自救,防止事故擴大。

2.3.3?預防措施

⑴?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確保點火前爐膛內無可燃氣體積聚;手動鍋爐在點火前(特別是在升火時出現熄火重新點火之前),必須對爐內進行通風預吹掃;燃油(氣)鍋爐必須按規程要求設置點火前自動預吹掃程序,自動點火失敗后可手動進行一次的吹掃。

⑵?要經常檢查鍋爐自動點火程序控制是否正常,熄火保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

⑶?檢查防爆門安裝位置是否正確,確保設備完好,開閉靈活。

2.4?鍋爐因壓力控制元件失靈發生嚴重超壓事故

2.4.1?鍋爐嚴重超壓事故是指鍋爐的壓力控制元件(壓力調節、超壓停爐保護、安全閥等)全部失靈,蒸汽壓力不斷上升,已超過設計工作壓力的緊急情況。這種情況繼續發展將釀成鍋爐爆炸事故。

2.4.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緊急熄火停爐。

⑵?迅速打開鍋爐項部或分汽缸排汽閥門進行排汽,降低鍋內壓力。

⑶?保持上水并同時進行排污,適當降低鍋內溫度。

⑷?鍋爐排汽自然冷卻后更換校驗合格的安全閥、壓力表,檢修壓力調節、超壓停爐連鎖保護控制系統,試驗正常后才能投入運行。

2.4.3?預防措施

⑴?每班檢查壓力調節到壓自動停爐是否正常,每月進行超壓連鎖保護試驗。

⑵?檢查安全閥是否失靈,每周進行一次手動排放試驗,每月進行一次自動排放試驗,按規程要求每年進行校驗一次。

⑶?壓力表定時沖洗,按規程要求每半年校驗一次。

2.5?鍋爐因電氣故障發生火災事故

2.5.1?鍋爐因電氣故障發生火災事故是指鍋爐的動力、控制線路和電器元件因過載或短路而起火,鍋爐失去控制無法運行造成停產,短時間不能恢復,并可能引燃鍋爐房周圍儲存的燃料引起火災的事故。

2.5.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鍋爐運行中電氣系統故障起火時,應關掉鍋爐房或區域電源總開關,關閉進油、燃氣閥門。

⑵?如電氣起火時爐膛內仍有燃料在燃燒且爐內有蒸汽壓力,應打開排氣閥排汽。

⑶?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報警求援并組織自救。

⑷?初起火災的撲救:電氣類失火時,應用干粉及CO2滅火器進行撲救,不能用水滅火;火勢較大,且確認關掉區域電源總開關后,可用水滅火。(有條件的單位,在確認爐房內人員已經疏散后,可打開預先設置的蒸汽滅火閥門向爐房內注入蒸汽滅火。)

⑸?及時清除周圍可燃、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設法阻隔火勢向油箱蔓延。

2.5.3?預防措施

⑴?定期檢查燃燒器、電控箱內電氣線路及元件有無過載發熱、老化破損漏電、短路缺相、接觸不良等異常現象。

⑵?檢查空氣開關、保險絲、過載保護器等保護元件是否完好,配置參數是否正確。

⑶?檢查各接地線路是否完好,用兆歐表測量對地電阻是否符合要求。

⑷?對老化的動力及控制線路進行更新。

⑸?定期清潔控制箱和各線路連接件,去除灰塵和油污(須先關掉電源)。

2.6?鍋爐因燃油泄漏發生火災事故

2.6.1?鍋爐因燃油泄漏發生火災事故是指,燃油鍋爐房內因燃油(包括熱媒油)管路泄漏或日用油箱自動油位控制系統失靈造成滿油溢出未被及時發現,遇鍋爐明火而造成火災。燃油鍋爐房火災如不能及時撲滅將迅速發展,并可能進一步造成鍋爐爆炸事故。

2.6.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關閉鍋爐區域燃油閥門,關掉鍋爐房或區域電源總開關。

⑵?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報警求援并組織自救。

⑶?起火時爐膛內仍有燃料在燃燒且爐內有蒸汽壓力,應打開排氣閥排汽。

⑷?油類火災初期,不宜使用消防水滅火,應用干粉、CO2或泡沫滅火器進行撲救。

⑸?及時清除周圍可燃、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設法阻隔火勢向油箱蔓延。

⑹?當重油等儲油罐著火時,須立即開啟泡沫消防栓或向罐內噴泡沫液,同時開啟冷卻系統保護油罐。

⑺?日用油箱著火時,須立即隔開與油罐的連通管及閥門,關閉出口閥門,有加熱系統須斷開電源或關閉蒸汽。

⑻?燃燒器、加熱器、管路漏油引起火災時,先泄壓并斷開油路,防止燃油火災事故擴散。

⑼?燃油火災時,現場撲救人員應穿戴好防火服防毒面具等防護用品,注意人身安全,當火勢較大無法控制時,非專業人員應迅速撤離,等待消防人員撲救。

2.6.3?預防措施

⑴?定期檢查油罐、日用油箱液位、溫度控制、油位報警裝置是否正常。

⑵?定期檢查供油管道、閥門有無泄漏腐蝕,并及時修理。

⑶?嚴禁供油管道超壓,防止爆管。

⑷?嚴禁供油溫度超高,以免汽化引起火災。

⑸?組織員工進行專項消防培訓和演習。

2.7?鍋爐燃氣泄漏事故

2.7.1?鍋爐因燃氣泄漏發生火災事故是指鍋爐房內燃氣管路或閥門泄漏,鍋爐房內可燃氣體濃度即將達到爆炸下限或已經達到爆炸下限(爐房內無明火)的緊急狀況,如不能及時正確處理,極易釀成燃氣爆炸嚴重事故。

2.7.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關閉區域鍋爐燃氣閥門,在鍋爐房外切斷電源。

⑵?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向消防部門和燃氣公司報警求援并采取自救措施。

⑶?立即熄滅周圍明火,打開門窗通風,撤離附近人員,并設置警戒區。

⑷?及時清除周圍可燃、易燃、易爆危險物品。

⑸?使用消防水稀釋易燃氣體濃度防止爆炸,最好使用花灑式消防水槍噴射。

⑹?以上操作一定要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不提倡非專業人員處理燃氣大量泄漏及燃氣爆炸火災事故。

2.7.3?預防措施

⑴?定期使用泡沫槍對燃氣管道、閥門連接處進行檢漏試驗。

⑵?定期使用氣體檢測儀對鍋爐燃氣部位進行檢漏試驗。

⑶?每月對氣體泄漏監測報警器進行檢漏試驗,保證其可靠性。

⑷?嚴禁氣體管道與高溫源接觸。

⑸?嚴禁供氣管道超壓,防止爆管。

⑹?定期試驗鍋爐燃氣泄漏保護裝置,防止點火前氣體進入爐膛引起爆炸。

⑺?組織員工進行專項消防培訓和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