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業鍋爐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基本措施

工業鍋爐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基本措施

2024-07-15 閱讀 7983

1?崗位職責

工業鍋爐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分為初期處置和后期處置,初期處置以充裝當班操作人員為主進行,后期處置以企業救援以及社會救援機構救援為主。

1.1?初期救援崗位職責

1.1.1?現場總指揮

負責指揮啟動或親自啟動應急預案;視事故發展向有關部門、上級報告事故情況,或直接向社會救援機構求援。

1.1.2?鍋爐主管

負責向現場總指揮報告事故情況,并組織當班操作人員實施緊急避險操作和應急處置操作。

1.1.3?當班操作人員

負責第一時間實施緊急避險操作和應急處置操作,如切斷鍋爐設備電源開關、關閉相關閥門、控制泄漏源、啟動消防噴淋系統等;服從現場指揮,引導配合救援人員開展救援工作。

1.2?后期救援崗位職責

后期救援崗位職責參見《預案》及各企業預案。

2?現場應急處置基本措施

2.1?鍋爐本體因失效、超溫、超壓發生爆炸事故

2.1.1?鍋爐本體爆炸事故是指鍋爐受壓本體因失效、超溫、超壓等原因快速失效破裂,導致爐內高溫高壓汽水能量迅速釋放而發生的爆炸事故,這是工業鍋爐最嚴重的事故形態。其危害是:爆炸形成的沖擊波和高速飛出的鍋爐部件對鍋爐房及周圍建筑物的破壞,以及對附近人員生命的傷害;爐內高溫高壓飽和水迅速汽化、膨脹和擴散對附近人員所產生的傷害;爐火引燃鍋爐房周圍儲存的燃料引起火災。

2.1.2?事故發生時,當班操作人員必須立即實施緊急避險操作,如迅速離開現場、關閉油(氣)總閥、總電源等,以保護生命安全為第一原則,并盡量防止事故的擴大;同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報警。

2.1.3?在鍋爐房周圍設置警戒區,組織周圍無關人員撤離;組織自救,或引導專業救援人員開展救援工作。

2.1.4?預防措施

⑴?嚴格執行鍋爐安全性能定期檢驗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⑵?確保鍋爐壓力控制元件靈敏可靠,定期檢查壓力控制器及超壓聯鎖保護裝置,設定的控制壓力應低于安全閥的始啟壓力,如有問題及時調整。

?安全閥、壓力表嚴格按規程要求定期校驗,運行中按要求定時進行安全閥排汽試驗和壓力表沖洗檢查,如發現動作不正常或不準確,及時調換。

⑶?認真做好鍋爐水處理工作,防止鍋爐結垢和腐蝕。

⑷?組織員工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2.2?鍋爐本體因嚴重缺水發生變形、損毀事故

2.2.1?鍋爐嚴重缺水事故是指鍋爐給水設備損壞或給水控制線路故障造成鍋爐嚴重缺水甚至燒干鍋,致使鍋爐鋼制受壓本體過熱失效變形、破裂或爆炸。其危害是造成鍋爐損壞無法修復而報廢,過熱蒸汽噴出傷人,以及爆炸造成的傷害和破壞。

2.2.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辯別缺水情況:鍋爐嚴重缺水會出現水位表無水,控制系統發出低水位警告信號,排煙溫度大幅上升,鍋爐房內有燒焦味道,本體出現變形、異常聲響等現象。

⑵?確認鍋爐嚴重缺水后,應立即緊急停爐、熄火,降低爐膛溫度,并采取措施防止爐內壓力上升,待設備自然冷卻后查明原因。嚴禁盲目向鍋爐進水,以免擴大事故,造成鍋爐爆炸。

⑶?當出現鍋爐嚴重缺水燒干鍋造成受壓本體嚴重變形、開裂,過熱蒸汽外噴時,當班操作人員應即實施緊急避險操作。

⑷?當班操作人員確認鍋爐嚴重缺水時,應立即向主管和單位領導以及相關部門報告。

2.2.3?鍋爐發生嚴重缺水事故后,應請特種設備檢驗部門進行全面檢驗,查明原因,并檢修整改合格后,才能恢復使用。

2.2.4?預防措施

⑴?按操作規程要求定時沖洗、檢查水位表,防止堵塞造成假水位。

⑵?每班檢查鍋爐給水設備和給水自動調節控制是否正常,高、低水位報警及連鎖保護是否靈敏可靠。

⑶?加強鍋爐水處理工作,防止鍋爐結垢堵塞進水管,如已結水垢應及時清除。

2.3?鍋爐爐膛發生爆炸事故

2.3.1?鍋爐爐膛爆炸事故是指鍋爐爐膛內積聚可燃性氣體或粉塵達到爆炸濃度,遇明火引起的爆炸事故。其危害是爆炸時鍋爐前后爐門蓋飛出、磚砌爐墻倒塌傷人,設備及廠房損壞,有時可引起火災。

2.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迅速關閉進油、氣閥門,關閉電源。

⑵?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報警求援并組織自救。

⑶?爆炸后爐房內如未引起火災,應立即熄滅周圍明火,打開門窗通風,防止二次爆炸,并組織搶救受傷人員。

⑷?爆炸后爐房內如引起火災,報警后應先組織本單位人員滅火自救,防止事故擴大。

2.3.3?預防措施

⑴?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確保點火前爐膛內無可燃氣體積聚;手動鍋爐在點火前(特別是在升火時出現熄火重新點火之前),必須對爐內進行通風預吹掃;燃油(氣)鍋爐必須按規程要求設置點火前自動預吹掃程序,自動點火失敗后可手動進行一次的吹掃。

⑵?要經常檢查鍋爐自動點火程序控制是否正常,熄火保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

⑶?檢查防爆門安裝位置是否正確,確保設備完好,開閉靈活。

2.4?鍋爐因壓力控制元件失靈發生嚴重超壓事故

2.4.1?鍋爐嚴重超壓事故是指鍋爐的壓力控制元件(壓力調節、超壓停爐保護、安全閥等)全部失靈,蒸汽壓力不斷上升,已超過設計工作壓力的緊急情況。這種情況繼續發展將釀成鍋爐爆炸事故。

2.4.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緊急熄火停爐。

⑵?迅速打開鍋爐項部或分汽缸排汽閥門進行排汽,降低鍋內壓力。

⑶?保持上水并同時進行排污,適當降低鍋內溫度。

⑷?鍋爐排汽自然冷卻后更換校驗合格的安全閥、壓力表,檢修壓力調節、超壓停爐連鎖保護控制系統,試驗正常后才能投入運行。

2.4.3?預防措施

⑴?每班檢查壓力調節到壓自動停爐是否正常,每月進行超壓連鎖保護試驗。

⑵?檢查安全閥是否失靈,每周進行一次手動排放試驗,每月進行一次自動排放試驗,按規程要求每年進行校驗一次。

⑶?壓力表定時沖洗,按規程要求每半年校驗一次。

2.5?鍋爐因電氣故障發生火災事故

2.5.1?鍋爐因電氣故障發生火災事故是指鍋爐的動力、控制線路和電器元件因過載或短路而起火,鍋爐失去控制無法運行造成停產,短時間不能恢復,并可能引燃鍋爐房周圍儲存的燃料引起火災的事故。

2.5.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鍋爐運行中電氣系統故障起火時,應關掉鍋爐房或區域電源總開關,關閉進油、燃氣閥門。

⑵?如電氣起火時爐膛內仍有燃料在燃燒且爐內有蒸汽壓力,應打開排氣閥排汽。

⑶?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報警求援并組織自救。

⑷?初起火災的撲救:電氣類失火時,應用干粉及CO2滅火器進行撲救,不能用水滅火;火勢較大,且確認關掉區域電源總開關后,可用水滅火。(有條件的單位,在確認爐房內人員已經疏散后,可打開預先設置的蒸汽滅火閥門向爐房內注入蒸汽滅火。)

⑸?及時清除周圍可燃、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設法阻隔火勢向油箱蔓延。

2.5.3?預防措施

⑴?定期檢查燃燒器、電控箱內電氣線路及元件有無過載發熱、老化破損漏電、短路缺相、接觸不良等異常現象。

⑵?檢查空氣開關、保險絲、過載保護器等保護元件是否完好,配置參數是否正確。

⑶?檢查各接地線路是否完好,用兆歐表測量對地電阻是否符合要求。

⑷?對老化的動力及控制線路進行更新。

⑸?定期清潔控制箱和各線路連接件,去除灰塵和油污(須先關掉電源)。

2.6?鍋爐因燃油泄漏發生火災事故

2.6.1?鍋爐因燃油泄漏發生火災事故是指,燃油鍋爐房內因燃油(包括熱媒油)管路泄漏或日用油箱自動油位控制系統失靈造成滿油溢出未被及時發現,遇鍋爐明火而造成火災。燃油鍋爐房火災如不能及時撲滅將迅速發展,并可能進一步造成鍋爐爆炸事故。

2.6.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關閉鍋爐區域燃油閥門,關掉鍋爐房或區域電源總開關。

⑵?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報警求援并組織自救。

⑶?起火時爐膛內仍有燃料在燃燒且爐內有蒸汽壓力,應打開排氣閥排汽。

⑷?油類火災初期,不宜使用消防水滅火,應用干粉、CO2或泡沫滅火器進行撲救。

⑸?及時清除周圍可燃、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設法阻隔火勢向油箱蔓延。

⑹?當重油等儲油罐著火時,須立即開啟泡沫消防栓或向罐內噴泡沫液,同時開啟冷卻系統保護油罐。

⑺?日用油箱著火時,須立即隔開與油罐的連通管及閥門,關閉出口閥門,有加熱系統須斷開電源或關閉蒸汽。

⑻?燃燒器、加熱器、管路漏油引起火災時,先泄壓并斷開油路,防止燃油火災事故擴散。

⑼?燃油火災時,現場撲救人員應穿戴好防火服防毒面具等防護用品,注意人身安全,當火勢較大無法控制時,非專業人員應迅速撤離,等待消防人員撲救。

2.6.3?預防措施

⑴?定期檢查油罐、日用油箱液位、溫度控制、油位報警裝置是否正常。

⑵?定期檢查供油管道、閥門有無泄漏腐蝕,并及時修理。

⑶?嚴禁供油管道超壓,防止爆管。

⑷?嚴禁供油溫度超高,以免汽化引起火災。

⑸?組織員工進行專項消防培訓和演習。

2.7?鍋爐燃氣泄漏事故

2.7.1?鍋爐因燃氣泄漏發生火災事故是指鍋爐房內燃氣管路或閥門泄漏,鍋爐房內可燃氣體濃度即將達到爆炸下限或已經達到爆炸下限(爐房內無明火)的緊急狀況,如不能及時正確處理,極易釀成燃氣爆炸嚴重事故。

2.7.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⑴?關閉區域鍋爐燃氣閥門,在鍋爐房外切斷電源。

⑵?馬上向上級報告,及時向消防部門和燃氣公司報警求援并采取自救措施。

⑶?立即熄滅周圍明火,打開門窗通風,撤離附近人員,并設置警戒區。

⑷?及時清除周圍可燃、易燃、易爆危險物品。

⑸?使用消防水稀釋易燃氣體濃度防止爆炸,最好使用花灑式消防水槍噴射。

⑹?以上操作一定要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不提倡非專業人員處理燃氣大量泄漏及燃氣爆炸火災事故。

2.7.3?預防措施

⑴?定期使用泡沫槍對燃氣管道、閥門連接處進行檢漏試驗。

⑵?定期使用氣體檢測儀對鍋爐燃氣部位進行檢漏試驗。

⑶?每月對氣體泄漏監測報警器進行檢漏試驗,保證其可靠性。

⑷?嚴禁氣體管道與高溫源接觸。

⑸?嚴禁供氣管道超壓,防止爆管。

⑹?定期試驗鍋爐燃氣泄漏保護裝置,防止點火前氣體進入爐膛引起爆炸。

⑺?組織員工進行專項消防培訓和演習。

篇2:工業鍋爐內部檢驗要點

(1)檢驗前,鍋爐使用單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①準備好有關技術資料,包括鍋爐制造和安裝的技術資料、鍋爐技術登記資料、鍋爐運行記錄、水質化驗記錄、修理和改造記錄、事故記錄及歷次檢驗資料等;

②提前停爐,放凈鍋爐內的水,打開鍋爐上的人孔、頭孔、手孔、檢查孑L和灰門等一切門孔裝置,使鍋爐內部得到充分冷卻,并通風換氣;

③采取可靠措施隔斷受檢鍋爐與勢力系統相連的蒸汽、給水、排污等管道及煙、風道并切斷電源,對于燃油、燃氣的鍋爐還須可靠地隔斷油、氣來源并進行通風置換;

④清理鍋爐內的垢渣、爐渣、煙灰等污物;

⑤拆除妨礙檢查的汽水擋板、分離裝置及給水、排污裝置等鍋筒內件,并準備好照明的安全電源;

⑥對于需要登高檢驗作業的部位,應搭設腳手架。

(2)檢驗人員應首先對鍋爐的技術資料進行查閱。對于首次檢驗的鍋爐,應對技術資料做全面審查;對于非首次檢驗的鍋爐,重點審核新增加和有變更的部分。重點及要求如下:

①應有完整的鍋爐建檔登記資料;

②與鍋爐安全有關的出廠、安裝、修理和改造等技術資料應齊全,并與實物相符;

③查閱鍋爐運行記錄和水質化驗記錄中是否有異常情況的記載;

④閱歷次檢驗資料,特別是上次檢驗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是否已解決或已有防范措施;

⑤對現場的準備工作應進行檢查確認。

(3)檢驗人員應根據待檢鍋爐的具體情況,確定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對于額定蒸發量大于20t/h的蒸汽鍋爐或額定熱功率大于14MW的熱水鍋爐,檢驗人員還應制訂檢驗方案。

(4)檢驗時,鍋爐使用單位應派鍋爐管理人員做好安全監護工作和配合工作,并按檢驗員的要求,拆除保溫或其他部件。

(5)內部檢驗的承壓部件是:鍋筒(殼)、封頭、管板、爐膽、回燃室、水冷壁、煙管、對流管束、集箱、過熱器、省煤器、外置式汽水分離器、導汽管、下降管、下腳圈、沖天管和鍋爐范圍內的管道等部件;分汽(水)缸原則上應跟隨一臺鍋爐進行同周期的檢驗。

(6)內部檢驗主要是檢驗鍋爐承壓部件是否在運行中出現裂紋、起槽、過熱、變形、泄漏、腐蝕、磨損、水垢等影響安全的缺陷。內部檢驗的重點如下:

①歷次檢驗有缺陷的部位,應采用同樣的檢驗方法或增加相應的檢驗方法對存有缺陷或缺陷修復的部位進行重點復檢復測;

②鍋筒(殼)、封頭、管板、爐膽、回燃室和集箱:

a.內、外表面和對接焊縫及熱影響區有無裂紋等缺陷,必要時應采用表面探傷或其他探傷方法;

b.拉撐件、人孔圈、手孔圈、下降管、立式鍋爐的爐門圈、喉管、進水管等處的角焊縫是否有裂紋等缺陷,必要時應采用表面探傷;

c.部件扳邊區有無裂紋、溝槽,高溫煙區管板有無泄漏和裂紋,必要時應采用表面探傷;

d.是否有嚴重的腐蝕、磨損減薄和結垢,特別是鍋筒底部、管孔區、水位線附近、進水管或排污管與鍋筒集箱連接處、爐膽的內外表面、立式鍋爐的下腳圈等部位,必要時應進行厚度測定;從鍋筒內部檢查水位表、壓力表等的連通管是否有堵塞;

e.受高溫輻射和較大應力的部位是否有裂紋和嚴重的變形;

f.脹接口是否嚴密,脹接管口和孔橋有無裂紋和苛性脆化,必要時應采用表面探傷方法或附加金相分析;

③管子:

a.是否有嚴重的腐蝕和磨損,重點是煙管、對流管束、沸騰爐埋管、吹灰口附近等受煙氣高速沖刷部位和易受低溫腐蝕的尾部煙道管束,必要時應進行厚度測定;

b.是否有嚴重的變形,重點是高溫部位,必要時應對變形量進行定量測量;

c.管子表面是否有裂紋,必要時應進行表面探傷檢查;

④對于采用T形接頭的焊縫,應檢驗其是否有變形和焊縫的表面裂紋,必要時應進行表面探傷和超聲波探傷;

⑤承受鍋爐本身重量的主要支撐件是否有過熱、過燒、變形等現象;

⑥燃燒設備(如:燃燒器、爐排等)是否有燒損、變形;爐拱、保溫是否有脫落;爐排是否有卡死;燃油、燃氣鍋爐是否有漏油、氣現象。

⑦成型件和閥體(如:水位示控裝置、安全閥、排污閥、主蒸汽閥等)的外部是否有裂紋、泄漏等缺陷。⑧安全附件是否有明顯缺陷。

(7)內部檢驗中發現的缺陷問題的處理原則

①對于上次的缺陷經檢測有較嚴重的擴展,或在同一部位反復出現同一類缺陷,應查明產生缺陷的原因后再進行修理;

②對于承壓部件上發現的所有裂紋應進行消除,必要時進行補焊,但對于下述裂紋只能采用挖補或更換;

a.爐膽或封頭扳連圓弧的環向裂紋長度超過周長的25%;

b.多條裂紋聚集在一起的密集裂紋;

c.管板上呈封閉狀的裂紋;

d.管孔向外呈輻射狀的裂紋;

e.連續穿過四個以上孔橋的裂紋;

f.管板上連續穿過最外圍二個以上孔橋的裂紋,或最外一排孔橋向外延伸的裂紋;

g.立式鍋爐候管如有較深環向裂紋或縱向裂紋長度超過喉管長度的50%;

h.因苛性脆化產生的裂紋;

i.因疲勞產生的裂紋。

③承壓部件的變形不超過下述規定時可予以保留監控,變形超過規定時一般應進行修理(復位、挖補、更換):

a.筒體變形高度不超過原直徑的1.5%,且不大于20mm;

b.管板變形高度不超過管板直徑的1.5%,且不大于25mm;

c.炭鋼管子直徑脹粗量不超過原直徑的3.5%、合金鋼管子直徑脹粗量不超過原直徑的2.5%,且局部鼓包高度不大于3mm;

d.水管管子直段彎曲變形量不超過其長度的2%或管子直徑;

e.煙管管子直段彎曲變形量不超過其直徑;

④承壓部件的材質發生過燒,應判定其范圍,必要時進行挖補或更換;

⑤承壓部件內部拉撐件的裂紋和開裂應進行更換;

⑥承壓部件由于嚴重腐蝕或磨損減薄,應進行強度校核計算,若實測壁厚低于強度計算值,應進行修復(堆焊后磨平、挖補、更換);

⑦承壓部件上的滲漏部位應修理;

⑧鍋爐內部的水垢,應根據水垢的情況按照《鍋爐化學清洗規則》進行處理。

(8)對受壓元件進行重大修理、改造后,檢驗人員應對修理、改造部位進行檢驗。

篇3:工業鍋爐主要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鍋爐是工業生產中常見的、特別容易發生災害事故的特種壓力容器設備,一旦由于操作失誤等原因就會造成爆炸,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由于鍋爐房動力設備較多,能產生噪聲及燃煤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氣體。直接影響著職工和周圍群眾的健康,故對工業鍋爐的職業危害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可靠的措施加以預防。

一、鍋爐爆炸事故危害與預防措施

主要是指鍋爐超溫、超壓、缺陷及事故處理不當等造成的主要承壓部件“鍋筒、集箱、爐膽”等發生的破裂爆炸事故,也有因鍋爐爐水長期處理不當,造成的鍋筒中飽和水爆炸事故等。

1.鍋爐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鍋爐設計制造不合理,材料不符合GB150《鋼制壓力容器》要求;焊接質量粗糙不符合JB775《壓力容器鍛件技術條件》要求,受壓元件強度不夠;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違章操作;缺乏監視與監測,造成嚴重缺水或超過設計上規定的最高工作蒸汽壓力,使鍋爐處于危險狀態;無水質處理措施,水質處理不好造成鋼板過熱或腐蝕;安全裝置不齊全或不起作用;缺乏相應的檢驗維護等。

2.鍋爐爆炸事故的預防

加強監督檢查,司爐工必須持證上崗操作;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強設備的定期檢查和維護;必須嚴格進行水質分析和處理;杜絕使用“土鍋爐”;減少因設計制造缺陷造成的事故,在設計制造中注意按鍋爐標準計算強度,使其有足夠的安全系數;采用能承受較高壓力且直徑小的水管式鍋爐;推進技術進步,以自動控制取代人工操作;由專業管理部門對運行的鍋爐每年進行1次內部檢查(管理狀態好的可每2年檢查1次),鍋爐內外部檢驗每2年進行1次,6年進行1次超水壓試驗;由于鍋爐中承受壓力最高的部件是省煤器,故額定熱功率≥4.2mW的鍋爐,應裝設超溫報警裝置,額定蒸發量≥6t/h的鍋爐,應裝設超溫報警和連鎖保護裝置;運行鍋爐的安全閥應垂直安裝額定蒸發量在鍋筒、集箱的最高位置,并按時校驗;在鍋爐超壓時,采取正確的“撤火-放氣-加火”操作步驟進行操作。

二、鍋爐房噪音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1.職業危害

一般情況下,鍋爐房噪聲在70~80dB(A),其中鼓風機、引風機、和水泵為主要噪聲源,噪聲的峰值集中于低中頻、并伴隨強烈震動。目前,現代化的鍋爐大多采用渣油、柴油、石腦油或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為燃料,此時所產生的噪聲主要是由鍋爐本身燃油霧化與燃燒過程所產生的,其次才是風機、水泵噪聲。

2.鍋爐房噪聲控制措施

a.技術措施:機械噪聲多采用隔聲措施,建造密閉隔聲間,一般墻體面密度為240kg/m3、厚度為120mm,墻內貼附的多孔吸聲材料厚度為50mm,采用20kg/m3容重的超細玻璃棉、外加1mm厚玻璃布護面層,一扇雙層玻璃窗,2扇門扇中襯多層復合材料,周圍用毛氈、膠皮等密封。

b.針對燃煤鍋爐的隔聲降噪措施:一般在隔聲墻上開3個洞口,2處進風1處排風,各自安裝消聲器(中間加的吸音片采用圓柱直管式),可降噪200dB(A)以上。

c.采用渣油、柴油、石腦油或天然氣、煤氣、液化石油氣為燃料的鍋爐:燃油霧化過程中以機械方法替代蒸汽-空氣或氣壓方法,在燃燒過程中控制給油量、選用低壓噴油器、噴口深入爐膛來降低噪聲。

d.鍋爐房內產生噪聲源的風機、水泵等機組:盡量采用低噪聲或隔聲設計及安裝隔振器來減少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危害。

三、工業鍋爐二氧化硫、煙塵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1.主要通過加強管理,完善各類法規,依據《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和GB5044《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在規定,實行職業衛生防護監測及預防控制。

2.在工業鍋爐項目建設時,嚴把“三同時”審驗關,使降噪與降塵裝置與鍋爐房建設同步進行。

3.改進工藝措施,逐步將普通燃煤爐改為型煤爐生產,以減少二氧化硫、煙塵的排放,同時定期開展大氣排放監測,以控制達標排放。

4.控制鍋爐煙塵與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采用除塵、脫硫一體化,具體包括:已經在鍋爐上設置旋風除塵器的可以采用復合多管道旋風除塵器替代,可使除塵效率提高10%左右,再在其后串聯濕式脫硫裝置組成干濕組合式除塵脫硫系統;對已采用水膜除塵器除塵的則可在除塵器內增設錯流滌氣裝置,即鍋爐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先經過水膜除塵,于經過錯流滌氣(可用pH=10的NaOH溶液滌氣脫硫),來有效去除有毒有害物質。

5.除上述爐外除塵脫硫方法,采用爐膛尾部加旋風燃盡室、煤內摻加脫硫劑等爐內方法也有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