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火災防治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述
礦山火災,是指礦山企業內所發生的火災。礦山火災是采礦生產中的一大災害,它不但會破壞采礦工作的正常進展,惡化井下作業條件和污染地面大氣,而且會使可采礦量降低和生產成本提高,還可能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
根據礦山火災發生的地點不同,可分為地面火災和井下火災兩種。凡是發生在礦山工業場地的廠房、倉庫、露天礦場、井架、礦倉、儲礦堆等處的火災叫地面火災;凡是發生在井下硐室、巷道、井筒、采場、井底車場以及采空區等地點的火災叫井下火災。當地面火災的火焰或由它所產生的火災氣體、煙霧隨同風流進入井下,威脅礦井生產和工人安全的,也叫井下火災。
井下火災與地面火災不同,井下空間有限,供氧量不足。假如火源不靠近通風風流,則火災只是在有限的空氣流中緩慢地燃燒,沒有地面火災那么大的火焰,但卻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這是井下火災易于造成重大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發生在采空區或礦柱內的自燃火災,是在特定條件下,由礦巖氧化自熱轉為自燃的。
根據火災發生的原因,可分外因火災和內因火災兩種。外因火災是由外部各種火源引起的火災,例如明火所引燃的火災,炸藥在運輸、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所引起的火災,機械作用所引起的火災,電氣設備的絕緣損壞和性能不良所引起的火災等。內因火災(也稱自燃火災)是由礦巖本身的物理和化學反應熱所引起的火災。內因火災的形成除礦巖本身有氧化自熱特點外,還必須有聚熱條件,當熱量得到積聚時,會產生升溫現象,這又導致礦巖的加速氧化,當溫度達到該種物質的發火點時,則導致自燃火災的發生。
(二)外因火災的發生原因與預防
1.外因火災的發生原因
礦山外因火災絕大部分是因為木支架與明火接觸,電氣線路、照明和電氣設備的使用和管理不善,爆破作業操作不當,在井下違章進行焊接作業、使用火焰燈、吸煙或無意、有意點火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隨著礦山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因電氣原因所引起的火災比例會不斷增加,這就要求在設計和使用機電設備時,應嚴格遵守電氣防火條例,防止因短路、過負荷、接觸不良等原因引起火災。礦山地面火災則主要是由于違章作業,粗心大意所致。
2.外因火災的預防
礦山地面外因火災的預防,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當地消防機關的要求。對于各類建筑物、油庫、材料場、炸藥庫和倉庫等建立防火制度,完善防火措施,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各廠房和建筑物之間,要建立消防通道。礦山地面必須結合生活供水管道設計地面消防水管系統,井下則結合作業供水管道設計消防水管系統。水池的容積和管道的規格應考慮兩者的用水量。
井下外因火災的預防應按照安全規程有關條款的要求,由安全部門組織實施。其一般要求有:對于進風井筒、井架和井口建筑物、進風平巷,應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用木支架支護的豎、斜井井架,井口房、主要運輸巷道、井底車場和硐室要設置消防水管;主要通風機房和壓入式輔助通風機房、風硐及空氣預熱風道、井下電機車庫、井下機修及電機硐室、變壓器硐室、變電所、油庫等,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建筑,硐室中有醒目的防火標志和防火注意事項,并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設消防材料庫;設置防火門;設置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統;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三)內因火災的發生原因與預防
1.內因火災的發生原因
礦山內因火災是由于煤炭或者礦巖的自熱、自燃引起。煤或礦巖的自熱、自燃與否由三個基本因素決定:該可燃物質的氧化特性;空氣供給的條件;可燃物質在氧化或燃燒過程中與周圍介質熱交換的條件。
煤炭(礦巖)自燃一般要經歷潛伏期、自熱期和燃燒期3個時期。內因火災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煤炭(礦巖)的物理化學性質,礦床賦存條件,供氧、漏風條件,水的影響,同時參與反應的礦量等。
2.內因火災的預防
內因火災的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1)準確識別礦井內因火災的初期征兆包括火災孕育期的外部征兆,礦內空氣成分的變化,礦內空氣和礦巖溫度的變化,礦井水的成分變化。
(2)正確選擇開拓、開采方法要求最小的煤(礦)層暴露面、最大的采煤(礦)量、最快的回采速度和采區的容易隔絕。
(3)礦井通風方面的防火措施選擇合理的采區通風系統,實行分區通風,加強通風系統和通風構筑物的檢查和管理,盡量降低進風風流的溫度。
(4)預防性灌漿可以用泥漿、尾礦或者阻化劑作為灌漿材料注入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內因火災的采空區,來有效地預防和撲滅火災。
(四)礦山火災的撲滅
無論發生在礦山地面或井下的火災,都應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撲滅,并同時報告消防、救護組織,以減少人員和財產的損失。對于井下外因火災,要依照礦井防火計劃,首先將人員撤離危險區,并組織人員,利用現場的一切工具和器材及時滅火。要有防止風流自然反向和有毒有害氣體蔓延的措施。
撲滅井下火災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滅火法、隔絕滅火法和綜合滅火法三大類。直接滅火法是用水、砂子、巖粉、化學滅火劑、泡沫劑、惰性氣體等,直接在燃燒區域及其附近滅火或挖除火源。
隔絕滅火法是在通往火區的所有巷道內建筑防火密閉墻,并用黃土、灰漿等材料堵塞巷道壁上的裂縫,填平地面塌陷區的裂隙以阻止空氣進入火源,將火區封閉起來,從而使火因缺氧而熄滅。該法適用于井下火災不能用直接滅火法撲滅時,在處理大面積火災時效果也較好。該法單獨使用時滅火時間較長,故封閉火區范圍應盡可能小些。
使用隔絕法滅火時,如果密閉墻質量不好,漏風較大,火便很難熄滅。因此,在火區封閉以后,還要采取一些積極措施,如向火區灌注泥漿、惰性氣體或者調節火區兩側的風壓等,使火熄滅,該方法稱為綜合滅火法。
篇2:石英礦山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篇3:石英礦山火災地壓災害預防措施
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地壓災害的安全對策措施
保安礦柱的形態規格是否符合規程的要求,采空區的穩定性是該礦最大的安全隱患,為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應采取如下安全對策措施:
1.查找過去開采的技術資料,以及實地勘測,在圖紙上清晰描述各中段采空區的幾何參數、頂底板、礦柱形態等;
2.按規程要求,對所有老采空區及廢棄井巷進行封堵,而且封堵應采用磚墻或混凝土墻體構筑;
3.在封閉墻底部預留適當的孔洞,使采空區積水能順利排出;
4.所有的保安礦柱在利用期間嚴禁回采或破壞,保證其完整;對不符合規范的礦柱不能夠承受上部壓力時,應采用人工假柱方式支護:
5.在140m中段以下井巷施工中,井巷應設在堅硬均質巖體內,確定合理的井巷斷面和形狀,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采空區面積不宜過大,掘進速度應適中;
6.確定合理的鑿巖爆破參數,嚴格按爆破設計要求,控制炸藥量,實行間隔延時爆破,減輕爆破震動;
7.設立專職人員負責地壓管理工作,采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建立固定的觀測點(網),隨時掌握礦巖的變化情況,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的預兆,應立即停止生產,撤出人員和設備;
8.在現有塌陷裂縫周圍埋設必要的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加強管理,盡可能準確地標出今后可能塌陷區域邊界線,并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