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山火災處理程序

礦山火災處理程序

2024-07-17 閱讀 5374

礦井一旦發生火災,應立即根據平時制定的救災計劃采取緊急援救和滅火措施,迅速撤出災區及危險區的人員;穩定礦井風流,控制火災的發展和火煙的蔓延;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消滅火災。礦領導必須親臨現場指揮。

(1)撤離人員

發生火災時,災區人員必須按照救災計劃中規定的路線撤出礦井,因此,工人必須熟悉避災路線。為了容易辨別方向,可以采取各種標志(如設置巷道名稱牌、通往安全出口指示牌或指示燈等),以便能迅速地組織工人沿規定的路線及時撤出。避難人員要迎著新鮮風流撤退。如撤退線路已被火煙隔斷時,應盡快構筑臨時避難室自救。

(2)偵查火區

要盡快查明火災發生地點、災區是否還有遇險人員。由礦山救護隊執行火區偵查任務?;馂陌l生時,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因此偵查火區時應沿著新鮮風流方向接近火源。

(3)控制風流

井下火災可能會引起風流的逆轉等紊亂現象??刂骑L流就是保證礦井正常通風系統不為火災所改變。為控制火災的發展和蔓延以及避免工人遭受火煙的有毒氣體的毒害,控制風流是應該采取的首要措施。

火災發生時,火源地的空氣由于溫度的升高,將會產生局部的自然風壓,這種風壓稱為火風壓或熱風壓?;痫L壓的出現,會使礦內局部或全礦的風流狀況發生變化,擾亂正常的通風系統,甚至會造成井下風流方向的逆轉。火煙隨著風流的傳播,引起井下工人中毒,同時給滅火工作增加困難。此外,在高溫火煙流經的非水平巷道中,還可能相繼產生火風壓。礦內出現火風壓的地點越多,對通風系統的擾亂程度及危害就越嚴重。由于礦內發生火災的情況不同,通風系統又復雜多變,因此,控制風流和火煙就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這也是人們一直在深入研究的課題。概括起來,采用過的風流控制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正常通風或降低一些風量。一般在回風巷道發生火災時可以考慮采用這一方法。

②人工反風。當總進風道及井底車場發生火災時,可以考慮采用此法,但要慎重。

③停風。全礦停風很少采用,一般都是根據需要中斷局部地區的風流。

④風流短路和用防火門遮斷風流。一般都是根據需要在局部地區采用此法。

篇2:石英礦山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篇3:石英礦山火災地壓災害預防措施

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地壓災害的安全對策措施

保安礦柱的形態規格是否符合規程的要求,采空區的穩定性是該礦最大的安全隱患,為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應采取如下安全對策措施:

1.查找過去開采的技術資料,以及實地勘測,在圖紙上清晰描述各中段采空區的幾何參數、頂底板、礦柱形態等;

2.按規程要求,對所有老采空區及廢棄井巷進行封堵,而且封堵應采用磚墻或混凝土墻體構筑;

3.在封閉墻底部預留適當的孔洞,使采空區積水能順利排出;

4.所有的保安礦柱在利用期間嚴禁回采或破壞,保證其完整;對不符合規范的礦柱不能夠承受上部壓力時,應采用人工假柱方式支護:

5.在140m中段以下井巷施工中,井巷應設在堅硬均質巖體內,確定合理的井巷斷面和形狀,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采空區面積不宜過大,掘進速度應適中;

6.確定合理的鑿巖爆破參數,嚴格按爆破設計要求,控制炸藥量,實行間隔延時爆破,減輕爆破震動;

7.設立專職人員負責地壓管理工作,采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建立固定的觀測點(網),隨時掌握礦巖的變化情況,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的預兆,應立即停止生產,撤出人員和設備;

8.在現有塌陷裂縫周圍埋設必要的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加強管理,盡可能準確地標出今后可能塌陷區域邊界線,并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