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非煤礦山防火災安全措施計劃

非煤礦山防火災安全措施計劃

2024-07-22 閱讀 4904

一、指導思想

充分認識防火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加強錳礦“一通三防”管理工作,增強錳礦員工的防災、防火意識,做到人人學防,安全在心中,確保安全生產。

二、礦井防火措施

火災爆炸隱患的場所主要有:變配電(站)室、井下儲存硐室、儲油庫、各種配電室、電纜、發電機房等,2011年8月11日措施如下:

1、健全地面和井下的消防設施,發電機房、配電室(站)、絞車房、主要進風巷道、進風井筒、井口建筑物、井下配電室等,均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配備適當種類的干粉滅火器等滅火器材。

2、編制相應的《錳礦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3、組織錳礦員工認證學習安全生產相關法規以及防災、防火知識,增強防火災意識,把防火災工作落實到每個員工以及礦區各家各戶。

4、嚴格執行各操作規程,熟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5、嚴格人員入井驗身制度,嚴禁攜帶火種等入井。所有人員熟悉安全出口。杜絕帶電檢修電氣設備,杜絕違反規程停電、送電或充放電,嚴禁非機電作業人員操作電氣設備。

6、建立消防設施定期檢查制度,有檢查表和記錄,實施不合格項限期整改、跟蹤驗證管理。嚴格控制油脂使用。

7、嚴禁不經請示在井下和井口房內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必須填寫《危險場所、受限空間、高空作業、動火作業審批表》經錳礦負責人批準后方可措施。

8、禁止用火爐或明火直接加熱井內空氣,或用明火烤熱井口凍結的管道;

9、錳礦各類生產場所禁止使用電爐和燈泡防潮、烘烤和采暖;

10、井下爆破作業由專職放炮員擔任。爆破作業人員無違章裝藥、連線、爆破。嚴格“一炮三檢”炮前炮后灑水滅塵制度。

11、井下嚴禁存放汽油、煤油、變壓器油。及時清理廢油、棉紗、布頭易燃物品;現場無油脂灑落或隨意傾倒現象;廢棄油品有明顯標志。

12、嚴格執行采空區管理制度,做好采空區檢查紀錄。

13、采礦工作面的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進行永久性封閉;已經報廢或無用的井巷均應用不燃性材料及時充填或封閉。

14、對采空區地表塌陷產生的裂縫應及時填堵,最多不得滯后工作面300m。

15、井下輸電線路通過易燃材料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止漏電或短路措施;

16、嚴禁將易燃易爆器材存放在電纜接頭、鐵路接頭或接地極附近,以防電火花引起火災。

17、采用阻燃電纜,電纜采用分層敷設,以防互相干擾。

18、井下如果使用柴油設備,每臺柴油設備必須配備滅火裝置。

19、井下供水管每隔50~100m應設一個供水接頭,作為消防水管。

20、井下用過的廢油、棉紗、布頭、廢紙和油氈等易燃品,應放在帶蓋鐵桶內,并及時運到地表處理。

21、正確使用保養維護空壓機,防爆、防燃措施:

(1)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2)適時監控各空壓機工作溫度以及壓力儀表。冷卻水不得中斷,出水溫度不得超過40℃。

(3)汽缸應使用專用的潤滑油,其閃點不得低于210℃。

(4)安全閥和壓力調解器必須動作可靠,壓力表指示準確。

(5)及時保養維護空壓機。

22、井下炸藥儲存硐室必須配備手提式泡沫滅火器等防火器材。

23、井下雷管儲備不得超過10天的用量,炸藥不得超過3天的用量。

24、井下雷管儲備峒室內不得有有照明,巷道內使用防爆燈具,線路及按線盒完好無失爆。任何人不得攜帶礦燈進入庫房,確需維修時,需要在管理人員監護下使用帶絕緣套礦燈進入庫內。

25、在井巷運輸火工品時,嚴禁炸藥與雷管同車、同箱、同人運輸。

篇2:石英礦山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篇3:石英礦山火災地壓災害預防措施

火災預防措施:

(1)關于使用明火的問題:

1)嚴禁在井下安設爐灶,明火取暖,或有意燃燒木材及其他可燃性材料。

2)井下放置炸藥、柴油及其他易燃品的地點嚴禁抽煙和明火。

3)井下木支柱密集地點或其他有易燃品的地點,使用明火或需進行焊接作業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和安全部門批準后,方可按規定進行作業。作業中要有滅火及防止焊渣火星飛濺的可靠措施,作業結束時要仔細檢查現場,嚴防留下火種。

4)在一般地點進行焊割作業時,乙炔發生器與焊割地點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并設專人看守,防止過往人員的燈火引燃乙炔氣。

5)維修車輛及柴油機設備地點、儲存油類的地點,均應及時清除地溝中和地面上的廢油。沾上油類的破布棉紗應及時運出坑外,嚴禁在井下存放。

(2)防止電氣和電熱起火:

1)井下各作業場所的動力線路開關、電氣設備必須正規安裝,嚴禁超負荷。

2)電氣設備的開關熔斷器只允許使用符合安全規定的熔斷絲(片),嚴禁使用其他金屬絲(片)。

3)為防止儀器設備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個別地點需要用電熱干燥空氣時,應經礦總工程師批準,按規定適當安設電熱設備,并注意安全防火。

4)作業場所的照明動力線路,必須正規架設,經常保持其絕緣良好,在電線或電纜接頭附近禁止存放炸藥或其他易燃品。

5)井下任何地點的工具箱、更衣箱內禁止裝置電燈或其他電熱設備。

6)禁止采用燈泡加熱器、阻抗器或電爐烘烤爆破器材、衣服及其他易燃材料。

7)電燈炮和電線接頭的裸露部分、電器設備的發熱部分,禁止與木柴、油氈紙和其他易燃品接觸。

(3)防止炸藥及油類失火:

1)領用的炸藥不得存放在易燃物料的地點。

2)井下臨時存放易燃材料的時間不許超過8h。井口、主要運輸巷道、作業集中地點、電燈泡下邊電力線路的接頭及開關附近,禁止臨時存放易燃材料。

3)運送油類、炸藥時禁止吸煙和使用明火照明。

地壓災害的安全對策措施

保安礦柱的形態規格是否符合規程的要求,采空區的穩定性是該礦最大的安全隱患,為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應采取如下安全對策措施:

1.查找過去開采的技術資料,以及實地勘測,在圖紙上清晰描述各中段采空區的幾何參數、頂底板、礦柱形態等;

2.按規程要求,對所有老采空區及廢棄井巷進行封堵,而且封堵應采用磚墻或混凝土墻體構筑;

3.在封閉墻底部預留適當的孔洞,使采空區積水能順利排出;

4.所有的保安礦柱在利用期間嚴禁回采或破壞,保證其完整;對不符合規范的礦柱不能夠承受上部壓力時,應采用人工假柱方式支護:

5.在140m中段以下井巷施工中,井巷應設在堅硬均質巖體內,確定合理的井巷斷面和形狀,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采空區面積不宜過大,掘進速度應適中;

6.確定合理的鑿巖爆破參數,嚴格按爆破設計要求,控制炸藥量,實行間隔延時爆破,減輕爆破震動;

7.設立專職人員負責地壓管理工作,采用先進的監測設備,建立固定的觀測點(網),隨時掌握礦巖的變化情況,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的預兆,應立即停止生產,撤出人員和設備;

8.在現有塌陷裂縫周圍埋設必要的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加強管理,盡可能準確地標出今后可能塌陷區域邊界線,并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