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載坑氣割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時間:2009年2月日至2月日
二、施工單位:生產準備隊
三、施工負責人:王華衛
四:安全技術措施:
1、現場施工人員和監管人員都要認真學習本措施并簽字備案。由施工負責人把當班的安全注意事項貫徹到每個職工,責任落實到人,要求施工人員自覺做到自主保安,確保21卸載坑氣割工作安全順利如期地完成。
2、氧氣瓶、乙炔瓶必須配戴瓶帽并分趟入井,水平巷道由人工抬運,抬運時施工人員要輕搬輕放,嚴禁撞擊。
3、施工前,由安檢大隊派瓦斯檢測工測量工作地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只有在21卸載坑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施工,施工時施工地點必須在規定位置懸掛瓦斯便攜儀。
4、施工前,救護隊派救護隊員攜帶兩瓶干粉滅火器和專用灑水工具在現場監護,安檢大隊派專職安檢員現場監護。由通風隊負責保證施工場所的正常通風。
5、施工前,由生產準備隊負責將21卸載坑周圍10米范圍內的浮煤、易燃物、雜物等清理干凈,架設專用灑水管路,派專人噴灑水。
6、施工前,生產準備隊必須先檢查減壓器、氣管、割具等的完好情況,有無漏氣情況,要防止氧氣帶沾染油脂。施工負責人必須監督做到隨用隨收。氧氣工必須持證上崗作業,并由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作業前,按照卸載坑上口尺寸(長:12米;寬1.5米),橫向鋪設兩根長2米的11#工字鋼用來作為割除曲軌后的起吊梁。開始氣割前,每根工字鋼上各掛一個3噸手拉葫蘆,將曲軌綁牢固后再進行氣割作業。曲軌割完后,再割掉拖輪的緊固螺栓,將拖輪卸掉。
7、施工地點,氧氣瓶和乙炔瓶必須放在進風流側。氧氣瓶和乙炔瓶間距不得小于5米,距明火要大于10米,在布置氧氣瓶和乙炔瓶時必須栓緊綁牢,以防瓶倒。
8、氣割工必須勞保用具齊全,著裝嚴謹,不得穿著有破口的棉襖操作。
9、氣割工作開始和結束后都要及時向安質科、調度室、通風科匯報,結束兩小時后再次報告。
10、在氣割施工時,要及時對氣割火花多輪次灑水滅火,隨著施工地點的移動,對后段做好補充性灑水滅火工作,防止死灰復燃。
11、如果需長時間對某一金屬部位氣割時要求20分鐘停一次,在氣割點的兩側金屬體澆水降溫至常溫時,再進行施工,結束后再次澆水降溫至常溫。
12、工作結束后,安檢員、救護隊員,生產準備隊專職滅火人員再等至少2小時,觀察現場是否有火情出現,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13、本措施未及之處,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中有關規定執行。
14、安全管理科嚴格按本措施監督落實。
篇2:氣割作業應具備勞動保護措施
勞動保護就是要把人體同生產中的危險因素隔離開來,創造安全、衛生和舒適的勞動環境,以保證安全生產。
在氣焊和氣割時應具備下列勞動保護措施:
(1)在氣焊和氣割時應具備下列勞動保護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鞋、有色眼鏡、口罩、毛巾等,以防止高溫的火焰刺傷眼睛,飛濺的金屬氧化物和熾熱的工件燙傷人,避免揚起的灰塵及有害煙氣吸進入體內。
(2)氣焊和氣割場地要求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以減小操作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
(3)修理各種容器或管道時,在焊割前,應了解管道或容器內裝的是什么液體或氣體,殘存的液體或氣體應清除干凈,并將所有的閥門全部打開,否則不能進行焊、割操作。
(4)若焊、割儲存過原油、汽油、煤油或其他易燃容器時,需將容器孔、蓋全部打開,用堿水將容器內壁清洗干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干后,方可進行焊、割操作。
(5)在高空焊割操作時,必須使用安全帶。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內,并設置接火盤,以防火花濺落引起火災或切掉的余料落下砸傷人。
篇3:氣焊(氣割)工程安全生產技術措施
氣焊(割)工程的安全生產技術措施
1.點燃焊(割)炬時,應先開乙炔閥點火,然后開氧氣閥調整火焰。關閉時應先關閉乙炔閥,再關氧氣閥。
2.點火時,焊炬口不得對著人,不得將正在燃燒的焊炬放在工件或地面上。焊炬帶有乙炔氣和氧氣時,不得放在金屬容器內。
3.作業中發現氣路或氣閥漏氣時,必須立即停止作用。
4.作業中若氧氣管著火應立即關閉氧氣閥門,不得折彎膠管斷氣;若乙炔管著火,應先關熄炬火,可用彎折前面一段軟管的辦法止火。
5.高處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液化氣瓶不得放在作業區域正下方,應與作業點正下方保持在10m以上的距離。必須清除作業區域下方的易燃物。
6.不得將橡膠軟管背在背上操作。
7.作業后應卸下減壓器,擰上氣瓶安全帽,將軟管盤起捆好,掛在室內干燥處;檢查操作場地確認無著火危險后方可離開。
8.冬天露天作業時,如減壓閥軟管和流量計凍結,應使用熱水(熱水袋)、蒸氣或暖氣設備化凍,嚴禁用火烘烤。
9.使用氧氣瓶應遵守下列規定:
9.1.使用氧氣瓶與其他易燃氣瓶、油脂易燃、易爆物品分別存放。
9.2.存儲高壓氣瓶時應旋緊瓶帽,放置整齊,留有通道,加以固定。
9.3.氣瓶庫房應與高溫、明火地點保持10m以上的距離。
9.4.氧氣瓶在運輸時應平放,并加以固定,其高度不得超過車廂板。
9.5.嚴禁用自行車、叉車或起重設備吊運高壓鋼瓶。
9.6.氧氣瓶應設有防震圈和安全帽,搬運和使用時嚴禁撞擊。
9.7.氧氣瓶閥不得沾有油脂、灰土。不得用帶油脂的工具、手套或工作服接觸氧氣瓶閥。
9.8.氧氣閥不得在強烈日光下曝曬,夏季露天工作時,應搭設防曬罩、棚。
9.9.氧氣瓶與焊炬、割炬、爐子和其他明火的距離應不小于10m。與乙炔瓶的距離不得小于5m。
9.10.開啟氧氣瓶閥門時,操作人員不得面對減壓器,應用專用工具。開啟動作要緩慢,
9.11.壓力表指針應靈敏、正常。氧氣瓶中的氧氣不得全部用盡,必須保持不小于49Kpa的壓強。
9.12.嚴禁使用無減壓器的氧氣瓶作業。
9.13.安裝減壓器時,應首先檢查氧氣瓶閥門,接頭不得有油脂,并略開閥門清除油垢,然后安裝減壓器。作業人員不得正對氧氣瓶閥門出氣口。關閉氧氣閥門時,必須先松開減壓器的活門螺絲。
9.14.作業中,如發現氧氣瓶閥門失靈或損壞不能關閉時,應待瓶內的氧氣自動逸盡后,再進行拆卸修理。
9.15.檢查瓶口是否漏氣時,應使用肥皂水涂在瓶口上觀察,不得用明火試。冬季閥門被凍結時,可用溫水或蒸汽加熱,嚴禁用火烤。
10.使用乙炔瓶應遵守下列規定:
10.1.現場乙炔瓶儲存量不得超過5瓶,5瓶以上時應放在儲存間。儲存間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5m,并應通風良好,設有降溫設施、消防設施和通道,避免陽光直射。
10.2.儲存乙炔瓶時,乙炔瓶應直立,并必須采取防止傾斜的措施。嚴禁與氯氣瓶、氧氣瓶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同間儲存。
10.3.儲存間必須設專人管理,應在醒目的地方設安全標志。
10.4.應使用專用小車運送乙炔瓶。裝卸乙炔瓶的動作應輕,不得拋、滑、滾、碰。嚴禁劇烈震動和撞擊。
10.5.汽車運輸乙炔瓶時,乙炔瓶應妥善固定。氣瓶宜橫向放置,頭向一方。直立放置時,車廂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
10.6.乙炔瓶在使用時必須直立放置。
10.7.乙炔瓶與熱源的距離不得小于10m。乙炔瓶表面溫度不得超過40℃。
10.8.乙炔瓶使用時必須裝設專用減壓器,減壓器與瓶閥的連接應可靠,不得漏氣。
10.9.乙炔瓶內氣體不得用盡,必須保留不小于98Kpa的壓強。
10.10.嚴禁銅、銀、汞等及其制品與乙炔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