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井下人員窒息中毒安全措施
根據神華安(2010)1號文件要求,結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及我礦實際生產狀況及可能產生的災害情況,特編制預防井下人員窒息和co中毒安全技術措施及相關規(guī)定。
一、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將產生的危害
1、一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程度:
co(%)?中毒時間?人體的反應?中毒程度
0.0024?無?無害?無
0.016?2~3小時?無征兆或輕微頭痛。?無
0.048?1~2小時?耳鳴、頭痛、眩暈、心跳。?輕微
0.128?0.5小時?肌肉酸痛、四肢無力、嘔吐、感覺遲鈍。?嚴重
0.4?0.2小時?喪失知覺、痙攣、呼吸停頓,以至死亡。?致命
1.26?1~3分鐘?停止呼吸,死亡。?致命
《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井下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不得大于0.0024%。
2、當空氣中含氧量減少時,對人體的危害程度;
氧氣濃度?人?體?的?反?應
17%?靜止時無影響,工作時喘息,呼吸困難。
15%?呼吸急促,脈搏跳動加速,判斷和意識能力減弱。
10--12%?失去勞動能力,失去理智,時間稍長將有生命危險。
6--9%?失去知覺,呼吸停止,幾分鐘內心臟尚跳動,急救不及時會導致死亡
備注?《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空氣中氧氣濃度不得低于20%。
二、井下一氧化碳超限和缺氧時的征兆
1、任何人發(fā)現井下任何地點有以下預兆時,即視為存在煤炭自然發(fā)火隱患及一氧化碳超限,必須立即采取措施處理,未處理完畢前,必須設置瓦斯檢查點和明顯的警標、柵欄,嚴禁人員進入威脅區(qū)域。并匯報礦調度室,查明原因,必要時迅速佩戴好隔離式自救器沿避災路線撤離。
(1)巷道空氣溫度升高、濕度增大、巷道中出現霧氣或巷道壁“掛汗”,冬季塌陷區(qū)冒出蒸氣或冰雪融化。
(2)在巷道中有煤焦油或松香油的氣味。
(3)從自燃發(fā)火處流出的水或空氣,其溫度比通常溫度高,co2氣體濃度異常增大。
(4)巷道空氣中或密閉內出現co氣體,并且人體有不舒適感,頭痛,精神疲乏等。
2、發(fā)現以下情況時,即視為巷道空氣缺氧,必須立即撤離現場,采取措施處理,未處理完畢前,必須設置瓦斯檢查點和明顯的警標、柵欄,嚴禁人員進入威脅區(qū)域。
⑴、巷道內空氣不流動或風速低于0.15m/s;
⑵、超過6m的獨頭巷道,無局部通風系統或局部通風未運行;
⑶、現場人員感覺到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判斷意識減弱時。
三、防止人員窒息和co中毒的安全技術措施
1、礦井通風系統及井下局部通風系統必須保障合理、完整、可靠,巷道風量、風速及各類有毒有害氣體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及自然發(fā)火預測預報制度進行定期檢測、分析,礦井瓦斯日報表、安全監(jiān)測日報表必須按規(guī)定堅持每天報審、簽閱,測風報表必須于完成測風的當日形成,并及時報審、簽閱,發(fā)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
2、所有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隔離式化學氧自救器。佩戴自救器的人員,必須掌握和熟悉自救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做到定期檢查;報廢的自救器要及時更換,使其在災變中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另外,為了使每個佩戴人員正確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等,人力資源科與通風隊必須每年組織培訓一次(新工人入礦時必須隨時及時組織培訓)。
3、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必須保證正常通風,杜絕無計劃停電停風現象。各掘進工作面必須嚴格按照經機電、通風、調度等部門審定的《雙風機雙電源供電系統圖》和《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接線圖》完善局部通風機的供電系統,嚴禁任何人隨意動用涉及局部通風的電氣設備,掘進工作面局扇的開啟、停止必須在瓦檢員監(jiān)督檢查下,由掘進工作面電工操作進行,嚴禁違章停送電。
4、嚴格按照《通風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類通風設施,確保各類通風設施的定期檢查和正常使用,嚴禁違章調節(jié)或破壞風門、風障、風橋等通風設施,嚴禁將兩道風門同時打開造成風流短路,嚴禁非瓦斯檢查人員違章進入柵欄、密閉前或停風的獨頭巷道內。
5、在獨頭巷道或通往采空區(qū)的巷道施工作業(yè)前,必須安設局部通風機,并且實現“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風筒要延接到施工迎頭前3-5米處。
6、獨頭巷道施工作業(yè)時,必須有專職瓦檢員現場檢查瓦斯、co和氧氣情況,施工前由瓦檢員檢查施工地點氣體,只有各種氣體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方可進行施工作業(yè);現場施工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一氧化碳報警儀,并懸掛在施工地點的上方,任何一臺報警儀發(fā)出報警信號時,必須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由瓦檢員佩帶隔離式化學氧自救器進入施工地點查明原因,如果氧氣濃度低于18%或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超限,必須立即匯報礦調度室、通風隊、生產技術科通風組,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7、井下任何人員不得隨意進入設有柵欄的獨頭巷道內、密閉附近進行作業(yè)或者休息。井下密閉檢查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共同進行,閉墻內外檢查至少1次/周,檢查密閉的瓦斯檢查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確保自身站位安全,氣體濃度不超限的情況下,方可進行檢查操作。密閉檢查時必須1人在柵欄處監(jiān)護,1人在閉前操作,嚴禁檢查人員面對開啟的檢查孔作業(yè)。
8、井下使用膠輪車、油品電機車運輸作業(yè)時,暫時不工作的車輛應將發(fā)動機熄滅,禁止長時間無效發(fā)動,防止汽車尾氣超限和消耗氧氣。
9、各掘進工作面及局部通風地點發(fā)生無計劃停風時,跟班隊長及瓦檢員、安檢員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到全負壓通風地點,在局部通風巷道口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并匯報礦調度室。
10、礦井主扇停止運轉時,井下所有作業(yè)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先撤到進風大巷中,由礦總值班迅速決定工作人員是否全部撤至地面,并迅速打開回風斜井井口風門,利用自然風壓通風。
11、井下發(fā)生瓦斯、煤塵爆炸及火災時,所有人員必須立即佩帶好隔離式自救器沿避災路線撤離,到達安全地點前不得摘掉自救器。
12、制氮車間制氮機的開停機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同意、調度室通知后,方可嚴格按照礦規(guī)定的業(yè)務流程進行。具體為:由通風隊根據采空區(qū)中的氣體成分,確定采空區(qū)注氮量及注氮時間,編制開機注氮申請單,經礦生產技術科通風組、安監(jiān)科、調度室、機電科、機電隊、總工程師簽字審批后,將申請單交給制氮車間司機,制氮司機收到申請單后,必須向礦調度室打電話確認是否開機注氮,經調度室同意后方可進行開機操作。
13、任何人如發(fā)現注氮管路漏氣或綜采工作面氮氣泄露,造成巷道內氧氣濃度底于18%時,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在此情況下,無需簽批停機注氮申請單,調度室可立即向制氮車間下達停機命令,制氮司機接到命令后,必須立即進行停機操作。
14、注氮期間,輸氮主干管路必須每三天一次、各支管路必須每天一次派專人進行檢查與維護,保持管路、閥門良好,不得發(fā)生漏氣,并作好記錄。
15、在注氮過程中,通風隊派專人對注氮系統進行巡檢,發(fā)現漏氣時,及時通知制氮車間停止注氮,并將進氣閥門關閉后,方可處理。
16、在每次注氮前,必須有專人在采煤工作面下順槽負責檢查出氮口處閥門的完好情況,并將其打開,當注氮工作結束時,及時將閥門關閉。在注氮過程中及時記錄壓力表、流量計的數值,并詳細檢查機巷輸氮管路情況,防止管路被堵或漏氣。
17、通風隊必須保證安全監(jiān)測、束管監(jiān)測系統的正常運行,利用束管監(jiān)測、安全監(jiān)測系統設置的各類傳感器,隨時掌握采空區(qū)、工作面和回風順槽中o2、n2和co等氣體的濃度。在注氮過程中,地面監(jiān)測室人員,必須及時對布置在工作面的束管進行氣體成份分析,當氧氣濃度低于18%時,必須立即通知調度室停止注氮工作,并電話通知井下人員及時關閉出氮口處的閥門。
18、通風隊每班安排一名瓦斯檢查員隨時對工作面及其回風順槽中的o2、co和ch4濃度進行檢查,必須要保證工作面風流中的氧氣濃度。若出現工作面或回風流中氧氣濃度小于18%,應立即撤出所有人員,設置柵欄和警標,禁止一切人員進入,并及時匯報礦調度室。在確認為注氮量過大造成缺氧時,應采用間歇式注氮方式。
19、通風隊必須加強對主要漏風通道封堵和管理,以減少氮氣泄漏。如:注氮前在采空區(qū)上、下隅角掛風帳、充填沙袋、地表裂縫充填等堵漏風工作,對與采空區(qū)相連的舊巷進行及時封堵和經常性檢查,防止因氮氣泄露造成氧氣濃度降低的隱患。
20、井下不得出現盲巷,凡長度超過6米、入口寬度不小于1.5米的巷道必須實現局部通風,保證正常有效通風。盲巷、廢棄巷道、采空區(qū)等地點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進行管理,必須及時封閉。
21、采掘工作面遇有地質構造發(fā)生變化地段和ch4及n2局部富集且有異常時要停止施工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2、爆破作業(yè)時,要堅持使用水炮泥,吸收炸藥爆炸時產生的no2,堅持放炮噴霧和放炮后噴霧灑水,加強通風及時吹散炮煙,炮煙未吹散不得進入迎頭。
23、必須配齊各類通風檢測儀表、儀表,提高監(jiān)測手段,防止通風安全檢測失控。進入災區(qū)探險、不通風巷道作業(yè)或啟封巷道恢復通風時,必須事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由兼職救護隊或寧東救護隊負責處理,待恢復正常通風后,工人方可進入作業(yè)。
24、井下瓦檢員的配備數量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瓦斯檢查員必須在井下指定地點交接班,瓦斯檢查有記錄可查,杜絕空班漏檢、假檢,瓦斯檢查必須做到“三對口”。遇有特殊情況,必須設置專職瓦檢員,并注意本區(qū)域內的通風、防塵設施,發(fā)現問題及時匯報。放炮員必須隨身攜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嚴格執(zhí)行“一炮三檢”、“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各級管理人員及流動電鉗工都應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149條的規(guī)定佩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
25、對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斷電、撤人、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進入。獨頭巷道或長期停風地點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封閉。井下有計劃停風的地點,要嚴格按照停風、無風地點的瓦斯管理制度進行重點管理,在恢復正常通風前,必須進行瓦斯、氧氣、溫度、co濃度的檢查,并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對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的巷道,嚴禁人員入內。
26、通風隊和機電科必須定期檢查、測試局部通風機性能,《掘進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應有風量設計、局部通風機的選型設計。加強局部通風管理,特別是風筒延伸質量的管理,杜絕風筒接漏、吊掛不平、擠壓及拐死彎等現象。對于性能不良,選型不當或損壞的局部通風機嚴禁使用,并由機電隊及時維修。
27、井下出現瓦斯積聚時,無論何處都屬于重大隱患,任何人不得麻痹大意,掉以輕心,通風隊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否則不得進行作業(yè)。
28、每班安監(jiān)員、瓦檢員要對所檢查的區(qū)域內防止人員窒息和中毒措施的執(zhí)行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凡發(fā)現不按本措施或《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執(zhí)行以及存在異常情況的,一律不得開工作業(yè),必須采取措施處理完畢后方可進行正常施工。
29、安管科必須每旬組織機電、通風、生產、調度等部門專業(yè)人員對進行所有部位進行一次防止人員窒息和中毒措施執(zhí)行情況檢查,并及時將檢查存在問題以“五定”形式通知相關區(qū)隊進行整改落實,存在問題較嚴重的,要立即停工處理。
篇2:井下作業(yè)中毒安全事故分析預防措施
井下作業(yè)中毒安全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
進入地下管井作業(yè)發(fā)生中毒窒息事故的事情常有耳聞,是什么原因呢?筆者對幾起地下管井作業(yè)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供大家參考。
事故原因
多次事故發(fā)生后,化驗分析報告顯示,化糞池內有害氣體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氫、一氧化碳、沼氣等。這里僅以硫化氫為例,對其性質和危害加以分析。硫化氫為無色,具有臭雞蛋味,屬二級毒物,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有明顯的刺激作用。低濃度時,對呼吸道及眼的刺激作用明顯。濃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癥狀。
硫化氫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接觸濕潤粘膜與鈉離子形成的硫化鈉引起的。硫化氫的全身作用是通過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三價鐵及二硫鍵起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影響細胞氧化過程,造成細胞組織缺氧。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為敏感,因此首先受害。高濃度時,則引起頸動脈竇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濃度時,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樞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電擊樣中毒。
在城市地下,縱橫交錯地分布著大量污水管線,廠區(qū)、居民區(qū)等散布著成千上萬的污水管井和化糞池,一些角落堆積著許多生活垃圾。由于污水和垃圾中富
含大量蛋白質等有機物,產生大量硫化氫、一氧化碳和沼氣等有毒有害氣體和沼氣等有毒有害氣體,加之大部分污水管井、污水池是密閉的,空氣不流通,有毒有害氣體得不到散逸,長久集聚在井底、池內,致使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過高。當作業(yè)人員直接下到井中、池內管道內進行作業(yè)時,有毒有害氣體經呼吸道侵入人體,極易的導致急性職業(yè)中毒的發(fā)生,造成人員傷亡。上述幾起事故,就是高濃度的硫化氫吸入人體后,造成急性中毒而引起的。
防范措施
第一,要利用多種形式對職工、居民和從業(yè)人員進行安全常識和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知識宣傳教育,讓大家了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的性質、危害,知道哪些地方容易產生有害氣體,如何預防這些氣體的危害,提高從業(yè)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
第二,各有關單位要建立、健全地下管井疏通作業(yè)操作規(guī)程,為從事管井疏通作業(yè)人員配備職業(yè)危害防護設備及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防毒口罩、安全繩等;
第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定期對容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進行檢查,及時清理垃圾、糞便、紙漿等有機物,保持市容清潔,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jié),防止有機物發(fā)酵后產生硫化氫等有害氣體;
第四,有關單位要配備快速氣體檢測儀,及時掌握污水池及地下管井等場所有毒有害氣體的種類及濃度,采取必要的通風排毒措施,嚴禁在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標時無防護、冒險作業(yè);
第五,建立、健全本單位地下管井及有害氣體場所作業(yè)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演練。一旦發(fā)生井下急性硫化氫等有毒氣體中毒事故時,救援人員切忌盲目進入池內或管道內救人,一定要在佩戴防毒口罩,系好安全繩,并有專人監(jiān)護的條件下施救,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如發(fā)生急性中毒,應立即將患者撤離現場,移至空氣流通外,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有條件的還應給予吸氧;有眼部損傷者,應盡快用清水反復沖洗;對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對休克者應讓其取平臥位,頭稍低;對昏迷者應及時清除口腔內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及時撥打急救電話,將中毒者送至醫(yī)療機構進行救治。
許多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同時也是受害者,他們大多數是死于無知,而真正應該對事故負責的是這些單位的管理者。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宣傳教育不落實、安全管理不到位才是造成群死群傷的真正原因。
為了使這樣的事故不再重現,有必要對進入地下管井作業(yè)發(fā)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進行宣傳教育,以便讓居民和職工進一步了解其性質和危害,以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fā)生。
篇3:預防井下人員窒息中毒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神華安(2010)1號文件要求,結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及我礦實際生產狀況及可能產生的災害情況,特編制預防井下人員窒息和CO中毒安全技術措施及相關規(guī)定。
一、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將產生的危害
1、一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程度:
CO(%)?中毒時間?人體的反應?中毒程度?
0.0024?無?無害?無?
0.016?2~3小時?無征兆或輕微頭痛。?無?
0.048?1~2小時?耳鳴、頭痛、眩暈、心跳。?輕微?
0.128?0.5小時?肌肉酸痛、四肢無力、嘔吐、感覺遲鈍。?嚴重?
0.4?0.2小時?喪失知覺、痙攣、呼吸停頓,以至死亡。?致命?
1.26?1~3分鐘?停止呼吸,死亡。?致命?
《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井下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不得大于0.0024%。
2、當空氣中含氧量減少時,對人體的危害程度;
氧氣濃度?人?體?的?反?應?
17%?靜止時無影響,工作時喘息,呼吸困難。?
15%?呼吸急促,脈搏跳動加速,判斷和意識能力減弱。?
10--12%?失去勞動能力,失去理智,時間稍長將有生命危險。?
6--9%?失去知覺,呼吸停止,幾分鐘內心臟尚跳動,急救不及時會導致死亡?
備注?《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空氣中氧氣濃度不得低于20%。?
二、井下一氧化碳超限和缺氧時的征兆
1、任何人發(fā)現井下任何地點有以下預兆時,即視為存在煤炭自然發(fā)火隱患及一氧化碳超限,必須立即采取措施處理,未處理完畢前,必須設置瓦斯檢查點和明顯的警標、柵欄,嚴禁人員進入威脅區(qū)域。并匯報礦調度室,查明原因,必要時迅速佩戴好隔離式自救器沿避災路線撤離。
(1)巷道空氣溫度升高、濕度增大、巷道中出現霧氣或巷道壁“掛汗”,冬季塌陷區(qū)冒出蒸氣或冰雪融化。
(2)在巷道中有煤焦油或松香油的氣味。
(3)從自燃發(fā)火處流出的水或空氣,其溫度比通常溫度高,CO2氣體濃度異常增大。
(4)巷道空氣中或密閉內出現CO氣體,并且人體有不舒適感,頭痛,精神疲乏等。
2、發(fā)現以下情況時,即視為巷道空氣缺氧,必須立即撤離現場,采取措施處理,未處理完畢前,必須設置瓦斯檢查點和明顯的警標、柵欄,嚴禁人員進入威脅區(qū)域。
⑴、巷道內空氣不流動或風速低于0.15m/s;
⑵、超過6m的獨頭巷道,無局部通風系統或局部通風未運行;
⑶、現場人員感覺到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判斷意識減弱時。
三、防止人員窒息和CO中毒的安全技術措施
1、礦井通風系統及井下局部通風系統必須保障合理、完整、可靠,巷道風量、風速及各類有毒有害氣體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及自然發(fā)火預測預報制度進行定期檢測、分析,礦井瓦斯日報表、安全監(jiān)測日報表必須按規(guī)定堅持每天報審、簽閱,測風報表必須于完成測風的當日形成,并及時報審、簽閱,發(fā)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
2、所有入井人員必須隨身攜帶隔離式化學氧自救器。佩戴自救器的人員,必須掌握和熟悉自救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做到定期檢查;報廢的自救器要及時更換,使其在災變中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另外,為了使每個佩戴人員正確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等,人力資源科與通風隊必須每年組織培訓一次(新工人入礦時必須隨時及時組織培訓)。
?3、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必須保證正常通風,杜絕無計劃停電停風現象。各掘進工作面必須嚴格按照經機電、通風、調度等部門審定的《雙風機雙電源供電系統圖》和《風電閉鎖、瓦斯電閉鎖接線圖》完善局部通風機的供電系統,嚴禁任何人隨意動用涉及局部通風的電氣設備,掘進工作面局扇的開啟、停止必須在瓦檢員監(jiān)督檢查下,由掘進工作面電工操作進行,嚴禁違章停送電。
4、嚴格按照《通風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類通風設施,確保各類通風設施的定期檢查和正常使用,嚴禁違章調節(jié)或破壞風門、風障、風橋等通風設施,嚴禁將兩道風門同時打開造成風流短路,嚴禁非瓦斯檢查人員違章進入柵欄、密閉前或停風的獨頭巷道內。
5、在獨頭巷道或通往采空區(qū)的巷道施工作業(yè)前,必須安設局部通風機,并且實現“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風筒要延接到施工迎頭前3-5米處。
6、獨頭巷道施工作業(yè)時,必須有專職瓦檢員現場檢查瓦斯、CO和氧氣情況,施工前由瓦檢員檢查施工地點氣體,只有各種氣體濃度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方可進行施工作業(yè);現場施工負責人、瓦斯檢查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氧氣兩用儀、一氧化碳報警儀,并懸掛在施工地點的上方,任何一臺報警儀發(fā)出報警信號時,必須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由瓦檢員佩帶隔離式化學氧自救器進入施工地點查明原因,如果氧氣濃度低于18%或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超限,必須立即匯報礦調度室、通風隊、生產技術科通風組,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7、井下任何人員不得隨意進入設有柵欄的獨頭巷道內、密閉附近進行作業(yè)或者休息。井下密閉檢查必須由兩名瓦檢員共同進行,閉墻內外檢查至少1次/周,檢查密閉的瓦斯檢查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確保自身站位安全,氣體濃度不超限的情況下,方可進行檢查操作。密閉檢查時必須1人在柵欄處監(jiān)護,1人在閉前操作,嚴禁檢查人員面對開啟的檢查孔作業(yè)。
8、井下使用膠輪車、油品電機車運輸作業(yè)時,暫時不工作的車輛應將發(fā)動機熄滅,禁止長時間無效發(fā)動,防止汽車尾氣超限和消耗氧氣。
9、各掘進工作面及局部通風地點發(fā)生無計劃停風時,跟班隊長及瓦檢員、安檢員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到全負壓通風地點,在局部通風巷道口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入內,并匯報礦調度室。
10、礦井主扇停止運轉時,井下所有作業(yè)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切斷電源,先撤到進風大巷中,由礦總值班迅速決定工作人員是否全部撤至地面,并迅速打開回風斜井井口風門,利用自然風壓通風。
11、井下發(fā)生瓦斯、煤塵爆炸及火災時,所有人員必須立即佩帶好隔離式自救器沿避災路線撤離,到達安全地點前不得摘掉自救器。
?12、制氮車間制氮機的開停機必須經礦總工程師同意、調度室通知后,方可嚴格按照礦規(guī)定的業(yè)務流程進行。具體為:由通風隊根據采空區(qū)中的氣體成分,確定采空區(qū)注氮量及注氮時間,編制開機注氮申請單,經礦生產技術科通風組、安監(jiān)科、調度室、機電科、機電隊、總工程師簽字審批后,將申請單交給制氮車間司機,制氮司機收到申請單后,必須向礦調度室打電話確認是否開機注氮,經調度室同意后方可進行開機操作。
13、任何人如發(fā)現注氮管路漏氣或綜采工作面氮氣泄露,造成巷道內氧氣濃度底于18%時,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在此情況下,無需簽批停機注氮申請單,調度室可立即向制氮車間下達停機命令,制氮司機接到命令后,必須立即進行停機操作。
14、注氮期間,輸氮主干管路必須每三天一次、各支管路必須每天一次派專人進行檢查與維護,保持管路、閥門良好,不得發(fā)生漏氣,并作好記錄。
15、在注氮過程中,通風隊派專人對注氮系統進行巡檢,發(fā)現漏氣時,及時通知制氮車間停止注氮,并將進氣閥門關閉后,方可處理。
16、在每次注氮前,必須有專人在采煤工作面下順槽負責檢查出氮口處閥門的完好情況,并將其打開,當注氮工作結束時,及時將閥門關閉。在注氮過程中及時記錄壓力表、流量計的數值,并詳細檢查機巷輸氮管路情況,防止管路被堵或漏氣。
17、通風隊必須保證安全監(jiān)測、束管監(jiān)測系統的正常運行,利用束管監(jiān)測、安全監(jiān)測系統設置的各類傳感器,隨時掌握采空區(qū)、工作面和回風順槽中O2、N2和CO等氣體的濃度。在注氮過程中,地面監(jiān)測室人員,必須及時對布置在工作面的束管進行氣體成份分析,當氧氣濃度低于18%時,必須立即通知調度室停止注氮工作,并電話通知井下人員及時關閉出氮口處的閥門。
18、通風隊每班安排一名瓦斯檢查員隨時對工作面及其回風順槽中的O2、CO和CH4濃度進行檢查,必須要保證工作面風流中的氧氣濃度。若出現工作面或回風流中氧氣濃度小于18%,應立即撤出所有人員,設置柵欄和警標,禁止一切人員進入,并及時匯報礦調度室。在確認為注氮量過大造成缺氧時,應采用間歇式注氮方式。
19、通風隊必須加強對主要漏風通道封堵和管理,以減少氮氣泄漏。如:注氮前在采空區(qū)上、下隅角掛風帳、充填沙袋、地表裂縫充填等堵漏風工作,對與采空區(qū)相連的舊巷進行及時封堵和經常性檢查,防止因氮氣泄露造成氧氣濃度降低的隱患。
20、井下不得出現盲巷,凡長度超過6米、入口寬度不小于1.5米的巷道必須實現局部通風,保證正常有效通風。盲巷、廢棄巷道、采空區(qū)等地點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進行管理,必須及時封閉。
21、采掘工作面遇有地質構造發(fā)生變化地段和CH4及N2局部富集且有異常時要停止施工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2、爆破作業(yè)時,要堅持使用水炮泥,吸收炸藥爆炸時產生的NO2,堅持放炮噴霧和放炮后噴霧灑水,加強通風及時吹散炮煙,炮煙未吹散不得進入迎頭。
23、必須配齊各類通風檢測儀表、儀表,提高監(jiān)測手段,防止通風安全檢測失控。進入災區(qū)探險、不通風巷道作業(yè)或啟封巷道恢復通風時,必須事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由兼職救護隊或寧東救護隊負責處理,待恢復正常通風后,工人方可進入作業(yè)。
24、井下瓦檢員的配備數量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瓦斯檢查員必須在井下指定地點交接班,瓦斯檢查有記錄可查,杜絕空班漏檢、假檢,瓦斯檢查必須做到“三對口”。遇有特殊情況,必須設置專職瓦檢員,并注意本區(qū)域內的通風、防塵設施,發(fā)現問題及時匯報。放炮員必須隨身攜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嚴格執(zhí)行“一炮三檢”、“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各級管理人員及流動電鉗工都應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149條的規(guī)定佩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
25、對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否則必須斷電、撤人、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人員進入。獨頭巷道或長期停風地點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封閉。井下有計劃停風的地點,要嚴格按照停風、無風地點的瓦斯管理制度進行重點管理,在恢復正常通風前,必須進行瓦斯、氧氣、溫度、CO濃度的檢查,并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對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的巷道,嚴禁人員入內。
26、通風隊和機電科必須定期檢查、測試局部通風機性能,《掘進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應有風量設計、局部通風機的選型設計。加強局部通風管理,特別是風筒延伸質量的管理,杜絕風筒接漏、吊掛不平、擠壓及拐死彎等現象。對于性能不良,選型不當或損壞的局部通風機嚴禁使用,并由機電隊及時維修。
27、井下出現瓦斯積聚時,無論何處都屬于重大隱患,任何人不得麻痹大意,掉以輕心,通風隊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否則不得進行作業(yè)。
28、每班安監(jiān)員、瓦檢員要對所檢查的區(qū)域內防止人員窒息和中毒措施的執(zhí)行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凡發(fā)現不按本措施或《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執(zhí)行以及存在異常情況的,一律不得開工作業(yè),必須采取措施處理完畢后方可進行正常施工。
29、安管科必須每旬組織機電、通風、生產、調度等部門專業(yè)人員對進行所有部位進行一次防止人員窒息和中毒措施執(zhí)行情況檢查,并及時將檢查存在問題以“五定”形式通知相關區(qū)隊進行整改落實,存在問題較嚴重的,要立即停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