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煤礦防治水規定》切實抓好礦井防治水工作。確保安全生產,特根據我礦實際編制礦井防治水措施及水害預警程序。
一、建立健全防治水領導機構
1、成立了礦井防治水工作領導組
礦?長:?郭愛權
總?工:?馬錫友
成?員?:閆志剛、黃明光、王占東、曹繼偉、李清臣、郝達來、劉學全、史永成、朱彩飛、趙強
二、地形地貌
井田內的地形特征為東北高,西南低,地形標高為1160m~1260m,高差為100m。以風積沙漠地貌為主,呈波狀起伏,微地貌形態有新月形沙丘、沙壟等,流水地貌分布在井田西部的烏蘭木倫河,河流兩側可見ⅰ、ⅱ、ⅲ級階地,第四系薩拉烏素組湖積地層多為風蝕地貌。
三、地表水系
區內地表水系較發育,主要河流為位于井田西部的烏蘭木倫河及位于井田東南部的烏蘭木倫河支流~考考賴溝,烏蘭木倫河發源于鄂爾多斯市
巴定溝,流徑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于陜西省神木縣匯入黃河,全長228km,流域面積8706km2,內蒙古境內長117km,流域面積3041km2,為常年徑流,年平均流量為337mm3,其中凈水304mm3,年含砂量44mt,據黃河水利委員會所設王道恒塔水文站歷年觀測成果,該河最大洪流量為9760m3/s(1976.8.2),貧水期流量一般為3.13m3/s。最低侵蝕基準面為1228.23m,最高洪水位為1238.66m??伎假嚋习l源于工作區中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全長約6km,至石圪臺井田東南角流入烏蘭木倫河,該溪為常年性地表徑流,流量一般為0.158m3/s,雨季有所加大,是神東煤炭公司的供水水源地。
四、氣象
本區氣候屬于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春季多風,秋季涼爽,全年少雨,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降雨量多集中于每年7、8、9三個月,年降雨量為100.8~593.5mm,年蒸發量為2297.4~2833.7mm,是降水量的4~5倍。氣溫最高為36.6℃(1975年7月16日),最低為-30.1℃(1974年12月14日),年平均氣溫為6.2℃。春冬兩季風力較大,一般在4級以上,最大風力可達10級,年平均風速3.5m/s,風向多為西北風。冰凍期較長,最長凍土天數為167天(1976年)最大凍土深度為2.04m(1964年3月1日)。
五、礦區水文地質概況
1、本礦位于烏蘭木倫河、束會川兩河分水嶺西側,緊靠烏蘭木倫河(據井田邊界最近處約230m),為半干旱、半沙漠地區。地形東北高,西南低,植被稀少。附近最大的地表水為烏蘭木倫河,長年有水,水量隨季節變化較大。區內最大河谷為考考賴溝,發源于勘查區東北部龍王廟灘,經礦區東南邊緣流向區外,匯入烏蘭木倫河。
區內風積沙廣布,多為波狀沙丘及平沙地,基巖沒有出露,該層厚度0.70-76.47m,厚度變化較大,東部最薄,向西變厚。該層為透水不含水層。
區內最低侵蝕基準點標高1165m。
2、含、隔水層水文地質特征
本區按地層巖性可劃分兩大類a、b、c、d、e、f六個含水層位,這些含水層由于受地層沉積厚度的不同和巖性變化及頂部地層被剝蝕的程度不同,其分布面積含水性有較大的變化。含、隔水層組合關系見表1-2-8。
(1)孔隙潛水含水層
全新統風積沙(q4eol)a含水層
區內廣泛分布,常形成沙漠地形,鉆孔揭露厚度0.70~76.47m,平均為29.89m。該層未膠結,滲透性強,可直接接受大氣降水的滲入,起到了維持補給地下水的作用。該層在地形低洼處含有少量地下水,多為透水不含水層。
(2)侏羅系碎屑巖類孔隙裂隙含水層
①b含水層
區內該層大部分被剝蝕,僅有2個鉆孔見到該層含水層,分布面積很小。
含、隔水層組合關系一覽表
表1-2-8
時代?組?合?關?系
q4?a含水層
j1-2y?第一隔水層(侏羅系泥巖、砂質泥巖、粉砂巖、下同)
b含水層(侏羅系細、中、粗砂巖,下同)
第二隔水層(含2-3煤層)
c含水層
第三隔水層(含3-2煤層)
d含水層
第四隔水層(含4-2煤層)
e含水層
第五隔水層(含5-2煤層)
f含水層
第六隔水層(含6-2煤層)
②c、d含水層
該層在區內大范圍分布,為主要含水層,單位涌水量0.0088l/s·m,滲透系數0.0116m/d,水質為重碳酸鈣型水,水位標高為1254.99m。其中c含水層厚度0~59.95m,平均厚度29.19m,d含水層厚度1.2~31.54m,平均厚度17.11m。注:鄰區抽該段水單位涌水量0.0168~0.0593l/s·m,滲透系數0.0368m/d。
③e、f含水層
由于該區僅抽一段j1-2y混合水,故滲透系數、單位涌水量同c、d含水層。其中e含水層全區分布,厚度為4.58~37.74m,平均厚度17.82m,f含水層井田內分布范圍較小,厚度0~25.62m。平均厚度7.37m。
巴圖塔井田抽該段水結果:單位涌水量0.0054l/s·m,滲透系數0.0166m/d,水質為重碳酸、氯化物鈉型水,水位標高為1262.64m。
(3)隔水層
從第四系底界開始,至6-2煤層止,以煤層做為間隔標志。共有6個隔水層分布,與煤層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其中第一、二隔水層在井田內大部分剝蝕或切割厚度極不穩定。c含水層以下各隔水層(包括煤層),未受到剝蝕,厚度相對穩定。因各含水層分布面積及厚度變化較大,局部地段各隔水層厚度難以單獨統計,故沒再逐一做厚度劃分。
3、充水因素分析
礦坑充水是影響礦井正常開采的主要因素,礦坑充水條件可以綜合為兩方面,即充水途徑和充水水源。只有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礦坑水。
(1)充水途徑
本區地質構造簡單,基本表現為平緩的單斜構造形態,未發現大的斷層及裂隙帶,地表大面積被第四系風積沙掩蓋。因此,本區充水途徑淺部主要以順巖層孔隙、裂隙滲透為主,深部則以沿地層層面及巖層的孔隙、裂隙側向逕流為主。
另外,煤層開采后,可使采空區產生頂板冒落,形成冒落裂隙帶向礦坑充水。
(2)充水水源
區內可構成礦坑充水的水源主要有大氣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
①大氣降水充水因素分析
據伊金霍洛旗氣象資料,該區年降水量為194.7~531.6mm,平均356.4mm,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7、8、9三個月。由于勘查區全部被第四系風積沙掩蓋,可直接接受大氣降水的滲入(經驗數據:滲入量約占降水量的5%左右)起到收集大氣降水的作用,也起了維持補給地下水的作用。大氣降水在該層滯留后經基巖風化裂隙和巖層層面緩慢滲入,補給下伏充水含水層,即發生間接補給。
本區受大氣降水影響的主要是3-1煤組,由于局部煤層頂板薄,大氣降水可直接通過第四系沙層直接或間接滲入煤層中,使礦坑充水。
②地表水充水因素分析
區內主要地表水為考考賴溝,發源于核實區東北部龍王廟灘,長年有水,下游溝口實測流量190~500l/s,溝兩側堆積有較厚的第四系風積沙,從現有資料分析,在礦體未來開采時,地表水主要以地表逕流排泄于區外,滲入地下很少。只有在煤層頂板較薄處開采時,由于開采時的振動和采空后產生的冒落帶,可使地表水溝通,造成礦坑充水。本區3-1煤組局部地段頂板較薄,開采時應避開這些地段,或采取有效防護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③地下水充水因素分析
礦井開采方式為井下開采,故地下水是礦坑涌水主要的直接充水水源之一。區內3-1煤組以上基巖因受剝蝕,局部較薄,有利于大氣降水的直接或間接滲透補給,易形成地下潛水,在3-1煤組埋藏較淺處,在開采時潛水為主要充水水源。4-2煤及以下煤組頂底板大部都有較穩定的隔水層,地下水類型為承壓水。根據抽水試驗結果得知:該段水量較小,地下水充水來源主要以側向逕流補給為主,對礦坑充水影響較小。
4-2煤層則選用承壓水計算公式,開采時涌水量應是4-2煤層以上的總和,即:110m3/h。
4、礦區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及復雜程度評價
區內完全被第四系風積沙掩蓋,易接受大氣降水補給,且滲透性好,為一透水沙層。下伏地層可直接接受第四系沙層的滲透補給,因此,礦床以孔隙水、孔隙~裂隙水充水為主,孔隙~裂隙水具有較高的水頭壓力,單位涌水量均小于0.01l/s·m,地表無大的水體及建筑,但各抽水段地質構造簡單,無大的斷層及裂隙帶,礦井疏干排水不會引起地表變形。因此,井田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但考慮到考考賴溝水源地保護、礦體位于侵蝕基準面以下等因素。該區水文地質類型應屬第一~第二類,第二型,屬于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礦區。
5、供水水源
本礦采用經凈化處理后的井下水作為礦井生產、井下灑水的水源,剩余部分排放到工業場地附近的烏蘭木倫河。生活用水水源由神東公司自來水管網供給。
6、礦井涌水量預算
儲量核實報告涌水量預算,由于含水層厚度受人為劃分及抽水試驗受時間限制等因素,故計算參數不同程度的受到一些影響,涌水量也相應受到一定的影響。通過對4-2煤層選用承壓水計算公式,開采時涌水量應是4-2煤層以上的總和,預算礦井正常涌水量為110m3/h。經與實際調查相鄰的烏蘭木倫礦實際開拓巷道涌水量(q=90~110m3/h)比照,認為所選參數及計算方法正確,數據可靠,可作為預算礦坑涌水量的依據。并建議生產部門在開采過程中根據實際涌水量及時調整排水設施。
六、工程地質
該區全部被第四系風積砂所覆蓋,風積砂厚度基本表現為東及東南部較薄,中西部較厚的特征、區內沒有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變形、塌陷等不良工程地質現象。僅在一些溝谷切割較陡處,因流水的侵蝕作用,有小型的坍塌和風積砂滑坡現象。
勘探時巖石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結果表明:淺部基巖抗壓強度一般較低,隨深度增加,其抗壓強度有所增大。
該區煤層頂、底板均為侏羅系碎屑巖類巖層,斷裂不發育,煤層間有貧水砂巖分布。上部煤層開采后,局部地段冒落帶直接切入第四系,可引起地表塌陷或開裂,水沙可潰入礦井。因此,勘型為第三類中等復雜型。
周邊礦井
根據礦方提供,本礦井周邊有四個礦井。位于本礦北部為烏蘭木倫煤礦,西北部為華能井煤礦,東部為朝陽煤礦,南部為神木考考賴溝煤礦。烏蘭木倫煤礦、華能井煤礦及朝陽煤礦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三個礦井均與本礦無礦權爭議;神木考考賴溝煤礦位于陜西省境內,該礦井田境界與石圪臺煤礦井田境界有小部分重合現象,重合部分位于石圪臺煤礦井田東北部輸水管道保護煤柱線范圍內,雖然按照正常開采對本礦無影響,但兩個礦井存在礦權爭議問題,不符合有關規定。鑒于此種情況,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管理部門與陜西省煤炭管理部門正在進行協調,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暫未解決此事。
八、礦井水害的類型及易發突水事故的地點的分析
1、礦井水害的類型
造成我礦井水害的主要水源有大氣降水、地下水和老空水。其中地下水按其儲水空隙特征又分為孔隙水、裂隙水和巖溶水。根據水源分類,礦井水害分為:(1)、地表水害、(2)、老窯水水害(3)、孔隙水水害、(4)、裂隙水水害、(5)、灰巖水水害等
2、礦井水害事故易發生的地點
我礦井下易發生突水事故的地點是礦井正常生產的采煤、掘進工作面。在生產過程中與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溝通時,就會發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進,采空區頂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帶、導水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迓鋷Ъ傲严稁в龅綇姾畬踊蚶峡諈^、老窯、老巷道積水,水會沿裂隙帶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若導水裂縫帶高度到達地表,與地表的季節性河流、塌陷坑貫通,也會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質量不好的鉆孔,穿透含水巖層的鉆孔在采煤過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會造成透水事故。
(3)掘進工作面在掘進過程中,遇到情況不清的老窯水、采空區水、老巷道積水、鉆孔水、斷層水、陷落柱水、石灰巖溶洞水、砂巖水等,同樣是易發生透水事故的地點。
九、礦井發生突水事故的預兆
1、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透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煤層發潮發暗、有害氣體增加等。
2、每次突水前都會全部些現,有時可能發現一個或幾個,極個別情況甚至不出現。因此,必須密切注意,認真分析。
十、礦井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礦井水災的原則是,必須做好水害“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控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則。
1、探放水防治措施
(1)掘進工作面的支架應加固,背牢頂幫,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擋板,并準備一定的坑木和麻袋、黃泥等防水材料,以便隨時堵水;(2)加強探水工作面的瓦斯檢查,當瓦斯超過1%時,應立即停止探水工作;(3)清理水溝,保持水溝暢通;(4)清理巷道,保持安全撤退路線暢通:(5)在打鉆地點或附近安設專用電話;(6)測量和探放水人員必須親臨現場指揮。
2.防治地表水害的措施
(1)留設防水煤柱。礦井井田范圍有季節性河流,對礦井有危害,有透水的可能,而且不可能排干,可留設防水煤柱。
(2)溝渠改道。溝渠壓在煤層及巖層露頭部分,對采礦有透水的威脅,為此對地面山溝泄洪區進行改道。
(3)積水排干。對于塌陷區存在積水,只要有突水可能就必須將積水排干方能生產,且在生產過程中要定期查看地面積水。
3.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
井下水害包括老窯水、采空區積水、老巷道水、鉆孔水、斷層水、陷落柱水、石灰巖溶洞水等。
1、老窯水的防治
(1)現經調查周圍礦井及小窯開采采空區積水情況已查明,并繪制了圖紙和相關的資料。
(2)根據查清已有老窯的圖紙和資料。認真分析判斷后,制訂防治老窯水的方案,并認真實施。
(3)在探放水時,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鉆,要盡快匯報處理險情。
(4)在探放水時要安裝水泵和排水管路,清理好水倉,以保證萬一探出水之后不會影響生產或導致事故發生。
2、礦井采空區積水和老巷道積水的防治
技術部門測量填圖要及時準確,不能漏填,采煤工作面回采時,采空區積水和老巷道對生產有威脅,要打鉆把水疏干。掘進工作面需要掘透老巷道時,一定要先把老巷道水排干后,才能掘透老巷道。
3、鉆孔水防治
鉆孔水害防治措施是:技術部門先查清鉆孔的平面所在位置即與現采掘工作面的相對位量,然后查清鉆孔的封孔質量。如果鉆孔穿透富水層,封孔質量不好,為確保安全需請專業隊伍用鉆機重新封孔?;蛘呖梢粤舯0裁褐Wo鉆孔。
4、斷層水的防治
斷層分為透水斷層和不透水斷層。防治斷層水的措施是:根據地質報告或水文地質報告,井田內主要有f18、f19、f29逆斷層及f20正斷層富水性較強??捎昧粼O斷層防水煤柱的辦法,防治斷層面出水發生透水事故。
總之搞好礦井防治水工作,主要抓好“防、堵、截、排、疏”五方面,綜合治理措施重點是落實“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落實“有疑必停,有險必撤”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礦井防治水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礦井長治久安和安全生產。
5、煤礦企業每年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雨季受水危險的礦井,應當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視制度并且組織搶救隊伍,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當暴雨威脅礦井安全時,必須立即停產撤出井下全部人員,只有在確認暴雨洪水隱患徹底消除后方可恢復生產。
6、清理井下排水溝、儲水倉,保障水溝暢通,水倉達到應有容量。
7、加強排水設備檢修維護,保持完好。
十一、突水事故的應急預防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項
1、發現突水預兆時的應急措施
當井下出現突水征兆時,必須停止作業,撤出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并立即報告調度室,發出警報。
2、水源的判斷方法
(1)老窯水的特點是積水時間長,水量補給較差,一般屬于“死水”,鑒別時,有以下特征:1)用手指搓動,有滑潤的感覺;②用鼻聞有腐臭味,有時夾雜著臭雞蛋氣味;③用舌嘗可感覺到水發腥,有臭味;④仔細觀察,會發現水的透明度較低,水中有腐朽物懸浮或沉淀。
(2)斷層水一般通道較遠,補給較充分,多屬“活水”。水無澀味而發甜,如果在巖巷中遇到斷層水,水呈黃色,有時在巖縫中可見到淤泥。
(3)含水層水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壓力,水量充足。水中無澀臭味,水色發黃,有泥沙流出。
(4)如是石灰巖溶洞中的積水涌出,水呈黃魚或灰色,有時帶有臭味。
(5)地表水一旦涌人地下,其水量很大,破壞力極強。水中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時還會夾帶許多動植物或其他雜物。在一般情況下,水中無其他異味。
3、發生突水事故時的應急措施
1、自身安全防護
井下發生突水事故時,在現場及附近地點的工作人員應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護:
(1)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內、拐彎巷道或其他安全地點。如果情況緊急時,可抓牢頂梁、立柱或其他固定物體,防止被涌水沖倒或沖走。
(2)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增高時,現場職工應立即佩戴好隔離式自救器或壓縮氧自救器在未確定所在地點的空氣成分能否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時,禁止任何人隨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夾。
2、迅速匯報
突水事故發生后,現場及附近地點工作的人員,在脫離危險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突水的地點,涌水的程度,現場被困人員的情況等,并立即向礦井調度室報告,同時,應盡可能利用電話通知其他可能受到威脅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及時通知撤離。
3、積極妥善的組織現場搶救
(1)初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應在現場領導和老工人的組織帶領下,利用現有的人力和物力,迅速進行搶救工作。如突水地點周圍圍巖堅硬、涌水量不大,可組織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盡快堵住出水點。
(2)在水源情況不明,涌水兇猛、頂幫松散的情況下,決不可強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積突水,造成人員傷亡,擴大災情。
(3)對于受傷的礦工,應迅速搶救搬運到安全地點,立即進行急救處理。
(4)必須注意井下發生突水事故后,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戴防護器具的情況下冒險進入災區。
4、現場組織撤離
如因涌水來勢兇猛、現場無法搶救或者將危及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起來,沿著規定的避災路線和安全通道撤退道巷道制高點或地面。
在行動中,應注意下列事項:
(1)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退的行動路線和目的地告知礦井領導人。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迅速撤往突水地點以上的巷道,盡量避免進入突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
(3)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的矸石和木料撞傷。
(4)如因突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遇險人員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5)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岔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6)撤退巷道如果是豎井,人員需要從梯子間上下時,應保持好秩序,不要慌亂和爭搶。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7)撤退中,如因冒頂或積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尋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唯一的出口堵塞無法撤退時,應組織好災區避災,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等冒險行為。
5、避災自救
(1)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筑的避難硐室或快速建造的臨時避難硐室。必要時,可設置擋墻或防護板,防止涌水、煤矸和有害氣體的侵入。
(2)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文字、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于救援人員及時發現,進行營救。
十二、防水煤柱留設
1、防水煤柱的種類
防水煤柱主要有采空區防水煤柱,斷層防水煤柱,井田邊界煤柱及采區邊界煤柱等。
2、防水煤柱留設
⑴采空區防水煤柱
采空區防水煤柱根據范圍大小留設30-80m的周邊防水煤柱,確保積水不會潰入礦井,避免造成突水事故發生。
⑵斷層防水煤柱
斷層防水煤柱根據落差大小留設10-30m的周邊防水煤柱。
⑶井田邊界防水煤柱
井田邊界防水煤柱依據《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規定留設20m。
⑷采區邊界防水煤柱
采區邊界防水煤柱按照《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規定,煤柱總寬度為10m,采區邊界每側留5m。
十三、地表水防治措施
1、工業場地位于山坡上上,井田內的地形特征為東北高,西南低,地形標高為1160m~1260m,高差為100m,,井口及工業場地不會受到洪澇威脅。
2、場地內排水采用排水溝的方式,地面雨水匯集于排水溝中排出場外。同時為了防止山洪沖入場區,在場區山角處砌攔洪壩及擋土墻,以便將洪水排出場區。
3、防水堵漏。對礦井附近地表各種通道、巖溶塌陷以及可能滲水的洼地等,均應用粘土或水泥等進行回填堵漏。
4、在雨季派專人檢查礦區及附近的地面有無裂縫和老窯陷落現象,發現漏水及時處理。
十四、探放水原則
1、我公司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探放水工作必須有專人負責。
2、掘進巷道接近斷層及采空區附近時,或者水壓、水量增大,發現有異常征兆時,應及時探水。
十五、防治水措施
1、礦井開拓開采所采取的措施
⑴井下主要巷道均沿煤層布置,避免穿越煤層頂底板的含水層。
⑵在副斜井井底車場設置容量足夠的主要水倉及排水設備,主排水泵房和中央變電所的通道內設置防水密閉門,設置容量足夠的水倉及排水設備。
⑶掘進工作面配備探水鉆水泵和備用排水管。
⑷開拓大巷、采區準備巷道內布置水溝,水溝斷面積滿足礦井正常涌水,最大涌水時期的排水要求。
2、排水設施
礦井正常涌水量8m3/h;
礦井最大涌水量110m3/h。
⑴主要水倉的主、副倉布置及容量
在副斜井井底布置主要水倉,采用主、副倉分別布置形式,當一個水倉清理時,另一個水倉能正常使用,能夠容納礦井8h的正常涌水量。
⑵主要水泵型號
礦井正常涌水量8m3/h,最大涌水量110m3/h,在副斜井井底設置主排水泵房,排水管路沿副斜井敷設至地面。主排水泵運行情況:正常涌水量時期,水泵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管路一趟工作,一趟備用、檢修。每天排水時間為7.5h<20h。最大涌水量時期水泵一臺工作,二臺備用。管路一趟工作,一趟備用。每天的排水時間為8.5h<20h。
十六、探水前應注意事項
1、加強靠近探水工作面的支護,以預防高壓水沖垮煤壁及支架;
2、檢查排水系統,應根據預計出水量確定是否加大排水能力,清理水溝、水倉使其暢通和起緩沖作用;
3、水壓較大時,探水孔要設套管,以便安裝水閥控制放水量,特別危險的地區還要選擇堅固地點,砌筑水閘墻;
4、探水工作地點要安設電話,以便能及時與調度室和中央泵房、各作業地點聯系。
十七、探水時注意事項
1、探水地點要確保與相鄰地區的工作地點的聯系,一旦出水,要馬上通知水害威脅地區的工作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2、打鉆時,要時刻觀察鉆孔的情況,發現煤層疏松,鉆桿推進突然感到輕松或順著鉆桿流出來的水超過供水量時,都要特別注意,這些都是接近或鉆人積水地點的征兆。碰到這種情況,要立即停止鉆進,進行檢查。如果孔內水很大,噴射較遠,必須馬上固定鉆桿,背緊探水工作面,加固煤壁及頂底板。
3、探水工作面要經常檢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氣體,當瓦斯含量達1%時,必須停止鉆進;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使其降至1%以下,方可開動機器。
十八、放水時的注意事項
1、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并要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數量及放水眼的流量。
2、要經常觀測鉆孔中水量變化情況,特別放老空積水時,當水量變小或無水時,應反復多次下鉆至原孔深度或超過原孔深度,以防鉆孔被堵塞,造成放干積水的假象,避免掘進時發生事故。
3、放水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孔內放出的瓦斯及其他有害氣體的含量,以便采取措施。
十九、礦井水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防治礦井水災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應查明礦區和礦井的水文地質情況,地測科編制中長期防治水害規劃和年度防治水害計劃,并組織實施。同時有準確的井上下對照圖、地形地質圖。要建立地表移動塌陷觀測站,測出本礦的地表移動數據。井下采掘工作面與地面河流、溝渠等的位置關系。
1.防治地表水害的措施
(1)留設防水煤柱。礦井井田范圍有季節性河流,對礦井有危害,有透水的可能,而且不可能排干,可留設防水煤柱。
(2)溝渠改道。溝渠壓在煤層及巖層露頭部分,對采礦有透水的威脅,為此對地面山溝泄洪區進行改道。
(3)積水排干。對于塌陷區存在積水,只要有突水可能就必須將積水排干方能生產,且在生產過程中要定期查看地面積水。
(4)加高主井、副井、風井的井口標高。為確保雨季安全,避免礦井周圍最高洪水及山洪爆發的影響,所以需采取加高主井、副井、風井的井口標高的方法,抗擊洪水威脅,具體每個井口加設1.5m高防洪沙袋墻,以防不測。
2.防治井下水害的措施
井下水害包括老窯水、采空區積水、老巷道水、鉆孔水、斷層水、陷落柱水、石灰巖溶洞水等。
3、老窯水的防治
(1)現經調查周圍礦井及小窯開采采空區積水情況已查明,并繪制了圖紙和相關的資料。
(2)根據查清已有老窯的圖紙和資料。認真分析判斷后,制訂防治老窯水的方案,并認真實施。
(3)在探放水時,如有透水征兆,不能起鉆,要盡快匯報處理險情。
(4)在探放水時要安裝水泵和排水管路,清理好水倉,以保證萬一探出水之后不會影響生產或導致事故發生。
4、礦井采空區積水和老巷道積水的防治
地測科測量填圖要及時準確,不能漏填,采煤工作面回采時,采空區積水和老巷道對生產有威脅,要打鉆把水疏干。掘進工作面需要掘透老巷道時,一定要先把老巷道水排干后,才能掘透老巷道。
5、鉆孔水防治
鉆孔水害防治措施是:地測科先查清鉆孔的平面所在位置即與現采掘工作面的相對位量,然后查清鉆孔的封孔質量。如果鉆孔穿透富水層,封孔質量不好,為確保安全需請專業隊伍用鉆機重新封孔。或者可以留保安煤柱保護鉆孔。
6、斷層水的防治~
斷層分為透水斷層和不透水斷層。防治斷層水的措施是:根據地質報告或水文地質報告,可用留設斷層防水煤柱的辦法,防治斷層面出水發生透水事故。
篇2:煤礦地面防治水規定
一.煤礦企業必須查清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滲漏情況,疏水能力和有關水利工程情況,掌握當地歷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
二.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必須高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區還必須避開可能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井口及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低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時,必須修筑堤壩、溝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三.井口附近或塌陷區內外的地表水體可能潰入井下時,必須采取措施,并遵守下列規定:
1.嚴禁開采煤層露頭的防水煤柱。
2.容易積水的地點應修筑溝渠,排泄積水。修筑溝渠時,應避開露頭、裂隙和導水巖層。特別低洼地點不能修筑溝渠排水時,應填平壓實;如果范圍太大無法填平時,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積水滲入井下。
3.礦井受河流、山洪和滑坡威脅時,必須采取修筑堤壩、泄洪渠和防止滑坡的措施。
4.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妥善處理,避免再滲入井下。
5.對漏水的溝渠和河床,應及時堵漏或改道。地面裂縫和塌陷地點必須填塞,填塞工作必須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6.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縫、老窯陷落和巖溶塌陷等現象。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四.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段。
五.使用中的鉆孔,必須安裝孔口蓋。報廢的鉆孔必須及時封孔。
篇3:煤礦總工程師防治水安全生產責任制
1.負責組織編制礦井防治水中長期規劃,組織、監督落實防治水工程計劃落實情況,并協助礦長解決防治水出現的重大問題。
2.負責組織編制防治水工程設計、地質說明書及防治水相關的技術措施。
3.負責組織對受水威脅地點的水情水害排查預報,具體組織防治水工程設計、計劃、防治水安全技術措施的現場落實,做好防治水工程的施工管理,質量監督檢查工作。
4.負責組織制定、貫徹水災預防和處理計劃。
5.負責按時組織召開礦井防治水技術例會,對本單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及時分析研究,及時解決安全生產中的重大安全問題,對本單位無能力解決的重大安全隱患,按權限規定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6.礦井發生重大透水、突水事故時,必須立即到現場指揮救災工作。
7.負責組織礦井防治水事故調查分析、處理工作,組織制定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