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露天煤礦雨季防治水措施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及《煤礦防治水規定》,為了保證露天煤礦在雨季生產安全不受水害威脅,露天煤礦根據礦井實際情況制定了雨季防治水措施。
一、進行雨季水情、水害分析
露天煤礦位于烏海市海南區公烏素境內,地處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礦區年平均降水量247.7mm,且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內,年蒸發量3132.1mm~3919.3mm,平均3486.1mm。礦區含水層含水貧弱,地下水流動滯緩,地下水以靜儲量為主,礦井主要補給水源為大氣降水。礦區地表無水體,僅在雨季有短暫地表徑流。礦井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采與井工開采。由于露采坑遍布井工礦井周邊,煤層露頭隔水煤柱大多被回采,露采坑破壞了地表行洪通道,增大了礦井滲漏面積,再加上井工開采采動裂隙、采空區積水等原因,盡管礦區降水量較小,但由于降雨集中,一旦洪水進入露采坑、礦井,有可能威脅礦井生產安全。
二、雨季防治水措施
為了防止露天煤礦順利度過汛期,根據煤礦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措施進行雨季水害防治:
(一)、露天開采防治水措施
1、疏通泄洪通道
雨季來臨前組織人員對露采坑周邊及上游泄洪通道進行巡查,發現通道阻塞及時進行疏通,在可能發生阻塞地段進行加壩引流。
2、構筑攔水壩
為了防止雨季大氣降水沿露采坑周邊直接進入采坑,淹沒露采工作面,威脅露采坑生產安全、加大露采坑排水負擔,根據礦井實際情況,沿露采坑周邊構筑攔水壩,壩高不低于1.5m,壩寬不低于2m,壩體材料為露采剝離物,壩體外部覆黃土。
3、進行露采坑、排土場邊坡穩定觀測
雨季必須加強露采坑、排土場邊坡穩定性觀測,防止由于降雨誘發滑坡災害。
4、建立雨季預警機制
為了防止雨季露采坑發生事故,及時掌握暴雨與洪水預警信息,在暴雨預警信息發布后應立即組織撤出人員及設備。
5、完善露采坑排水系統
雨季來臨前對露采坑排水設備進行檢修,保證雨季排水工作正常。
(二)、井工開采防治水措施
1、地面防治水措施
①加壩引流、疏通地表排泄通道
在露采坑防治措施的基礎上加壩引流,保證雨季降水沿地表順利排泄至礦井以外,減小大氣降水滲入補給井下。
②填漏堵縫
安排人員對地表裂縫及塌陷進行填埋,特別在雨季來臨前,對地表裂縫、塌陷進行徹底檢查,對達不到要求的地段重新進行填埋。
③封閉廢舊井口
雨季來臨前,對井田范圍內所有廢舊井口填埋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填埋質量達不到要求及可能導水的井口,必須重新進行封閉。
④抽排露采坑、低洼積水區積水
對露采坑、低洼積水區積水及時設泵抽排,防止滲入補給井下。
2、井下防治水措施
①健全完善排水系統
水泵、水管、配電設備、供電系統、泵房等主要排水設備在雨季來臨前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并進行一次聯合試運轉,確保運行正常。礦井水倉在雨季來臨前必須進行一次徹底清倉,確保雨季正常使用。
②嚴格執行探放水制度
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
③加強礦井涌水量觀測
加強礦井涌水量觀測,特別是礦井每次降大到暴雨時和降雨后,要及時觀測礦井涌水量變化情況,發現水量變化異常,必須及時撤出人員進行處置。
④嚴格執行雨季24小時巡查制度
在暴雨災害期間,要嚴格實施24小時不間斷巡視。當暴雨洪水可能引發淹井等事故災害緊急情況下及時撤出井下人員,發現暴雨洪水災害嚴重、可能引發淹井時,必須立即撤人,確保安全
⑤編制防洪預案、應急救援預案
編制防洪預案、應急救援預案,對預案進行學習并組織演練。加強對職工防范暴雨洪水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互救、自救能力。
⑥成立應急救援搶險隊伍
成立應急救援搶險隊伍,對應急救援搶險隊伍進行系統培訓,保證搶險隊伍在災害發生時能夠發揮作用。
⑦儲備應急救援搶險物資
儲備雨季防洪應急救援搶險物資,保障供給。
篇2:企業防治水安全確認移交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搞好礦井防治水工作,遏止和杜絕煤礦重大水害事故的發生,保障職工生命安全,保護國家資源和財產不受損失,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礦井地質規程》(試行)、《晉城煤業集團生產礦井防治水管理辦法》(試行)等要求,結合趙莊二號井防治水工作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掘進工作面
第二條掘進工作面設計審批后,地測部要分析該工作面井上下水文地質情況、積水分布范圍、周邊采掘情況等,預測掘進期間涌水量,編制超前探放水設計。
第三條探放隊要根據設計編制超前探放水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第四條掘進隊組根據探放水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內預測涌水量,提交安裝并完善排水系統、堵水材料等。
第五條掘進工作面開工驗收時,地測部、機電部對排水系統和超前探放水工作進行驗收,排水系統不到位或未進行超前探放水工作不得開工。
第六條嚴格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探放隊要嚴格按超前探放水設計及措施組織施工。
第七條掘進隊組根據工作面施工循環進度,提交1天向探放隊書面申請探放水作業。探放水作業申請單一式3份,一份探放隊、一份安監部、一份掘進隊組留存。
第八條探放隊根據探放水作業申請單要求的作業頭面、作業班次和時間,安排探放水人員到工作面進行探放水作業。
第九條安監部根據探放水作業申請單要求的作業頭面、作業班次和時間,安排安檢員到工作面監督探放水作業。
第十條探放水施工前,掘進隊組要將工作面迎頭及頂幫支護到位、浮煤清理干凈、排水設備管路安裝到位,經安檢員確認合格后,探放隊方可進行施工。
第十一條探放隊必須按設計要求方位、角度、孔深施工探水鉆孔。
第十二條探放水施工結束后,探放隊懸掛探放水標志以工作面迎頭,并將每孔探水情況(方位、角度、孔深、孔內情況)填寫在原始記錄單及探放水管理牌板上,當班班長、安檢員確認內容無誤后,在原始記錄單及探放水管理牌板上簽字認可并移交掘進隊組。
第十三條掘進隊組根據探放水管理牌板進行掘進,班長及安檢工必須班班移交探眼剩余距離、準掘距離,并在探放水管理牌板上簽字。
第十四條允許掘進距離剩余不足時,掘進隊組必須及時向探放隊書面申請探放水作業。
第十五條嚴禁掘進隊組超準掘距離掘進。一旦有超過準掘距離的情況發生時,安檢員必須責令立即停止作業,并向安監部、調度室、地測部等單位匯報,由探放隊施工超前探鉆孔。
第十六條若因地質條件影響,如煤層酥軟、見矸等情況發生時,無法滿足當天掘進時,探放隊必須及時補打探眼,根據補打情況向安監部、施工隊組下發探放水通知書。探放水通知書經安檢員、地測部簽字確認可后方可移交掘進隊組。無探放水通知書時,嚴禁隊組施工。
第三章回采工作面
第十七條回采工作面回采前,由地測部編制回采地質說明書、探放水設計,對回采工作面水文地質情況認真分析,必須時提前制定防治水方案。
第十八條探放隊根據回采地質說明書、探放水設計,編制回采工作面承壓水開采安全措施。
第十九條回采前,地測部牽頭,探放隊配合根據探放水設計或措施對該工作面提前實施物探工程。
第二十條工作面物探結束后必須編制物探成果報告,圈定工作面富水異常區域。
第二十一條探放隊根據富水異常區域相關情況安排探放水或疏放水工程,提前疏放頂底板富水異常區積水或采空區積水。
第二十二條探放水工程結束后要由地測部、生產部、安監部、探放隊和其它責任單位對防治水或探放水工程進行驗收移交。驗收不合格,不得移交。
第二十三條探放水工程結束后,探放隊編制探放水總結,對工作面富水區等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做出安全評價。
第二十四條施工隊組根據回采地質說明書、探放水設計和措施等要求,安裝和完善工作面排水系統。
第二十五條回采工作面安裝驗收移交時,地測部、機電部對工作面排水系統、供電系統進行全面檢查,看是否滿足防治水方案和排水系統設計要求。經檢查符合要求,地測部、機電部和移交雙方單位等相關部室和隊組,在開工驗收單上簽字確認后方可移交,否則不準回采。
第二十六條回采過程中地測部要跟蹤觀測工作面涌水情況,做好水害防治各項工作。
第二十七條工作面回采結束后要及時編制回采總結。
第四章其它防治水工程
第二十八條當需要實施其它防治水或探放水工程時,由地測部編制防治水或探放水工程設計。
第二十九條探放隊根據設計,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三十條相關責任單位根據防治水或探放水設計或措施要求,完成相關工作。
第三十一條探放隊根據防治水或探放水設計或措施要求,完成相關探放水或疏放水工程。
第三十二條防治水或探放水工程結束后,由地測部、生產部、安監部、探放隊和其它責任單位對防治水或探放水工程進行驗收移交。驗收不合格,不得移交。
第三十三條防治水或探放水工程結束后,探放隊及時編制探放水總結。
第五章其它
第三十四條各相關單位未按上述要求提交相關資料,似情況對責任單位或責任人處罰100-500元。
第三十五條有關單位未按上述要求移交和確認相關工作,似情況對責任單位或責任人負責人處罰200-1000元。
第三十六條對在水害預測預報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進行獎勵。
第三十七條此制度自下發之日開始執行。
篇3:H礦地測防治水質量標準化管理制度
1、及時繪定中腰線,大型貫通有設計、審批總結,各類通知符合《規程》規定。
2、嚴格按《規定》制作圖紙。
3、按要求完成地質“三書”、地質預報和水情預報,預報有針對性,簽字齊全。
4、制定年度防治水工作計劃。
5、健全各類臺帳,防治水工程有方案設計。
6、各類防隔水煤柱的留設,符合《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及《礦井水文地質規程》,各類探放水鉆孔的質量符合《礦井水文地質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