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H煤礦礦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H煤礦礦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5122

為更好地防止礦井生產建設中水災事故的發生,對礦井水患進行科學管理,建立健全我市礦井防治水有關制度,保證我市煤炭工業安全有序地發展,掌握礦井水害規律,研究解決礦井生產建設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礦井水文地質規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每一受水害威脅的礦井都要制定相應的“探、放、堵、截、排”綜合防水措施。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

二、受水害威脅的礦井必須配備有效的探放水設備。培訓探放水設備操作人員。

三、縣(市)、區局、國有地方煤礦負責對本轄區內有水災威脅礦井進行監督、督促各類防水煤柱設計、防治水措施的上報工作,并按審批權限上報審批。市局負責檢查縣(市)區局、國有地方煤礦對這項工作的落實情況。

四、每一礦井每年雨季前要組織一次防治水全面檢查工作。縣(市)區局、國有地方礦負責對重點受水患威脅礦井的檢查工作。

五、礦井必須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設備、防洪搶險物資,縣(市)區局、國有地方煤礦負責對該項工作的檢查。

六、各類礦井必須收集礦井水文地質資料建立相關檔案。

七、礦井應組織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查明礦區內報廢小井充水情況與礦區開采關系,查明地表水體、含水層與隔水層、小井老窖、各類導水構造等對礦井影響情況,并制定措施。

八、礦井應進行水文地質觀測工作,建立觀測臺帳。

九、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井、水文情況不清的礦井,要進行補充水文地質勘探工作,并按地質規程要求報批工程設計。

十、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包括,防頂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斷層水、沖積層水、鉆孔水等,每一礦井必須根據該礦井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探、放水措施,報有關部門批準。

十一、凡在煤層露頭風化帶,含水、導水、與富水層相接觸的斷層,礦井水淹區,受保護的地表水體、井田技術邊界等地段必須留設防水煤柱,各類防水煤柱必須經有資質單位進行設計、計算,確定尺寸大小和留設方法。報有關部門批準。

十二、礦井要建立水害預報上報制度,礦井每月向縣(市)區局匯報一次,國有地方煤礦每季向市局匯報一次礦井水患情況。重點礦井的水患情況隨時直接上報。

十三、各縣(市)區局可根據本規定制定適合自己情況的具體細則。如本制度與上級規定相抵觸,按上級規定執行。

篇2:礦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1、礦必須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以加強對礦井防治水的組織領導和管理。

2、分管技術的礦領導要組織有關人員制定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計劃、年度防治水計劃以及礦井水災的防治與處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3、礦有關部門必須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周邊礦井、老窯以及本礦井的水文地質情況、積水情況,并在礦井水文地質圖上明確標出其位置、范圍和積水情況。

4、建立井下水文觀測站,定期進行礦井水動態觀測,異常情況下要作出水害預報。

5、建立礦井水文地質及防治水有關臺帳,做好詳細記錄。圖紙、資料、數據要妥善保存,不經過領導批準,不得對外。

6、采掘工作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指導方針,礦要成立探水隊伍,具備必要的探水設備。

7、抓好雨季“三防”工作,礦每年在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成立“三防”領導小組,作出“三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8、必須備有一定的防治水應急物資、設備、材料。動用后要及時補充。

9、嚴禁采動礦井防水煤柱,如周邊已無水患,必須采動時,要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采掘。

篇3:地測防治水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一、?地測組織職責范圍

地測組織范圍為:井上、下測量工作,掘進給向巷道貫

通、停頭、復工、停采及工程進度通知單;巷道標定工作設計圖、繪制礦圖、井田區域地形圖、工業廣場平面圖、采掘工程平面圖、井上、下對照圖、主要保安煤柱圖、片面斷面圖、井底車場圖、儲量圖等。收集地質資料,編制地質報告,編制《采區地質說明書》、《回采工作面地質說明書》、《掘進工作面地質說明書》、收集礦井水文資料,編制礦井水防治預案,礦井水情水害預報,參加防治水工作,調查、分析礦井周圍廢棄及相鄰礦資料。

?二、地測人員崗位責任制

?1、積極參加礦、部門組織的業務學習和安全培訓。

?2、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對需要打中、腰線的巷道,要及時打中、腰線,并保證中、腰線質量。中、腰線距磧頭不超過20米。

?3、每季度對新完工的巷道進行一次經緯儀測量,認真計算準確上圖,及時、準確上報每季度的采掘工程交換圖。

?4、協助搞好井下采、掘方案設計,施工設計和技術管理。

?5、及時、準確標定巷道開門位置,巷道貫通提前發出通知書。

?6、及時、準確標定回采工作面采止線,并向生產部門發出停采通知書。

?7、按規定及時提供各類地質說明書。

?8、積極和采、掘生產部門聯系,搞好地質預報。

?9、嚴格遵守礦安全生產制度,嚴禁違章作業。

?三、防治水技術員崗位責任制

?1、積極參加礦、部門業務學習及安全培訓。

?2、堅持連續水文觀測、記錄。

?3、在洪雨季節做好水情、水害預報。

?4、堅持每月參加礦防治水安全檢查。

?5、收集水情、水害資料,了解周邊煤礦水情、水害情況。

?6、積極參加防治水工程設計、施工,嚴把工程施工質量關。

?7、洪雨季節堅持24小時值班監察制度。

?四、生產安全聯系制度

?1、地測人員在標定中、腰線時應積極同掘進隊聯系、溝通,防治發生工程責任事故。

?2、地測人員應積極深入生產現場,與采、掘生產部門聯系,了解、收集地質資料,搞好地質預報。

?3、當采、掘工作面地質變化較大時,應與生產部門溝通,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安全事故。

?4、當發現井下有透水預兆時,應通知生產部門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并采取措施,防止水害事故發生。

?5、經常同機電部門聯系,了解礦井排水系統運行狀況,洪雨季節前督促其加強排水設備檢修,確保設備完好。

?6、經常與周邊煤礦聯系、了解采、掘工程現狀,防止發生超越礦界引發安全事故。

?7、洪雨季節及時向各部門通報水情,反饋水情。

五、地測防治水資料技術報告審批制度

?1、及時收集、整理井下各類地質資料,并分類歸檔。

?2、整理出來的資料必須送總工程師審批、簽字。

?3、礦井測量成果報告必須送總工程師審批簽字。

?4、各類礦圖繪制完成后必須由總工程師審批簽字。

?5、巷道開門、貫通、停采、復工等通知單必須由總工程師審批。

?6、地質預報水情水害預報必須由總工程師審批。

?7、防治水工程方案設計、施工必須由總工程師審批。

?8、《地質報告》必須由總工程師組織驗收并有審批簽字。

?六、地測防治水工作質量、事故分析及獎罰制度

?1、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嚴禁違章、違紀行為。

?2、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地測、防治水工作質量。

?3、工作中嚴格按《煤礦測量規程》、《礦井地質規程》、《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等要求執行,保證工作質量。

?4、發生地測防治水事故后,要立即深入現場,了解、分析原因,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5、對發生的事故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

?6、對工作中成績突出的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獎金金額為1000-5000元。

?7、對工作中違章違紀者按50-100元處罰,工作中不負責造成事故的罰款500-1000元直至解除勞動合同。

?七、地測防治水資料定期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1、礦井地測防治水資料要及時整理,每個季度至少整理一次。

?2、結合生產現場經常分析礦井地測防治水資料,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3、地測防治水資料必須歸檔保存于資料室,并有兼職保管員。

?4、根據生產安全需要,隨時向有關部門提供相關資料。

?八、水害隱患排查、預報、跟蹤管理、檢查制度

?1、每月26日為礦井防治水安全檢查日。

?2、每年洪雨季節前要對礦井附近老窯廢區進行一次水害隱患大檢查。

?3、堅持水情、水害年預報、月預報工作。

?4、對檢查中發現有水害隱患的,要實行跟蹤管理,直至消除隱患。

?5、對防治水工程實行全程跟蹤管理,嚴把工程質量關。

?九、地測防治水設備、儀器、工具使用、管理、發放及報廢制度

?1、設備、儀器、工具、由礦同意購買,由總工辦統一管理。

?2、工作中需要的工具、儀器上班前到總工辦領出,使用后及時交還。

?3、使用過的工具、設備、儀器要及時清理、保養。

?4、有故障的設備要及時檢修,無法修理的設備要報礦技術負責人,經其同意后才能報廢,并造計劃重新購買。

?5、工作中嚴格按操作規程和儀器使用說明要求操作,不按要求操作損壞儀器、設備的按20-50%賠償。

?6、新購設備、儀器、工具必須經檢查、驗收合格的才能入庫。

?7、各種設備、儀器、工具未經礦領導書面同意,嚴禁私自外借。

?十、安全管理檢查驗收組織、檢查制度及獎懲制度

?1、每月26日為安全管理檢查日。

?2、地測防治水安全檢查由總工程師負責組織,成員為相關技術人員及地測防治水成員。

?3、每月必須對水害隱患、放水設施、巷道貫通措施等進行檢查。

?4、洪雨季節前要對礦井附近老窯廢區進行水害隱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每月上旬必須對礦井排水設施進行檢查一次。

?6、礦對在地測防治水安全上成績突出的給予1000-5000元獎勵,對工作不負責的,造成安全事故著根據情節輕重處100-500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