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礦礦井防治水工作管理制度
為預防重特大水害事故的發生,進一步科學、有序、嚴謹地規范礦井防治水管理工作,根據有關煤礦安全法律、法規及有關規程,結合集團公司礦井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1、礦井防治水工作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認真落實“防、堵、疏、排、截”綜合防治水措施。
2、礦長、井(區)長是礦井防治水工作第一責任人,礦總工程師和井(區)主任工程師對礦井防治水負技術責任,礦、井(區)必須設專人負責具體的防治水工作,建立礦、井(區)防治水組織機構。
3、每個礦井必須配備1~2臺探放水設備,并有一支專業隊伍。
4、礦井必須定期進行水文地質觀測,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型礦井每5~10天觀測一次,簡單型每月觀測一次,并且實行月末逐級上報。
5、礦井必須編制年度防治水計劃和突發性水害應急預案,配備能滿足搶險救災的各種排水設備和物資,并且每年要至少進行一次以上實際演習。
6、礦井必須嚴格執行年、季、月、周水情水害排查與預報制度,文字和圖紙齊全,水害類型明確,并且制定的防治水措施具有針對性。
7、需要進行采區探放水的,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按規定進行審批。嚴格按設計施工,竣工后必須提交竣工總結報告,最終要有有關部門聯合鑒定結論。并實行探放水工程完成情況逐級上報制度。
8、礦、井(區)每年雨季前要組織一次防治水全面檢查,并有書面整改措施。成立防汛機構,建立搶險隊伍,執行汛期值班值宿和降雨過后重點區域要堅持巡查巡視制度。
9、礦井必須建立必備的礦井涌水量觀測臺帳、井下突水點臺帳和井下探放水成果臺帳、地面水文觀測臺帳等和礦井充水性圖、地面放排水系統圖等圖紙資料,并實行檔案化管理。
10、堅持定期與相鄰煤礦的相互聯系制度,收集和查明相鄰煤礦開采等情況以及廢棄老窯充水、積水情況與礦井開采關系,建立完善的相鄰煤礦和廢棄老窯的資料。
11、堅持礦井防治水工程設計與安全技術措施的逐級審批制度。凡大型礦井防治水工程設計、區域性井下探放水設計、水體下開采設計需報集團公司審批。
篇2:礦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1、礦必須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以加強對礦井防治水的組織領導和管理。
2、分管技術的礦領導要組織有關人員制定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計劃、年度防治水計劃以及礦井水災的防治與處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3、礦有關部門必須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周邊礦井、老窯以及本礦井的水文地質情況、積水情況,并在礦井水文地質圖上明確標出其位置、范圍和積水情況。
4、建立井下水文觀測站,定期進行礦井水動態觀測,異常情況下要作出水害預報。
5、建立礦井水文地質及防治水有關臺帳,做好詳細記錄。圖紙、資料、數據要妥善保存,不經過領導批準,不得對外。
6、采掘工作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指導方針,礦要成立探水隊伍,具備必要的探水設備。
7、抓好雨季“三防”工作,礦每年在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成立“三防”領導小組,作出“三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8、必須備有一定的防治水應急物資、設備、材料。動用后要及時補充。
9、嚴禁采動礦井防水煤柱,如周邊已無水患,必須采動時,要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采掘。
篇3:X礦防治水安全確認簽字移交制度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為了切實抓好公司煤礦井下地質構造探查和防治水治理工作,嚴格落實執行好“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杜絕盲目揭露構造及水害事故的發生,特制定防治水安全確認簽字移交制度:
1、探水隊必須按設計要求在工作面布置探水鉆孔。
2、探水隊負責人必須認真填寫探放水工程移交單。
3、探水隊必須根據探水結果在移交單上如實填寫探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探水隊負責人和工作面施工負責人必須在現場進行交接班不得在其他地點進行交接班或口頭交接班。
5、工作面施工負責人如發現工作面現場未進行探水的或探水孔不符合設計要求有權拒絕施工。
6、發現有水害情況,探水隊必須根據實際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否則必須停止作業。
7、交接單未進行簽字的不得進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