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防治水制度
1、在雨季來臨之前,必須對風井口、主井筒、工業廣場附近排水溝進行清理,并加強排水溝的修筑,保證排水溝在雨季期間能正常排水。
2、必須派專人對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隙、有無地表蹋陷、老窖塌陷等現象,如有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填平、填實。
3、地下水是礦井水的重要水源,在開采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涌入礦井造成災害。
4、掌握水文地質資料是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依據,必須掌握井田范圍內沖積屋的含水透水情況,含水層和老空積水情況,可能出水的斷層與裂隙分布位置,采動后頂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況,都必須進行收集和整理,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5、當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層,被淹井巷、斷層溶洞、老空積水等地點,或遇到可疑水源以及打開隔水煤柱放水時,都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
6、探水的起點,由于積水范圍不可能掌握得準確,探水起點至可疑水源必須留出適當的安全距離,必須在可疑水源50~80米以外開始打探水鉆孔。
7、鉆孔深度與超前距離,采用邊探邊掘時,超前距離一般不小于20米。
8、在雨季來臨之前,必須對風井口、主井筒、工業廣場附近排水溝進行清理,并加強排水溝的修筑,保證排水溝在雨季期間能正常排水。
9、必須派專人對礦區及其附近地面有無裂隙、有無地表蹋陷、老窖塌陷等現象,如有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填平、填實。
10、地下水是礦井水的重要水源,在開采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涌入礦井造成災害。
11、掌握水文地質資料是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依據,必須掌握井田范圍內沖積屋的含水透水情況,含水層和老空積水情況,可能出水的斷層與裂隙分布位置,采動后頂板破碎及地表陷落情況,都必須進行收集和整理,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12、當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層,被淹井巷、斷層溶洞、老空積水等地點,或遇到可疑水源以及打開隔水煤柱放水時,都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
13、探水的起點,由于積水范圍不可能掌握得準確,探水起點至可疑水源必須留出適當的安全距離,必須在可疑水源50~80米以外開始打探水鉆孔。
14、鉆孔深度與超前距離,采用邊探邊掘時,超前距離一般不小于20米。
篇2:礦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1、礦必須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以加強對礦井防治水的組織領導和管理。
2、分管技術的礦領導要組織有關人員制定礦井中長期防治水計劃、年度防治水計劃以及礦井水災的防治與處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3、礦有關部門必須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周邊礦井、老窯以及本礦井的水文地質情況、積水情況,并在礦井水文地質圖上明確標出其位置、范圍和積水情況。
4、建立井下水文觀測站,定期進行礦井水動態觀測,異常情況下要作出水害預報。
5、建立礦井水文地質及防治水有關臺帳,做好詳細記錄。圖紙、資料、數據要妥善保存,不經過領導批準,不得對外。
6、采掘工作必須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指導方針,礦要成立探水隊伍,具備必要的探水設備。
7、抓好雨季“三防”工作,礦每年在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成立“三防”領導小組,作出“三防”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8、必須備有一定的防治水應急物資、設備、材料。動用后要及時補充。
9、嚴禁采動礦井防水煤柱,如周邊已無水患,必須采動時,要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進行采掘。
篇3:X礦防治水安全確認簽字移交制度
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為了切實抓好公司煤礦井下地質構造探查和防治水治理工作,嚴格落實執行好“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杜絕盲目揭露構造及水害事故的發生,特制定防治水安全確認簽字移交制度:
1、探水隊必須按設計要求在工作面布置探水鉆孔。
2、探水隊負責人必須認真填寫探放水工程移交單。
3、探水隊必須根據探水結果在移交單上如實填寫探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探水隊負責人和工作面施工負責人必須在現場進行交接班不得在其他地點進行交接班或口頭交接班。
5、工作面施工負責人如發現工作面現場未進行探水的或探水孔不符合設計要求有權拒絕施工。
6、發現有水害情況,探水隊必須根據實際編制安全技術措施,否則必須停止作業。
7、交接單未進行簽字的不得進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