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兩順槽退錨桿錨索安全技術措施
3107綜采工作面在回采時,受錨桿、錨索錨固力作用,進、回風巷老塘不能隨回采推進而跟進塌落,給頂板管里和瓦斯煤塵管理帶來極大的隱患,針對此情況每班采用退錨機退錨桿、錨索,使老塘緊跟塌落,才能夠及時管理頂板,解決瓦斯煤塵積聚,為此,特制定出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總的要求:
退錨必須在進回風巷超前密柱支護以南1.2米之內進行,嚴禁超出規定距離退錨;嚴禁任何人員進入密柱以里空頂區進行退錨或從事其它活動。退錨放頂工作不得與移縮轉載機、推移機頭機尾、拉移端頭架平行作業。退錨放頂必須堅持“由里向外、由難到易、先支后回、專人監護”的原則。
二、退錨前的準備
1)工作面錯刀拉架后,當兩巷老塘頂板難以跟進垮落時,立即停機閉鎖后溜,在機頭空檔作業,要閉鎖轉載機。對后溜減速機處的錨桿、錨索進行退錨作業。
2)在機尾作業要先由瓦檢員檢查后溜機尾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在0.8%以下時,使用單體柱或圓木戧柱進行掩護老塘,然后在機尾后溜減速器處搭設牢固的操作臺,用雙股8#鉛絲把待退錨索(槽鋼兩側各栓一道)栓牢在頂網上。
3)把退錨桿、錨索機平穩放在距退錨正下方3m之外的底板上后,擺順管路開始退錨作業。
三、工作面的退錨作業要求
1)一人站在操作臺上,拿起千斤頂把待退錨的鋼絞線穿人退錨千斤頂孔內。使千斤頂頂壓器和錨具外套相接。
2)另一人把液壓泵換向閥扳到張位位置,啟動液壓泵,在退錨卡緊器與鋼絞線套緊后,使用雙股8#鉛絲或者用防倒鏈把退錨千斤頂栓牢在頂網上。當人員離去3m外,開始繼續升壓,使退錨缸伸出,把錨具外套和頂板頂起,使錨具和錨具外套分離。
3)檢查周圍環境后,用專用扳手或備用螺絲刀,通過頂壓器上的槽口將已松的錨具推掉,落人退錨器內。
4)作業人員退到安全地帶后,把換向手柄扳到復位位置。啟動液壓泵,使退錨缸緩慢復位。返向升壓使退錨卡緊器松開已完成退錨的鋼絞線。
5)確認無危險因素后,一人拿住鎖具、鋼板和槽鋼,另一人剪斷8#鉛絲或防倒鏈,取下退錨機,最后把鎖具、鋼板和槽鋼放在指定位置。使用結束,把退錨機放到專門存放處,以免煤污和銹蝕,影響下次正常使用。
6)最后,回撤掉單體柱或圓木戧柱板皮等,待頂煤垮落。
四、安全技術措施
1)作業時,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退錨操作時至少要兩人配套,一人操作,一人監護頂板情況,并保證退路暢通,嚴禁單人操作。
2)退錨機要水平放置在底板上,確保安全,順利操作。液壓泵應放置在距所退錨索3m以距離外、支護完整地點:液壓泵的管路擺順,嚴禁對其扭打擠壓:加壓過程中,千斤頂下方3m范圍內嚴禁有其他人員作業或停留。
3)操作手壓泵時,應平衡地操作壓桿,不得使油路有沖擊現象,減壓時應緩慢扭動手輪,不得使減壓過速。
4)退錨過程中必須停機閉鎖大溜和轉載機,要設專人看護。
5)作業過程中隨時觀察頂板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停止作業。
6)退錨時,隨時觀察壓力表指示讀數,達到額定阻力停止升壓。
7)退錨索過程中,隊干必須現場監督指揮,協調各工序,搞好現場互聯保。
8)綜放工作面回風側退錨放頂時,必須經專職瓦檢工檢查瓦斯濃度在規定的界限內時,方可放頂。
9)如遇端頭頂板壓力大,嚴重破碎不能退頂錨桿或錨索鋼絞線被壓散、彎曲、齊索具斷裂時,在剪破頂網和剪斷鋼筋鋼帶的情況下,可以不退錨(桿)索;退錨放頂以不懸頂為標準,不懸不退;由于回風順槽與上一工作面采空區相鄰,回風順槽的煤柱幫及橫貫“丁字口”附近5米范圍內頂板可不退錨。
10)退錨時必須堅持打1-2根臨時帽柱退一根錨索,打2-3根臨時帽柱退一排錨桿。退采幫幫錨桿的螺母時,可超前工作面1-2米。
11)退錨預緊過程中,錨索下方嚴禁有人。預緊完畢所有人員(包括操作人員)必須撤至所退錨索2米以外,落山側不得有人。
12)嚴格執行《3107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中端頭(尾)作業規定。
13)退錨后的材料放到指定位置,集中裝車上井。
篇2:錨桿錨索支護工崗位責任制
第一條在班組長的領導下,負責指定地點的錨桿、錨索支護的施工作業。
第二條認真執行“三大規程”,掌握《作業規程》主要內容,熟知錨桿眼的布置參數,及有關技術質量要求,并認真貫徹執行。
第三條熟練掌握錨桿(錨索)機的操作要領,了解錨桿(錨索)機的工作原理。
第四條工作中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做好臨時支護。
第五條做好防塵工作,嚴禁干打眼。
第六條根據現場煤巖層變化情況,改變支護間距,改進支護工藝,提高工效,降低消耗,保證循環,加快進度,確保安全生產。
第七條搞好區域文明衛生,做到文明生產。
第八條認真學習規程,鉆研技術業務,不斷提高施工質量,嚴格執行煤礦三大規程,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決杜絕“三違”現象。服從帶班區長、班長的分配,搞好工種協調,共同完成當班任務。
篇3:錨桿錨索安全技術交底
一、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無死亡事故、無重大重傷事故、無重大交通事故、無重大中毒事故、無重大火災事故。
二、安全注意事項及預防措施
1、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應嚴格執行現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夜間施工時,現場應設有保證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設施。
2、施工作業人員,必須遵守本工種的各項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作業人員、進入現場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違章赤腳或穿拖鞋作業。
3、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身體檢查,診斷患有心臟病、貧血、高(低)血壓、癲癇、恐高癥等其他不適宜從事高處作業的疾病,不得從事高處作業。在工作前和工作中均不得食用酒精類飲料,不應在禁止煙火的場所吸煙。
4、如出現危及或可能傷及人員的危險時,所有相關的工作應停止直至危險狀態得到消除。
5、任何表現出不安全因素的設備和工具必須立即停止使用,直至處于安全狀態或從施工區域移出或更換。
6、遇雨天應作好防雨準備,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防止坍塌事故發生。
7、控制箱電氣開關、閘刀等須設置防雨棚或防雨罩,設漏電保護器以防漏電。
8、施工前,應認真進行技術交底,應認真檢查支護作業區及周邊邊坡的穩定情況,排除危石及障礙物,確保在安全的狀態下進行邊坡支護施工。施工中應分工明確、統一指揮。
9、施工機具應設置在安全地帶,各種設備應處于完好狀態。張拉設備應可靠,張拉時應采取防護措施,防止夾具飛出傷人,機械設備的運轉部位應用安全防護裝置。操作人員必須戴防護眼鏡,防止漿液射入眼鏡內。如有漿液射入眼鏡內,必須進行充分沖洗,并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11、高壓液體和壓縮機管道的耐久性應符合要求,管道連接應牢固可靠,防止軟管破裂、接頭斷開,導致漿液飛濺和軟管甩出的傷人事故。
12、錨桿鉆機應設安全可靠的反力裝置。在有地下承壓水地層中鉆進,孔口必須安設可靠的防噴裝置,一旦發生漏水、漏沙時能及時堵住孔口。
13、電動機運轉正常后,方可開動鉆機,鉆機操作必須專人負責。處理機械故障時,必須使設備斷電、停風,向施工設備送電、送風前,應通知有關人員。
14、向錨桿孔注漿時,注漿罐內應保持一定數量的砂漿,以防罐體放空,砂漿噴出傷人。
15、發生事故應及時搶救人員、財產,保護現場并向有關人員報告。現場執行交接班制度。
16、檢驗錨桿錨固力應遵守下列要求:
(1)拉力計必須固定可靠。
(2)拉拔錨桿時,拉力計前方和下方嚴禁站人。
(3)錨桿桿端一旦出現縮頸時,應及時卸荷。
17、錨索施工應遵守下列要求:
(1)張拉錨索時,孔口前方嚴禁站人。
(2)進行預應力錨索施工時,其下方嚴禁進行其他操作。
(3)封孔砂漿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0%,不得在錨索端部懸掛重物或碰撞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