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井梯子間檢修維護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
梯子間是礦井安全保障通道之一,在保障人員安全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齊家溝8#豎井梯子間出現了諸多不安全因素,極大的影響了安全通道的正常使用。因此,我們必須對齊家溝8#豎井梯子間進行檢修、維護,為了保證梯子間檢修和維護的質量,確保檢修過程中的人員及礦井生產的安全,根據相關規定,同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編制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施工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
一.梯子間相關情況介紹
齊家溝8#豎井sj8井筒規格φ3.5,內設梯子間、管纜間,采用2jk-3.0×1.5/11.5提升機、2#雙層罐籠配平衡錘的提升方式,擔負整個礦區礦石的提升及本礦段廢石、人員、材料的提升及下放任務。提升高度:406.61m,井口標高:+180.61m(下設+125m、+85m、+55m、+20m、-30m、-67m、-97m、-146m、-186m、-226m中段),最低中段標高:-226m。
2016年3月29日物資裝備部、安環部相關人員和8#井負責礦長,現場對井筒內人行梯子間銹蝕損壞情況再次進行現場檢查確認,認為梯子、平臺、鋼梁、管道雖然銹蝕損壞,部分銹蝕嚴重,但是還可以繼續使用,本次需要更換梯子間隔離網約有139層,其中標準層為134*3=402節,每節高度均為2.36米,正面節寬度為1.5米,2個側面寬度為1.14米;另外還有5個中段馬頭門處非標準層,具體尺寸已現場測量;所有隔離網外框為為50*50角鋼制作,中間欄桿為φ10鋼筋。
由于井筒內光線昏暗,梯子間狹長,隱患點較多,所以檢修、維護的任務較重;特別是井筒存在較大風流及涌水,給整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同時,由于是站在罐籠頂部對梯子間對其檢修、維護,所以操作較為不便。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牢記安全第一,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小心謹慎,事前認真學習本措施,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認真思考。
二.檢修施工前準備工作
物資裝備部溫超負責在2016年4月底之前完成工程施工所需物資材料及工具器的計劃提報和督促相關人員購買到貨。
物資裝備部在2016年5月中旬后負責協調河西選廠,安排其利用停車檢修時間,在20156年6月底之前完成所有需更換隔離網制作及除銹防腐處理。
八號井在2016年7月1日前做好現場排險和平臺清理,充分做好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三.檢修施工組織方案
1.施工組織
由物資裝備部牽頭,八號井組織人員進行更換施工,礦長為現場施工負責人,安環部負責施工安全監督工作。為保證施工質量、工期,施工時要合理安排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1)、施工負責人要親自現場指揮,合理安排人員,確保安全施工措施到位,并協調好停產施工和生產組織等問題。
(2)、根據拆除情況、梯子制作安裝情況,合理安排每日施工任務,減少窩工,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負責人始終在工作現場,施工中要同時進行分段施工,對于重點工序,集中優勢力量,重點突擊。
(4)、公司指定物資裝備部羅凌云負責現場安裝和協調,溫超、孫東明予以配合。
(5)、安裝期間,礦井要協調好安裝和生產的關系,在確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提升礦石,盡可能快的進行安裝。同時公司將根據安裝進程,酌情調整生產計劃。
(6)、礦井根據安裝進度,安排施工隊合理調整勞動組織,井下值班人員要加強現場管理,做好安全現場確認。
2.工作制度
井筒裝備期間采用“八小時工作制”,每天工作時間為8:00-16:00,并根據施工進度和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施工班次和勞動力。
3.勞動力配備
8#豎井梯子間檢修施工勞動力組織實行單班8小時作業方式,每班投入的勞動力共計7人,其中絞車司機1人,修配工2人,壯工2人,管理人員2人。8#礦井從現有值班人員中調整兩名人員全程參與安裝,剩余值班人員根據生產情況合理調整;另外安裝期間,公司協調安排其他礦井一名維修工到八號井輔助安裝。
4、施工進度安排
總施工工期60天,具體詳見施工進度表。
四、施工技術措施及關鍵部位施工方法
1、施工順序
預制作梯子間構件?自上而下逐層拆除需要更換梯子間隔離網新梯子間隔離網安裝鋼構件防腐處理?竣工驗收
2、梯子間構件制作
河西選廠負責在現場地面按設計圖紙要求制作梯子間鋼結構構件,隔離網外框用l40等邊角鋼制作,中間欄桿為φ12鋼筋。
3、鋼結構連接
(1)構件檢查
a.預制構件的坡口形式、坡口角度、坡口深度及鈍邊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及有關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的規定。坡口面不得有夾層、裂紋、加工損傷及毛刺。
b.低碳鋼及合金鋼坡口面及其附近10mm范圍內的母材表面不得附有水分、油脂、鐵銹、污垢、有機涂層、鍍層等影響焊接質量的物質。
c.有色金屬及其合金坡口面及其附近20mm范圍內的母材表面,應用化學或機械方法清除表面氧化膜及其它污垢,并露出金屬光澤,且保持潔凈、干燥。
d.構件組對后,應檢查其對中性及組對間隙。對接接頭的錯邊量、角變形和間隙,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和間隙,t形接頭和角接接頭的間隙均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和有關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的規定。
(2)焊接檢查
a.焊接方法、焊接操作方式、焊接順序均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的要求。
b.多層焊道清理后的層間表面應進行檢查,層間表面、焊道與坡口的接合部及坡口表面應潔凈、無裂紋、夾雜、氣孔等缺陷。
c.焊縫背面清根后的表面形狀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的要求,表面不得有未焊透、夾雜、氣孔、裂紋等缺陷。
d.構件裝配的定位焊縫,安裝用工卡具的固定焊縫的檢查應與正式焊接相同。
e.接后檢查應在焊縫清理完畢后進行,焊縫及焊縫附近區域不得有焊渣及飛濺。
f.焊后應檢查焊縫長度,連續焊縫應全部焊完不得有中斷遺漏處。斷續焊縫長度不得小于圖紙規定長度,焊縫間隔距離不得大于圖紙規定長度。
g.焊接完畢后,必須用火焰切除被焊工件上的引弧、引出板和其它卡具,并沿受力方向修磨平整,嚴禁用錘擊落。
4、鋼結構除銹防腐
(1).鋼構件之間當采用焊縫連接時,焊接后須對焊縫進行嚴格的防腐處理。
(2).鋼構件應除銹防腐,在搬運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碰損,若碰損,須重新補刷防腐涂料。
(3)井筒裝備防腐技術要求(ph=6至10的中性或堿性水):噴砂除銹質量等級要求達到sa3級。噴砂除銹后鋼構件表面應呈現均勻一致的金屬光澤,應完全除去氧化皮、銹及污物。底漆采用有機富鋅漆,面漆采用環氧瀝青漆,刷兩遍,每次涂刷漆膜厚度為40μm。面漆采用環氧瀝青漆,至少刷兩遍,每次涂刷漆膜厚度為60μm,兩遍達到120μm。若達不到漆膜厚度,應繼續涂刷,直到達到總厚度。前一遍漆膜干透后,再刷后一遍。
5、梯子間其他銹蝕損壞嚴重部分采取以下措施:
(1).對于脫落的扶手鋼筋進行焊接。
(2).對松動的膨脹螺栓重新加固。
(3).對于銹蝕及損壞嚴重的部件予以更換。
(4).對于脫焊的地方從新焊接。
(5).對于梯子間上雜物清理回收。
(6).對一頭脫落的槽鋼,用新的、完好的槽鋼重新架設,并將損壞的槽鋼采用焊接的方式緊固在新的槽鋼上。
五.?安全技術措施
作業人員每次作業前,應保持精神狀態良好。
作業人員每次施工前,應對當天的作業任務心中有數,并根據作業任務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工具及安全用具,并確保其完好。
梯子間檢修、維護作業人員時至少配備三人,兩人站在罐籠頂部負責作業,一人在罐籠內部負責敲打信號。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應互通聲氣,相互之間應確保狀態良好。
作業人員事先準備好足量的安全帶,使用前對安全帶進行細致的檢查,如若發現安全帶不牢固,不可靠,必須更換。另外還必須備用一根安全帶,此備用安全帶可放在罐籠內。
罐籠內工作人員要負責敲打信號,所敲出的信號要清晰、明了。罐籠內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罐籠頂部工作人員的狀態,發現不正常時,可敲打信號,要求升井。
作業人員作業時應該遵循由上至下,先外后里的順序(梯子間靠近罐籠的那部分為外側,梯子間遠離罐籠的那部分為里側),即先對梯子間上部檢修完畢方能對梯子間下部進行整修,對梯子間外側整修完畢后方能對梯子間里側進行檢修,嚴禁將順序倒亂。
作業人員站在罐頂對梯子間里側作業時,必須確保梯子間外側完好,方可站在梯子間外側對梯子間里側進行加固,此時安全帶必須栓在罐籠上。其他作業人員必須嚴密監視,嚴格監護。必要時可另用一根安全帶進行輔助保護,該輔助安全帶可以栓在穩繩上,可栓在梯子間的相應安全部位上,但栓在梯子間的相應部位前,應確保該部位與梯子間其他部分連接完好,無脫落的可能。
梯子間檢修作業時,副井筒上信號工要密切注意信號,并嚴禁無關人員在各井口處探視。
在涌水較大的地方作業時必須穿戴雨衣,電焊作業時所有作業必須穿帶絕緣靴及絕緣手套。
所有施工人員必須遵守操作規程和各項規章制度,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及施工中應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施工現成必須設置明顯警示及標志牌。
現場人員應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應防止掉東西,使用的工具、材料用繩索傳遞,施工下方防止行人逗留,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互相配合,做到不安全不施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作業過程中若出現緊急問題,作業人員應優先確保自身安全。
六.防墜物措施
在梯子間檢修、維護期間,為了防止作業井筒內墜物,威脅人員及礦井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嚴防物體墜落。
作業人員除了必須攜帶的材料及作業工具外,嚴禁攜帶其他不相關的東西(如鑰匙)。
當進行副井梯子間檢修工作時,副井底信號工應在副井配電點硐室門口值守,嚴禁相關人員朝井底危險區域行去。當確認作業結束后方可恢復正常工作。
梯子間檢修期間,副井底信號工必須堅持值守,嚴禁離崗。
作業人員應攜帶一個完好的工具袋,用以攜帶材料及相應小工具。并且工具袋應良好的綁在灌籠上。
攜帶較大物件時,可將物件放于罐籠頂部,但是物件必須用鐵絲與罐籠有良好的捆綁,并保證捆綁牢固。
作業人員在梯子間上作業時,嚴防隨意踢動梯子間上的雜物(如淤泥,廢棄的塑料袋等),并將相應的雜物收集起來,帶至地面或井下。
施工隊將梯子間所在的上井口用厚為30mm的木板棚嚴,木板長度應超過井沿30cm及以上。
檢修井筒梯子間期間,井口以上部分及井架、天輪處嚴禁有人作業。
七.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一)電焊作業措施
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熟悉電焊機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并且掌握防止觸電的方法,監護人員必須掌握觸電的急救方法。
電焊作業前,必須詳細檢查各接線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絕緣損壞、短路、接觸不良等現象,電焊鉗是否完整。
作業前,檢查電焊所用的相關材料是否配備齊全,并保證其完好。
所有作業人員必須配備絕緣良好的絕緣靴及絕緣手套。(包括罐籠內工作人員)
電焊作業時,罐籠頂部必須站有兩人,一個操作,另外一人輔助并監護。
將電焊機放入罐籠內,電焊機上應使用良好的帆布對其遮蓋,必須保證其遮蓋完好,應嚴格防止水浸。罐籠內作業人員應對電焊機操作熟悉,并嚴格監護電焊機。在作業的過程中若發現并確認存在險情時,應切斷電焊機上的電源開關,并要求升井。
焊接井筒上部時,可從地面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下放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應緩慢升井,罐籠上升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焊接井筒下部時,可從井下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上升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罐籠應緩慢下放,罐籠放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在作業地點進行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仔細觀察周圍環境,若發現周圍存在易燃物且存在引燃該易燃物的危險時,應確保焊花不落在其上,必要時,輔助人員應用不燃性材料接、擋焊花。
電焊作業結束后,作業人員應對焊接地點灑水,(作業人員可事先攜帶幾瓶水。)并確認焊接地點及周圍無異常后方能撤離。
在罐籠內部應配置兩個性能良好的滅火器,以便在發生火災時使用。
完成作業后,收拾好工具、材料,將其放好,嚴防作業結束后,工具及材料掉入井筒。
(二).電焊作業時的注意事項
1.電焊時,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防止焊花落入井筒壁上的電纜上,從而損壞電纜。
當電焊設備通電時,不得觸摸導電部分。
電焊作業時,焊工必須帶電焊面罩,在焊接時不準隨意拿開焊帽,以免傷眼。
焊接時,有油污的地方必須用棉紗擦拭干凈再施焊。
嚴禁將絕緣電線搭在人身上,或踏在腳下。
罐籠頂部人員小心謹慎,隨時注意環境變化情況,發現險情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罐籠內人員,罐籠內人員應立即發出信號并升井。
八.觸電急救措施
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觸電急救方法。
電焊過程中若有人觸電,此時罐籠內作業人員應迅速切斷電焊機電源。監護人員在讓觸電者擺脫電源時,應單手操作。
罐籠內作業人員切斷電源后,應立即迅速打出信號,要求升井。
確認電源切斷后,罐頂作業人員應立即將觸電著扶住,并讓其斜躺在罐籠頂部。
觸電事故發生時,罐頂監護人員應嚴防觸電者滑落。
如果觸電者所受的傷害不太嚴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心悸、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四肢發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則應讓觸電者斜躺在罐頂,監護人員應嚴密看護。
如果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則應使其舒適地斜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
如果觸電者出現更嚴重的癥狀時,監護人員應立即對觸電著進行救護,救護內容包括:通暢氣道,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
篇2: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安全技術措施
副井梯子間是我礦安全保障通道之一,在保障人員安全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副井梯子間出現了諸多不安全因素,極大的影響了安全通道的正常使用。因此,我們必須對副井梯子間進行檢修、維護,為了保證梯子間檢修和維護的質量,確保檢修過程中的人員及礦井生產的安全,根據相關規定,同時結合我礦實際情況,特編制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安全技術措施。
一.梯子間相關情況介紹
我礦副井井筒長約180米,直徑約為3.5米。梯子間約有34節,每節斜長約5.7米,與水平面夾角約為70°,坡度較大。每節梯子間的臺階是9根長度約為50cm的4×40角鐵組成,扶手是用鋼筋與角鐵焊接而成。小角鐵(4×40)被M30×300的膨脹螺栓固定在井壁上,長約三米的槽鋼架在角鐵上,并且槽鋼和角鐵之間采用的連接方式為焊接。梯子間拐角平臺采用的是30mm厚的鐵板,拐角平臺挨著井壁的地方用M30×300的膨脹螺栓打了角鐵,并且拐角平臺和角鐵之間采用的連接方式為焊接。拐角平臺與槽鋼、梯子之間的連接方式為焊接。
由于井筒內光線昏暗,梯子間狹長,隱患點較多,所以檢修、維護的任務較重;特別是井筒存在較大風流及涌水,給整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同時,由于是站在罐籠頂部對梯子間對其檢修、維護,所以操作較為不便。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牢記安全第一,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小心謹慎,事前認真學習本措施,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認真思考。
二.檢修并落實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梯子間脫落的扶手鋼筋;
2.松動的膨脹螺栓;
3.梯子間銹蝕嚴重的相關零部件;
4.脫落的焊接部分;
5.梯子間上較多廢棄的物件;
6.彎曲變形及一頭脫落的槽鋼;
三.采取以下措施
1.對于脫落的扶手鋼筋進行焊接。
2.對松動的膨脹螺栓重新加固。
3.對于銹蝕及損壞嚴重的部件予以更換。
4.對于脫焊的地方從新焊接。
5.對于梯子間上雜物回收。
6.對一頭脫落的槽鋼,用新的、完好的槽鋼重新架設,并將損壞的的槽鋼采用焊接的方式緊固在新的槽鋼上。(原則上不考慮使用氣割)
四.安全技術措施
1.作業人員每次作業前,應保持精神狀態良好。
2.作業人員每次施工前,應對當天的作業任務心中有數,并根據作業任務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工具及安全用具,并確保其完好。
3.梯子間檢修、維護作業人員時至少配備三人,兩人站在罐籠頂部負責作業,一人在罐籠內部負責敲打信號。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應互通聲氣,相互之間應確保狀態良好。
4.作業人員事先準備好足量的安全帶,使用前對安全帶進行細致的檢查,如若發現安全帶不牢固,不可靠,必須更換。另外還必須備用一根安全帶,此備用安全帶可放在罐籠內。
5.罐籠內工作人員要負責敲打信號,所敲出的信號要清晰、明了。罐籠內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罐籠頂部工作人員的狀態,發現不正常時,可敲打信號,要求升井。
6.作業人員作業時應該遵循由上至下,先外后里的順序(梯子間靠近罐籠的那部分為外側,梯子間遠離罐籠的那部分為里側),即先對梯子間上部檢修完畢方能對梯子間下部進行整修,對梯子間外側整修完畢后方能對梯子間里側進行檢修,嚴禁將順序倒亂。
7.作業人員站在罐頂對梯子間里側作業時,必須確保梯子間外側完好,方可站在梯子間外側對梯子間里側進行加固,此時安全帶必須栓在罐籠上。其他作業人員必須嚴密監視,嚴格監護。必要時可另用一根安全帶進行輔助保護,該輔助安全帶可以栓在穩繩上,可栓在梯子間的相應安全部位上,但栓在梯子間的相應部位前,應確保該部位與梯子間其他部分連接完好,無脫落的可能。
8.梯子間檢修作業時,副井筒上信號工要密切注意信號,并嚴禁無關人員在副井處探視。
9.在涌水較大的地方作業時必須穿戴雨衣,電焊作業時所有作業必須穿帶絕緣靴及絕緣手套。
10.作業人員入井應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
11.作業過程中若出現緊急問題,作業人員應優先確保自身安全。
五.防墜物措施
在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期間,為了防止作業井筒內墜物,威脅人員及礦井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1.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嚴防物體墜落。
2.作業人員除了必須攜帶的材料及作業工具外,嚴禁攜帶其他不相關的東西(如鑰匙)。
3.當進行副井梯子間檢修工作時,副井底信號工應在副井配電點硐室門口值守,嚴禁相關人員朝井底危險區域行去。當確認作業結束后方可恢復正常工作。
4.梯子間檢修期間,副井底信號工必須堅持值守,嚴禁離崗。
5.作業人員應攜帶一個完好的工具袋,用以攜帶材料及相應小工具。并且工具袋應良好的綁在灌籠上。
6.攜帶較大物件時,可將物件放于罐籠頂部,但是物件必須用鐵絲與罐籠有良好的捆綁,并保證捆綁牢固。
7.作業人員在梯子間上作業時,嚴防隨意踢動梯子間上的雜物(如淤泥,廢棄的塑料袋等),并將相應的雜物收集起來,帶至地面或井下。
8.運輸隊將梯子間所在的上井口用厚為30mm的木板棚嚴,木板長度應超過井沿30cm及以上。
9.檢修井筒梯子間期間,井口以上部分及井架、天輪處嚴禁有人作業。
六.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一)電焊作業措施
1.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熟悉電焊機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并且掌握防止觸電的方法,監護人員必須掌握觸電的急救方法。
2.電焊作業前,必須詳細檢查各接線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絕緣損壞、短路、接觸不良等現象,電焊鉗是否完整。
3.作業前,檢查電焊所用的相關材料是否配備齊全,并保證其完好。
4.所有作業人員必須配備絕緣良好的絕緣靴及絕緣手套。(包括罐籠內工作人員)
5.電焊作業時,罐籠頂部必須站有兩人,一個操作,另外一人輔助并監護。
6.將電焊機放入罐籠內,電焊機上應使用良好的帆布對其遮蓋,必須保證其遮蓋完好,應嚴格防止水浸。罐籠內作業人員應對電焊機操作熟悉,并嚴格監護電焊機。在作業的過程中若發現并確認存在險情時,應切斷電焊機上的電源開關,并要求升井。
7.焊接井筒上部時,可從地面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下放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應緩慢升井,罐籠上升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8.焊接井筒下部時,可從井下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上升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罐籠應緩慢下放,罐籠放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9.在作業地點進行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仔細觀察周圍環境,若發現周圍存在易燃物且存在引燃該易燃物的危險時,應確保焊花不落在其上,必要時,輔助人員應用不燃性材料接、擋焊花。
10.電焊作業結束后,作業人員應對焊接地點灑水,(作業人員可事先攜帶幾瓶水。)并確認焊接地點及周圍無異常后方能撤離。
11.在罐籠內部應配置兩個性能良好的滅火器,以便在發生火災時使用。
12.完成作業后,收拾好工具、材料,將其放好,嚴防作業結束后,工具及材料掉入井筒。
(二).電焊作業時的注意事項
1.電焊時,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防止焊花落入井筒壁上的電纜上,從而損壞電纜。
2.當電焊設備通電時,不得觸摸導電部分。
3.電焊作業時,焊工必須帶電焊面罩,在焊接時不準隨意拿開焊帽,以免傷眼。
4.焊接時,有油污的地方必須用棉紗擦拭干凈再施焊。
5.嚴禁將絕緣電線搭在人身上,或踏在腳下。
6.罐籠頂部人員小心謹慎,隨時注意環境變化情況,發現險情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罐籠內人員,罐籠內人員應立即發出信號并升井。
七.觸電急救措施
1.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觸電急救方法。
2.電焊過程中若有人觸電,此時罐籠內作業人員應迅速切斷電焊機電源。監護人員在讓觸電者擺脫電源時,應單手操作。
3.罐籠內作業人員切斷電源后,應立即迅速打出信號,要求升井。
4.確認電源切斷后,罐頂作業人員應立即將觸電著扶住,并讓其斜躺在罐籠頂部。
5.觸電事故發生時,罐頂監護人員應嚴防觸電者滑落。
6.如果觸電者所受的傷害不太嚴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心悸、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四肢發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則應讓觸電者斜躺在罐頂,監護人員應嚴密看護。
7.如果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則應使其舒適地斜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
8.如果觸電者出現更嚴重的癥狀時,監護人員應立即對觸電著進行救護,救護內容包括:通暢氣道,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
篇3:豎井梯子間檢修維護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
梯子間是礦井安全保障通道之一,在保障人員安全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齊家溝8#豎井梯子間出現了諸多不安全因素,極大的影響了安全通道的正常使用。因此,我們必須對齊家溝8#豎井梯子間進行檢修、維護,為了保證梯子間檢修和維護的質量,確保檢修過程中的人員及礦井生產的安全,根據相關規定,同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編制副井梯子間檢修、維護施工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
一.梯子間相關情況介紹
齊家溝8#豎井SJ8井筒規格φ3.5,內設梯子間、管纜間,采用2JK-3.0×1.5/11.5提升機、2#雙層罐籠配平衡錘的提升方式,擔負整個礦區礦石的提升及本礦段廢石、人員、材料的提升及下放任務。提升高度:406.61m,井口標高:+180.61m(下設+125m、+85m、+55m、+20m、-30m、-67m、-97m、-146m、-186m、-226m中段),最低中段標高:-226m。
2016年3月29日物資裝備部、安環部相關人員和8#井負責礦長,現場對井筒內人行梯子間銹蝕損壞情況再次進行現場檢查確認,認為梯子、平臺、鋼梁、管道雖然銹蝕損壞,部分銹蝕嚴重,但是還可以繼續使用,本次需要更換梯子間隔離網約有139層,其中標準層為134*3=402節,每節高度均為2.36米,正面節寬度為1.5米,2個側面寬度為1.14米;另外還有5個中段馬頭門處非標準層,具體尺寸已現場測量;所有隔離網外框為為50*50角鋼制作,中間欄桿為Φ10鋼筋。
由于井筒內光線昏暗,梯子間狹長,隱患點較多,所以檢修、維護的任務較重;特別是井筒存在較大風流及涌水,給整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同時,由于是站在罐籠頂部對梯子間對其檢修、維護,所以操作較為不便。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牢記安全第一,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小心謹慎,事前認真學習本措施,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認真思考。
二.檢修施工前準備工作
物資裝備部溫超負責在2016年4月底之前完成工程施工所需物資材料及工具器的計劃提報和督促相關人員購買到貨。
物資裝備部在2016年5月中旬后負責協調河西選廠,安排其利用停車檢修時間,在20156年6月底之前完成所有需更換隔離網制作及除銹防腐處理。
八號井在2016年7月1日前做好現場排險和平臺清理,充分做好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三.檢修施工組織方案
1.施工組織
由物資裝備部牽頭,八號井組織人員進行更換施工,礦長為現場施工負責人,安環部負責施工安全監督工作。為保證施工質量、工期,施工時要合理安排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1)、施工負責人要親自現場指揮,合理安排人員,確保安全施工措施到位,并協調好停產施工和生產組織等問題。
(2)、根據拆除情況、梯子制作安裝情況,合理安排每日施工任務,減少窩工,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負責人始終在工作現場,施工中要同時進行分段施工,對于重點工序,集中優勢力量,重點突擊。
(4)、公司指定物資裝備部羅凌云負責現場安裝和協調,溫超、孫東明予以配合。
(5)、安裝期間,礦井要協調好安裝和生產的關系,在確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提升礦石,盡可能快的進行安裝。同時公司將根據安裝進程,酌情調整生產計劃。
(6)、礦井根據安裝進度,安排施工隊合理調整勞動組織,井下值班人員要加強現場管理,做好安全現場確認。
2.工作制度
井筒裝備期間采用“八小時工作制”,每天工作時間為8:00-16:00,并根據施工進度和現場情況及時調整施工班次和勞動力。
3.勞動力配備
8#豎井梯子間檢修施工勞動力組織實行單班8小時作業方式,每班投入的勞動力共計7人,其中絞車司機1人,修配工2人,壯工2人,管理人員2人。8#礦井從現有值班人員中調整兩名人員全程參與安裝,剩余值班人員根據生產情況合理調整;另外安裝期間,公司協調安排其他礦井一名維修工到八號井輔助安裝。
4、施工進度安排
總施工工期60天,具體詳見施工進度表。
四、施工技術措施及關鍵部位施工方法
1、施工順序
預制作梯子間構件?自上而下逐層拆除需要更換梯子間隔離網新梯子間隔離網安裝鋼構件防腐處理?竣工驗收
2、梯子間構件制作
河西選廠負責在現場地面按設計圖紙要求制作梯子間鋼結構構件,隔離網外框用L40等邊角鋼制作,中間欄桿為Φ12鋼筋。
3、鋼結構連接
(1)構件檢查
A.預制構件的坡口形式、坡口角度、坡口深度及鈍邊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及有關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的規定。坡口面不得有夾層、裂紋、加工損傷及毛刺。
B.低碳鋼及合金鋼坡口面及其附近10mm范圍內的母材表面不得附有水分、油脂、鐵銹、污垢、有機涂層、鍍層等影響焊接質量的物質。
C.有色金屬及其合金坡口面及其附近20mm范圍內的母材表面,應用化學或機械方法清除表面氧化膜及其它污垢,并露出金屬光澤,且保持潔凈、干燥。
D.構件組對后,應檢查其對中性及組對間隙。對接接頭的錯邊量、角變形和間隙,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和間隙,T形接頭和角接接頭的間隙均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和有關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的規定。
(2)焊接檢查
A.焊接方法、焊接操作方式、焊接順序均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的要求。
B.多層焊道清理后的層間表面應進行檢查,層間表面、焊道與坡口的接合部及坡口表面應潔凈、無裂紋、夾雜、氣孔等缺陷。
C.焊縫背面清根后的表面形狀應符合焊接工藝規程的要求,表面不得有未焊透、夾雜、氣孔、裂紋等缺陷。
D.構件裝配的定位焊縫,安裝用工卡具的固定焊縫的檢查應與正式焊接相同。
E.接后檢查應在焊縫清理完畢后進行,焊縫及焊縫附近區域不得有焊渣及飛濺。
F.焊后應檢查焊縫長度,連續焊縫應全部焊完不得有中斷遺漏處。斷續焊縫長度不得小于圖紙規定長度,焊縫間隔距離不得大于圖紙規定長度。
G.焊接完畢后,必須用火焰切除被焊工件上的引弧、引出板和其它卡具,并沿受力方向修磨平整,嚴禁用錘擊落。
4、鋼結構除銹防腐
(1).鋼構件之間當采用焊縫連接時,焊接后須對焊縫進行嚴格的防腐處理。
(2).鋼構件應除銹防腐,在搬運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碰損,若碰損,須重新補刷防腐涂料。
(3)井筒裝備防腐技術要求(ph=6至10的中性或堿性水):噴砂除銹質量等級要求達到Sa3級。噴砂除銹后鋼構件表面應呈現均勻一致的金屬光澤,應完全除去氧化皮、銹及污物。底漆采用有機富鋅漆,面漆采用環氧瀝青漆,刷兩遍,每次涂刷漆膜厚度為40μm。面漆采用環氧瀝青漆,至少刷兩遍,每次涂刷漆膜厚度為60μm,兩遍達到120μm。若達不到漆膜厚度,應繼續涂刷,直到達到總厚度。前一遍漆膜干透后,再刷后一遍。
5、梯子間其他銹蝕損壞嚴重部分采取以下措施:
(1).對于脫落的扶手鋼筋進行焊接。
(2).對松動的膨脹螺栓重新加固。
(3).對于銹蝕及損壞嚴重的部件予以更換。
(4).對于脫焊的地方從新焊接。
(5).對于梯子間上雜物清理回收。
(6).對一頭脫落的槽鋼,用新的、完好的槽鋼重新架設,并將損壞的槽鋼采用焊接的方式緊固在新的槽鋼上。
五.?安全技術措施
作業人員每次作業前,應保持精神狀態良好。
作業人員每次施工前,應對當天的作業任務心中有數,并根據作業任務提前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工具及安全用具,并確保其完好。
梯子間檢修、維護作業人員時至少配備三人,兩人站在罐籠頂部負責作業,一人在罐籠內部負責敲打信號。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應互通聲氣,相互之間應確保狀態良好。
作業人員事先準備好足量的安全帶,使用前對安全帶進行細致的檢查,如若發現安全帶不牢固,不可靠,必須更換。另外還必須備用一根安全帶,此備用安全帶可放在罐籠內。
罐籠內工作人員要負責敲打信號,所敲出的信號要清晰、明了。罐籠內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罐籠頂部工作人員的狀態,發現不正常時,可敲打信號,要求升井。
作業人員作業時應該遵循由上至下,先外后里的順序(梯子間靠近罐籠的那部分為外側,梯子間遠離罐籠的那部分為里側),即先對梯子間上部檢修完畢方能對梯子間下部進行整修,對梯子間外側整修完畢后方能對梯子間里側進行檢修,嚴禁將順序倒亂。
作業人員站在罐頂對梯子間里側作業時,必須確保梯子間外側完好,方可站在梯子間外側對梯子間里側進行加固,此時安全帶必須栓在罐籠上。其他作業人員必須嚴密監視,嚴格監護。必要時可另用一根安全帶進行輔助保護,該輔助安全帶可以栓在穩繩上,可栓在梯子間的相應安全部位上,但栓在梯子間的相應部位前,應確保該部位與梯子間其他部分連接完好,無脫落的可能。
梯子間檢修作業時,副井筒上信號工要密切注意信號,并嚴禁無關人員在各井口處探視。
在涌水較大的地方作業時必須穿戴雨衣,電焊作業時所有作業必須穿帶絕緣靴及絕緣手套。
所有施工人員必須遵守操作規程和各項規章制度,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及施工中應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施工現成必須設置明顯警示及標志牌。
現場人員應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應防止掉東西,使用的工具、材料用繩索傳遞,施工下方防止行人逗留,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互相配合,做到不安全不施工,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作業過程中若出現緊急問題,作業人員應優先確保自身安全。
六.防墜物措施
在梯子間檢修、維護期間,為了防止作業井筒內墜物,威脅人員及礦井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嚴防物體墜落。
作業人員除了必須攜帶的材料及作業工具外,嚴禁攜帶其他不相關的東西(如鑰匙)。
當進行副井梯子間檢修工作時,副井底信號工應在副井配電點硐室門口值守,嚴禁相關人員朝井底危險區域行去。當確認作業結束后方可恢復正常工作。
梯子間檢修期間,副井底信號工必須堅持值守,嚴禁離崗。
作業人員應攜帶一個完好的工具袋,用以攜帶材料及相應小工具。并且工具袋應良好的綁在灌籠上。
攜帶較大物件時,可將物件放于罐籠頂部,但是物件必須用鐵絲與罐籠有良好的捆綁,并保證捆綁牢固。
作業人員在梯子間上作業時,嚴防隨意踢動梯子間上的雜物(如淤泥,廢棄的塑料袋等),并將相應的雜物收集起來,帶至地面或井下。
施工隊將梯子間所在的上井口用厚為30mm的木板棚嚴,木板長度應超過井沿30cm及以上。
檢修井筒梯子間期間,井口以上部分及井架、天輪處嚴禁有人作業。
七.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一)電焊作業措施
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熟悉電焊機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并且掌握防止觸電的方法,監護人員必須掌握觸電的急救方法。
電焊作業前,必須詳細檢查各接線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絕緣損壞、短路、接觸不良等現象,電焊鉗是否完整。
作業前,檢查電焊所用的相關材料是否配備齊全,并保證其完好。
所有作業人員必須配備絕緣良好的絕緣靴及絕緣手套。(包括罐籠內工作人員)
電焊作業時,罐籠頂部必須站有兩人,一個操作,另外一人輔助并監護。
將電焊機放入罐籠內,電焊機上應使用良好的帆布對其遮蓋,必須保證其遮蓋完好,應嚴格防止水浸。罐籠內作業人員應對電焊機操作熟悉,并嚴格監護電焊機。在作業的過程中若發現并確認存在險情時,應切斷電焊機上的電源開關,并要求升井。
焊接井筒上部時,可從地面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下放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應緩慢升井,罐籠上升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焊接井筒下部時,可從井下取電源,然后將電源線盤在罐籠內,罐籠緩緩上升時,罐籠內人員負責將電源線緩慢放出;結束作業后,罐籠應緩慢下放,罐籠放一點,電源線收一點。
在作業地點進行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仔細觀察周圍環境,若發現周圍存在易燃物且存在引燃該易燃物的危險時,應確保焊花不落在其上,必要時,輔助人員應用不燃性材料接、擋焊花。
電焊作業結束后,作業人員應對焊接地點灑水,(作業人員可事先攜帶幾瓶水。)并確認焊接地點及周圍無異常后方能撤離。
在罐籠內部應配置兩個性能良好的滅火器,以便在發生火災時使用。
完成作業后,收拾好工具、材料,將其放好,嚴防作業結束后,工具及材料掉入井筒。
(二).電焊作業時的注意事項
1.電焊時,作業人員應小心謹慎,防止焊花落入井筒壁上的電纜上,從而損壞電纜。
當電焊設備通電時,不得觸摸導電部分。
電焊作業時,焊工必須帶電焊面罩,在焊接時不準隨意拿開焊帽,以免傷眼。
焊接時,有油污的地方必須用棉紗擦拭干凈再施焊。
嚴禁將絕緣電線搭在人身上,或踏在腳下。
罐籠頂部人員小心謹慎,隨時注意環境變化情況,發現險情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罐籠內人員,罐籠內人員應立即發出信號并升井。
八.觸電急救措施
電焊作業前,作業人員應熟練掌握觸電急救方法。
電焊過程中若有人觸電,此時罐籠內作業人員應迅速切斷電焊機電源。監護人員在讓觸電者擺脫電源時,應單手操作。
罐籠內作業人員切斷電源后,應立即迅速打出信號,要求升井。
確認電源切斷后,罐頂作業人員應立即將觸電著扶住,并讓其斜躺在罐籠頂部。
觸電事故發生時,罐頂監護人員應嚴防觸電者滑落。
如果觸電者所受的傷害不太嚴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心悸、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四肢發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則應讓觸電者斜躺在罐頂,監護人員應嚴密看護。
如果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則應使其舒適地斜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
如果觸電者出現更嚴重的癥狀時,監護人員應立即對觸電著進行救護,救護內容包括:通暢氣道,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升井后應立即將觸電者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