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員工崗位安全手冊

員工崗位安全手冊

2024-07-23 閱讀 2919

第一章安全管理理念

1.安全生產一個方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2.“成績”“事故”二者關系

99+1等于零。

3.管理思想“三鐵”精神

3.1鐵的手腕

3.2鐵的心腸

3.3鐵的紀律。

4.事件遵循“四個凡事”原則:

4.1凡事有人負責,

4.2凡事有章可循,

4.3凡事有人檢査,

4.4凡事有據可依。

5.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原則

5.1事故原因沒有査清不放過;

5.2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

5.3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

5.4防范措施未落實到位不放過。

6.管理態度“五個零寬容”

6.1對發生7發現質量事故隱瞞不報的絕不寬容

6.2對質量達不到設計標準或維修質量達不到檢修標準,未徹底處理的絕不寬容;

6.3對發生事故沒有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的絕不寬容;

6.4對違反安全規定、安全章程、野蠻操作的絕不寬容;

6.5對在車站、辦公場所、生產場所內鬧事和偷盜、破壞設備設施的絕不寬容。

7工作落實“六件事”

7.1安全要有人管

7.2安全要有規矩

7.3安全要有培訓

7.4安全要有監控

7.5安全要本質安全

7.6事故要嚴肅處理

8.安全管理"七大制度"

8.1安全責任制度

8.2安全規章制度

8.3安全會議制度

8.4安全檢査制度

8.5危化品管理制度

8.6安全培訓制度

8.7安全績效考核制度

9.安全業務"八大模塊"

9.1行車安全

9.2客運安全

9.3消防安全

9.4施工作業安全

9.5設備設施安全

9.6治安安全

9.7外部環境安全

9.8票務收益安全

10.安全九個專項工作

10.1安全文化

10.2風險評價

10.3隱患排査

10.4安全活動

10.5特種設備及特種作業

10.6勞動保護與職業健康

10.7安全經費投入

10.8事故〔事件)調査處理

10.9安全獎懲

11.運營要點"事故十防"

11.1防止人員誤進軌行區、違規攜帶危險品進站乘車。

11.2防止錯辦進路、錯發調度命令,未確認信號、道岔、進路動車。

11.3防止列車超速運行、錯開車門、開門走車、夾人夾物走車。

11.4防止列車沖突、脫軌、追尾、冒進信號。

11.5防止車輛制動系統靈、懸掛裝置脫落。

11.6防止道岔失控、信號顯示錯誤。

11.7防止接觸軌觸電傷亡,接觸網(軌)錯送電、漏停電。

11.8防止發生弓網事故、輪軌事故。

11.9防止感應板、電機超限,施工清場不徹底。

11.10防止重點部位火災及消防聯動設備失效。

第二章崗位作業安全知識

一、通用安全知識

1.五注意

1.1注意警示標志,謹防意外;

1.2注意扶梯運作,謹防夾傷;

1.3注意地面積水、積油,謹防滑倒;

1.4注意高空墜物,謹防砸傷;

1.5注意設備異常現象,及時發現,及時排除,謹防釀成事故。

2.六必須

2.1必須堅守崗位,遵章守紀;

2.2必須按規定正確使用勞保用品。

2.3跨越線路必須一站、二看、三通過;

2.4施工前做好防護,施工后必須清理現場,出清線路;

2.5堆放物品必須整齊穩固;

2.6發現違章操作,必須堅決制止。

3.七不準

3.1不準在線路附近舞動綠色、黃色、紅色物品;

3.2不準在站臺邊緣與安全線之間坐臥、行走、堆放物品;

3.3不準發出違章指令;

3.4不準在行車場所住追逐打鬧、打架斗毆;

3.5不準使用有安全隱患的工具、設備;

3.6不準臆測行事;

3.7當班時不準飲酒、看報刊雜志、聊天和打盹等。

4.八嚴禁

4.1嚴禁擅自跳下站臺和進入隧道;

4.2嚴禁攜帶易燃、易爆、劇毒等危險物品進站、乘車;

4.3嚴禁上下行駛中的車輛;

4.4嚴禁擅自進入行車部位和重要設備場所;

4.5嚴禁擅自觸動任何設備、設施;

16嚴禁攀登到機車、車輛和車載貨物頂部;

4.7嚴禁擅自移動、改換防護裝置、警示標志;

4.8嚴禁走道心、枕木頭、腳踏軌面和道岔尖軌。

5.三不動:

5.1未聯系登記好不動。

5.2對性能、狀態不清楚的設備不動。

5.3對正在使用中的未經授權的設備不動。

6.三不離:

6.1檢修完,不復査試驗好,不離開。

6.2影響正常使用的設備未修好,不離開。發現設備、設施異響,不查明原因不離開

7.了解故障要三清:

1.1時間清。

7.2地點清。

7.3原因清。

8.三懂三會

8.1懂設備結構、會使用;

8.2懂設備性能、會維修。

8.3懂設備原理、會排除故障。

二、現場安全知識

1.凡進行危險性較大、影響行車和人身安全的作業時,必須事先制定技術安全措施,并由施工負責人組織施工,派有專人進行防護。

2.未經調度命令,未經車站請點登記,不得擅入隧道或區間作業。在隧道或區間中作業,應穿熒光服,作業區域放置紅閃燈。

3.區間作業,作業前,施工負責人應到車站辦理請點;作業后,施工負責人應檢査出清線路,及時銷點。

4.維修用工器具及安全防護用品,必須保持完好。發現不良的,應立即停用,并及時維修或更換。檢修人員每次工作前,必須檢查一次。

5.軌行區作業安全規定

5.1在站內作業時要注意了望列車的運行,可根據線路布置建立安全島;在岔群處以及了望困難處作業,須設專人防護。

5.2橫過車輛段及地面站線路時,須執行“一站、二看、三通過”制度。在停留列車前部或尾部通過時,應與其保持3米以上的距離。

5.3禁止在鋼軌、枕木和車輛下部休息。

6.車輛、行人通過道口安全規定

6.1汽車過平交道口時,貨物裝載高度(從地面算起)不得超過4.5米。

6.2在裝載高度超過2米的貨物上,嚴禁坐人。6.3當行人持有木捧、竹桿、彩旗和皮鞭等高長物件過道口,走近接觸網時,不準高舉揮動,須使物件保持水平狀態通過道口。

7.全體員工須掌握觸電急救知識:

7.1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發現者迅速把就近電源開關關閉或用絕緣鉗、木柄斧切斷電源線,或用絕緣物將觸電者與帶電體分離。

7.2在切斷電源的同時,要考慮觸電者脫離電源后防止摔傷的措施。

7.3若觸電者脫離電源后停止呼吸,發現者應就地迅速對觸電者實施人工呼吸,同時撥打120求救。

8,高處作業安全規定

8.1高處作業的分級

8.1.1作業高度(以距墜落高度基準面為基準)在2米以上5米以下時,稱為一級高處作業。

8.1.2作業高度(以距墜落高度基準面為基準)在5米以上15米以下時,稱為二級高處作業。

8.1.3作業高度(以距墜落高度基準面為基準)在15米以上30米以下時,稱為三級高處作業。

8.1.4作業高度(以距墜落高度基準面為基準)在30米以上時,稱為特級高處作業。

8.1.5高架線路上接觸軌到高架邊緣的作業為高處作業。

8.2高處作業安全要求

8.2.1從事一級以上高處作業單位必須填寫《高處作業申請表》并辦理《高處作業許可證》,落實安全防護措施,方可施工。

8.2.2對患有職業禁忌癥和年老體弱、疲勞過度、視力不佳及酒后人員等,禁止高處作業。

8.2.3高處作業人員應正確使用安全帶和其它勞動防護用品,衣著靈便,衣袖、褲腳應扎緊,穿軟底防滑鞋。

8.2.4高處作業應設監護人對高處作業人員進行監護,監護人應堅守崗位。

8.2.5高處作業場所的欄桿、護板、蓋板必須完好,損壞的應立即修復。

8.2.6高處作業中如需取掉孔洞蓋板,或者臨時割開孔洞時,必須裝設臨時圍欄和懸掛標志牌。工作結束后,必須立即恢復原狀。

8.2.7遇有5級以上大風或惡劣天氣時,應停止露天高處作業。有霜凍或雨雪天氣進行露天作業時,應采取防滑措施。

8.2.8高處作業時,不得坐在平臺上、孔洞邊緣,不得騎在欄桿上,不得站在欄桿外工作。

8.2.9不得在高處作業場所躺在走道板上或安全網內休息。

9.登梯作業安全規定

9.1高處作業使用的各種梯子,在使用前應進行認真檢査,確保梯子完整牢固。

9.2禁止梯子在不穩固的支持物或帶電設備上使用。^

9.3使用梯子時,不準墊高或駁接使用,梯子與地面之間的夾角以60度為宜。

9.4為了防止梯子倒落,不能兩人同時站立在同一梯上作業,登梯作業時應有人監護并扶梯。

9.5在梯子工作時,一只腳踩在梯階上,一條腳跨過梯階踩在或用腳面鉤住比站立梯階高出一階的梯階上,距梯頂不應小于1米,以保持人體的穩定。

9.6人員使用中的梯子,禁止移動,以防造成高處墜落。

9.7靠在管道上使用梯子時,梯頂需有掛鉤,或用繩索將梯子與管道捆綁牢靠。

9.8在門前使用梯子,應派人看守或者采取防止門突然開啟的措施。

9.9使用人字梯前,應檢査梯子的絞鏈和限制開度的拉鏈應完好。

9.10在人字梯上工作(含有限制開度的拉鏈或鉸鏈的人字梯除外),不能采取騎馬或站立,以防梯腳自動展開造成事故。

篇2:船舶安全檢查員工作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局船舶安全檢查員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船舶安全檢查員應貫徹執行國家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參與船舶安全檢查相關法規、文件的擬訂工作;

第三條船舶安全檢查員應熱愛船舶安全檢查工作,服從工作安排,完成領導布置的安檢工作任務;

第四條熟悉并掌握與船舶安檢有關的法規、規范和國際公約,工作中堅持公正、嚴謹、準確的原則;

第五條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和工作程序,不得超越自身職權作出決定;

第六條廉潔奉公、秉公執法、不徇私情,不謀私利,不吃請、不受賄,不利用職權索取或變相索取錢、財、物;

第七條船舶安全檢查員應做好所在單位安檢工作的各項臺帳、檔案等基礎管理工作;

第八條船舶安全檢查站為船舶安全檢查員配備船舶安全檢查員工作記錄簿,由各安檢員自行記錄日常船舶安檢數據,作為船舶安全檢查站考核安檢員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船舶安全檢查站建立獎勵機制,在年終對安檢工作突出的安檢員進行獎勵,同時也作為安檢員升等的重要依據;

第九條局船舶安全檢查站建立船舶安全檢查員檔案,加強船舶安全檢查員的日常管理;

第十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員工上下班交通安全管理規定

一、員工應做到

1、自覺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知識,并有接受單位組織安全培訓教育的義務。

2、駕駛機動車上下班的,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無證駕駛機動車不得駛入廠區。

3、駕駛摩托車上下班(進、出廠)必須正確戴好安全帽行駛,騎電動車上下班提倡戴安全帽。

4、駕車人上道路行駛前,應當對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進行認真檢查;不要駕駛安全設施不全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汽車、摩托車、電動車。

5、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不超速行駛,不酒后駕駛,不疲勞駕駛。

6、按規定停放車輛,駕駛員離開車輛時應對車輛采取制動措施,并確認停車安全,以防發生意外事故。

7、因公出差人員或外派(駐外)人員,身處異地,更要加強自我保護、自我防范意識,避免意外交通事故和人身傷害事故發生。

8、上下班途中或因公外出期間受到機動車傷害后,除了應緊急搶救受傷人員和財產外,要保護好事發現場,并迅速撥打“122”電話報警。報警要講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情況和造成的后果。

9、因事故受傷就醫時應向醫務人員講清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并保管好所有的就醫證明材料。

二、單位應做到

1、利用各種宣傳工具、信息平臺,定期或不定期對員工進行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等知識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知識。

2、單位的大門口顯要位置應設立醒目的交通安全提示語或安全警示標志。

3、安全保衛人員應經常性地對員工駕車進、出廠戴安全帽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有權責令其糾正、并處罰。要掌握駕駛汽車、摩托車、電動車上下班的職工情況。

4、廠區內各類車輛應限低速行駛,并定點停放,停車棚(庫)設置安全提示牌。

5、鼓勵職工乘座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有條件的單位應配備客車接送職工上下班。離廠區較遠的三班制作業人員,單位應為其提供夜間休息場所。

6、廠(礦)區內租賃、外包、外協的鏟車、挖機等特種車輛必須證照齊全,操作人員持證上崗,不符合要求的,有權責令其整改或責令其停止作業。

7、加強勞動紀律管理,員工在市區因公外出時,必須到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備案,條件許可時企業應為其派車。上班時間嚴禁擅自離廠,以避免意外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