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苯爆炸燃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苯爆炸燃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24-07-23 閱讀 5804

?一、基本特性1、標識?中文名:苯、環已三烯、凈苯、純苯、粗苯?英文名:Benzene;Cyclohe*atriene;Benzol?分子式:C6H6?分子量:78.11?CAS號:71-43-2?RTECS號:CY1400000?UN編號:1114?危險貨物編號:32050?IMDG規則頁碼:31852、理化性質?外觀與形狀:無色透明液體,有強烈芳香味?主要用途:有作溶劑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醫藥、炸藥、橡膠等?熔點(℃):5.5相對密度(水=1):?0.88(比水輕)?沸點(℃):80.1?相對密度(空氣=1):2.77(比空氣重)?飽和蒸氣壓(KPa):10/20℃,13.33/26.1℃?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數有機溶劑?臨界溫度(℃):289.5臨界壓力(MPa):4.92?燃燒熱(KJ/mol):3264.4?最小引燃能量(mJ):0.23、包裝與儲運?危險性類別:第3.2類中閃點易燃液體?危險貨物包裝標志:7?包裝類別:Ⅱ?儲運注意事項:桶裝存放應儲存于陰涼通風倉間內,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最高倉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分開存放。桶應直立存放,堆垛不可過大、過高、切忌堆成大垛。堆高不超過兩層。要留好“五距”和消防施救通道。夏季高溫時宜實行早晚運輸。若儲罐存放,應采用防爆技術措施。灌裝要控制流速不超過3米/秒,并應設有導除靜電裝置。管道、閥門要密封。運輸按規定路線行駛。二、危害特點1、燃燒爆炸危險性?燃燒性:易燃建規火險分級:甲?閃點(℃):-11爆炸下限(V%):1.2?自燃溫度(℃):560爆炸上限(V%):8.0?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流速過快,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燃燒速度:直線速度189mm/h,重量速度165kg/m2.h?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穩定性:穩定?避免接觸的條件:?聚合危害:不能出現?禁忌物:強氧化劑2、擴散性?液體具有流動性,若儲存的容器(桶、罐)破損或爆裂,輸送管道、閥門泄漏,儲罐冒頂都會導致液體四處流淌。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觸限值:中國MAC:40mg/m3[皮]?蘇聯MAC:5mg/m3[皮]?美國TWA:OSHA1ppm,3.2mg/m3;ACGIH0.3ppm,0.96mg/m3?美國STEL:未制定標準?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毒性:屬中等毒類?LD50:3306mg/kg(大鼠經口);48mg/kg(小鼠經皮)?LC50:3190ppm7小時(大鼠吸入)?健康危害:高濃度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長期接觸高濃度苯對造血系統的損害,引起慢性中毒。對皮膚、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白血病。?急性中毒:輕者有頭痛、頭暈、輕度興奮、步態蹣跚等酒醉狀態;重者出現明顯頭痛、惡心、嘔吐、神志模糊、知覺喪失、昏迷、抽搐等,可因呼吸中樞麻痹死亡。?慢性中毒:病人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造血系統改變: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減少,重者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皮膚損害及月經障礙。?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已確認為致癌物。4、帶電性?本品在流動過程中,容易產生和積聚靜電。三、戰術要點1、遵循“冷卻抑爆,控制燃燒,止漏排險,適時滅火”的戰術原則;2、在上風、側上風等安全區域內建立指揮部,利用通訊、廣播等手段,保障調度指揮;3、積極防御,確保重點,控制蔓延;4、險情突變,危及安全,果斷撤離,避免傷亡;5、全面檢查,徹底清理,消除隱患,做好移交,安全撤離。四、程序方法1、防護?(1)進入危險區的人員實施一級防護,并采取水槍掩護;?(2)凡進入現場的人員實施二級以上防護。防護標準級別形式防火服防護服防護面具一級全身內置式重型防火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手套、襪子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二級全身隔熱服全棉防靜電的內外衣、手套、襪子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三級呼吸戰斗服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2、詢情?(1)被困人員;?(2)容器儲量、燃燒時間、部位、形式、火勢范圍;?(3)周邊單位、居民、地形等情況;?(4)消防設施、工藝措施、到場人員、處置意見。3、偵察?(1)搜尋遇險人員;?(2)燃燒部位、形式、范圍、對毗鄰威脅程度等;?(3)消防設施運行情況;?(4)生產裝置、控制系統、建(構)筑物損壞程度;?(5)確定主攻方向及攻防路線、陣地。4、警戒?(1)根據詢問、偵察情況和實地自然地貌設置警戒區域;?(2)警戒區域劃分為危險區、安全區,在安全區外視情設立隔離帶;?(3)嚴格控制人員、車輛進出。5、救生?(1)根據詢問和偵察情況,組織相應規模的救生小組;?(2)救生小組攜帶救生器材進入危險區域,將所有遇險人員移至安全區域;?(3)對救出人員逐一進行登記和標識;?(4)將需要救治人員交由醫療急救部門救治。6、展開?(1)啟用噴淋、泡沫、蒸氣等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設施;?(2)選定水源,鋪設水帶,設立陣地,有序展開;?(3)用砂土、水泥粉等圍堵或導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標或危險源擴散。7、冷卻?(1)冷卻燃燒罐(桶)及其鄰近罐(桶),重點應是受火勢威脅的一面;?(2)冷卻要均勻、不間斷;?(3)冷卻盡可能利用帶架水槍或水炮;?(4)冷卻強度應不小于計算強度。8、排險?(1)外圍滅火向泄漏點、主火點展開滅火進攻之前,必須將外圍火點徹底撲滅。?(2)堵漏?1)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2)所有堵漏行動必須采取防爆措施,確保安全;?3)關閉前置閥門,切斷泄漏源;?4)根據泄漏情況,可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墊層,緩解險情,配合堵漏。堵漏方法部位形式方?法罐體砂眼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或堵漏夾具、金屬堵漏錐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金屬堵漏錐堵漏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管道砂眼使用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縫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屬封堵套管、電磁式堵漏工具組、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堵漏孔洞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堵漏、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閥門使用閥門堵漏工具組、注入式堵漏膠、堵漏夾具堵漏法蘭使用專用法蘭夾具、注入式堵漏膠堵漏?(3)輸轉?1)利用工藝措施導流、倒罐;?2)轉移受火勢威脅的桶體。9、滅火?(1)滅火條件?1)外圍火點已徹底撲滅,火種等危險源已全部控制;?2)堵漏準備就緒;?3)著火罐(桶)已得到充分冷卻;?4)兵力、裝備、滅火劑已準備就緒。?(2)滅火方法?1)關閥斷料法:關閥斷料,熄滅火源。?2)泡沫覆蓋法:對罐(桶)和地面流淌火噴射泡沫覆蓋滅火。?3)干粉抑制法:視燃燒情況使用車載干粉炮、膠管干粉槍、推車式及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滅火。10、醫療救護?(1)現場救護?1)將染毒者迅速撤離污染現場,到上風或側風方向的空氣無污染地區;?2)有條件時應進行呼吸道及全身防護,防止繼續吸入染毒;?3)對于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采用心肺復蘇措施并給予氧氣;?4)立即脫去被污染者的服裝,皮膚污染者,用流動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沖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動清水或2%碳酸氫鈉徹底沖洗。?(2)特效藥物治療:無?(3)對癥治療?1)使用呼吸*,心博未停止時,禁用腎上腺素;?2)注意保肝,給以葡萄糖醛酸內酯,能量合劑腦活素等;?3)防治腦水腫,大量使用維生素C、B4、B1和肌苷等;?4)防治再生障礙性貧血。?(4)嚴重者后送有條件的大醫院觀察治療。11、洗消?(1)在危險區與安全區交界處設立洗消站。?(2)洗消的對象:?1)輕度中毒的人員;?2)重度中毒人員在送醫院治療之前;?3)現場醫務人員;?4)消防和其它搶險人員以及群眾互救人員;?5)搶救及染毒器具。?(3)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須經過環保部門的檢測,以防造成次生災害。12、清理?(1)少量殘液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吸附,收集后倒至空曠地方掩埋;?(2)大量殘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無火花盛器收集,集中處理;?(3)用直流水或蒸氣清掃現場,特別是低洼、溝渠等處,確保不留殘液;?(4)清點人員、車輛及器材;?(5)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離。五、特別警示1、正確選擇行車路線、停車位置、作戰陣地;2、冷卻時嚴禁向火焰口射水,防止燃燒加劇;3、泡沫覆蓋滅火時間應充分,并防止回火;4、嚴密監視液體流淌情況,防止火勢擴大蔓延;5、注意風向變換,適時調整部署;6、慎重發布災情和相關新聞。

篇2:瓦斯隧道燃燒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根據瓦斯爆炸產生的原因和條件,防止瓦斯爆炸可歸納三方面措施:防止瓦斯積聚,防止瓦斯引燃和限制瓦斯爆炸范圍的擴大。一、防止瓦斯積聚防止瓦斯積聚是指防止瓦斯濃度超過《煤礦安全規程》允許的數值。而隧道中瓦斯無風就聚集。瓦斯積聚只有快慢之分,無聚積不聚積之別。只要停風、無風瓦斯聚積是必然的,這就是瓦斯的聚積規律。只有認識瓦斯的涌出,聚積規律,掌握它的來龍去脈,了解它的聚積時機和地點,我們才會有的放矢的防治瓦斯,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隧道內各作業面瓦斯濃度的規定和預防措施,都是《煤礦安全規程》中規定的界限,應當嚴格遵照執行。如果我們不加強隧道瓦斯管理,思想上放松警惕、麻痹大意,不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就容易造成瓦斯聚積超限引起事故。概括起來隧道中瓦斯的來源有:1、從掘進工作面的煤壁內放出瓦斯;2、從煤巷,巖巷兩幫及頂底煤巖裂隙中放出瓦斯;3、從隧道穿過的采空區及圍巖煤壁中放出瓦斯。(一)、加強通風加強通風是防止瓦斯積聚的有效措施。隧道通風總的要求是要做到按實際需要分配風量并及時調節風量,使通風穩定,有效連續不斷,確保能把瓦斯吹散、沖淡、稀釋到不能爆炸和無害的濃度。為此,必須采取以下措施:1、每座隧道都必須采用機械通風,禁止自然通風。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座隧道都必須裝置兩套同等能力的扇風機,一套運轉,一套作為備用。2、建立完善合理的通風系統。分離式(并行)隧道,應實行分區通風,兩條隧道通過橫通道聯通,一條為進風通道,一條為回風通道,每條隧道掘進工作面都應采用獨立的全負壓通風。采用串聯通風時,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風機應安裝在新鮮風流中。并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在進入串聯工作面的風流中,必須裝有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巡回檢查風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濃度不得超過0.5%,其它有害氣體的濃度也應符合《安全煤礦規程》規定的界限。3、正確選定隧道需要的風量和風速,合理分配風量,使隧道內所有作業面都保證有足夠的新鮮風量。要采用合理的風速,掘進工作面為煤巷或半煤巖巷,風速應不低于0.25米/秒,最高不超過4米/秒,巖巷掘進工作面的風速不應低于0.15米/秒。嚴禁無風或微風作業。4、獨頭掘進的單管隧道,隧道應采用壓入式通風(副壓通風),禁止采用擴散通風。5、臨時停工地點,不準停風。否則必須切斷電源,設置柵欄、揭示警標,禁止任何人員入內,如果停工區內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或其它有害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不能立即處理時,必須予以封閉。6、加強日常通風管理,建立通風瓦斯調度制度,經常檢查隧道內通風情況,認真填寫通風設備運轉記錄和隧道風量檢查記錄,作好通風設備維保和計劃檢修,確保通風設備運轉正常。(二)、加強妥安全檢查隧道的管理和生產人員,必須熟悉了解隧道內各作業面瓦斯變化情況,做到心中有“數”。1、瓦斯檢查員要按規定檢查隧道瓦斯濃度,嚴格執行瓦斯巡回檢查制度和請示報告制度,認真填寫瓦斯日報和有關記錄。嚴禁空班漏檢,發現問題要及時匯報,并積極進行處理。2、檢查次數。依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一隧道必須建立瓦斯檢查制度。所有掘進工作面與可能涌出或可能積聚瓦斯和二氧化碳的峒室和巷道的具體檢查次數是:低瓦斯隧道每班至少檢查二次,高瓦斯隧道每班至少檢查三次;有煤(巖)與瓦斯或二氧化碳突出的掘進工作面,都必須有專人經常檢查瓦斯和二氧化碳,并安設瓦斯自動檢測報警斷電裝置。每次檢查瓦斯的結果,都必須記入瓦斯檢查班報手冊和檢查地點的記錄牌上,并通知現場的工作人員和值班領導。瓦斯濃度超限,瓦斯檢查人員有權責令現場人員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點。3、工地調度值班人員,必須審閱瓦斯班報,掌握洞內瓦斯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重大的通風、瓦斯等問題,工地調度值班人員應立即向項目經理、總工程師報告,項目經理、總工程師應立即組織人員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進行處理。通風、瓦斯日報,必須送項目經理、總工程師審閱。4、項目經理、總工程師及各作業面值班和技術人員進洞時,必須攜帶瓦斯檢定儀器進行瓦斯檢查。5、洞內放炮嚴格執行裝藥前,放炮前和放炮后的“一炮三檢”制度。6、在制定實施瓦斯人工檢測方案的同時,還要采用瓦斯遙測自動報警斷電儀進行瓦斯檢測。瓦斯探頭分別安裝在鑿巖臺車或多功能臺架、襯砌臺車上部和距洞口100米左右的拱頂處,分站主機(斷電儀)安裝在電器設備分路控制箱附近,接收主機安裝在工地值班室(調度室),通過架設專用電纜將探頭、分站主機、接收主機連通使隧道內形成嚴密的監視系統,實現瓦、電聯鎖,能有效防止由于違章指揮、違章操作、盲目冒險作業而造成的瓦斯事故。7、瓦斯檢測儀器應保持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必須定期校驗(正)瓦斯探頭(傳感器),平時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三)、及時處理局部積聚的瓦斯1、瓦斯一旦積聚,就為瓦斯的燃燒和爆炸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為消滅隱患就必須進行及時處理,將積聚的瓦斯設法吹散、稀釋和排走,使瓦斯濃度達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允許界限以下。生產中易于積聚瓦斯的地點有:隧道拱部坍塌片幫凹陷處;低風速隧道中的拱頂附近;風筒出風口落后掘進頭距離遠、風流達不到的掘進工作面等。2、位于高瓦斯地區的公路隧道,應盡量采用兩條隧道雙向掘進,隔一定距離開掘聯絡橫貫,使掘進分區構成全負壓的通風條件。新聯絡橫通道貫通后,原來的聯絡橫通道要及時密閉,用以控制掘進的通風系統,使足夠的新鮮空氣稀釋瓦斯的濃度,使其不超限。3、對于隧道拱部坍塌片幫凹陷處積聚的瓦斯,應采用引射器接高壓風稀釋4、瓦斯隧道的放炮人員要熟悉瓦斯檢測的技術,能夠掌握瓦斯的變化情況。裝藥前和聯炮后,要詳細檢查放炮地點20米以內的瓦斯濃度。如果發現有顯著瓦斯涌出,煤巖松軟、穿透采空區等異常癥狀就不能再裝炮,應立即向值班負責人報告進行處理。放炮后也要認真檢查瓦斯。只有在瓦斯濃度降到安全濃度以下時才能恢復工作。生產人員一定要聽從瓦斯員和放炮員的意見,千萬不要違章冒出險作業。5、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第**條規定:在隧道第一次接近未揭露的煤層時,按照地質勘察資料,必須在距煤層10米以外開始打鉆,鉆孔超前工作面不得小于5米,并經常檢查工作面的瓦斯,如果發現瓦斯大量異常增加或其它異常情況時,都必須立即撤出人員,停止掘進,進行處理。6、依據、《煤礦安全規程》第**條規定:隧道掘進面有瓦斯或二氧化碳噴出的煤(巖)層,必須采取下列措施:(1)制訂專項“隧道揭煤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2)加大危險區域的風量;二、防止瓦斯引燃火源是瓦斯燃燒和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在隧道內杜絕火源是防止瓦斯燃燒和爆炸的關鍵。具體措施為:1、嚴加明火管制,嚴格洞口檢查制度,禁止攜帶煙草及點火工具進洞,洞內嚴禁吸煙和使用明火。2、洞口隨近20米范圍內,禁止煙火。3、高瓦斯隧道洞內不準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特殊情況下,必須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制定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總工程師批準后監督實施。4、加強電氣設備管理和維護,防止機械摩擦、撞擊火花。在瓦斯隧道中應選用礦用安全型和礦用防爆型的電氣設備,電器“三大保護”要齊全,提高防爆性能,消滅電器失爆;洞內禁止明電、明閘刀;供電電纜消滅雞爪子、羊尾巴和明接頭;檢查電氣設備不準帶電作業。5、嚴格加強爆破管理,認真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確保爆破質量,提高爆破安全作業,嚴格執行洞內放炮的有關規定,以及“一炮三檢”制度。掘進工作面放炮必須使用水炮泥。高瓦斯和具有突出危險的隧道要積極推廣使用水膠炸藥和乳化炸藥。三、限制瓦斯爆炸范圍的擴大制訂“瓦斯燃燒爆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明確編制目的、依據、原則,成立機構,明確職責,并作好下列各項工作:1、應急準備1)危險源辯識確認(1)隧道通風量不足,瓦斯積聚遇明火時存在瓦斯燃燒爆炸重大危險源。(2)隧道拱頂坍塌處回填不密實形成的空洞積聚超限瓦斯遇明火存在瓦斯燃燒爆炸重大危險源。2)預防措施(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瓦斯隧道安全管理規章制度。(2)嚴格按照《瓦斯隧道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有關安全操技術措施組織施工。(3)瓦斯隧道應設計施工通風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通風管理,防止瓦斯聚積。(4)瓦斯隧道,施工前必須對所有參加隧道的施工人員進行瓦斯知識和防止煤塵、瓦斯爆炸事故的安全教育培訓。任何人員進入隧道必須接受安全人員的檢查,嚴禁將煙火和其他可能自燃的物品帶入洞內。(5)在瓦斯設防段,隧道內的電器設備應按《施組》要求,采用礦用防爆型,嚴禁帶電安裝、維修、檢查各種電器設備,嚴禁在洞內已敷設電纜上臨時裝電燈或其他設備。(6)建立瓦斯巡檢制度,瓦檢員必須按設計的巡檢線路對各工作面瓦斯濃度進行巡回檢查,每班不得少于3次,并將瓦斯檢查的結果記入瓦斯牌板,下列工作面瓦斯濃度達到限值時必須處理:a)開挖作業面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工作,切斷電源進行處理。b)電動機附近20m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達到1.5%時,必須停止運輸、切斷電源、進行處理,對因瓦斯濃度超過規定被切斷電源的電氣設備,必須在瓦斯濃度降到1%以下時,方可手動送電啟動。c)局部聚集的瓦斯濃度達到2%時,附近20m內必須禁止工作,切斷電源進行處理。d)瓦斯濃度超過1%時嚴禁放炮。(7)爆破作業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放炮應使用礦用安全炸藥,不宜使用遲發雷管,使用毫秒雷管時,最后一段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130ms,嚴禁使用火花和塑料導爆管起爆。(8)風鉆鉆孔時必須采用濕式鑿巖,洞內使用的金屬錘應采用不產生火花的合金材料制作。放炮后應對碴堆灑水降塵,裝載機的鏟斗不得猛力碰擊碴堆,避免產生撞擊火花。(9)當發現具有瓦斯突出先兆或瓦斯濃度超過允許濃度值時,必須立即將作業人員撤至安全地帶(洞外),同時切斷電源,加強通風觀察、檢測,直至檢測瓦斯濃度降至安全值以內時,方可派瓦檢員進洞檢查,同時做好瓦斯再次出現聚集的應對方案。(10)對搶險人員進行有關應急救援知識、瓦斯隧道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安全知識、醫護知識培訓。3)應急搶險設備、物資應急搶險物資序號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瓦斯檢測儀器設備臺10按有關要求配置2救援防護服套若干3氧氣呼吸器套102小時4自救器臺若干按進洞人員數量配置5防爆燈具個若干6醫用急救工具、藥品若干搶險車輛臺62、應急措施1)當洞內發生煤塵、瓦斯爆炸后,洞內作業人員應立即采取自我防護措施,使用隨身攜帶的自救器迅速撤離事故現場至洞外。2)撤離至安全位置(一般至洞外)后,應立即清點人員并登記,查看有無人員傷亡情況,并將情況立即向項目應急領導小組匯報。3)切斷電源,防止煤塵、瓦斯的再次聚集造成二次爆炸。4)將事故情況立即上報項目應急領導小組,項目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搶險救災程序,積極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援救工作,降低或減少災害損失,如自身無力進行援救工作,應及時向地方政府和上級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請求緊急救援,同時做好相應的配合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5)當搶救出傷員時,由醫務人員及時診斷其傷勢情況,以“先重后輕”的原則進行搶救,當受傷人員中有窒息者時,應及時進行人工呼吸。燒傷人員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理,切不可亂涂亂洗,以免加重傷勢。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將傷員送往就近醫院進行搶救治療。3、事故后期處置四、其它措施認真做到“群管群防瓦斯的十項紀律,八項注意”(一)十項紀律即:1、不隨便開停局扇;2、敞開風門不關;3、不任意變動風筒位置;4、不用擴散風掘進;5、無風禁區不進;6、無風高空不上;7、不堵塞風道、風筒,不讓風筒落后,破損脫節;8、停風地區不作業,立即撤人停電,找瓦斯檢查員檢查處理瓦斯,并及時匯報;9、不一次裝藥分次放炮,不明火放炮,不帶煙火下井;10、不經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不在回風流無風處開關電氣設備。(二)八項注意:1、停風、無風地區恢復工作前要注意先送風、后停電,不允許風電一齊送。2、送風前應注意檢查瓦斯,發現瓦斯積聚必須有控制的排放。3、排放瓦斯時,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要控制在《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限度以下,并注意撤出受排放謝影響的工作人員,切斷電源,斷絕一切引爆火源。4、放炮時必須注意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到場”制度。5、暫時停工的掘進面,停工不得停風,長期停工的掘進面應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打好柵欄,設置警標或及時密閉。6、探放水時應注意檢查瓦斯。7、掘進接近采空區時,應注意在穿透前先排放瓦斯,等瓦斯濃度降到規定界限以下時,經檢查確認安全后才準掘透。8、有突出危險的隧道應時刻注意煤和瓦斯或二氧化碳突出征兆,遇有煤層厚薄變化,煤質松軟破碎,放煤炮,支架斷裂地壓增大,瓦斯滲出量大時要立即撤人停電,上報處理。

篇3:某乙烷爆炸燃燒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一、基本特性

1、標識

中文名:乙烷

英文名:Ethane

2、理化性質

外觀與形狀:無色無臭壓縮氣體

主要用途:用于制乙烯、氯乙烯、氯乙烷、冷凍劑等

熔點(℃):-183.3相對密度(水=1):0.45(比水輕)

沸點(℃):-88.6相對密度(空氣=1):1.04(與空氣相當)

飽和蒸汽壓(KPa):53.32/-99.7℃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溶于苯

臨界溫度(℃):32.2臨界壓力(MPa):4.87

燃燒熱(KJ/mol):1558.3最小引燃能量(mJ):0.25

二、危害特點

1、燃燒爆炸危險性

燃燒性:易燃建筑火險分級:甲

閃點(℃):<-50爆炸下限(V%):3.0

自燃溫度(℃):472爆炸上限(V%):16.0

危險特性: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

其蒸氣比空氣重,與氟、氯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穩定性:穩定避免接觸的條件:受熱、光照

聚合危害:不能出現

禁忌物:強氧化劑、鹵素

2、擴散性

(1)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至相當遠,遇明火引著回燃;

(2)乙烷液態變為氣態時迅速擴散,形成高濃度區,與火源引發燃燒爆炸。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徑:吸入

毒性:屬低毒類

健康危害:同甲烷。高濃度時,有單純性窒息作用。空氣中濃度大于6%時,出現眩暈、輕度惡心、麻醉癥狀;達40%以上時,可引起驚厥。

三、應急救援

1、防護措施

(1)進入燃燒區的搶險人員二級防護,并采取消防水槍掩護;

(2)凡在現場參與處置人員,最低防護不得低于三級。

防護標準

級別

形式

防火服

防護服

防護面具

一級

全身

內置式重型防火服

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手套、襪子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二級

全身

隔熱服

全棉防靜電的內外衣、手套、襪子

正壓式空氣呼吸器

三級

呼吸

消防服

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

2、排除險情

(1)外圍滅火

向泄漏點、主火點進攻之前,必須將外圍火點徹底撲滅。

(2)堵漏

1)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

2)所有堵漏行動必須采取防爆措施,確保安全;

3)關閉前置閥門,切斷泄漏源;

4)根據泄漏情況,可向罐內適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墊層,緩解險情,配合堵漏。

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方法

罐體

砂眼

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

縫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金屬堵漏錐堵漏

孔洞

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金屬堵漏錐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管道

砂眼

使用螺絲加粘合劑旋進堵漏

縫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屬封堵套管、電磁式堵漏工具組、潮濕繃帶冷凝法或堵漏夾具堵漏

孔洞

使用各種木楔、堵漏夾具堵漏、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電磁式堵漏工具組、粘貼式堵漏密封膠(適用于高壓)堵漏

閥門

使用閥門堵漏工具組、注入式堵漏膠、堵漏夾具堵漏

法蘭

使用專用法蘭夾具、注入式堵漏膠堵漏

(3)輸轉

利用工藝措施倒罐或排空。

(4)點燃

當罐內氣壓減小,火焰自動熄滅,或火焰被冷卻水流撲滅,但還有氣體

擴散且無法實施堵漏,仍能造成危害時,要果斷采取措施點燃。

3、滅火

(1)滅火條件

1)周圍火點已徹底撲滅;

2)外圍火種等危險源已全部控制;

3)著火罐已得到充分冷卻;

4)救援人員、裝備、滅火劑已準備就緒;

5)物料源已被切斷,且內部壓力明顯下降;

6)堵漏準備就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完成。

(2)滅火方法

1)關閥斷氣法:關閉閥門,切斷氣源,自行熄滅。

2)干粉抑制法:視燃燒情況使用車載干粉炮、膠管干粉槍、推車式、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滅火。

3)水流切封法:采用多支水槍并排或交叉形成密集水流面,集中對準火焰根部下方未燃燒的丙烷射水,同時向火頭方向逐漸移動,隔斷火焰與空氣的接觸使火熄滅。

4)泡沫覆蓋法:對于流淌火噴射泡沫進行覆蓋滅火。

5)旁通注入法:將鹵代烷、惰性氣體等滅火劑在噴口前的管道旁通處注入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