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原油特性及安全措施應急處置原則

原油特性及安全措施應急處置原則

2024-07-23 閱讀 5626

特別警示

易燃粘稠液體。原油即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流動或半流動粘稠液,略輕于水。原油相對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間,少數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對密度在0.9~1.0之間的稱為重質原油,小于0.9的稱為輕質原油。原油粘度范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60~30℃),沸點范圍為常溫到500℃以上。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還含有硫、氧、氮、磷、釩等元素。可溶于多種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觀可以有很大差別。主要用途:原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生產各種油品等,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燃燒和爆炸危險性】易燃,遇明火或熱源有燃燒爆炸危險。【健康危害】石油對健康的危害取決于石油的組成成分,對健康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含苯的新鮮石油對人體危害的急性反應癥狀有:味覺反應遲鈍、昏迷、反應遲緩、頭痛、眼睛流淚等,長期接觸可引起白血病發病率的增加。【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嚴加密閉,防止泄漏,工作場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遠離火種、熱源,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在可能泄漏原油的場所內,應該設置可燃氣體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配備兩套以上重型防護服。戴安全防護眼鏡。穿相應的防護服。戴防護手套。高濃度環境中,應該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時應佩戴自給式呼吸器。儲罐等壓力設備應設置液位計、溫度計,并應帶有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避免與強氧化劑接觸。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殘留有害物時應及時處理。【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往油罐或油罐汽車裝油時,輸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減少油料的沖擊和與空氣的摩擦。(2)當進行灌裝原油時,鄰近的汽車、拖拉機的排氣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發動,存原油地點附近嚴禁檢修車輛。(3)注意倉庫及操作場所的通風,使油蒸氣容易逸散。【儲存安全】(1)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房內溫度不宜超過30℃。(2)保持容器密閉。應與氧化劑、酸類物質分開存放。儲存間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等設施。禁止使用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存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灌裝時,注意流速不超過3m/s,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3)注意防雷、防靜電,廠(車間)內的儲罐應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規定設置防雷、防靜電設施。【運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域。(2)嚴禁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導靜電拖線,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防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3)輸油管道地下鋪設時,沿線應設置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和測試樁,并設警示標志。運行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急救措施】吸入:將中毒者移到空氣新鮮處,觀察呼吸。如果出現咳嗽或呼吸困難,考慮呼吸道刺激、支氣管炎或局部性肺炎。必要時給吸氧,幫助通氣。食入:禁止催吐。可給予1~2杯水稀釋。盡快就醫。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水沖洗皮膚或淋浴。眼睛接觸: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盡快就醫。沖洗之前應先摘除隱形眼鏡。【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滅火。【泄漏應急處置】根據液體流動和蒸氣擴散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消除所有點火源(泄漏區附近禁止吸煙、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業時所有設備應接地。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物。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空間。用泡沫覆蓋抑制蒸氣產生。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蓋并收集于容器中。用潔凈非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在液體泄漏物前方筑堤堵截以備處理。霧狀水能抑制蒸氣的產生,但在密閉空間中的蒸氣仍能被引燃。作為一項緊急預防措施,泄漏隔離距離周圍至少為50m。如果為大量泄漏,下風向的初始疏散距離應至少為300m。

篇2:加工高含硫原油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設計管理第一條加強設計部門的安全管理,落實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第二條凡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嚴格執行國家和集團公司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安全、環保、消防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第三條設計必須考慮原油硫含量的不決策(不均勻性)所帶來的影響,裝置匹配能力應按可能達到的苛刻條件考慮,按SH/T3096-1999《加工高含硫原油重點裝置主要設備設計選材導則》規定,合理選用設備、管線材質。第四條液化氣、干氣脫硫裝置、含硫污水汽提裝置、酸性氣回收制硫裝置的設計能力應確保產品質量合格、環保達標。第五條在設計時應同時考慮設備防腐措施,對于硫化氫富集的設備、管線,選材宜升高等級,防止硫化氫腐蝕泄漏。第六條設計新裝置時應配備適量的設備防腐檢測、檢查工具、硫化氫和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安全防護器材等。第七條加氫裝置的高熱分、冷高分液面計、界面計應采用雙儀表測量系統。第二章生產管理第八條原油采購部門應根據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能力合理組織資源,原油資源配置部門應做好均衡搭配進廠工作,以使硫含量不超過裝置設計規定值。第九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直屬企業必須根據原油進廠情況,制訂相應的加工技術方案,生產允許時應采取高低硫原油混煉措施,把蒸餾裝置加工原油硫含量控制在設計值以下。同時優化生產平衡,使下游裝置原料硫含量也控制在設計值以內。第十條加工硫含量高過裝置設計值的新品種原油時,應根據原油評價報告制定加工方案,方案中應包括從原油進入罐區到液體、氣體產品儲罐全流程硫的分布情況,并提出安全防護措施。第十一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應按規范做好蒸餾裝置“一脫三注”和含硫化氫的分餾塔、汽提塔頂的注緩蝕劑等防腐工作。第十二條煉油企業應按不同品種原油繪制沿工藝流程硫的分布圖,制定有關工藝管理規定,嚴格崗位操作法,合理采用工藝防腐技術措施。第十三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生產的含硫化氫氣體必須進行脫硫處理后使用,禁止不脫硫直接做燃料。加熱爐、鍋爐所用燃料油(氣)應控制硫含量在設計水平以下。第十四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蒸餾裝置,“三頂”冷凝污水必須經污水汽提裝置處理。第十五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企業,應完善工藝措施,嚴格工藝控制,確保液化氣和輕質油硫含量不超標。正常情況下,嚴禁不脫硫液化氣進球罐;如果由于裝置停工或其他異常情況,導致液化氣硫含量超標,應改入不合格專用球罐,并對該球罐制訂專門的監測、檢修、維護和使用規定。第十六條加工高含硫原油(原料)的裝置,在停工檢修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對設備存積的硫化亞鐵進行化學清洗處理,并對該設備保持嚴密監控,避免打開設備后硫化亞鐵自燃而造成設備損壞或發生火災事故。第三章設備管理第十七條認真做好設備管道材質的核查和確認工作,嚴格執行《加工高含硫原油部分裝置在用設備及管道選材指導意見》(試行)(石化股份煉〔20**〕89號)的規定,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材質升級計劃,消除隱患,確保裝置安全運行。第十八條認真執行《加工高含硫原油裝置設備及管道測厚管理規定》(試行)(石化股份煉〔20**〕89號)和《關于加強煉油裝置腐蝕檢查工作的管理規定》(試行)(石化股份煉〔20**〕89號),切實做好設備腐蝕狀態監測工作,掌握設備管道的腐蝕規律。第十九條加強設備安全監測。充分考慮硫腐蝕的特點、機襾,采用先進防腐技術,加強腐蝕監控和預防性檢修工作。第二十條部分長期停工和暫不開工的生產裝置,應切實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防止因長期停工造成裝置嚴重腐蝕和設備損壞。第二十一條嚴格執行《加工高含硫原油儲罐防腐蝕技術管理規定》(試行)(石化股份煉〔20**〕89號),落實含硫油罐的防腐措施。對原油罐、中間產品罐、產品罐、污油罐、含硫污水罐和氣柜等均應采取相應的防腐措施,避免腐蝕引發事故。第二十二條對難以避免產生硫化亞鐵的油品儲罐,應進行內防腐處理,并考慮使用內浮頂罐加氮封。第二十三條對可能產生低溫硫化氫應力腐蝕開裂的設備管道以及由硫介質引起的露點腐蝕問題,直屬企業應高度重視,嚴格執行規范、標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第四章安全管理第二十四條直屬企業應對加工高含硫原油遇到的安全難題組織技術攻關。第二十五條加強防硫化氫中毒管理,嚴格執行《硫化氫防護安全管理規定》,結合本單位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和事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并定期進行演練。第二十六條應對所有相關人員應進行防止硫化氫氣危害的教育,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第二十七條加強脫硫、制硫、尾氣回收、污水處理裝置的安全管理,嚴禁無組織排放,防止硫化氫泄漏對人員的傷害。第二十八條加工高含硫原油的單位應確保有足夠的脫硫能力,保證產品硫含量達標。第二十九條對所有含硫污水應全部經污水汽提裝置處理,凡污水汽提(包括氨精制)能力不足的企業必須限期整改。第三十條煉廠酸性氣必須100%回收制硫,制硫尾氣應達到國家和地方的排放標準。第三十一條按集團公司環境監測工作條例,加強對加工高含硫原油過程中企業污染源、排放口及廠區環境的監測、綜合分析,確保數據準確。第五章附則第三十二條本規定所指高含硫原油系指含硫量大于或等于1%(質量)的原油。第三十三條本規定適用于集團公司所有加工高含硫原油企業和設計、施工單位。第三十四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加工高含硫原油安全管理規定》(中國石化〔20**〕安字227號)和《關于嚴格高硫(含硫)原油加工安全管理的通知》(中國石化〔2000〕安字500號)同時廢止。

篇3:原油罐區安全技術管理規定

第一條原油罐區是安全生產的重要部位,根據國家和集團公司的有關規范、標準、規定,結合管道儲運公司對原油罐區的管理現狀,為進一步加強罐區的安全技術管理,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適用范圍:原油罐區

第三條罐區安全管理規定

1、罐區消防系統

(1)應設獨立的高壓消防水系統,其消防給水管道應環狀布置,進水管不少于2條,并有可靠的水源;消防用水量應能滿足撲救罐區最大火災時配制泡沫用水量與儲罐的冷卻用水量之和,其壓力為0.7-1.2Mpa。

(2)消防給水干管的管徑最小不應低于200mm。

(3)大容量的獨立罐區,應用用固定式泡沫滅火系統。

(4)采用液下氟蛋白滅火系統,應在單向閥之后安裝密封爆破片,截止閥處于常開狀態;浮頂罐不宜采用液下滅火系統。

(5)罐區消防道路靠近罐區一側嚴禁種植妨礙消防作業的樹木。

(6)罐區應設環形消防道路,當受地形限制時,可設置

回車專場的盡頭式消防道路,其面積不小于15m*15m。

(7)為保證大型消防車通行,消防道路的轉變半徑不小于9m,凈高不小于4.5m.

2、罐區的防雷和防靜電

(1)所有罐必須設防雷接地。貯罐防雷接地點不應少于2點,接地點沿貯罐周長的間距不宜大于30m,接地電阻應小于10歐姆。為便于正確測接地電阻,接地線應作可拆裝連接。

固定頂鋼罐,當頂板厚度大于4mm時,可不裝設避雷針(線);浮頂罐可不設避雷針(線),但應將浮頂與罐體用兩根截面積不小于25mm2的軟銅線作可靠的電氣連接。

壓力貯罐不設避雷針(線),但應作防雷接地。

罐區不宜裝設消雷器。

(2)鋼罐和管道均應作防靜電接電。

鋼罐的防雷接地設施,可兼作防靜電設施。

每組防靜電接地體的電阻應小于100歐姆。

*上罐的扶手需安裝消除上罐人體的靜電導出裝置。

(3)貯存易燃液體的浮動式金屬罐頂,應用撓性跨接線與罐體相接,不應少于2處,跨接線須選用截面不少于25mm2的軟銅絞線。

3、罐區的儀表和安全監控設施

(1)罐區的儀表和安全設施必須按時維護保養,確保完好。

(2)貯罐發生高低液位報警時,必須到現場檢查確認,采取措施,嚴禁隨意消防報警。

(3)貯罐布置集中,總儲量較大的罐區應逐步實現計算機監控管理,對貯罐的液位、溫度、壓力、進出口閥門工作狀態實施監控,計算機監控系統應能快速巡回檢測,具有各種限制值報警及異常狀態參數的存貯功能。

(4)貯罐的主要進出口閥門逐步實現自動控制,若有困難,可采用手動閥門信號回訊器,實現計算機監控。

(5)貯罐進出油時,現場閥門開關的狀況在控制室要有明顯的顯示,避免誤操作,并有防止誤操作的檢測、安全自保等措施,防止跑油,冒頂等事故的發生。

4、防火堤及罐區排水系統

(1)用毛石或磚砌的防火堤要用混凝土覆蓋內表面和堤頂,應能承受液體靜壓且不滲漏。

*(2)管線穿堤處應采用非燃燒材料嚴密封堵。新建管線不宜采用穿防火堤方式。

(3)防火堤積水排出口應設在防火堤外,并設易于操作的開關閥門,其開關狀態必須使遠處易于辨認。罐區的水封井不能代替排水開關閥門。

雨季防火堤內積水,要及時排出,排出后立即關閉出水口閥門。

(4)罐區排水系統與儀表電纜溝

5、進出入罐區的安全管理規定

(1)進入罐區的施工人員以及作業機動車輛、施工機械,必須按規定辦理特別通行證,通行證必須具有時效性,標明行車路線并放在易檢查處。嚴禁攜帶煙火等進入罐區。

(2)車輛安全阻火設施齊備、完好,符合國家標準。車輛要按指定線路限速行駛,按指定位置停放。

6、罐區宜有適量的安全警示和安全標志牌,貯罐應有罐號及所貯存物料的名稱標志,管線應標有管號及物料名稱和走向。

7、上罐注意事項

(1)上罐前手觸盤梯的銅片,以消除人體靜電;

(2)不應穿化纖服裝和帶釘的鞋;

(3)罐頂禁止使用非防爆的手電筒及電器;

(4)固定頂油罐同時上罐人數不應超過5人,且不應集中在一起,上浮項罐的浮梯不應;

(5)雷雨時,禁止上罐;遇在5級以上大風時,禁止上罐。

8、罐區管理的一般要求

(1)罐區應清潔,防火堤內不準有雜草、油污、火源及易燃物。

(2)罐區內的防火堤不可隨意開口;

(3)罐區排水不準將水排到罐區內,防火堤內的雨水應及時排放;

(4)罐區不應裝設非防爆電氣設備和高壓架空線路;

(5)油罐頂無油污、無積水。

第四條罐區內施工安全規定

(1)有關部門必須對進入罐區的施工單位的合法性、適應性、可靠性、技術資質水平和安全保證條件等進行確認。執行《改擴建、檢修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2)進出罐內作業必須嚴格執行《進設備作業安全管理制度》。辦理進設備作業票,有關部門批準后,現場在確認設立安全監護人后,方可進入設備作業等。

(3)在罐區內動火必須嚴格執行《安全用火管理制度》。辦理工業用火作業票,在動火手續得到主管部門批準后,現場落實安全用火措施,經監護人確認后方可動火,一張火票只能用于一處。用火人要持有效的特殊工種作業證上崗,實際用火人要與用票上的人員相符,如臨時更換用火人要辦理手續,方可動火。

(4)在罐區臨時用電必須嚴格執行《臨時用電安全管理規定》。必須辦理用電票,持票作業。電工作業要嚴格執行“三票”制度,進入罐內所使用的臨時照明,要采用安全電壓和防爆燈。移動式電器具要加設漏電保護裝置。罐外臨時用電設備要有防雨、防潮設施。嚴禁亂接亂設電源。

(5)在罐區高處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高處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腳手架搭設要符合規定要求,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施工現場必須設置安全護體或安全網等防護設施,必要時應設安全警戒區,由專人看管。禁止拋扔工具、物件和雜物等。

(6)在罐區起重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起重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必須經有關部門審批批準后方可作業。

(7)在罐區破土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破土作業安全管理規定》。企業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動土,防止損壞地下電纜、管道等。嚴禁在施工現場堆積泥土,堵塞消防通道,施工結束后,必須及時清理平整。

第五條罐區日常安全檢查規定

1、建立罐區日常巡檢制度

(1)值班干部巡檢制度;

(2)站領導巡檢制度;

(3)安全工程師巡檢制度;

(4)當班工人(集油工、儀表工、電工等)巡檢制度;

(5)大罐管理班巡檢制度;

(6)消防防火人員巡檢制度。

2、分期分批檢查罐體及附件的完好程度和運行狀況,特別是要認真檢查運行罐的安全狀況。具體檢查內容如下:

(1)運行罐液位在規定的安全范圍內;

(2)機械呼吸閥、液壓安全閥安全可靠、動作靈敏、油位正常,并按規定檢查;阻火器每年三月、九月各檢查一次;

(3)油罐其它附件(罐前閥;進出油、水、汽閥;中央排水閥、透光孔、人孔、液位計、量油孔等)齊全完好,不滲漏;

(5)防雷靜電接地線和防靜電跨接線設置合理;

(6)罐頂(浮頂罐的單盤)無積水、無油污、無銹蝕、滲漏現象等;

(7)油罐的加熱、除蠟系統是否完好,冬季化蠟盤管蒸汽壓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8)罐體的完好程度。罐體是否有無裂紋、泄漏、鼓包等變形,保溫層、防護層等是否完好,浮頂罐轉動浮梯是否有脫軌、傾斜等不正常現象,罐底是否有滲漏現象等。

(9)罐的防火堤是否符合有關規范要求;

3、檢查罐區消防系統是否完好,是否按規定進行試運行和演習等;

(1)消防道路是否暢通;

(2)有自動滅火系統應檢查自動控制系統是否完好并準確監測和顯示。

(3)消防泵房設備、設施等是否均能運行正常,水源、泡沫供給是否滿足要求。

(4)消防管線、消防栓等是否完好;

(5)首末站罐區消防隊的建設是否能按有關要求執行;

(6)是否有切實可行的消防預案并每月進行一次演練;

4、檢查顯示罐位、進出罐壓力、罐內油溫、高低壓報警、可燃氣體報警系統儀表是否正常。

5、檢查罐區有無異常聲音或存在其它異常現象等。

(1)罐區內無油污、無積水(罐區排水系統完備)、無雜草。

(2)罐區內電氣設備符合安全要求。

6、查防雷接地極設置是否合理,查接地電阻監測報告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并按規范要求進行定期測試。

7、若有施工隊伍應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具體檢查內容如下:

(1)施工現場與其它運行生產場所隔離,并有明顯的安全警示牌;

(2)特殊工種應持有有效的操作許可證;

(3)動火等操作應有監護人;

(4)施工人員明確罐區的各項防火、臨時用電操作等相關規定;宜使用防爆工具;使用的各種器械是否存在不安全隱患;

(5)必須按規定辦理五種作業票,待批準后方可施工;

(6)專業安全人員檢查時指出施工過程中的隱患后應立即整改。

8、檢查生產崗位工人是否按操作規程執行,是否能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等。

(1)流程切換等操作票是否按規定辦理,填寫認真,準確。

(2)能否按規定去進行巡回檢查,并準確記錄相關的報表和記錄。

9、檢查罐區是否有安全警示牌、設備、管線標志牌等,各類閥門是否靈活可靠、嚴密不漏、球閥全開與全閉與閥位指示一致。

10、檢查罐區的伴熱系統是否完好。

11、特殊環境下對油罐區的檢查規定

(1)雷雨天氣,值班人員不能上罐,但必須用監視屏進行巡回檢查;保證中央排水管暢通,打開罐區排水閥,在雨停后應及時關閉。

(2)雪天過后,要及時檢查罐頂的積雪厚度,并及時組織人員清掃。

(3)在發生儀表系統或其它事故情況下,應人工監護各運行罐的情況,確保運行罐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