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原油儲運生產安全要點

原油儲運生產安全要點

2024-07-22 閱讀 8108

1安全監督的重點部位

1.1原油收發原油收發時,收、發崗位的人員對罐區、罐體、閥門等必須認真檢查,并加強聯系,和計量工作,否則、可能造成原油大量跑損、串油、管線憋壓爆裂、以及火災爆炸事故等。

1.2原油計量原油計量工作是煉油廠掌握原油數量變化的手段,對于減少或防止原油跑、冒、串、漏等事故是十分重要的。計量器具本身對原油罐區的安全生產至關重要。計量器具應符合防火防爆以及防靜電的要求,必須準確靈敏。

1.3原油化驗在加工某種原油之前,首先要通過原油評價,得知其各餾份的性質和收率,依此制定生產方案。原油化驗內容主要包括原油密度、輕質油組分、粘度、水分以及含硫(S)量等項目的分析,從而確定加工工藝。如果在采樣或者分析操作時失誤,將導致靜電放電,碰撞或摩擦產生火花,而引起燃燒爆炸、沖塔以及人身傷亡等事故。

1.4原油處理原油處理一般包括脫水、加溫、脫鹽等。如果操作失誤,可能產生跑油(同時還可能造成火災爆炸事故)、突沸、串塔、腐蝕設備等。

1.5原油罐清洗原油罐運行一段時間后,因罐內泥渣沉積太多,加熱盤管腐蝕泄漏或罐內防腐裝置損壞等必須進行清洗作業。在清洗作業時,如不注意安全,違章作業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人身傷亡或設備損壞事故。

2安全監督要點

2.1原油收發

2.1.1是否按操作規程進行原油收發。

2.1.2油罐及管線的脫水閥、放空閥是否關閉。

2.1.3油罐進油是否超過安全高度。

2.1.4收發原油的操作人員是否堅守崗位,并認真巡回檢查。

2.1.5收發油作業完畢后,是否按照規定進行檢查、計量、核對和作好有關記錄。

2.2原油計量

2.2.1計量器具是否靈敏可靠,是否符合有關標準。

2.2.2計量器具是否具備離心火防爆及防靜電的有關條件。

2.2.3嚴禁攜帶引火物或穿帶鐵釘的鞋上油罐、油船、油罐車進行計量作業。

2.2.4晚間進行計量作業時,照明燈應采用防爆燈具。

2.2.5計量作業完成后,應按規定將計量孔蓋嚴。

2.3原油化驗

2.3.1采樣器具應符合防火防爆及防靜電的有關要求。

2.3.2采完樣后采樣孔的孔蓋應蓋嚴,禁止攜帶引火物和穿帶鐵釘的鞋接近采樣孔。

2.3.3用于原油化驗的儀器儀表應準確可靠,符合有關標準,化驗時應遠離火源。

2.4原油處理

2.4.1原油脫水時,崗位人員應堅守現場,認真檢查。

2.4.2電脫鹽的液面計應靈敏可靠,定期校驗并作記錄。

2.4.3給原油加熱時,崗位人員不得脫崗。

2.4.4原油升溫前必須先脫水,升溫過程中定期脫水。

2.4.5原油升溫,溫度必須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

2.5原油罐清洗

2.5.1被清洗的原油罐的所有進出管線和蒸汽線的閥門應關閉和掛上禁動標志,加上盲板。

2.5.2進罐清洗時應有安全作業票,有安全監護人。

2.5.3進罐清洗作業前對罐內空氣進行取樣分析,含氧量應超過20%。

2.5.4打開人孔和透光孔進行自然通風,并有強制通風設備(如風機等)。

2.5.5如罐內需進行動火作業時,應進行爆炸分析,清除可燃物。

2.5.6動火作業時,必須有動火票和安全監護人,制定動火安全措施。

2.5.7清罐時使用的工具應具備防爆性能,不得產生火花。

2.5.8從罐內清洗出來的硫化鐵不得任意堆放,應按規定處理好,以防自然著火。

2.5.9罐內使用的移動式照明燈其電壓應為12V。

篇2:儲運部消防器材演練計劃方案范本

一、演練的目的

以部門為單位的消防器材操作及消防水槍演練是為了檢驗、評價和保證公司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預案的應急能力和實施水平為目的的演練,通過演練提升員工對本崗位發生緊急狀況時的應對能力。

二、演練的作用

1、可在事故真正發生前暴露預案和程序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2、檢驗應急資源的合理和正確操作或不足之處(人力和設備等);

3、改善各部門自身應急、機構、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能力;

4、增強職工應對突發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救援意識;

5、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崗位與職責。

三、演練時間和地點

2017年7月27日13時在儲運部(11號庫房)現場進行。

四、演練的類型

專項演練:針對公司儲運部對正常作業中初期火災的應急處置能力,檢驗、評價儲運部組織人員正確使用消防器材進行撲救的能力。

五、演練的范圍

1、對庫房現有消防栓與滅火器位置的了解掌握和檢驗反應時間。

2、演練員工互相配合與整體行動規范,消防栓需多人協作作業。

3、對庫房逃生路線的了解和掌握。

六、演練的參與人員

1、現場指揮:安全生產辦公室負責人孫宏詩

2、參演人員:儲運部全體員工

3、評價人員:負責觀察演練進程情況并予以記錄的人員,

人員組成名單:(另附)

4、觀摩人員:來自公司主管領導、各職能部門、相關部門的有關人員以及觀看演練過程的內部員工觀眾。

七、演練過程

1、準備階段

1.1、儲運部按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配備演練活動足夠的滅火器和消防水帶、水槍。

1.2、各演練的參與人員明確、熟悉各自在演練過程中的任務、職責。

2、訓練階段

2.1、現場指揮強調此次演練內容、演練重點及注意事項。

2.2、儲運部員工在無水狀態下,對消防栓進行實操,包括水龍帶聯接,上槍頭,讀秒計時,直到所有人都能做到正確迅速組接完成消防栓水帶、水槍頭、供水開關操作能力。

2.3、儲運部所有員工在安全員的指導下按照滅火器操作步驟操作滅火器。

3、實施階段

3.1、以三人為一小組,進行實地演練。三人按照真實起火場景進行消防栓實操演練,包括組裝水龍帶,上槍頭,開水,實地模擬演練滅火。

3.2、每個小組輪流進行持槍作業模擬滅火演練。

3.3、按國家標準對消防器材進行回收歸位,使用過的水龍帶需先陰暗處風晾2-3天才可以卷收。

3.4、針對演練中發生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對不達標的情況進行重復演練。

7、現場指揮對此次演練進行講評。

八、演練結果和總結評價

應急演練結束后,根據演練的實際情況、演練記錄進行總結,詳細說明在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不符合項提出糾正和預防措施,完善應急救援預案。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記錄及評價

時間:2017年7月27日13時

地點:儲運部11號庫房現場

主持人:孫宏詩

參加人員:儲運部全體員工等13人

評價人員:李瑞蕊,路紅霞,姜平,安艷紅,付邈邈等4人

觀摩人員于雷等1人

安全生產辦公室

編輯整理:付邈邈

2017年7月27日

篇3:石化儲運工業衛生要點

石油化工企業儲藏運輸過程中的急慢性職業危害,以往屢見不鮮,故實施職業安全衛生監督十分必要。

1常見職業危害發生的過程和原因

1.1發生職業危害的過程

1.1.1清洗桶、槽車和儲罐等容器;

1.1.2搬運;

1.1.3裝車、裝桶和裝袋等;

1.1.4計量檢測;

1.1.5設備故障。

1.2發生職業危害的原因

1.2.1操作失誤;

1.2.2容器破損;

1.2.3防護措施不力;

1.2.4意外事故。

2常見職業危害的事例

2.1在清洗儲存原油、汽油、渣油等油品的儲罐的過程中,通常都先用高壓熱蒸汽吹掃,清洗工進入儲罐時,罐內溫度較高,尤其是夏天可高達50-60℃,罐內烴類濃度也很高,勞動強度大,清洗工出汗甚多,若遇防毒口罩或面具失效,易發生急性中毒,工齡10年以上的工人中慢性中毒也有一定比例。

2.219*某公司在搬運環氧氯丙烷的過程中,因桶蓋不嚴密和焊縫有裂口,造成環氧氯丙烷外漏。5名搬駝工接觸環氧氯丙烷后因清洗不及時,2小時后先后患急性皮損——紅、腫、水皰。

2.3往槽車內裝苯、汽油、航煤、甲醇等產品時,由于沖擊和敞口,大量揮發,裝車工到槽車口計量檢測時有機會吸入高濃度蒸氣,特別當夏天氣溫高時,裝車崗位的毒物濃度很高,是造成急慢性中毒的原因。

2.41988年某廠儲存液化石油氣(含較高濃度硫化氫)的罐頂突然下落,大量硫化氫和液化石油氣外泄,造成下風向7名操作工急性中毒。

2.5某化肥廠1974年因火車頭和一輛裝滿液氨的汽車相撞,液氨大量泄漏,5人吸入高濃度氨氣,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灼傷、化學性肺炎和化學性肺水腫。

3預防監督要點

3.1儲藏重點應是預防急性職業中毒的發生和嚴格執行一整套管理措施。

3.1.1儲存庫或堆放區域應有明顯的標記,注明品名,屬幾級毒物,一旦沾污或吸入,采用什么急救措施,進入這一區域應佩戴什么個人防護用品,外人不得隨意進入。

3.1.2儲存庫或堆放區域的值班室,要備有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防護衣、鞋、圍裙、手套、防毒面具或口罩、簡單易用的解毒藥或解毒液。

3.1.3管理人員或操作工應接受就業前體格檢查和定期體格檢查。有禁忌癥者要調離,另作安排;有疑似中毒者要進一步觀察,及早休息或治療。

3.1.4儲存庫或堆放區域管理人員活動的地點、休息室等要定時、定項目監測濃度或強度9如*射線、放射性同位素),檢測率、點合格率均須達到要求。

3.1.5儲存庫或堆放區域一旦發生大量泄漏事故,應有一整套控制或消除污染源、搶救中毒患者的措施。

3.2包裝重點應是包裝材料的嚴格檢查和生產環境的改善。

3.2.1包裝材料必須經嚴格檢查,確保材質密閉性能好、耐壓、不易破損等,質量不合要求者,嚴禁使用。

3.2.2包裝容器的表面應有醒目的標記,如名稱、毒性大小等。

3.2.3包裝區域禁止無關人員出入。

3.2.4包裝易揮發的有毒產品,如甲醇等,應有通風排毒設施;包裝易產生粉塵的產品,如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應有除塵或防塵措施;液堿裝桶崗位應設洗眼器和淋浴器;氯氣裝瓶崗位應有防毒面具。

3.2.5灌裝槽車時,要站在上風向,如遇毒性大的物質或夏季氣溫高時,要戴好防毒面具;裝酸、堿產品時,要戴好護鏡、手套和穿著防酸堿服;灌裝道路瀝青(150-200℃)要防燙傷;灌裝不慎如有溢出,要及時處理,消除污染源。

3.2.6包裝作業人員應接受就業前體檢和定期體檢,項目和周期要按規定。

3.2.7包裝作業區要定時、定點、定項目進行監測,檢測率、點合格率必須達到要求。

3.3運輸重點應是不合要求不予運輸和意外事故發生后的急救措施。

3.3.1毒性、危害性各不相同,性質相抵觸的有毒有害物品不能混放在一起運輸。

3.3.2包裝不合要求者,不能運輸。

3.3.3運輸過程中要根據貨物的毒性佩戴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和配備必要的緊急處理用具。

3.3.4搬運時必須輕裝輕卸,一旦因泄漏沾污皮膚,必須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潔水沖洗。

3.3.5發生意外事故后要接受所在地公安、衛生等部門的監督和檢查,確保運輸工作人員和當地居民的健康。

3.3.6運輸工作人員必須掌握自救互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