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異型罐作業指導書

異型罐作業指導書

2024-07-23 閱讀 9146

一、解凍工

1:原料出庫:

1.1領料出庫:依據《生產任務書》規定要求,核對原料規格后將其從冷庫搬出來,稱重計量后擺放在塑料墊板上

1.2依規碼垛:(塑料帶裝的原料每層擺放帶,最多擺放層;紙箱包裝的原料每層擺放帶,最多擺放層。)

1.3預解凍擺放:把原料從投遞窗口傳遞到預解凍間,分類擺放整齊并做好標識。擺放時依據解凍工藝要求單塊墊板上每層擺放箱(帶)。

(預解凍間要供圓罐和異型罐車間共同使用,要把圓罐和異型罐車間的原料分開擺放并做好標識。)

1.4把預解凍間的原料用叉車轉移至解凍區。

1.5去除外包裝擺放:把原料交叉擺放,要按當天溫度核定時間進行層次擺放。(做好溫度和時間記錄)

1.6噴水和蓋被:

1.7原料抽檢:要對原料解凍前的重量和解凍后的重量進行抽檢(抽檢比例為)比對,以檢驗原料是否符合生產要求,記錄檢驗結果并及時向班長反饋。

二、洗魚工

4.1清洗:將解凍后的原料放入清洗槽中進行清洗,去冰去雜物,注意使用機械工具時的力度與方法以避免對魚體造成損傷;

4.2分選:將清洗后的原料依據主料、次料、雜魚等類別挑選分別放置在不同顏色的筐里。把不合格的原料和雜魚及時回庫。

4.3把合格的原料瀝水,從投遞口送入蒸煮間。

三、蒸煮工:

5.1擺盤:按魚體大小進行層次擺放,(

5.2蒸煮:將擺好的盤放入蒸煮器中(一類原料不加水,二類原料適量加水),加入蒸汽,在102°C---104°C溫度蒸煮。(要按照魚體大小進行時間和溫度控制),填寫蒸煮時間、溫度記錄表。

5.3出鍋檢驗:出鍋時要檢驗魚的熟透率是否完全,

5.4瀝水、冷卻

5.5由投遞口送入精加工工段。

5.6擺盤清洗與消毒

附注:當蒸煮鍋出現故障時,在報修的同時要關注魚體魚溫情況,必要時要進行加冰冷藏作業。

四、三去工

6.1檢驗蒸煮:蒸煮好的原料送入前處理首先要檢驗原料是否完全完熟透,是否符合生產要求。

6.2:三去:

6.3清洗

6.4檢驗:稱重時要檢驗魚皮是否清洗干凈,魚刺和魚是否骨剔除干凈。

6.5稱重:稱重時清洗好的半成品原料保持原樣稱重,不宜兩筐合并稱重。(易碎)

6.7半成品(魚籽魚油)與下腳料處理

五、空罐清洗工:

8.1空罐檢驗:空罐領料檢驗時,需檢查是否有變形、脫漆現象等不良品出現。

8.2空罐進入:空罐裝筐由投遞窗口進入清洗區。檢查罐內異物不得將紙箱、紙張、包裝袋等物品帶進清洗區。

8.3空罐乘放:來料用筐和生產用筐要用不同顏色分別乘放

8.4空罐清洗:用82°以上的熱水或蒸汽清洗對空罐要經過高溫清洗,去除異物。

8.5瀝干后送入裝罐區。

8.6工器具與生產用筐消毒

六:裝罐排氣工:

9.1校稱:裝罐前每臺稱要校準,才能投入使用。

9.2空罐檢驗:裝罐前要檢驗空罐是否完整,防止不良品流入。

9.3稱重裝罐:按工藝要求進行操作,稱重時要大小搭配均勻,裝罐時要擺放整齊,以保證裝罐量的精準,也確保魚體不受擠壓而變型損傷。

9.4:對裝罐量要進行抽檢,并做好抽檢記錄。

9.5排氣時間和溫度控制:排氣時間15---20分鐘罐體溫度要達到80°---85°C。水瀝干送入加湯處。

9.6排氣后重量抽檢

9.7工器具消毒作業

七:配料調料工:

11.1輔料領料檢驗:領用輔料時,要核對所用的輔料品類屬性是否符合要求,核對無誤后才能投入使用。

11.2配料:按工藝要求進行配料,調料的配比準確度要精確。

11.3調料:所有配料融入后,要攪拌均勻,每一鍋所配的料調料愿自己要品嘗,味道確定后要加熱,湯溫不低于70°。

八:加湯封口工

13.1封口機的保養:在封口之前封口操作工要對封口機進行保養,要使用食用潤滑油保養,。封口時要看設備是否通常運行。

13.2試機:封口試機2--3個,檢驗封口結構是否符合,并做記錄。13.3加湯:加湯量按工藝要求操作。

13.4封口作業

九:實罐清洗工:

14.1清洗溫度:實罐清洗槽溫度40°以上。

14.2清洗檢驗:清洗罐體油漬和污漬,清洗過程中要罐體檢驗,有沒有出現牙齒罐、封口不良等現象。

十:殺菌工:

15.1殺菌的擺放:罐體清洗后放入殺菌筐,交叉型擺放,避免殺菌蒸汽不均。

16.1殺菌要求: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殺菌,殺菌操作工審核好當天的殺菌公式進行操作。

16.2交接記錄:殺完菌送入包裝區要做好交接記錄。(鍋次、品類)

十一:噴碼工:

17.1清洗:清洗時要區分好鍋次,品名并做好標識,避免打碼混亂。

17.2噴碼:按工藝要求的產品代碼、日期清晰準確噴碼。

18.1入庫:品控抽檢罐數和入庫數量準確無誤。(作好記錄)

19:保溫庫:

19.1保溫庫的抽樣保溫:按照當天生產量10%抽樣保溫,保溫溫度36°±1°,時間10天。之后檢驗是否正常。(如脹罐、癟罐等不良品出現)檢驗合格后方可包裝。

6.2檢驗原料:在處理的過程中,要檢驗魚的新鮮度夠不夠,新鮮的魚蒸煮出來的魚肉結實,色澤鮮亮,不易碎。鮮度差點的魚蒸煮出來的魚碎塊多,色澤發,不易使用,要及時挑選出來另作處理。

篇2:異型罐作業指導書

一、解凍工

1:原料出庫:

1.1領料出庫:依據《生產任務書》規定要求,核對原料規格后將其從冷庫搬出來,稱重計量后擺放在塑料墊板上

1.2依規碼垛:(塑料帶裝的原料每層擺放帶,最多擺放層;紙箱包裝的原料每層擺放帶,最多擺放層。)

1.3預解凍擺放:把原料從投遞窗口傳遞到預解凍間,分類擺放整齊并做好標識。擺放時依據解凍工藝要求單塊墊板上每層擺放箱(帶)。

(預解凍間要供圓罐和異型罐車間共同使用,要把圓罐和異型罐車間的原料分開擺放并做好標識。)

1.4把預解凍間的原料用叉車轉移至解凍區。

1.5去除外包裝擺放:把原料交叉擺放,要按當天溫度核定時間進行層次擺放。(做好溫度和時間記錄)

1.6噴水和蓋被:

1.7原料抽檢:要對原料解凍前的重量和解凍后的重量進行抽檢(抽檢比例為)比對,以檢驗原料是否符合生產要求,記錄檢驗結果并及時向班長反饋。

二、洗魚工

4.1清洗:將解凍后的原料放入清洗槽中進行清洗,去冰去雜物,注意使用機械工具時的力度與方法以避免對魚體造成損傷;

4.2分選:將清洗后的原料依據主料、次料、雜魚等類別挑選分別放置在不同顏色的筐里。把不合格的原料和雜魚及時回庫。

4.3把合格的原料瀝水,從投遞口送入蒸煮間。

三、蒸煮工:

5.1擺盤:按魚體大小進行層次擺放,(

5.2蒸煮:將擺好的盤放入蒸煮器中(一類原料不加水,二類原料適量加水),加入蒸汽,在102°C---104°C溫度蒸煮。(要按照魚體大小進行時間和溫度控制),填寫蒸煮時間、溫度記錄表。

5.3出鍋檢驗:出鍋時要檢驗魚的熟透率是否完全,

5.4瀝水、冷卻

5.5由投遞口送入精加工工段。

5.6擺盤清洗與消毒

附注:當蒸煮鍋出現故障時,在報修的同時要關注魚體魚溫情況,必要時要進行加冰冷藏作業。

四、三去工

6.1檢驗蒸煮:蒸煮好的原料送入前處理首先要檢驗原料是否完全完熟透,是否符合生產要求。

6.2:三去:

6.3清洗

6.4檢驗:稱重時要檢驗魚皮是否清洗干凈,魚刺和魚是否骨剔除干凈。

6.5稱重:稱重時清洗好的半成品原料保持原樣稱重,不宜兩筐合并稱重。(易碎)

6.7半成品(魚籽魚油)與下腳料處理

五、空罐清洗工:

8.1空罐檢驗:空罐領料檢驗時,需檢查是否有變形、脫漆現象等不良品出現。

8.2空罐進入:空罐裝筐由投遞窗口進入清洗區。檢查罐內異物不得將紙箱、紙張、包裝袋等物品帶進清洗區。

8.3空罐乘放:來料用筐和生產用筐要用不同顏色分別乘放

8.4空罐清洗:用82°以上的熱水或蒸汽清洗對空罐要經過高溫清洗,去除異物。

8.5瀝干后送入裝罐區。

8.6工器具與生產用筐消毒

六:裝罐排氣工:

9.1校稱:裝罐前每臺稱要校準,才能投入使用。

9.2空罐檢驗:裝罐前要檢驗空罐是否完整,防止不良品流入。

9.3稱重裝罐:按工藝要求進行操作,稱重時要大小搭配均勻,裝罐時要擺放整齊,以保證裝罐量的精準,也確保魚體不受擠壓而變型損傷。

9.4:對裝罐量要進行抽檢,并做好抽檢記錄。

9.5排氣時間和溫度控制:排氣時間15---20分鐘罐體溫度要達到80°---85°C。水瀝干送入加湯處。

9.6排氣后重量抽檢

9.7工器具消毒作業

七:配料調料工:

11.1輔料領料檢驗:領用輔料時,要核對所用的輔料品類屬性是否符合要求,核對無誤后才能投入使用。

11.2配料:按工藝要求進行配料,調料的配比準確度要精確。

11.3調料:所有配料融入后,要攪拌均勻,每一鍋所配的料調料愿自己要品嘗,味道確定后要加熱,湯溫不低于70°。

八:加湯封口工

13.1封口機的保養:在封口之前封口操作工要對封口機進行保養,要使用食用潤滑油保養,。封口時要看設備是否通常運行。

13.2試機:封口試機2--3個,檢驗封口結構是否符合,并做記錄。13.3加湯:加湯量按工藝要求操作。

13.4封口作業

九:實罐清洗工:

14.1清洗溫度:實罐清洗槽溫度40°以上。

14.2清洗檢驗:清洗罐體油漬和污漬,清洗過程中要罐體檢驗,有沒有出現牙齒罐、封口不良等現象。

十:殺菌工:

15.1殺菌的擺放:罐體清洗后放入殺菌筐,交叉型擺放,避免殺菌蒸汽不均。

16.1殺菌要求: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殺菌,殺菌操作工審核好當天的殺菌公式進行操作。

16.2交接記錄:殺完菌送入包裝區要做好交接記錄。(鍋次、品類)

十一:噴碼工:

17.1清洗:清洗時要區分好鍋次,品名并做好標識,避免打碼混亂。

17.2噴碼:按工藝要求的產品代碼、日期清晰準確噴碼。

18.1入庫:品控抽檢罐數和入庫數量準確無誤。(作好記錄)

19:保溫庫:

19.1保溫庫的抽樣保溫:按照當天生產量10%抽樣保溫,保溫溫度36°±1°,時間10天。之后檢驗是否正常。(如脹罐、癟罐等不良品出現)檢驗合格后方可包裝。

6.2檢驗原料:在處理的過程中,要檢驗魚的新鮮度夠不夠,新鮮的魚蒸煮出來的魚肉結實,色澤鮮亮,不易碎。鮮度差點的魚蒸煮出來的魚碎塊多,色澤發,不易使用,要及時挑選出來另作處理。

篇3:學生作業布置指導細則

小學作業布置指導細則

  1、作業布置數量、作業是否及時批改。

  2、作業書寫是否規范:書寫要統一用筆;書寫要規范;作業保持整潔。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學習習慣(如:頁碼、寫題號、要求;作文有目錄且按要求空格;不亂涂亂畫等)

  3、教師批改規范情況:教師批改作業時,要逐題批改,批語等要恰當,書寫工整,批改符號規范,能給學生示范作用。

  4、批改質量:學生錯誤能改出。

  5、二次批改情況:杜絕帶著學生邊講邊做作業。二次批改要規范。低年級學生錯題,教師圈出來后,由學生在原題上改,改后教師打對號。其他年級的學生錯題,由教師打錯,學生在其他地方改后,教師二次批改。

  5、習字冊的運用,重在練字的規范與速度。要先指導書寫,再分散布置練習,每次書寫內容要適量。要將書寫好的字圈出來,等第要與實際相符。要讓學生每次練習都有收獲。

  作文基本一周一篇,其中大作文篇數隨單元,小作文篇數不少于大作文。大作文精批,小作文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