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氣體滅火系統技術要求

氣體滅火系統技術要求

2024-07-23 閱讀 6007

、定義七氟丙烷:一種無色的無氣味氣體狀態的鹵素碳,并且叫做HFC-227、HFC-227ea、FE-227或者FM-200,它的化學式是C3HF7,結構式是F3CCHFCF3。防護區:滿足全淹沒滅火系統要求的有限封閉空間。全淹沒滅火系統:在規定的時間內,向防護區噴放設計規定用量的滅火劑,并使其均勻地充滿整個防護區的滅火系統。管網滅火系統:按一定的應用條件進行設計計算,將滅火劑從儲存裝置經由干管支管輸送至噴放組件實施噴放的滅火系統。組合分配系統:用一套氣體滅火劑儲存裝置通過管網的選擇分配,保護兩個或兩個以上防護區的滅火系統。滅火濃度:在101KPa大氣壓和規定的溫度條件下,撲滅某種火災所需氣體滅火劑在空氣中的最小體積百分比。泄壓口:滅火劑噴放時,防止防護區內壓超過允許壓強,泄放壓力的開口。、系統執行標準系統的生產、檢測、設計、安裝及驗收等必須執行并滿足以下規范及標準,但不限于以下規范及標準,如出現各規范及標準要求不一致時,按最高標準執行,且所有標準及規范應采用合同生效之日起的最新版本:、系統設計及施工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2005《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3-2007《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35-9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6-200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92產品生產檢測標準《氣體滅火系統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A400-20**《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技術要求及實驗方法》GB4715-2005《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技術要求及實驗方法》GB4716-2005《火災報警控制器》GB4717-2005《固定滅火系統驅動、控制裝置通用技術條件》GA61-20**《消防聯動控制系統》GB16806-2006、系統基本技術條件系統構成及設備要求機房。壓力容器要求系統的設備,包括安裝中所使用的設備、材料、布線方法、安裝工藝、調試開通及驗收等,均應符合國家的消防規范及標準。壓力容器鋼瓶上的瓶頭閥的安全閥應采用知名安全閥專業公司生產的安全膜片,安全性能可得以保障。氣體滅火系統中各滅火劑瓶頭閥出口均應安裝安全保護帽,使產品在生產、運輸、裝卸、安裝、調試等一系列過程中,即使滅火劑鋼瓶誤啟動,也能確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壓力容器鋼瓶上的瓶頭閥應采用HPb59-1(Y)冷拉黃銅棒鍛壓成型,使瓶頭閥材質呈流線流紋組織結構,密度增大。保證瓶頭閥受撞擊后不會斷裂。4、設備運行的環境條件環境溫度:防護區環境溫度見下表3.5-1。防護區環境溫度表?表3.5-11.環境溫度為4~27℃的防護區所有弱電系統設備房及控制室。2.環境溫度為4~36℃的防護區變電設備房相對濕度:5%~98%,惡劣情況下會有凝露現象。海拔高度:≤1000米。地震烈度:8度。供電電壓范圍:220V±10%。5、系統框架要求管網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由滅火劑瓶、容器閥(瓶頭閥)、啟動閥、選擇閥、單向閥、安全閥、低壓安全泄漏閥、壓力訊號器、框架、噴嘴、管道系統等主要設備組成。根據使用要求,可組成單元獨立系統,組合分配系統和無管網裝置等多種形式。平時是由本系統獨立的控制子系統來監視各防護區的狀態,在發生火災時能按預先設定的程序啟動滅火裝置,達到撲救防護區火災的目的。5.1、控制子系統要求控制子系統具有對氣體滅火系統相關設備的監控功能;應采用智能型集中控制系統,投標人可在投標文件中按自己的產品特點提出詳細的改進措施,但投標人的系統投標配置必須滿足系統配置及功能要求。各防護區現場氣體滅火就地控制盤安裝于防護區門外。火災的確認方式是由氣體滅火防護區門外的手自動轉換開關決定。自動確認:當手自動轉換開關處于自動位且防護區發生火災時,系統自動對火災進行確認并按照系統自動操作方式運行。人工確認:當手自動轉換開關處于手動位且防護區發生火災時,系統需在進行人工確認后才能啟動相關氣體滅火設施。各防護區內設置可編址的智能感煙探測器和智能感溫探測器。其設置統一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執行,報警回路采用環形連接,接入至火災報警控制器報警回路中,技術要求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招標文件相應部分。防護區門外設置現場手動操作裝置包括緊急啟動、緊急停止、手/自動轉換裝置等。5.2、管網七氟丙烷滅火系統框架要求采用管網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防護區預期溫度詳見3.5.1。滅火系統貯存壓力:儲存容器增壓壓力為4.2Mpa;設計濃度:撲滅固體表面火災的滅火濃度為5.8%;油浸變壓器室、帶油開關的配電室和自備發電機房的滅火設計濃度為9%;通訊機房和計算機房的滅火設計濃度宜采用8%。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滅火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滅火濃度的1.3倍,惰化設計濃度不應小于惰化濃度的1.1倍。防護區實際應用的濃度不應大于滅火設計濃度的1.1倍;設計溫度采用20℃。在通訊機房和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大于8s;在其它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大于10s,木材、紙張、織物等固體表面火災,滅火浸漬時間宜采用20min;通訊機房、電子計算機房內的電氣設備火災,滅火浸漬時間應采用5min;其它固體表面火災,滅火浸漬時間宜采用10min;氣體和液體火災,滅火浸漬時間不應小于1min。在儲存容器或容器閥上,應設安全泄壓裝置和壓力表,安全泄壓裝置應動作可靠,動作壓力符合相應氣體滅火系統的設計規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護區采用組合分配系統時,一個組合分配系統所保護的防護區不應超過8個。組合分配系統的滅火劑儲存量,應按儲存量最大的防護區確定。滅火系統的滅火劑儲存量,應為防護區設計用量與儲存容器的剩余量和管網內的剩余量之和。滅火系統的儲存裝置72小時內不能重新充裝恢復工作的,應按系統原儲存量的100%設置備用量。滅火系統的設計溫度,應采用20℃。同一集流管上的儲存容器,其規格、充壓壓力和充裝量應相同。同一防護區,當設計兩套或三套管網時,集流管可分別設置,系統啟動裝置必須共用。各管網上噴頭流量均應按同一滅火設計濃度、同一噴放時間進行設計。管網上不應采用四通管件進行分流。噴頭的保護高度和保護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最大保護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護高度不應小于0.3m;噴頭安裝高度小于1.5m時,保護半徑不宜大于4.5m;噴頭安裝高度不小于1.5m時,保護半徑不應大于7.5m。噴頭宜貼近防護區頂面安裝,距頂面的最大距離不宜大于0.5m。系統設備規格、尺寸必須考慮現場條件,設備應滿足順利進場和現場安裝。防護區泄壓裝置的設置應滿足《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2005的要求。6、系統功能需求及技術指標6.1、系統操作方式及滅火過程當某一防護區火災被確認后,(不存在集中型、給系統圖)集中型氣體滅火控制器經延時啟動火災區域相對應的啟動裝置,向防護區釋放滅火劑。在延時階段集中型氣體滅火控制器將完成相關設備的聯動,在此階段值班人員也可直接按下手動釋放裝置或通過緊急機械手動裝置直接啟動滅火裝置。管網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設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和機械應急操作三種啟動方式。自動控制:系統自動完成火災聯動控制及滅火整個過程。聯動步驟為: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選擇開關,置為“自動”位置時,滅火裝置處于自動控制狀態。本滅火裝置配有(改為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和感溫火災探測器。當只有一種探測器發出火災信號時,控制器裝置即發出火警聲光信號,通知有火警情況發生,而并不啟動滅火裝置;當兩種探測器同時發出火災信號時,探測器會發出火災聲光報警,通知有火災發生,請有關人員撤離現場,并向控制中心發出火災信號,控制器發出聯動指令,關閉風機、防火閥等聯動設備。經過一段時間延時后,發出滅火指令,打開電磁鐵,電磁鐵推動頂針刺破密封膜片,使瓶頭閥開啟,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吸氣式一路感溫一路按照規范描述)為防止因探測器誤動作引起滅火劑釋放,或因火災較小值班人員能自行撲救等,在報警過程中發現不需啟動滅火裝置的情況,可按下手動控制盒或控制器上的“緊急停止”按鈕,阻止控制器滅火指令的發出,不啟動滅火裝置,不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混亂。手動操作方式:將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選擇開關置為“手動”位置時,滅火裝置處于電氣手動控制狀態。在該控制方式下,當探測器發出火災信號時,控制器發出火災聲光報警,但并不啟動滅火裝置。工作人員可通過按下“緊急啟動”按鈕,啟動滅火裝置,實施滅火。緊急機械操作方式:氣體滅火系統自動模式和手動模式均不能啟動電磁閥或者有必要時采用的一種應急操作。通過在啟動裝置上的一個機械啟動器,人工開啟相應的容器閥和選擇閥釋放滅火氣體。當保護區發生火情,控制器不能發出滅火指令時,應立即通知人員撤離現場,關閉聯動設備。然后撥除滅火劑儲瓶上電磁鐵上的手動保險夾片,壓下手柄,即可打開滅火劑儲瓶瓶頭閥,釋放滅火劑,實施滅火。釋放滅火劑前,人員應撤離現場,所以如果滅火裝置置于保護區內時,不宜使用機械應急手動控制方式操作。6.2、系統功能監視所轄各防護區的氣體滅火控制設備狀態,顯示報警部位,接收FAS系統輸出的各防護區獨立的火災預報警(包括吸氣式極早期煙霧火災探測系統向FAS系統輸出的信號)、報警確認信號,向FAS輸出氣體釋放、系統綜合故障、手/自動狀態等信號。系統在自動狀態下,在接收到由吸氣式極早期煙霧火災探測系統、感溫探測器發出的兩類獨立的不同性質的火災報警信號,并經延時30秒后,啟動火災區域相對應的滅火裝置,向防護區釋放滅火劑。如值班人員先于火災探測系統發現火情,可直接按下手動釋放裝置,系統將不經過延時直接啟動滅火裝置。應能在收到火災預報警信號后,啟動防護區的警鈴裝置,系統在確認火災后,啟動防護區的聲光報警器,發出滅火系統啟動動作信號,包括啟動區域容器閥等。系統在每個防護區需聯動控制如下設備,聯動設備的工作電源由本控制系統提供。序號設備名稱1感煙探測器2感溫探測器3警鈴4聲光報警器5釋放指示燈6緊急釋放裝置7緊急止噴按鈕8手動/自動轉換開關9啟動瓶電磁啟動器10選擇閥/分區控制閥11滅火劑釋放反饋裝置12手動/自動狀態顯示裝置能夠接收顯示滅火介質噴放信號,監視各防護區手/自動狀態。系統軟件包括但不限于邏輯編程軟件、系統維護軟件等,軟件功能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具有火災報警自動確認功能,聯動相關設備,啟動滅火裝置。具有故障、報警、滅火劑釋放、操作記錄等信息的數據存儲能力,存儲容量不少于1000條。具有故障自檢功能、探測器清潔度報警功能、應具有現場設備狀態、各種事件、故障的報警及顯示功能,并以不同聲音加以區分。應具有3級以上操作權限密碼功能。可通過安裝相關軟件的手提電腦完成對自動滅火控制盤有關參數的修改。應具有對回路接地、開路、短路故障的報警功能,并能報出故障位置。能夠對系統中任何一個帶地址的設備進行遠程操作、故障隔離、故障處理操作。系統維護軟件應保證用戶在系統通過驗收后,可根據現場設備的數量增減,可自行修改控制盤系統應用軟件中的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設備點數的更改、設備點的文字說明、報警及聯動關系的修改),使系統軟件能適應現場變化,軟件修改后整個系統應能正常運行,系統設備的信息應保持一致。在收到火災報警控制器發出的啟動控制信號后,應能按預置邏輯完成以下功能:發出聲、光信號,記錄時間,聲信號能手動消除,當再次有啟動控制信號輸入時應能再次啟動;啟動聲光警報器;進入延時,延時期間應有延時光指示,顯示延時時間和所保護的區域。延時結束后,發出啟動噴放控制信號,并有光指示,啟動保護區域的噴放光警報器。氣體噴放階段應發出相應的聲、光信號并保持至復位,記錄時間。延時啟動功能應滿足下述要求:1延時時間應在0s~30s可調;2延時期間,應能手動停止后續動作。7、系統可靠性和維護性投標系統須有良好的市場業績、成熟和穩定的運行經驗,須提供加蓋簽章的用戶使用證明的原件。投標人應在鋼瓶充氣之前進行二次檢驗、探傷、噴砂、除銹、鈍化、干燥等內外表面處理,確保鋼瓶質量。7.1、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供電電網對電源的干擾,如突變的尖峰電壓信號、電壓的突跌、三相電源不平衡、變壓器的跳閘或倒閘產生的電磁干擾等。于用的信號系統、民用通信設備如手機、對講機、區域內民用通信設備房發射設備等產生的射頻干擾。干擾電流通過接地裝置及設備進入控制系統的資料回路和信號回流導致的信息錯誤。所有系統設備應具有抗電磁干擾能力,其抗電磁干擾性能為:在27MHz至1GHz的范圍內不能少于20V/m的磁場或滿足國家相關的標準和規范要求。所有系統設備可抵抗無線電頻率為150KHz到27MHz中的接觸性干擾或滿足國家相關的標準和規范要求。7.2、系統提供必要技術手冊系統應配有安裝手冊、操作手冊和維修手冊,以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投標人應提交系統所需的材料和設備資料,包括系統各組成部分或系統各裝置的明細目錄和技術參數。投標人應提供系統整體可使用性及使用年限,在使用年限內設備的完好率或故障率。投標人應提供除易損件的其它部件的使用年限。投標人應提供易損件的更換周期。8、管網子系統主要部件技術指標8.1、氣體滅火劑提供要求投標人應在中國國內提供充裝點,并對氣體滅火劑質量負責,保證儲存裝置能在72小時內能重新充裝并恢復工作。氣體滅火劑充裝廠為專業氣體制造及充裝商,應通過最新ISO9001及ISO14001標準體系認證,投標文件應附有充裝點的資質證明文件。控制充氣場所環境濕度,不得在濕度過大的情況下充氣。8.2、滅火劑貯存鋼瓶要求鋼瓶必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壓力容器)。鋼瓶設計壓力、工作壓力、壁厚、強度、密封、超壓、標志等要求必須符合《氣體滅火系統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A400-20**)及《鋼制無縫氣瓶》GB5099-1994的要求。鋼瓶應為新瓶,每個鋼瓶須附有與鋼瓶編號相符的最近的檢測證書和標明檢測日期。鋼瓶應注明操作、維護和充氣的指導,鋼瓶的供貨范圍還包括鋼瓶支架。投標人應提供鋼瓶的生產廠、鋼瓶規格型號、材質、壁厚、鋼瓶的容積、最大充裝質量等技術參數。8.3、容器閥及其組件要求材質應采用HPb59-1(Y)冷拉黃銅棒鍛壓成型,投標人詳細闡述容器閥的動作原理。啟動瓶容器閥應具有自動啟動功能以及人工機械啟動的功能;人工機械啟動裝置的拆裝不應引起容器閥自身的動作。容器閥應有超壓排放功能,達到超壓排放值的相關環境參數由投標人提供。容器閥組應達到氣瓶平均年泄漏量少于1克的指標,應提供相應有效的檢測報告。投標人應提供膜片的質保證明及檢測報告(若采用)。刀片應保證在有效使用年限內不銹蝕(若采用)。每個容器閥應有檢漏用壓力表,壓力表平時為帶壓顯示,若需現場安裝或更換壓力表,由投標人負責。應具機械有復位功能。8.4、電磁啟動器要求用于電力操作儲存瓶閥及啟動瓶閥。電磁閥材質為黃銅本體和不銹鋼活塞制作,絲口連接,方便安裝。防護等級不低于IP44。工作電壓為DC12-24V。部件應滿足系統相應的壓力要求,由投標人提供其工作壓力等級。電磁閥的刀片應保證在有效使用年限內不銹蝕。在投標技術建議書中提供電磁啟動器的結構原理、工作電流、動作行程距離。應具備復位功能。8.5、壓力開關(氣體釋放反饋裝置)安裝在減壓裝置后,應有手動復位功能。壓力開關應為絲扣聯接。壓力開關的壓力應滿足系統的壓力要求,投標人應提供壓力開關的壓力等級及結構圖。8.6、噴嘴噴嘴的材質為30號鋼內外鍍裝飾鉻每個噴嘴必須具有開孔尺寸的明顯標注。8.7、安全閥安全膜片爆破壓力:公稱工作壓力(20℃)4.2MPa時為9±0.4MPa;該閥安裝在集流管上,當管道中壓力大于允許值時,安全膜片爆破,起到保護系統的作用。使用后,應更換膜片,更換的膜片應與原膜片規格、尺寸、材質、爆破壓力相同,方可使用。8.8、氣體輸送管道(技術要求)由施工單位提供,投標人應提供相應的技術要求。無縫鋼管必須內外鍍鋅,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GB/T81638.9、標志在鋼瓶的外表面應標注滅火劑的名稱或商品名稱,字跡應明顯、清晰,銘牌應牢固地設置在系統明顯部位,說明產品名稱、型號、規格、執行標準代號、貯存壓力、滅火劑總量、使用濕度范圍、生產單位、產品編號、出廠日期等內容。系統應提供如下標志牌,材質均為不銹鋼,上標中文,中文內容及標志牌大小在設計聯絡階段確定。防護區標志牌:安裝在防護區的門外側緊急釋放裝置、緊急停止按鈕、手/自動開關操作指示牌:安裝在每個緊急釋放裝置、緊急停止按鈕、手/自動開關下方。鋼瓶間操作指示牌:區域選擇閥及容器閥等啟動裝置和鋼瓶室操作說明。標志內容需征得招標人、最終用戶及設計同意。投標人所提供設備應按國家規范和標準要求涂相關標識色。8.10、自動泄壓裝置設備的外形尺寸應標準化(不應超過3種),外形尺寸宜為310*310mm(高)或770*200mm(高)。安裝于防護區與走道相通的外墻上,平時關閉,防護區內超壓時開啟,并能夠在泄壓后自動關閉,動作開啟壓力為1.1±0.1KPa。?材質為不銹鋼。9、責任范圍9.1、供貨范圍全線氣體滅火系統的供貨范圍必須包括實現系統功能的所有系統設備的供應及必須的安裝服務。系統設備供貨范圍包括但不限于:全套設備及配件、技術文件、備品備件、備用鋼瓶組、測試檢驗專用工具及測試耗材等,另外還包括水力計算成果。氣體滅火報警控制子系統與FAS的供貨清單應分列。9.2、設備及材料投標人在投標文件中應根據設計要求、用戶需求書及相關建筑圖紙資料,,(清單明確)給出管網七氟丙烷氣體滅火裝置合理設計方案、供貨設備數量清單及運營維護所需備品備件。由于投標人原因造成的實際所需供貨數量與投標數量不一致時,所產生的設備數量變化及相關費用由投標人負責;考慮到車站建筑方案存在調整的可能性,投標人需列出有可能出現在本工程內的所有設備的規格型號以及單價等資料(此部分單價不列入投標總價)。9.3、測試耗材投標人應提供按安裝規范及消防檢測、驗收所要求的模擬測試和實際噴放測試所需的耗材及配件。(消防檢測、驗收、調試期間的費用)10、施工圖深化設計投標人在中標后應按業主、招標方及設計院的要求,結合產品特點,配合設計院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完善,對系統進行二次深化設計(包括施工圖深化設計),并按要求提供全套產品資料和技術資料。投標人須保證設計配合人員充足、穩定,設計配合人員應具有工程師以上職稱;須按時提供滿足招標方及設計院要求的設計資料;須與設計院簽訂相關技術協定及設計人員備案。投標人應根據招標人提供的設計輸入條件進行系統的施工圖深化設計及施工配合。其它服務范圍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產品的測試、檢驗、驗收、設備安裝及安裝指導、調試及技術培訓、配合招標人完成相關設備檢驗等,以上費用均含在投標總價中。11、測試系統設備的測試包括出廠前測試、現場測試。10.1、出廠前測試投標人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國際的驗收標準,在出廠前測試所有的機械及電氣部分等,并應按招標人的要求,執行一個防護區完整的聯動測試。投標人負責提供試驗的項目、標準、方法,并報招標人批準(此項工作在設計聯絡中完成)。投標人應提供完整的測試報告供招標人備案。如果招標人認為某項試驗的條件、內容、程序、測量、記錄和報告格式等任意一項不符合要求,招標人有權拒絕接受試驗報告并要求重做該項試驗。投標人應負責提供完整的系統聯動測試。10.2、現場測試投標人如認為有必要,應在設備安裝前對設備進行測試。否則,安裝后若現場測試不符合標準要求,責任由投標人負責。安裝后的現場測試由投標人負責,經施工監理確認無誤后,其結果報招標人批準。以便進入下一階段的調試工作。10.3、檢驗招標人在設備生產的過程中組織前往投標人工廠所在地進行設備監造、出廠檢驗等。出廠檢驗按設計聯絡中確定的出廠檢驗數量進行,投標人應在招標人的監督下完成檢驗工作。設備開箱檢驗由招標人、投標人、工點施工單位和駐地監理四方在場,工點施工單位根據投標人提供的裝箱單進行開箱清點,如發現錯裝、短裝及破損,由投標人負責處理。其它要求招標人保留每次到貨后封樣送檢的權利。

篇2:氣體滅火一般規定

1、采用氣體滅火系統保護的防護區,其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應根據防護區內可燃物相應的滅火設計難度或惰化設計濃度經過計算確定。

2、有爆炸危險的氣體、液體類火災的防護區,應采用惰化設計濃度;無爆炸危險的氣體、液體類火災和固體類火災的防護區,應采用滅火設計濃度。

3、幾種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時,滅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應按其中最大的滅火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確定

4、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防護區采用組合分配系統時,一個組合分配系統所保護的防護區不應超過8個。

5、組合分配系統的滅火劑儲存量,應按儲存量最大的防護區確定。

6、滅火系統滅火劑的儲存量,應為防護區的設計用量、儲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剩余量和管網內的滅火劑剩余量之和。

7、滅火系統的儲存裝置72小時內不能重新充裝恢復工作的。應按系統原儲存量的100%設置用量。

8、滅火系統的設計溫度。應采用20℃。

9、同一集流管上的儲存容器,其規格,充壓壓力和充裝量應相同。

10、同一防護區,當設計兩套或三套管網時,集流管可分別設置,系統啟動裝置必須共用。各管網上噴頭流量均按同一滅火設計濃度、同一噴放時間進行設計。

11、管網上不應采用四通管件進行分流。

12、噴頭的保護高度和保護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A、最大保護高度不宜大于6.5米;

B、最小保護高度不應小于0.3米;

C、噴頭安裝高度小于1.5米時,保護半徑不宜大于4.5米;

D、噴頭安裝高度不小于1.5時,保護半徑不應大于7.5米。

13、噴頭宜貼近防護區頂面安裝,距頂面的最大距離不宜超過10臺。

14、同一保護區內的預制滅火系統裝置多于1臺時,必須能同時啟動,其動作響應時差不得大于2S。

15、單臺熱氣溶膠預制滅火系統裝置的保護容積不應大于160立方米;設置多臺時,其相互間的距離不得大于10米。

16、采用熱氣溶膠預制滅火系統的防護區。其高度不宜大于6.0米。

17、熱氣溶膠預制滅火系統裝置的噴口宜高于防護區地面2.0米。

廣西南寧沛嶸消防設備有限公司

2010-1-15

篇3:氣體滅火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一、應設專人對氣體滅火系統進行日常維護、保養、維修,并定期進行檢查測試。

二、非專業人員禁止進入氣體鋼瓶間,未經專業培訓人員禁止觸摸氣體滅火系統的任何零部件,操作人員須經過培訓合格后方可操作。

三、鋼瓶間的適用環境溫度為:-10℃~50℃,相對濕度≤95%(40℃±2℃)。

四、滅火系統的瓶組架、集流管、高壓氣管必須安裝牢固,系統不得受到震動和撞擊。

五、氣體鋼瓶在換氣運輸過程中,應輕裝輕卸,防止碰撞、臥置、倒置,避免接近熱源。

六、在日常維護、保養或進行周期檢查時應嚴格按照操作程序,確保防止滅火劑的誤噴。

七、每月應進行外觀檢查,氣體鋼瓶無損傷、表面無銹蝕、保護涂層完好、容器閥上的保險銷及鉛封應保持完整。

八、每月應對氣瓶壓力進行檢查,啟動瓶氮氣的壓力指示值應在5MPa以上,儲氣鋼瓶壓力應在綠色區域內,如發現有壓力不足氣瓶應及時進行補氣,氣瓶補氣應選擇正規的專業廠家。

九、啟動瓶、氣體鋼瓶、分區輸氣管應有明確的分區標識。

十、氣體滅火系統啟動使用后,必須聯系專業廠家對電磁閥更換新膜片、啟動鋼瓶重新充裝啟動氣體、將被釋放過的選擇閥復位、檢查單向閥是否復位、容器閥恢復原工作狀態、所有拆卸過的管路,必須安裝正確,保證密封。

十一、每年應二次對本氣體滅火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和要求除按月檢查規定外,還包括:

1、防護區的開口情況、防護區的用途及可燃物的種類、數量、分布情況,應符合原設計規定。

2、滅火劑儲瓶間設備、滅火劑輸送管道和支、吊架的固定,應無松動。

3、壓力軟管,應無變形、裂紋及老化現象。

4、各噴嘴孔口應無堵塞。

5、滅火劑的輸送管道有無損傷與堵塞現象。

6、對每個防護區進行一次模擬自動啟動試驗,如有不合格項目,則應對相關防護區進行一次模擬噴氣試驗。

7、用標準壓力顯示器檢驗儲瓶內壓力和檢漏用壓力顯示器的準確性。

十二、每五年一次對本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內容和要求除按月及年檢查規定外,還應包括:

1、對管網系統進行強度和氣密性實驗。

2、對管網閥件及啟動瓶組件進行拆洗重裝、重新實驗。

3、對全系統重新進行調試。

十三、對系統檢查維修后,應規范填寫檢查維修記錄并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