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2024-07-23 閱讀 5581

1、實驗室緊急應變措施

1.1衣服著火

(1)就地翻滾熄滅火苗,或者有安全沖洗設備可用,則立即用水浸透衣物。

(2)如有必要,采取醫學處理。

(3)向導師和安全部門報告事故。

⒈2化學品濺到身體

(1)用緊急沖洗設備或水龍頭將身體濺到的部位在快速流動的水下沖洗至少5分鐘。

(2)立即除去被濺到的衣物。

(3)確認化學品沒有進到鞋內。

(4)如有必要,采取醫學處理。

(5)向導師和安全部門報告事故。

⒈3輕微割破和刺傷

(1)用力地使用肥皂和水沖洗傷口幾分鐘并擠出血液。

(2)如有必要,采取醫學處理。

(3)向導師和安全部門報告事故。

⒈4安全防護設備

所有的實驗室人員必須非常清楚地了解安全設備所在的位置:包括安全防護設備的布局、急救箱、所有逃生路線、滅火器材、緊急洗眼裝置、緊急沖淋器、濺出化學品處理設備等。

所有實驗操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傷害都必須立即向安全部門報告。

2、醫療急救快速處理步驟

(1)保持冷靜,立即告知醫務室。

(2)如有必要,馬上采取可以救生的一切措施。

(3)除非有被進一步傷害的可能,否則不要輕易移動受傷人。

(4)做好受傷人員的保曖工作。

(5)由醫務室醫生打急救中心電話求助。

(6)輕傷可直接去醫務室治療。

3、緊急滅火

3.1注意事項與預防措施

(1)切斷房內電源。

(2)小型火災應用適當的滅火器直接將火撲滅,無須疏散人群。為防止火勢失控,隨時做好疏散人群的準備也是至關重要的。

(3)不要進入充滿煙霧的房間。

(4)不要在沒有后援人員的情況下獨自進入著火的房間。

(5)不要在房門上半部分摸上去發熱的情況下將門打開。

(6)移出鋼瓶。

3.2緊急狀況下的應對措施

小火的應對措施:

(1)通知實驗室人員,呼叫周圍容易幫助的人員。

(2)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滅火器應對準火焰的底部。

(3)隨時保持逃生途徑的通暢。

(4)用濕毛巾捂鼻,避免受到煙熏。

3.3大火的應對措施:

(1)疏散實驗室人員。

(2)盡可能移出鋼瓶,將門關閉以控制火勢蔓延。

(3)將人群疏散到安全區域或通過應急消防樓梯逃離現場。

(4)撥打火警電話119。

(5)現場應有處理事故豐富的人員和安全部門及醫務室人員到場。

4、化學藥品濺出

4.1注意事項與預防措施

(1)知道實驗室使用的危險品數量與種類,并對可能發生的化學品濺出事故有安全預防措施。

(2)了解所使用的化學藥品的性質。

(3)對化學品濺出的清理必須由專業的或經驗豐富的人員來完成。

(4)可以用帶有使用說明的濺出物處理包(盒)吸收劑、反應劑和防護設備來清理輕微的化學品濺出。

(5)輕微的化學品濺出是指實驗人員在沒有急救人員在場的情況下,能自行安全處置的事故。

(6)所有其他化學品濺出事故都應被視為重大事故。

4.2緊急情況下的應對措施

1.當輕微危險化學品濺出:

(1)通知事故現場人員。

(2)穿戴防護設備,包括防護眼鏡、手套和防護衣等。

(3)避免吸入濺出物產生的氣體。

(4)將濺出物影響區域控制在最小范圍。

(5)用合適的化合物去中和、吸收無機酸。收集殘留物并放置在容器內,當作化學廢棄物處理。

(6)對于其他化學品濺出,當作化學廢棄物處理。

(7)用水清洗事故現場。

2.當重大危險化學品濺出:

(1)盡快將受傷或輻射人員搬離事故現場。

(2)疏散事故現場人群,封鎖現場。

(3)如果濺出化學品屬易燃品的,要關掉點火源和熱源。

(4)撥打安全部門電話。

(5)現場應有處理事故經驗豐富的人員和安全部門及醫務室人員到場。

化學實驗室

2013年9月

篇2:五一醫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第一醫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以下稱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發生時,能夠反應迅速,處置得力,及時有效地把危害范圍控制在最小化,保證實驗室相關人員的健康,保證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和《安徽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所稱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危害程度分類為第一、第二類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預案所稱實驗室活動,是指實驗室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

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所有設在我院內涉及人體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發生的生物安全事件。主要包括:

(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在運輸、儲存中被盜、被搶、丟失、泄露事件。

(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實驗室活動中造成實驗室人員感染和向實驗室外泄露或擴散事件。

(三)由于自然的或恐怖襲擊等不可預測因素所引起的實驗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擴散事件。

第四條當第三條中的任一事件發生,啟動本院本預案的工作原則是與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設施規范,管理到位;主動監測,反應迅速;依法處理,措施果斷;機制通暢,遏制危害。

第二章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第五條z市人民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組織領導與協調指揮工作,當院內發生實驗室安全事件時,負責決策指揮,調動人員,全面部署應急事項。

第六條z市人民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實驗室設立與運行的生物安全評估和技術咨詢、論證工作。

實驗室要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職責。

第三章預防預警報告

第七條預防

(一)認真貫徹執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嚴格按照《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做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及實驗活動的審批或備案登記工作。

(二)加強實驗室標準化建設,對實驗室人員配備、設備配置、個人防護和安全行為等必須按照《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嚴格執行。

(三)病原微生物保藏機構要制定嚴格的安全保管制度,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進出和儲存的記錄,建立檔案制度,并制定專人負責。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要設專庫或者專柜單獨儲存。

(四)增強安全意識,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責任和措施落實到實處,消除安全隱患。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開展工作;加強安全防范,防止實驗室發生生物安全恐怖事件。

第八條預警

(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為各種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建立檔案和使用記錄。

(二)建立實驗室工作人員健康檔案,定期體檢。

(三)定期開展自查,發現安全隱患要迅速報告并立即整改。

第九條報告

(一)實驗室如發現在實驗室操作菌毒種運送儲存過程中發生病原微生物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或發現由于實驗室感染而引起的與病原微生物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或發現由于實驗室感染而引起的與病原微生物相關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要立即報告我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并立即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及當地政府報告。

(二)實驗室發生生物安全恐怖事件時,實驗室要立即向我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并向上級行政部門和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第四章應急處置措施

第十條當發生實驗室安全事件時,實驗室應立即啟動本部門應急預案,迅速判斷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向上級部門報告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控制病原菌微生物擴散,盡可能將事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十一條不斷完善實驗技術操作堆積和技術規范,強化實驗室規范化建設。

第十二條加強對涉及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監測與預警、疫情分析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消毒隔離技術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加強實驗室業務人員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責任方面的培訓。

第十三條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工作,應急演練每兩年不少于1次,演練工作應根據性質的不同分類進行。

第六章附則

第十四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3:工程實驗室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工程公司實驗室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1、目的

為保障實驗室人員進行化驗時的健康與安全,促進實驗室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防范安全事故發生,發生突發性事故時實驗室人員具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變措施,做好事故發生后補救和善后工作,確保實驗室在發生事故后,能科學有效地實施處置,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特制定實驗室突發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2、注意事項

2.1、實驗儀器、藥品等要分類擺放規范;

2.2、化驗員在操作之前,要預先檢查儀器是否完好,化驗員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化驗方法和程序進行化驗;

2.3、對一些危險物品要重點注意其危害使用的后果及預防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3、應急措施

3.1、創傷(碎玻璃引起的)。傷口不能用手撫摸,也不能用水沖洗。若傷口里有碎玻璃片,應先用消過毒的鑷子取出來,在傷口上擦龍膽紫藥水,消毒后用止血粉外敷,再用紗布包扎。傷口較大,流血較多時,可用紗布壓住傷口止血,并立即送醫院治療。

3.2、燙傷或灼傷。燙傷后切勿用水沖洗,一般可在傷口處擦燙傷膏或用濃高錳酸鉀溶液擦皮膚為棕色,再涂上凡士林或燙傷膏,被磷灼傷后,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洗滌傷口,然后進行包扎,切勿用水沖洗。

3.3、受(強)堿腐蝕。先用大量水沖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飽和硼酸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水沖洗,若堿濺入眼內,用硼酸溶液沖洗。

3.4、受(強)酸腐蝕。先用干凈毛巾擦凈傷處,用大量水沖洗,然后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沖洗,再用水沖洗,最后涂上甘油。若酸濺入眼睛時,先用大量水沖洗,再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嚴重者送醫院治療。

3.5、誤吞毒物。常用的解毒方法是:給中毒者服催吐劑,如肥皂水、芥茉和水或服雞蛋白、牛奶和食物油等,以緩合刺激,隨后用干凈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嘔吐。注意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的硫酸銅溶液加入一杯溫開水內服,引起嘔吐,然后送醫院治療。

3.6、吸入毒氣。中毒很輕時,通常只要把中毒者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解松衣服(但要注意保溫),使其安靜休息,必要時給中毒者吸入氧氣,但切勿隨便使用人工呼吸;若吸入溴蒸氣、氯氣、氯化氫等,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物蒸氣,使之解毒;吸入溴蒸氣的,也可用嗅氨水的辦法減緩癥狀;吸入少量硫化氫者,立即送空氣新鮮的地方;中毒較重的,應立即送到醫院治療。

3.7、觸電。首先切斷電源,若來不及切斷電源,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在未切斷電源之前,切不可用手拉觸電者,也不能用金屬或潮濕的東西挑電線,若出現休克現象,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送醫院治療。

4、相關文件

5、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