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實驗室安全作業應急措施

實驗室安全作業應急措施

2024-07-23 閱讀 2488

(一)安全組織機構

總經理,負責全面指揮,及時有效地解決安全事件;

協助總經理工作,建立預防措施,加強安全教育;消防工作;

保護、疏散工作;

各實驗室負責人:負責通訊聯絡及法制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值班室電話:

(二)防火與滅火

化學實驗室的易燃、易爆物品需定期檢查,使用時遠離火種,也不能與強氧化劑接觸。實驗室里嚴禁吸煙,嚴禁生火取暖,電器用品要經常檢修,防止絕緣不良而短路或超負荷而引起線路起火。一旦發生火災應立即移開可燃物,切斷電源,停止通風。對小面積的火災,應立即用濕布、沙子等覆蓋燃燒物,隔絕空氣使停火熄滅。火災發生應立即報警,根據燃燒物性質使用相應的滅火器,進行搶救,以減少損失。每個實驗室配備一個滅火器,定期年檢。

化學室:干粉滅火器

氣相色譜室:干粉滅火器

(干粉滅火器:用于撲滅可燃氣體、油類、電器設備、物品、文件資料等初起火災)

?(三)一般傷害事故的處理

實驗室配置藥箱,內放常用醫藥用品:

消毒劑:75%酒精,0.1%碘酒,3%雙氧水,酒精棉球。

燙傷藥:玉樹油,藍油烴,燙傷藥,凡士林。

創傷藥:紅藥水,龍膽汁,消炎粉。

化學灼傷藥:5%的碳酸氫鈉溶液,1%的硼酸,2%的醋酸,氨水,2%的硫酸銅溶液。

治療用品:藥棉,紗布,護創膠,繃帶,鑷子等。

1.割傷處理:傷口保持清潔,傷口內如有異物應小心取出,然后用酒精棉清洗,涂上紅藥水,必要時敷上消炎粉包扎,嚴重時采取止血措施,送往醫院。

2.燙傷和燒傷的處理:可在傷處涂上玉樹油或75%酒精后涂藍油烴。如果傷面較大,深度達真皮,應小心用75%酒精處理,并涂上燙傷油膏后包扎,送往醫院。

3.化學灼傷處理方法:如果沾上濃硫酸,切忌用水沖洗,先用棉布吸取濃硫酸,再用水沖洗,接著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和,最后用水清洗。必要時涂上甘油,若有水泡,應涂上龍膽汁。至于其他酸灼傷,可立即沖洗,然后進行處理。若被堿灼傷時先用水沖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如果酸堿濺入眼內,應先用水沖洗,再5%的碳酸氫鈉溶液或2%的醋酸清洗。?

(四)中毒的急救措施

化學中毒有三條途徑:

1,通過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氣體,粉塵,煙霧而中毒;

2.通過消化道誤服而中毒;

3.通過接觸皮膚而中毒。

在實驗室發生中毒時,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同時,緊急送往醫院醫治,常用的急救措施有以下幾種:

1.呼吸系統中毒,應使中毒者撤離現場。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地方,讓患者呼吸新鮮的空氣。清者會較快恢復正常。若發生休克昏迷,可給患者吸入氧氣及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往醫院。

2.消化道中毒應立即洗胃,常用的洗胃液有食鹽水,肥皂水,3%~5%的碳酸清鈉溶液,邊洗邊催吐,洗到基本沒有毒物后服用生雞蛋清,牛奶,面湯等解毒劑。

3.皮膚,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時,應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濃硫酸先用干布擦干),具體措施和化學灼傷處理相同。

(五)觸電事故的急救措施

人體接觸電的電壓高過一定值(36伏)就可引起觸電,特別是手腳潮濕更容易觸電。發生觸電時,應迅速切斷電源,將患者上衣解開進行人工呼吸,切忌注射*。當患者恢復呼吸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六)處理程序

各實驗室負責人負責室內安全

1.?火災報警程序:

①實驗室負責人迅速報告安全組織機構領導,同時組織疏散人員離開現場,組織有關人員攜帶消防器具趕赴現場進行撲救。

②根據火勢如需報警立即就近用電話或手機報告消防中心(電話119),報告內容為:“…………發生火災,請迅速前來撲救”,待對方放下電話后再掛機。

③實驗室領導在向上級領導匯報的同時,派出人員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導消防車輛。

2.化學品安全操作程序

①一旦發生化學藥品傷人和災害性事故,試驗室負責人馬上打開窗戶,通風,及時派人送往就近醫院救治。并向主管領導匯報,發生嚴重事故報警110、119、120。

②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疏散無關人員,避免對人員造成更大傷害。

③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現場,配合公安部門進行勘察,著手對所獲得材料、物證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判明事故性質。

④事故查清后,要寫出定性結案處理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和人員傷亡情況,造成的經濟損失、調查經過、對調查的證據材料的分析、對事故性質的認定和結論,以及對事故制造者或責任者的處理意見。

⑤根據事故的情況,由所長報上級有關單位。

3.帶電操作安全安全操作程序

①若出現觸電事故,試驗室負責人馬上通知電工處置,并指揮人員離開現場。

②遇到人員觸電,在場人員應及時實施救護,若觸電者出現休克現象,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請醫生治療,同時報告所長。

③根據事故的情況,由所長報上級有關單位。

編制人:批準人:

?

二0一一年一月四日

?

篇2:附屬醫院實驗室安全基本要求

大學附屬醫院實驗室安全基本要求

一、實驗室要制定工作人員負責對本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進行監督和檢查;

二、進實驗室工作的工作人員均要參加實驗室安全知識培訓,新進人員必須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實驗室工作;

三、實驗室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及醫院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四、實驗室要根據實驗室的特點制定出本實驗室的安全與環保管理制度,要張貼或懸掛在顯眼處并嚴格執行;

五、要有儀器設備使用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等,儀器設備的操作者要先經過培訓并按要求進行操作和使用儀器設備;

六、有危險性的場所、設備、設施、物品及技術操作等要有警示標識;

七、危險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廢物、劇毒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易燃易爆品、高致病性原微生物菌(毒)種等)須嚴格按國家和醫院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危險品的領取、保管、使用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環節要有完整的、規范的記錄,要定期對危險品進行全面的核對盤查,做到賬務相符;

八、放置危險品的場所要加強安全保衛工作,要根據危險品的性質采取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實驗室工作人員要按規范操作并做好個人防護。

九、實驗室產生的廢棄物要按有關要求進行分類并分別按規定進行處理;

十、實驗室要保持通風,要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以及安全防護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

十一、實驗室要制定緊急事故處理的應急預案并張貼或懸掛在顯眼處,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應急危險品被盜、丟失、泄漏、嚴重污染和超劑量輻照等安全事故,須立即根據情況啟動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并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同時向醫院主管部門和保衛科報告,必要時向當地公安、環保、衛生等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事故的經過和處理情況應詳細記錄并存檔備查。

十二、對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人員要按規定發放保健津貼,對從事輻射工作的人員要按規定參加培訓、個人輻射劑量檢測、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以及療養等。

篇3:五一醫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第一醫院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以下稱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發生時,能夠反應迅速,處置得力,及時有效地把危害范圍控制在最小化,保證實驗室相關人員的健康,保證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和《安徽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本預案所稱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夠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危害程度分類為第一、第二類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預案所稱實驗室活動,是指實驗室從事與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樣本有關的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

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所有設在我院內涉及人體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發生的生物安全事件。主要包括:

(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在運輸、儲存中被盜、被搶、丟失、泄露事件。

(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實驗室活動中造成實驗室人員感染和向實驗室外泄露或擴散事件。

(三)由于自然的或恐怖襲擊等不可預測因素所引起的實驗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擴散事件。

第四條當第三條中的任一事件發生,啟動本院本預案的工作原則是與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設施規范,管理到位;主動監測,反應迅速;依法處理,措施果斷;機制通暢,遏制危害。

第二章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第五條z市人民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組織領導與協調指揮工作,當院內發生實驗室安全事件時,負責決策指揮,調動人員,全面部署應急事項。

第六條z市人民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實驗室設立與運行的生物安全評估和技術咨詢、論證工作。

實驗室要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職責。

第三章預防預警報告

第七條預防

(一)認真貫徹執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嚴格按照《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做好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及實驗活動的審批或備案登記工作。

(二)加強實驗室標準化建設,對實驗室人員配備、設備配置、個人防護和安全行為等必須按照《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嚴格執行。

(三)病原微生物保藏機構要制定嚴格的安全保管制度,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進出和儲存的記錄,建立檔案制度,并制定專人負責。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要設專庫或者專柜單獨儲存。

(四)增強安全意識,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各項規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責任和措施落實到實處,消除安全隱患。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開展工作;加強安全防范,防止實驗室發生生物安全恐怖事件。

第八條預警

(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為各種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建立檔案和使用記錄。

(二)建立實驗室工作人員健康檔案,定期體檢。

(三)定期開展自查,發現安全隱患要迅速報告并立即整改。

第九條報告

(一)實驗室如發現在實驗室操作菌毒種運送儲存過程中發生病原微生物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或發現由于實驗室感染而引起的與病原微生物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或發現由于實驗室感染而引起的與病原微生物相關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要立即報告我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并立即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及當地政府報告。

(二)實驗室發生生物安全恐怖事件時,實驗室要立即向我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并向上級行政部門和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第四章應急處置措施

第十條當發生實驗室安全事件時,實驗室應立即啟動本部門應急預案,迅速判斷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向上級部門報告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控制病原菌微生物擴散,盡可能將事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十一條不斷完善實驗技術操作堆積和技術規范,強化實驗室規范化建設。

第十二條加強對涉及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監測與預警、疫情分析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消毒隔離技術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加強實驗室業務人員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責任方面的培訓。

第十三條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工作,應急演練每兩年不少于1次,演練工作應根據性質的不同分類進行。

第六章附則

第十四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