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環保制度及相關防護措施
加油站環保制度
(1)貫徹并執行國家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及本公司的環保政策和規章制度。
(2)執行加油站建設“三同時”制度,為加油站配備必要的環保設施,減少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
(3)對加油站收集的廢油、廢渣、含油沙進行統一回收處理。
(4)加油站發生環保事故后,由上級公司就事故組織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
環境保護預防削減措施
一、油氣
1、預防削減措施
保證油罐、管道、油桶、油泵等嚴密不漏,以減少空氣中油蒸氣的濃度,特別要防止汽油的泄漏。清洗油罐時,必須按照《油罐清洗安全技術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
定期或不定期檢測加油站工作場所中的有害氣體(油氣)含量,使其不超過允許濃度。
2、降低油品損耗措施
所有油罐、機泵、管道、閥門、快速接頭等連接部位、運轉部位和密封點部位都應連接牢固,做到嚴密、不滲、不漏、不跑氣。量油孔、卸油口用后及時蓋嚴并上鎖,定期檢查阻火器并確保完好。所有盛裝油品的容器,包括油罐、油罐汽車、油桶等,設備技術狀態應當完好,沒有滲漏,發現問題應及時倒裝處理。卸油品,應該收干卸凈,點滴回收,盡量避免容器內存在殘留余油。油罐、油罐車容積表應定期進行檢測。
二、工業噪聲
1、預防削減措施
采用新工藝,提高設備精密程度來控制噪聲。采用多孔吸聲材料、防振措施、安裝消聲器等降低噪聲。在強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員,必須佩帶相應的防護用具。
三、含油污水
1、含油污水來源分析
加油站的含油污水主要來源:
油罐清洗、檢修、排除罐底水過程中形成含油污水。輸油管線清洗、檢修過程形成含油污水。油罐、管線、加油機滲漏后同水混合形成含油污水。加油機及其他設備在檢修過程中因清洗零部件而形成含油污水。加油、接卸等作業過程中出現炮、冒、溢、噴射、滴、灑、漏油后處理過程中形成含油污水。車輛檢修、清洗過程形成含油污水。油罐清洗出來的油污未按規定進行處理,被雨水沖刷后形成含油污水。
2、含油污水處理
為保護環境,加油站的含油污水必須經過處理后再行排放,其排放標準為污水中石油類物質含量不超過5mg/L。加油站含油污水通常采用水封油水分離裝置來進行處理。
3、站內排水
洗車污水不得散排。加油站洗車場應設置必要的排水溝,洗車場地坪坡向排水溝,污水應經隔油、水封后再進入城市管網。水封井至少每月清掏一次,特殊情況及時清理,清掏的含油沙由公司統一處理。
4、廢液處理
加油站清洗油罐產生的殘液必須由公司集中收集、統一處理。
四、固體垃圾
(1)加油站應分設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箱,設廢舊電池回收箱。
(2)生活垃圾集中送到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處理或送到指定的垃圾堆放點,嚴禁亂丟亂放,造成二次污染。
(3)便利店與庫房內產生的包裝材料,將其分離,并進行循環利用。
員工健康與勞保措施
1.員工上崗期間,必須穿戴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
2.為了保證人身安全、保持良好的個人形象,應定期檢查、更換個人防護用品。
3.建立勞動保護用品領用、發放、回收臺賬,回收的物品交由片區(經營部)統一處理。
4.使用會發出劇烈噪音的設備或工具時,必須配戴護耳用具(比如:耳套、耳塞等)。
5.卸油時,作業人員必須配戴安全帽和安全帶。
6.禁止“三違”作業,避免作業傷亡。
7.員工應掌握基本的救援知識和急救方法。
8.被油品浸透了的衣服應立即脫去,身上被油品沾污的部位應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
9.意外吞食汽油或柴油時,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10.對處于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在工作安排上要根據有關規定給予適當照顧。
11.積極開展各種有益于員工心理健康的活動,減輕員工的心理負擔。
12.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篇2:煤礦加油站安全防護措施
(1)加油站的油罐、管線、油泵房及附屬設施要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消除設備隱患及不安全因素。油品的儲存、發放、管理、使用與作業必須遵守《石油庫安全規程》;
(2)生產工人上崗前必須要經過技術培訓,接受安全教育,方能上崗。在作業中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對作業人員應按期發放勞動保護用品;
(3)加油站地下油罐清洗用水為含油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必須經過處理達到現行的國家排放標準才能排放;
(4)油泵房采用機械通風;
(5)油罐計量和安全油位控制以及發油計量和統計實行儀表監測,微機管理。
篇3:加油站火災的形成防護措施
1加油站建設的一般要求
按規定,城市市區不宜建設一級加油站。同時,加油站的建設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1)選址時應符合防火間距。加油站與周圍建筑物、構筑物之間,加油機、油罐與站內其他建筑物及其設施之間的防火間距必須符合《小型石油庫及汽車加油站設計規范》的要求。
(2)油罐的設置方式及其附件的安裝、設置必須符合規范的要求。如加油站的汽油、柴油儲罐應采用臥式鋼罐,并應直埋成地下式,嚴禁設在建筑物內或地下室內。建在郊區的加油站,當油罐直埋有困難時,可設在地上,但應設置凈高不低于0.5m的防火堤。
(3)其他要求。汽車進出口應分開設置,除靠近適路一側可設花墻或柵欄作為護欄外,其他三面應采用高度不低于2m的實體墻與其他建筑或設施隔開。直埋地下汽油、柴油儲罐的通氣管宜單獨設置等。
2加油站火災原因分析
加油站火災主要為作業事故和非作業事故兩大類。
2.1作業事故
(1)卸油時易發生火災。加油站火災事故的60%-70%發生在卸油作業中。常見的事故有:①油品滴漏。由于卸油膠管破裂、密封墊破損等原因,油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立即燃燒。②靜電起火。由于油管無靜電連接、采用噴濺式卸油、油罐車無靜電接地等原因,造成靜電積聚放電,點燃油蒸氣。③卸油中遇明火。在非密封卸油過程中,大量油蒸氣從卸油口溢出,當周圍出現火花時,就會產生燃燒等。
(2)量油時易發生火災。在收發油作業后,應有足夠的靜置時間,等靜電消除后方可開蓋量油,否則會引起靜電起火。若量油口鋁質鑲槽脫落,在儲油罐量油時,量油尺與鋼質管口摩擦產生火花,就會點燃罐內油蒸氣,引起爆炸燃燒。
(3)加油時易發生火災。目前國內大部分加油站均未采用密封加油技術。加油時,大量油蒸氣外泄,在加油口附近形成一個爆炸危險區域,遇煙火、使用手機、金屬碰撞、發電機排氣管噴火等都可導致火災。
(4)清罐時易發生火災。在加油站進行油罐清洗作業時,由于無法徹底清除油蒸氣和沉淀物,殘余油蒸氣遇到靜電、摩擦、電火花等都會導致火災。
2.2非作業事故
加油站非作業事故又可分為與油品相關的火災和非油品火災兩種。
(1)與油品相關的火災。常見的有:①油罐、管道滲漏。由于腐蝕、制造缺陷、法蘭未緊固等原因,在非作業狀態下,油品滲漏,遇明火燃燒。②雷擊。雷電作用在油罐或加油設施,或者雷電作用在油罐、加油機等處產生間接放電,都會導致油品燃燒。
(2)非油品火災相關的火災。如:電氣火災。電氣老化、絕緣破損、短路、私拉亂接、超負荷用電、過載、接線不規范、發熱、電器使用管理不當等引起的火災等。
3加油站火災的防護措施
對于汽車加油站存在的火災危險性,應該注意從細節人手,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加以防護。
3.1以人為本,推行安全管理
(1)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應以人為本,首先要提高加油站經營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練,對所有員工進行安全培訓,定期考核,牢固樹立安全意識,自覺地遵守制度,經考核后持證上崗。
(2)加強監督,嚴把執法關。消防、工商、安監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把好審批驗收關,杜絕違法經營或帶隱患經營的加油站出現。定期對加油站進行安全評價與檢查,形成一個完整的由日常檢查、專項抽查、稽查、暗訪等多種方式構成的監督檢查體系。
(3)采用先進管理模式。實行站長生產安全責任制。站長作為加油站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加油站安全負責,在此基礎上,從上而下,層層落實責任。
(4)嚴格控制點火源。站區內設立醒目的嚴禁煙火標志,嚴格控制各類點火源。進站加油的車輛,應將司乘人員減到最低限度之內,進人站內的車輛,時速不得超過5km/h,機動車輛熄火后方可進行加油等。
(5)限制作業環境和作業條件。在炎熱的夏日午后,應避免加油及卸油操作,卸油盡量選擇在溫度相對較低的早晨及傍晚進行。雷雨天氣,加油站須暫停卸油及加油操作,關閉油罐閥門,切斷作業區電源。油罐車進站卸油,必須靜置10min以上,讓靜電荷逐漸衰減。
3.2科學選址,合理布局,把好總體規劃關
可以通過引人先進的QHSE管理理念,科學、合理規劃站址,同時滿足城鎮規劃、環境保護和防火安全的要求。
要把好建設審查關,根據規范,控制各種設施的安全距離,特別是散發油蒸氣的區域與可能出現火源場所的間距,避免火種接近爆炸燃燒危險區域。
3.3采用先進技術,引進先進設備
(1)實施密閉卸油與自封加油技術。油罐車卸油必須設置專用進油管道,采用快速接頭連接進行密閉卸油。油罐車和油罐上安裝氣相管,卸油的同時將油罐車中的汽油蒸汽回流到油罐車,減小危險性。加油站則要逐步推廣自封加油技術,杜絕油品漫溢現象。
(2)加裝油氣回收系統。使用裝配油氣回收系統,可防范和避免油氣的滲漏和逸散。系統啟動時會將油氣經裝置的冷凝系統冷凝為液態油,未被完全液化的油氣被送人薄膜處理裝置,將混合氣體分離,高濃度的油氣被回收至油罐,清潔的空氣排放到大氣。
(3)選用防爆電氣設備。在加油站屬于爆炸危險性大的區域,應選用防爆電氣設備。電氣設備規格型號按爆炸危險區域的等級劃分來確定,所選用電氣設備高于或等于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級別和組別。
(4)保證接地與跨接爆炸危險區域內的所有設備,都應裝設接地裝置。輸油管道的法蘭接頭、膠管兩端、閥門等連接處用金屬線跨接。目前,加油站正朝著規?;⒆詣踊⒍喙δ芑较虬l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如何降低火災危險性成為消防研究的重點。應該正確看待汽車加油站的火災問題,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同時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及方法,采取措施,把火災的發生率降到最低,減少人員傷亡,降低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