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品倉庫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建設技術要求
6.3系統構成
危險品倉庫安防系統由綜合管理平臺、入侵報警、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鑰匙管控、緊急報警、通信與傳輸等部分構成。
6.4功能設計
6.4.1監控室
監控室應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面積不小于30㎡,地面應光滑、平整、不起塵、防靜電,門的寬度不小于0.9m、高度不小于2.1m,門、窗、鎖具應有防盜功能;
b)室內溫度宜為16℃~30℃,相對濕度宜為30%~75%,光照與照明情況良好;
c)室內主要設置綜合管理平臺的操作、顯示、傳輸、存儲等設備裝置,安裝電話、對講等通訊設備和緊急報警裝置,配備專用電箱和備用電源;
d)安裝攝像機監控出入人員和值班情況;
e)設置值班人員休息處的,應與綜合管理平臺有簡易隔斷措施。
6.4.2綜合管理平臺
6.4.2.1構成與作用
構成與作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a)由計算機及應用軟件和配套設備構成;
b)具有相應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控制管理能力;
c)通訊協議和接口應符合國家和軍隊現行有關標準規定;
d)系統應能與上一級管理系統進行更高一級的集成。
6.4.2.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對各子系統進行聯動控制,對前端設備進行有效管理,能設定和修改技術參數;
b)對視音頻和鑰匙管控等信息進行采集、傳輸、控制、存儲、顯示和回放等,信息采集顯示的響應時間不大于1s,各子系統聯動的響應時間不大于3s;
c)綜合管理平臺應留有上下互連的數據通訊接口,具備聯網條件的,可與上級互聯互通;
d)能夠按系統管理員、操作員劃分操作級別和控制權限;
e)具有自檢巡檢和數據備份、恢復、打印功能。
6.4.2.3記錄信息內容
信息內容主要包括:
a)系統信息,包括系統狀態正常、自檢、故障部位與時間,子系統前端設備的位置、編號、狀態等;
b)警戒信息,包括布防和撤防的區域與時間、警衛人員在崗情況、監視區域視頻圖像、監聽音頻信號等;
c)報警信息,包括警情類別、發生部位、時間,現場圖像、聲音,復核結論,處置結果等;
d)操作信息,包括值班、操作人員信息,操作動作與結果等;
e)其他信息,包括進出防護區域內人員姓名、時間、地點、操作等。
6.4.3入侵報警子系統
6.4.3.1構成與作用
構成與作用主要包括:
a)入侵報警子系統由探測器和配套傳輸控制設備構成;
b)利用傳感器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實現對非法進入布防區域行為的實時有效探測報警。
6.4.3.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系統的前端應按需要選擇、安裝各類入侵探測設備,構成點、線、面、空間的綜合防護系統,探測器應根據不同環境條件設置在庫區周界的內側或外側、庫房墻壁等部位,避免存在探測死角與盲區;
b)能按時間、區域、部位任意布防和撤防;
c)能與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統聯動,執行控制、操作指令的響應時間是應不大于1s,漏報率為零;
d)設有防破壞報警功能,支持現場告警提示與聯動報警。
6.4.3.3記錄信息內容
信息內容主要包括:
a)探測器和緊急報警裝置的編號、位置,緊急報警級別的設定;
b)入侵報警子系統正常狀態、測試狀態、故障狀態信息;
d)入侵探測報警和緊急報警(含防破壞報警)、相關子系統聯動、傳輸狀態等信息。
6.4.4視頻監控子系統
6.4.4.1構成與作用
構成與作用主要包括:
a)視頻監控子系統由前端設備、傳輸設備、處理控制設備和記錄顯示設備組成;
b)利用智能視頻探測技術、監視布防區域并實時顯示、記錄現場圖像。
6.4.4.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監控和探測區域應覆蓋庫區周界、崗哨警戒盲區、庫區出入口、庫房入口、訓練毒劑垛位、監控室、鑰匙柜;
b)可識別領取鑰匙人員的面部特征,庫區出入口能夠進行人員面部和車輛號牌特征識別;
c)攝像機應具備彩色與黑白自動轉換、低照度、夜間攝像和視頻探測功能,能受綜合管理平臺控制、操作,布防、撤防,調整攝像機云臺、鏡頭參數,可同時或交替進行視頻監控、視頻探測、單幀圖像抓拍,多畫面顯示、錄像,與其他子系統聯動,產生并發出子系統信息,執行控制、操作指令的響應時間不大于1s;
d)根據預定監控區域、探測目標、環境條件及攝像機性能的不同,有效監控范圍應覆蓋預定監控區域,避免存在盲區,與其他子系統實現功能互補、警情復核;
e)系統的制式應與我國的電視制式一致,視頻編碼宜采用MPEG4或H.264格式,顯示圖像與實時圖像本地傳輸延遲不大于1s;
f)支持單路回放、多路同步回放,可按攝像機編號、日期、時間進行簡便快捷回放檢索,可調整回放畫面亮度、對比度和音量;
g)具備探測功能的監控設備漏報率為零,誤報率每日平均單路不應超過一次。
6.4.4.3記錄信息內容
信息內容主要包括:
a)攝像機編號、位置;
b)布防或撤防的區域、部位、時間;
c)視頻監控子系統正常狀態、測試狀態、故障狀態信息;
d)視頻探測信號、視頻報警(含防破壞報警)、相關子系統聯動、傳輸部分狀態等信息。
6.4.5出入口控制子系統
6.4.5.1構成與作用
構成與作用主要包括:
a)出入口控制子系統主要由識讀設備、傳輸設備、管理控制設備組成;
b)利用自定義符識別或模式識別技術對出入口目標進行識別并控制出入口執行機構啟閉。
6.4.5.2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包括:
a)庫區大門、庫房門安裝出入口控制設備;
b)受綜合管理平臺控制、操作,與其他子系統聯動,產生并發出本子系統信息,執行控制、操作指令的響應時間應不大于1s;
c)接受授權人員在識讀裝置上操作,識別出入人員身份;
d)宜具有語音和圖像采集功能,出入人員能與監控室對講;庫區出入口應設攝像機,全景辨別面部和車輛特征。
6.4.5.3記錄信息內容
信息內容主要包括:
a)出入口名稱、執行機構的編號、位置;
b)布防或撤防時間;
c)出入人員基本信息,人員車輛出入時間,執行機構開關狀態,出入口報警(含防破壞報警)及與相關子系統聯動等信息。
6.4.6緊急報警裝置
緊急報警裝置是在緊急情況下,通過人員觸發能發出聲、光等告急、求救信息的裝置。通常布設在監控室內、庫區門口哨位、庫房門口、電子巡查點等部位、巡查人員宜隨身攜帶移動式緊急報警裝置。
6.4.7鑰匙柜
在監控室內,設置具有特殊保護功能、專門存放庫房鑰匙的鑰匙柜。其功能要求:
a)應具有兩個以上機械鎖,宜采用密碼、指紋與機械鎖相結合的開啟方式。
b)應受綜合管理平臺控制,能記錄取放鑰匙人員、時間及取放鑰匙的編號。
C)可具有攝像裝置,能記錄取放鑰匙人員圖像,并能清晰辨認人員面部特征,沒有攝像裝置的鑰匙柜應設置在監控室攝像機監控范圍內。
6.4.8其他報警裝置
安防系統其他裝置應受綜合管理平臺控制,可由監控室值班員操作,并與各相關子系統聯動。
6.4.8.1照明燈
照明燈是攝像機攝像和哨兵觀察的輔助設備,應設置合理并有足夠亮度。在高風險類庫房設置照明燈,應符合設備安全性要求,并采用密閉型投光燈。
6.4.8.2報警燈
警燈應設置在監控室便于觀察的位置,燈光應為紅色急促閃光,閃光亮度明顯高于其所處環境的亮度。
6.4.8.3報警喇叭
報警喇叭設置在監控室和庫區空曠處,不同鳴響信號應代表不同警情,并事先約定。室內報警聲級不小于50db,室外報警聲級不小于100db。
6.4.8.4訓練用毒劑泄露檢測裝置
訓練用毒劑泄漏檢測裝置應設置在專用存放室內,具有含磷、硫等訓練用毒劑監測功能,當庫內空氣中目標物濃度超過允許限值時,能發出報警信號。
6.4.9傳輸線纜
傳輸線纜應符合下列要求:
a)傳輸方式采用電(光)纜傳輸,應保證信號傳輸安全可靠,且便于布線、施工、檢驗和維修,傳輸線纜的衰減、彎曲、屏蔽、防潮等性能滿足系統設計要求;
b)同軸電纜宜采取穿管安敷設方式,當線路附近有強電磁場干擾時,電纜應穿金屬管并埋入地下,與其它管道等障礙物不宜交叉跨越;
c)報警信號傳輸線地耐壓不小于交流250V,穿管敷設的絕緣導線線芯最小截面積不小于0.75mm2,多芯電纜地單股線芯最小截面積不小于0.55mm2;
d)視頻信號傳輸電纜,室外線路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9㎜的同軸電纜(聚乙烯外套),室內線路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7㎜地同軸電纜(防火地聚氯乙烯外套),終端機房設備間地連接線宜選用外導體內徑為3㎜或5㎜地同軸電纜(密編銅網外導體);
e)光纜傳輸長距離時宜采用單模光纖、距離較短時宜采用多模光纖,光纜芯線數目按監視點的個數分布情況確定并留有余量,光纜最小彎曲半徑、最大抗拉力等機械參數和保護層符合施工與使用環境要求;
f)易受電磁干擾或易爆等危險場所內宜采用明敷線路。
7.1基本要求
安防系統建設應按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組織施工,通常包括施工準備、管線敷設、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四個階段。
7.2施工準備
施工準備應包括以下內容:
a)設計文件、施工圖紙、設備器材、物資材料等準備齊全,符合要求;
b)施工人員熟悉圖紙資料、施工方案、工藝標準及安全、保密要求;
c)檢查作業場地、安全用電、預留管道、地槽及預埋件等情況,清除障礙物,標出管道由標志對庫存物資進行有效隔離和安全措施。
7.3管線敷設
7.3.1室外管線敷設
室線管線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a)室外管線應埋地敷設,深度不小于0.7m,有建筑物可利用時可采用墻壁固定敷設方式;
b)管路連接應采用接頭,UPVC管連接應采用抹膠工藝,電源線和信號線應分管敷設,其間距不小于0.3m;
c)線纜溝道穿越建筑時應隔離密封,線纜穿管時管口應加護圈,導線在管內或線槽內不應有接頭或扭結,接頭應在接線盒內焊接或用端子連接;
d)光纜應采用鎧裝光纜,敷設光纜的最小彎曲半徑應大于光纜外徑的20倍,在光纜的接續點和終端應作永久標記;
f)配電系統采用TN-S或TN-C-S接地型式,進入室內的低壓電路、信號線路應在入口處設接地保護,并在庫內設重復接地。
7.3.2室(庫)內管線敷設
室(庫)內管線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a)弱電線路和強電線路應分別敷設,并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
b)供電線纜、數據線纜、控制線纜、信號線纜應在地板下排線并有保護措施,地板以上需裸露線纜部分應采用阻燃PVC管或其他材料固定;
c)配管應從接線箱、控制箱處開始,逐段配至各系統設備,預埋管澆注在混凝土內,配管時應用扎絲固定,設備引線不應外露;
d)配明管時應統一定位、整齊牢固,配暗管時應做到管路短、暢通、彎頭少;
e)線管每1.5m或轉變處應加管碼,線槽接頭處、距接線盒0.2m處、線槽走向改變或轉變處應設置吊點或支點;
f)敷設線管每10m處應加裝過路盒,其位置應便于穿線;
g)穿在管內的導線不應有接頭。
7.4設備安裝
7.4.1監控室
監控室設備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a)綜合管理平臺、緊急報警裝置、攝像機等設備應按設計要求安裝,定位合理,安裝牢固,走線規范,標識明顯;
b)使用標準工作臺和機柜,機架背面和側面與墻的凈距離不小于0.8m;
c)監控室地面應鋪設防靜電地板,鋪設平整、緊密,接地可靠、符合規定要求;
d)照明燈具位置合理,照明度均勻,照明值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避免出現眩光和反光。
7.4.2入侵報警子系統
入侵報警子系統設備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a)各類探測報警器的安裝應根據產品性能、警戒范圍要求和環境影響確定合理的安裝位置;
b)周界入侵探測器的安裝應能保證布防區域交叉探測,避免盲區;
c)緊急按鈕的位置應安裝隱蔽,便于操作;
d)探測器底座和支架應固定牢靠,導線連接不應處露,并留有余量。
7.4.3視頻監控子系統
視頻監控子系統設備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a)攝像裝置應安裝在高度適中、不易觸摸的位置,并牢靠穩固,盡量避免逆光;
b)攝像機安裝前,應逐個通電檢測和初調,達到正常工作狀態后方可安裝;
c)攝像機引出的線纜應留有0.3m的余量;
d)室外攝像機立桿應用12m螺絲固定在50×50mm水泥基礎上,并預留穿線管道。
7.4.4出入口控制子系統
a)讀卡器和可視對講機裝置應安裝在距地面1.5m處,安裝牢固并做密封處理;
b)讀卡器安裝應避開強磁場;
c)鎖具和攔阻裝置安裝應符合產品技術要求,啟閉靈活;
d)可視對講裝置內置攝像機的方位和視角應處于最佳位置。
7.5系統調試
7.5.1系統調試
系統調試通常分為單機調試、系統聯調。調試前應組織編制調試大綱,由項目責任人主持,安防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按調試大綱組織實施。
7.5.2調試內容
調試內容應符合下列要求:
a)線路測試,采用電纜測試儀對線路地串擾、衰減量等各項技術指標進行測試;
b)設備測試,對系統設備設置的合理性、各子系統設備運行狀況等進行測試;
c)聯機測試,選取三個以上工作終端,對圖像傳輸質量、報警響應時間托指標進行聯網測試。
8檢驗驗收
8.1基本要求
安防系統運行一個月后,由建設單位會同施工單位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后,由倉庫業務主管部門、保衛部門、技術專家等組成工程驗收組,對安防系統進行竣工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檢驗驗收見附錄C、D、E、F、G。
8.2檢驗
安防系統檢驗主要包括設備安裝,施工質量和系統功能、安全性、電磁兼容性以及設備性能等項目。
8.2.1檢驗項目應涵蓋工程合同、設計文件的主要內容。
8.2.2檢驗所使用地儀器儀表必須經法定計量部門檢定合格,性能應穩定可靠。
8.2.3對系統設備地檢驗,應按《***********安全技術防范產品安全認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8.2.4檢驗過程應按先子系統、后集成系統地順序檢驗。
8.2.5定量檢驗地項目,應在同一條件下對每個點進行三次以上測試,觀察數據的穩定性后視情取值。
8.2.6檢驗中若有項目不合格時,應改進后進行復測。復測仍不合格則評定該項目不合格。
8.3驗收
8.3.1安防系統工程竣工后,應組織專家對施工質量、技術質量和圖紙資料等項目逐一驗收。
8.3.2施工質量驗收應依據設計文件、圖紙進行,項目與要求有變更的,應由施工單位提供更改批準依據。
8.3.3系統設備驗收采用隨機抽樣,抽樣率不低于20%且不少于3臺。
8.3.4工程設備安裝驗收,應按相關要求現場抽驗工程設備地安裝質量并做好記錄。
8.3.5管線敷設驗收,應按相關按要求抽查敷設管線及接線盒、線纜接頭、測試點等地施工工藝并做好記錄。
8.3.6技術驗收應對照任務書、設計整改落實意見和工程檢驗報告,檢查系統地主要功能和技術性能指標;對照竣工報告,初驗報告、工程檢驗報告,檢查設備數量、型號等系統配置及安裝部位。
8.3.7審查圖紙資料地準確性、規范性、完整性以及合同服務條款,并做好記錄,施工單位應向工程驗收組提交下列資料:
a)工程合同;
b)工程初步設計論證意見;
c)設計文件與相關圖紙資料,主要包括系統原理、平面不防、線槽管道布線、監控室布局圖和設備器材的清單、檢驗報告、認證證書等;
d)系統試運行報告;
e)工程竣工報告;
f)系統使用說明書;
g)工程檢驗報告。
8.3.8安防系統工程經驗收組檢查驗收,形成驗收報告,驗收結論分為“通過”、“基本通過”和“不通過”。
8.3.9整改完善應符合下列要求:
a)驗收“不通過”地工程,不應正式交付使用,設計、施工單位必須根據驗收結論提出問題限期整改,之后再提交驗收,復驗時對原不通過地部分應重點檢查;
b)驗收“基本通過”的工程,設計、施工單位應根據驗收結論提出的建議與要求,及時進行整改完善,并經建設單位書面認可。
9工程移交
9.1移交內容
包括設計文件、圖紙資料(工程圖紙一式二份)和驗收報告等,移交的所有文檔資料相關單位應簽字蓋章。
9.2整理編制工程竣工圖紙資料
工程竣工圖紙資料一般應包括:
a)與投入使用的系統相符的驗收圖紙資料;
b)提供驗收結論匯總表及其附表(含參加驗收的單位與人員名單);
c)對經過復驗的工程,應提供經建設單位認可的整改情況報告;
d)提供系統操作和有關設備日常維護說明。
9.3培訓
設計、施工單位負責對建設單位有關人員的系統操作使用和管理維護培訓。
篇2:爆炸品危險品倉庫安全制度
(1)"五雙"制度。"五雙"即雙人保管、雙把瑣(匙)雙本賬、雙人發貨、雙人領用。
(2)出入庫登記制度。無論何人進出庫區都須詳細登記。
(3)安全檢查制度。檢查有分工,職責明確,記錄詳細,及時整改
(4)清點帳物制度。保管員每周清點,保衛和物資部門每月清點,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5)禁止吸煙制度。進庫人員必須交出火種。機動車入庫,排氣管必須帶上火星熄滅器。禁止拖拉機進入庫區。
(6)安全操作制度。搬運裝卸及堆裝易爆物品必須輕裝,輕卸,輕拿輕放,嚴禁摔摜撞擊,開箱應使用不會產生火花的工具,并應在專門的發放時間內進行。
倉庫保管人員的一日三查
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倉庫的保管人員"一日三查",即上班后、當班中、下班前檢查。
查垛碼是否牢固,查包裝是否滲漏,查電源是否安全,查庫內溫度,在雨雪天時候有雨雪進入庫房等。
篇3:化學危險品倉庫管理人員職責
為嚴格加強化學危險品在倉庫寄存中的管理工作,確保安全和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根據院《化學危險品的管理辦法(試行)》和《化學危險品倉庫管理規定》制定以下管理人員工作職責。
一.管理人員須經過專業培訓,並取得《化學危險品保管證》。
二.嚴格化學危險品存、出庫手續,做到帳物相符,發現差錯,及時查明原因并予以糾正。
三.爆炸品、劇毒品嚴格執行“五雙”制度,(雙人、雙鎖、雙人收發、雙人運輸、雙人使用)。
四.存放易燃易爆品的庫房,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夏季應采取灑水降溫措施,務使庫內溫度不超過30οC。
五.經常巡視化學危險品倉庫以及周圍環境,嚴禁明火,電氣設備防爆、消除事故隱患。
六.對寄存的化學危險品,應定期檢查,旋緊瓶蓋,該加水的加水,加煤油的加煤油,以防揮發、變質、自燃或爆炸。
七.各種壓縮氣體鋼瓶,應按規定每年檢查一次,危險品按類分倉,按部門分格。
八.嚴格遵守作息時間,遇有意外情況,及時向資產管理處領導匯報。
九.每一周,書面匯報工作,包括危險品存、出情況,安全情況和廢液、廢渣情況,並做好檢查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