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靜電危害應對措施
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常要使用并輸送易燃易爆物料,由于工藝、裝置或人員的因素都會產生靜電,如果靜電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釀成重大事故。因靜電而引起事故的情況,在精細化工企業曾多次發生過;裝置安穩運行是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基本條件,相反,一次事故停車就可能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因此要避免靜電產生事故是企業應該重視的話題,只有在生產中認真分析靜電產生的原因,預測它的危害,對靜電防范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防患于未然,才能把靜電防范措施落實到實處。
一、靜電產生的原因
最常見的產生靜電的方式是接觸——分離起電。當兩種物體接觸,其間距離小于25×10-8cm時,將發生電子轉移,并在分界面兩側出現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兩層電荷,當兩種物體迅速分離時即可能產生靜電。
其次,因物體電阻率的不同而產生,電阻率高的物體,其導電性能差,帶電層中的電子轉移較困難,構成了靜電荷集聚的條件。據有關資料介紹,液體的電阻率在1010~1015Ω?m時,能產品危險的靜電,而在1013Ω?m時產生的靜電最大,高于1015Ω?m或者低于1010Ω?m時,靜電的產生和積聚小到可以忽視的程度。特別是電阻率在106Ω?m以下時,對靜電來說就等于是導體的作用了,這時可以不考慮靜電的問題。
二、靜電的危害
靜電的危害有三種: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災。靜電的能量雖然不大,但因其電壓很高且易放電,出現靜電火花;二是可能產生電擊。靜電產生的電擊雖然不會致人死亡,但是往往會導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響生產。在生產中,靜電有可能會影響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或降低產品的質量。此外,靜電還會引起電子自動元件的誤操作。
三、靜電的消除措施
消除靜電的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創造條件加速靜電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藝過程,即限制靜電的產生。第一條途徑包括兩種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濕、加入抗靜電劑等屬于泄漏法;運用感應靜電消除器、放射線靜電消除器及離子流靜電消除器等屬于中和法,一般企業都采用接地的措施。第二條途徑就是工藝控制法,包括材料選擇、工藝設計、設備結構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化工企業預防靜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靜電接地:接地是消除靜電災害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靜電的最基本的措施。靜電接地連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環,可采取靜電跨接、直接接地、間接接地等方式,根據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采取正確的接地措施。
1、固定設備
(1)固定設備(塔、容器、機泵、換熱器、離心機等)外殼,應進行靜電接地。若為覆蓋設備一般可不做靜電接地。
(2)直徑大于或等于2.5m及容器大于或等于50m3的設備,其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接地點應沿設備外圍均勻布置,起間距不應大于30m。
(3)有振動性的固定設備,其振動部件應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銅芯軟絞線接地,不準使用單股線。有軟連接的幾個設備之間應采用銅芯軟絞線跨接。
(4)皮帶傳動的機組及其皮帶的防靜電接地刷、防護罩,均應接地。
(5)固定設備與接地線或連接線宜采用螺栓連接。
(6)與地絕緣的金屬部件(如法蘭、膠管接頭等),應采用銅芯軟絞線跨接引出接地。
2、管道系統
(1)管道在進出裝置區(含生產車間廠房)處、分岔處應進行接地。長距離無分支管道應每隔100m接地一次。
(2)平行管道凈距小于100mm時,應每隔20m加跨接線;當管道交叉且凈距離小于100mm時,應加跨接線。
(3)當金屬法蘭采用金屬螺栓或卡子緊固時,一般可不必另裝靜電連接線,但應保證至少有兩個螺栓或卡子間具有良好的導電接觸面。
(4)金屬配管中間的非導體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靜電處理外,兩端的金屬管應分別與接地干線相連,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銅芯軟絞線跨接后接地。
(5)非導體管段上的所有金屬件均應接地。
3、人體靜電接地
(1)操作人員在可能產生靜電危害的場所正確使用各種防靜電防護用品,不得穿戴合成纖維及絲綢衣物。
(2)禁止在爆炸危險場所穿脫衣服、帽子或類似物。
(二)工藝控制法
危險化學品在管道中流動所產生的靜電量,與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減少靜電的產生。主要控制措施有:限制物料輸送速度,管徑越大,速度要放慢;灌裝液體物料時,從底部進入或將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控制反應釜內易燃液體的攪拌速度;在灌裝過程中,禁止用檢尺、取樣、測溫等現場操作,應靜置一段時間后方可進行操作;設備和管道應選用適當的材料,盡量使用金屬材料,少用或不用塑料管;采用惰性氣體保護等。
四、靜電的管理措施
靜電安全檢查以生產崗位自查為主,車間要配合公司管理部門做好定期檢查工作,相關管理部門每年指定電工班檢查一次,也可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發現問題,立即解決。易燃易爆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必須有防靜電的內容。安全管理部門對職工進行防靜電知識的安全教育培訓。
靜電對化工生產是有危害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確認識靜電產生的原因,分析靜電產生的過程,制定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做好防靜電設施的維護、檢測和檢查工作,才能夠徹底消除生產過程中的靜電危害。
篇2:靜電危害應對措施要求
一、靜電產生的原因
最常見的產生靜電的方式是接觸--分離起電。當兩種物體接觸,其間距離小于25×108cm時,將發生電子轉移,并在分界面兩側出現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兩層電荷,當兩種物體迅速分離時即可能產生靜電。
其次,因物體電阻率的不同而產生,電阻率高的物體,其導電性能差,帶電層中的電子轉移較困難,構成了靜電荷集聚的條件。據有關資料介紹,液體的電阻率在1×1010~1×1015Ω?m時,能產品危險的靜電,而在1×1013Ω?m時產生的靜電最大,高于1×1015Ω?m或者低于1×10Ω?m時,靜電的產生和積聚小到可以忽視的程度。特別是電阻率在1×106Ω?m以下時,對靜電來說就等于是導體的作用了,這時可以不考慮靜電的問題。
二、靜電的危害
靜電的危害有三種: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災。靜電的能量雖然不大,但因其電壓很高且易放電,出現靜電火花;二是可能產生電擊。靜電產生的電擊雖然不會致人死亡,但是往往會導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響生產。在生產中,靜電有可能會影響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或降低產品的質量。此外,靜電還會引起電子自動元件的誤操作。
三、必須采取防靜電措施的崗位(場所)
(1)生產、使用、貯存、輸送、裝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裝置。
(2)產生可燃性粉塵的生產裝置、干式集塵裝置以及裝卸料場所。
(3)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槽車和船的裝卸場所。
(4)其他易產生靜電積累的易燃易爆崗位(場所)和有靜電電擊危險的崗位(場所)。
四、靜電的消除措施
消除靜電的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創造條件加速靜電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藝過程,即限制靜電的產生。第一條途徑包括兩種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濕、加入抗靜電劑等屬于泄漏法;運用感應靜電消除器、放射線靜電消除器及離子流靜電消除器等屬于中和法。第二條途徑就是工藝控制法,包括材料選擇、工藝設計、設備結構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預防靜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靜電接地:接地是消除靜電災害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靜電的最基本的措施。靜電接地連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環,可采取靜電跨接、直接接地、間接接地等方式。所有防靜電接地線必須堅固可靠,接地線的截面積應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單獨的防靜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0歐姆,與其它目的的接地極共用時應滿足其他接地及的技術要求。
1、固定設備
(1)所有金屬裝置、設備、管道、貯罐等都必須接地。不允許有與地相絕緣的金屬設備或金屬零部件。亞導體或非導體應作間接接地,或采用靜電屏蔽方法,屏蔽體必須可靠接地。
(2)各生產裝置系統(或裝置單元)的總泄漏電阻都應在1×106Ω以下。
(3)金屬設備與設備之間,管道與管道之間,如用金屬法蘭連接時,可不另接跨接線。但必須有兩個以上的螺栓連接。其總泄漏電阻必須在1×106Ω以下。
(4)生產、貯存和裝卸可燃氣體的易燃液體的設備、管道、貯罐、機組等應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5)直徑大于或等于2.5m及容器大于或等于50m3的設備,其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接地點應沿設備外圍均勻布置,起間距不應大于30m。
(6)有振動性的固定設備,其振動部件應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銅芯軟絞線接地,不準使用單股線。有軟連接的幾個設備之間應采用銅芯軟絞線跨接。
(7)與地絕緣的金屬部件(如法蘭、膠管接頭等),應采用銅芯軟絞線跨接引出接地。
2、管道系統
(1)管道在進出裝置區(含生產車間廠房)處、分岔處應進行接地。長距離無分支管道應每隔100m接地一次。
(2)平行管道凈距小于100mm時,應每隔20m加跨接線;當管道交叉且凈距離小于100mm時,應加跨接線。
(3)當金屬法蘭采用金屬螺栓或卡子緊固時,一般可不必另裝靜電連接線,但應保證至少有兩個螺栓或卡子間具有良好的導電接觸面。
(4)金屬配管中間的非導體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靜電處理外,兩端的金屬管應分別與接地干線相連,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銅芯軟絞線跨接后接地。
(5)非金屬的管道(非導體的)設備等,其外壁上纏繞的金屬絲帶、網等,應緊貼其表面均勻的纏繞,并應可靠地接地。在絕緣管道上配置的金屬附件,應專門接地裝置。
(6)輸送易燃液體的管道采用橡膠或塑料管時必須采用導電橡膠,導電塑料軟管或有金屬編織層的導電膠管,并必須可靠接地。
3、人體靜電接地
(1)危險場所作業人員,應根據需要,穿防靜電的鞋和工作服,或設置易于導除人體靜電的設施,如安裝接地欄桿等。
(2)嚴禁在上述區域穿脫衣服和穿易產生經典的服裝進入該區域。
(3)嚴禁在上述區域,用易燃溶劑(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區地面應鋪設導電地面,并保證其導電性能。
(4)靜電危險區域進口處,設立倒除人體靜電裝置
(二)工藝控制法:危險化學品在管道中流動所產生的靜電量,與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減少靜電的產生。主要控制措施有:
(1)限制物料輸送速度,管徑越大,速度要放慢。
(2)灌裝液體物料時,從底部進入或將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
(3)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控制反應釜內易燃液體的攪拌速度。
(4)在灌裝過程中,禁止用檢尺、取樣、測溫等現場操作,應靜置一段時間后方可進行操作。
(5)設備和管道應選用適當的材料,盡量使用金屬材料,少用或不用塑料管。
(6)如生產工藝條件許可,增加室內空氣中的相對濕度至50%以上。
(7)采取惰性氣體保護。
(8)禁止使用噴射蒸汽加熱易燃液體。
(9)禁止使用絕緣軟管插入易燃液體罐內進行移液作業。
五、靜電的管理措施
靜電安全檢查以生產崗位自查為主,車間要配合公司管理部門做好定期檢查工作,相關管理部門每年指定電工班檢查一次,也可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發現問題,立即解決。易燃易爆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必須有防靜電的內容。安全管理部門對職工進行防靜電知識的安全教育培訓。
靜電對化工生產是有危害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確認識靜電產生的原因,分析靜電產生的過程,制定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做好防靜電設施的維護、檢測和檢查工作,才能夠徹底消除生產過程中的靜電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