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靜電危害應對措施要求

靜電危害應對措施要求

2024-07-12 閱讀 4895

一、靜電產生的原因

最常見的產生靜電的方式是接觸--分離起電。當兩種物體接觸,其間距離小于25×108cm時,將發生電子轉移,并在分界面兩側出現大小相等、極性相反的兩層電荷,當兩種物體迅速分離時即可能產生靜電。

其次,因物體電阻率的不同而產生,電阻率高的物體,其導電性能差,帶電層中的電子轉移較困難,構成了靜電荷集聚的條件。據有關資料介紹,液體的電阻率在1×1010~1×1015Ω?m時,能產品危險的靜電,而在1×1013Ω?m時產生的靜電最大,高于1×1015Ω?m或者低于1×10Ω?m時,靜電的產生和積聚小到可以忽視的程度。特別是電阻率在1×106Ω?m以下時,對靜電來說就等于是導體的作用了,這時可以不考慮靜電的問題。

二、靜電的危害

靜電的危害有三種: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災。靜電的能量雖然不大,但因其電壓很高且易放電,出現靜電火花;二是可能產生電擊。靜電產生的電擊雖然不會致人死亡,但是往往會導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響生產。在生產中,靜電有可能會影響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或降低產品的質量。此外,靜電還會引起電子自動元件的誤操作。

三、必須采取防靜電措施的崗位(場所)

(1)生產、使用、貯存、輸送、裝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裝置。

(2)產生可燃性粉塵的生產裝置、干式集塵裝置以及裝卸料場所。

(3)易燃氣體、易燃液體槽車和船的裝卸場所。

(4)其他易產生靜電積累的易燃易爆崗位(場所)和有靜電電擊危險的崗位(場所)。

四、靜電的消除措施

消除靜電的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創造條件加速靜電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藝過程,即限制靜電的產生。第一條途徑包括兩種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濕、加入抗靜電劑等屬于泄漏法;運用感應靜電消除器、放射線靜電消除器及離子流靜電消除器等屬于中和法。第二條途徑就是工藝控制法,包括材料選擇、工藝設計、設備結構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預防靜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靜電接地:接地是消除靜電災害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靜電的最基本的措施。靜電接地連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環,可采取靜電跨接、直接接地、間接接地等方式。所有防靜電接地線必須堅固可靠,接地線的截面積應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單獨的防靜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0歐姆,與其它目的的接地極共用時應滿足其他接地及的技術要求。

1、固定設備

(1)所有金屬裝置、設備、管道、貯罐等都必須接地。不允許有與地相絕緣的金屬設備或金屬零部件。亞導體或非導體應作間接接地,或采用靜電屏蔽方法,屏蔽體必須可靠接地。

(2)各生產裝置系統(或裝置單元)的總泄漏電阻都應在1×106Ω以下。

(3)金屬設備與設備之間,管道與管道之間,如用金屬法蘭連接時,可不另接跨接線。但必須有兩個以上的螺栓連接。其總泄漏電阻必須在1×106Ω以下。

(4)生產、貯存和裝卸可燃氣體的易燃液體的設備、管道、貯罐、機組等應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5)直徑大于或等于2.5m及容器大于或等于50m3的設備,其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接地點應沿設備外圍均勻布置,起間距不應大于30m。

(6)有振動性的固定設備,其振動部件應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銅芯軟絞線接地,不準使用單股線。有軟連接的幾個設備之間應采用銅芯軟絞線跨接。

(7)與地絕緣的金屬部件(如法蘭、膠管接頭等),應采用銅芯軟絞線跨接引出接地。

2、管道系統

(1)管道在進出裝置區(含生產車間廠房)處、分岔處應進行接地。長距離無分支管道應每隔100m接地一次。

(2)平行管道凈距小于100mm時,應每隔20m加跨接線;當管道交叉且凈距離小于100mm時,應加跨接線。

(3)當金屬法蘭采用金屬螺栓或卡子緊固時,一般可不必另裝靜電連接線,但應保證至少有兩個螺栓或卡子間具有良好的導電接觸面。

(4)金屬配管中間的非導體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靜電處理外,兩端的金屬管應分別與接地干線相連,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銅芯軟絞線跨接后接地。

(5)非金屬的管道(非導體的)設備等,其外壁上纏繞的金屬絲帶、網等,應緊貼其表面均勻的纏繞,并應可靠地接地。在絕緣管道上配置的金屬附件,應專門接地裝置。

(6)輸送易燃液體的管道采用橡膠或塑料管時必須采用導電橡膠,導電塑料軟管或有金屬編織層的導電膠管,并必須可靠接地。

3、人體靜電接地

(1)危險場所作業人員,應根據需要,穿防靜電的鞋和工作服,或設置易于導除人體靜電的設施,如安裝接地欄桿等。

(2)嚴禁在上述區域穿脫衣服和穿易產生經典的服裝進入該區域。

(3)嚴禁在上述區域,用易燃溶劑(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區地面應鋪設導電地面,并保證其導電性能。

(4)靜電危險區域進口處,設立倒除人體靜電裝置

(二)工藝控制法:危險化學品在管道中流動所產生的靜電量,與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減少靜電的產生。主要控制措施有:

(1)限制物料輸送速度,管徑越大,速度要放慢。

(2)灌裝液體物料時,從底部進入或將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

(3)必須按照操作規程控制反應釜內易燃液體的攪拌速度。

(4)在灌裝過程中,禁止用檢尺、取樣、測溫等現場操作,應靜置一段時間后方可進行操作。

(5)設備和管道應選用適當的材料,盡量使用金屬材料,少用或不用塑料管。

(6)如生產工藝條件許可,增加室內空氣中的相對濕度至50%以上。

(7)采取惰性氣體保護。

(8)禁止使用噴射蒸汽加熱易燃液體。

(9)禁止使用絕緣軟管插入易燃液體罐內進行移液作業。

五、靜電的管理措施

靜電安全檢查以生產崗位自查為主,車間要配合公司管理部門做好定期檢查工作,相關管理部門每年指定電工班檢查一次,也可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并做好記錄,發現問題,立即解決。易燃易爆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必須有防靜電的內容。安全管理部門對職工進行防靜電知識的安全教育培訓。

靜電對化工生產是有危害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確認識靜電產生的原因,分析靜電產生的過程,制定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在實際工作中做好防靜電設施的維護、檢測和檢查工作,才能夠徹底消除生產過程中的靜電危害。

篇2:CNG站消防防雷防靜電安全制度

為貫徹*同志關于安全工作:“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指示,確保國家、企業財產和人身安全,制定以下制度:

1、消防、防雷、防靜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把消防、防雷、防靜電工作列入CNG加氣站的議事日程,每月對職工進行一次安全、防火、防雷的知識講座,定期檢查重點部位(壓縮機房、儲氣庫等)防火、防雷措施是否落實到實處,器材是否有專人管理。

2、CNG加氣站的主要負責人抓生產的同時,必須抓好安全,將消防、防雷、防靜電工作分解到班組,落實到人,實行逐級負責目標管理。

3、進行經常性的自檢、自查制度。公司每月對CNG加氣站進行安全檢查,加氣站實行每日巡查制,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認真填好記錄,

4、任何人禁止在具有火險、爆炸危險的場所使用明火作業,因特殊情況需要使用明火作業的應經有關部門審批,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后方能進行。

5、進站充氣的車輛,應按指定的方向停放,加氣時汽車必須熄火,關閉車上所有電路開關,嚴禁在充氣時發動車輛,嚴禁在站內修車。

6、消防、防雷、防靜電設施和器材,按消防、防雷主管部門及相應規范配備,并按規定定期檢查和更換。

7、CNG加氣站內嚴禁使用手機和吸煙,全體人員都有維護設施、預防災害的義務,一旦發生火險和雷擊,要立即切斷電源、氣源,迅速啟動消防預案。

站內人員必須按規定著裝上班,不得穿化纖制品和帶鐵釘鞋進入生產區。

篇3:加油站設備防雷防靜電管理安全管理制度

(1)加油站的下列設施設備應當設置防靜電接地:

a.金屬油罐及其通氣管;

b.加油站工藝設備;

c.輸油管道及閥門;

前款所列設施設備設有防雷接地的可以不另做防靜電接地。

(2)加油站設施設備的防靜電接地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a.防靜電接地、防感應雷接地和電氣設備接地可以共同設置,防靜電接地裝置單獨設置的,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0歐姆,防靜電接地與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歐姆,防靜電接地與電氣設備保護接地共用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歐姆;

b.設施設備和車輛的防靜電接地,不得使用鏈條類導體連線;

c.防靜電接地不得使用防直接雷引下線和電氣工作零線;

d.防靜電接地的測量點位置不宜設在爆炸危險區域內;

e.設備、管道的法蘭連接螺栓少于5根的,應當設置防靜電跨接連線;

f.檢修設備、管道可能導致防靜電接地系統斷路時,應當預先設置臨時性接地,檢修完畢后及時恢復。

(3)加油站移動設備的防靜電接地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a.在爆炸危險場所作業的運油車輛,應當設置接地端板,作業前接好防靜電接地,作業后待罐裝油料達到規定的靜置時間,方可拆除靜電接地線;

b.移動設備的防靜電接地線必須連接在作業場所的專用防靜電接地點上,并不得采用纏繞等不可靠的連接方法;

c.移動設備的防靜電接地連線應當采用銅芯軟絞線,橫截面積不得小于10平方毫米;

d.裝卸油料的輸油軟管,應當使用耐油導靜電軟管,作業時軟管兩端的導靜電鋼(銅)絲必須與設備可靠連接并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