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舞龍藝術活動方案
光陽幼兒園大班舞龍藝術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了解ABA的音樂結構形式。
2、學習舞龍的動作,根據音樂嘗試創編龍翻身、點頭、擺尾等動作。
3、鼓勵幼兒合作進行游戲,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根據音樂的變化啟發幼兒表現出龍的動作,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喜慶的氣氛。
活動難點:
舞龍是一項團結合作的活動,在活動中組織幼兒團結一致完成舞龍將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活動準備:
1、樂曲《金蛇狂舞》,舞龍的視頻。
2、舞龍道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樂旋律,體驗歡快的情緒。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曲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聽音樂)
2、師:這首曲子好聽嗎?聽了這首曲子你的心情怎樣?(高興、開心)那你在高興的時候會怎么做?(笑、唱歌、跳舞)張老師也特別喜歡這段音樂,聽了這段音樂我想跳舞,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跳舞嗎?(和孩子一起跳舞)
3、引導孩子感知因音樂ABA的結構。
師:在這段音樂中還藏著一個秘密。啟發幼兒找出音樂ABA的結構形式。
二、學習舞龍的動作
1、看舞龍視頻。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里的叔叔他們在高興的時候在干嘛。
2、看完視頻后老師啟發幼兒創編舞龍的動作。
師:這些叔叔在干嘛呀?(舞龍)對了,原來在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大人們還會來舞龍,你剛在仔細看叔叔是怎么舞龍的啊?(強調龍珠的作用,幼兒創編舞龍的動作)你們想不想舞龍啊!(分發道具)
3、幼兒跟著音樂練習舞龍的動作。
師:你們的舞龍動作可真棒,我們可不可以跟著剛才那段音樂一起來試試呢。(跟著龍珠做動作)
三、幼兒合作舞龍,體驗合作的快樂。
師:視頻里的叔叔舞的是一天好長好長的龍啊,你們羨慕嗎?第一遍舞龍會出現一些狀況,告訴孩子們舞龍是一個團結合作的活動,所有的動作大家要一起做,這樣才能把龍舞的好看。讓幼兒跟著音樂再試一遍。
篇2:大班《戲說臉譜》藝術活動反思
大班《戲說臉譜》藝術活動反思
京劇是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一朵奇葩,被稱為國粹而名揚海內外。京劇是我國特有劇種,京劇臉譜、服飾、唱腔都非常有特點,其鮮艷的色彩,夸張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動作,都深深吸引著孩子們。小朋友們對京劇還是有一點陌生,所以我在活動前先找一些京劇碟片讓幼兒欣賞一下,在孩子們喜愛京劇的前提下,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京劇,欣賞、感受京劇的特點,培養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現代京劇唱段《戲說臉譜》,將臉譜人物和濃郁的京劇韻味結合起來,幾位人物性格一目了然。從京劇臉譜入手,更容易激發出幼兒喜愛京劇藝術的情感。京劇是中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何讓京劇藝術在下一代中繼承和發揚,是值得我們音樂教師去探索、去研究的問題。為了能夠很好的培養幼兒對傳統藝術的熱愛,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我嘗試通過大班音樂教材中的京劇《戲說臉譜》的教學,使幼兒的審美能力、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模仿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激發幼兒對京劇的喜愛之情。
為了更好的上好這節課,我還在網上找了一些關于京劇臉譜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了解到什么顏色的臉譜代表什么樣的性格,這對我分析歌詞非常有好處。還收集了與歌詞同步的臉譜,自己繪畫了各種大小臉譜。這節課的重點是學唱京劇歌曲《戲說臉譜》,難點是最后一句的“啊”的唱法。活動前對這節課的設計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特別是在孩子學習歌曲環節,設計了較多的方法,如學習歌詞,采用故事導入,我問你答,教師說前半句小朋友接后半句等方法,在學唱歌曲環節,為了讓孩子突破難點,我在“啊”后面畫了節拍圖譜,讓孩子跟著圖譜練唱。
活動課上,我一開始出示了許多臉譜,使幼兒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對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先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簡單的介紹,為學習歌詞作了鋪墊,接下來播放《戲說臉譜》唱段,讓幼兒欣賞幾遍,比較一下與平時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樣。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這首歌很喜愛,歌詞、旋律很快就掌握了,對“啊”的唱法,雖然孩子們還不能準確唱出其中拐彎的地方,但他們也能注意到“啊”的地方要拖長,再加上節拍圖譜學會演唱。接下來對難點唱句進行了模仿練習,通過男生唱,女生唱,小組唱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掌握歌曲。再欣賞京劇VCD,最后嘗試讓幼兒戴上臉譜面具邊唱邊表演。活動最后讓幼兒制作京劇臉譜,戴著自己制作的臉譜表演。
這節課,通過課前準備,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效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熱情,他們在課上回答問題積極,大膽。通過觀察說出了京劇的基本特點,學習的熱情一直持續高漲。這讓我想到平時的一些失敗的課堂教學,其實,如果我們每一節課都能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抓住幼兒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去教學,我們的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我們的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聰明、可愛。
這節課下課后,幼兒的情緒還處在課堂的興奮當中,今天我們學唱京劇了。從幼兒那興奮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我感受到了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短短的一節課,幼兒不僅對京劇有了初步的認識,還學會了唱京劇,使孩子們得到了美的享受,獲得了藝術的熏陶。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也許會因為一節課的激動,而對京劇產生終生的興趣。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不僅僅要教會幼兒唱歌跳舞,更要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把具有民族意義的藝術形式通過課堂傳播下去。
活動中雖然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很高,但對重點唱句的掌握,每個樂句的演唱力度,以及用動作表現方面還不理想,幼兒在聽聽、哼哼、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對我國的京劇藝術有一個初步了解。在學唱《戲說臉譜》時發現幼兒對歌詞很感興趣,而且也會跟隨音樂進行跟唱,但是哼唱過程中“啊”的演唱方式過于隨意,于是我反復播放音樂磁帶,讓幼兒反復的欣賞,希望能讓幼兒模仿并進行自我修復。但是幾遍以后孩子雖然熱情很高,但“啊”的部分還是不能克服,尤其是沒有音樂伴奏的情況下,不知道結束的點在哪,幼兒的這一情況,不是一節音樂課就能克服的,孩子的把握不好,還需進一步對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