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隨筆:交通規則意識培養
1.學校內開展專題講座
通過一系列的講座,讓小學生了解一些必要的交通規則。可以通過將交通警察請來小學生學校的形式給小學生講座,可以將交通標記制作成為版塊,讓孩子了解這些必要的交通標志,通過一些交通事例的講解讓小學生明白交通規則中的對與錯,也讓孩子了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2.出版家庭教育小報、黑板報專輯
學校內能夠定期的出版黑板報和校刊,讓家長了解到每個時期要對孩子進行哪些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回家和孩子分享這些及時有用的信息,讓交通安全這份意識內化到每一位家長和孩子心中。
3.通過學校內開展活動、征文的交流,讓家長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在學校內經常開展各類活動如“參觀交通局”,做交通志愿者等,讓家長和小學生一起參與,在活動中來增強小學生的對交通安全的了解,增強孩子對社會的責任心。并且通過家長的來稿征文,把好的經驗介紹給其他的家長,使他們共同提高。而且同伴的影響力大于普通的說教,有了同伴的正確的好的影響,相信孩子們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更牢固。
4.開展交通安全周活動,讓孩子爭做文明小行人。
定期在學校開展交通安全周活動,讓孩子在這一周內全面學習有關交通知識,可開設相應主題課程如“十字路口”“馬路邊上”,讓孩子了解應該如何過十字路口,不能在馬路邊上玩耍等常識,讓孩子更加具體直接的明了。
5.發放各類宣傳資料。
通過發放各類有關交通規則的資料,讓家長進一步的了解,并且能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教育。
篇2:幼兒園教師安全教育隨筆
幼兒園教師安全教育隨筆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眾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復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同時,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思杰走丟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豆漿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桿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廁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安全警示,并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平安小衛士。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系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一個支點也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們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當我們的教育倡導著教育活動生活化、情景化時,我們力求把孩子帶到真實的世界中,讓他們真實的去感知世界、體驗生活,這就意味著要放開成人的庇護,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保障幼兒的安全和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長,活動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險性”結合起來呢?
例如游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于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游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的中,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游戲的難度,也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游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松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