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精神文化建設方案
北市高中精神文化建設方案
在新形勢下,確立文化立校的辦學方略,是每一所學校的必由之路。而文化立校的核心和首要任務,是建構先進的學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最高層次,它決定著學校文化建設的性質、方向和高度。
學校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為謀求生存和發展,達致既定的教育目標,在長期的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學術風范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就其內涵來說,它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心理訴求,是一所學校在各種環境下得以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勵全校師生為實現美好目標積極進取的精神動力;從其外延看,它體現在全校師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體現在全校師生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價值準則和性格特征之中,體現在學校的全部生活和文化形態之中。學校精神文化不僅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也是學校群體成員的世界觀、價值觀、人倫觀的總體表現。
良好的學校精神文化,有利于濃厚的教育、學習氛圍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難以達到或不能充分發揮效用的地方產生影響;能通過其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校園內的每個人在潛移默化中,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各個方面與現存的主流社會文化趨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成為教育的向導和有益的補充。為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彰顯學校特色,根據學校管理中心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大精神和*****為指導,堅持以人文精神培養為核心,以精神文化為重點,以服務教育教學為宗旨,以素質培養為目標,從校情出發,突出特色,通過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活動,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悅的成長樂園,從而提高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全面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使校園成為師生健康成長的樂園。
二、工作目標
(一)促進校園文化品位的提升。通過開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活動,使師生進一步認識我們學校的價值觀念、辦學理念、歷史傳統、精神風貌、辦學特色以及學校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實現學校以硬件設施為載體的物質文化和以師生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統一。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藝術情趣,濃厚的學習氛圍,科學的人文精神,優良的學風教風,形成催人奮進的學校精神、科學進步的價值觀和正確的輿論氛圍,激發學生積極向上、求學奮進的熱情,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穩步提升。通過開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活動,提高教師、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辦學質量,使得學校發展進入良性循環的新境界。
三、活動內容:
(一)深入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1、大力加強校風建設:優良校風是學校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培育優良學風、教風的根本保證,它全面反映出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和辦學水平。我校將根據“原道”校訓、“為學生服務、對社會負責、讓家長放心”的辦學思想和“完善人格、開發潛能、強健體魄、學會創造”的教育理念,積極倡導、引導廣大師生努力形成“求知、求美、求實、求進”的優良校風。
2、努力營造優良的教風。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一方面要使教師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進教師之間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把教師列入學習者的行列,使教師認識到既有教的義務,又有自我學習的責任,把學校當作是自己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場所,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學歷進修、崗位培訓,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業務水平,形成“謹嚴、求是、啟智、達人”的優良教風。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要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努力學好本領。嚴格要求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博覽、精思、勤勉、篤行”的優良學風。
(二)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存在于學校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干群關系、師生關系、生生之間關系、教師人際關系等。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廣大師生員工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地發揮學校整體優勢,完成學校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要牢固樹立教師、家長、學生的事無小事的群眾觀點。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善于傾聽教師心聲,了解學生的需求,聽取家長的建議,關心、理解、尊重、愛護每一位師生員工。教師、學生、家長再小的事也要看成是學校工作中的大事,認真對待,妥善解決,真正把社會滿意不滿意、家長高興不高興、學生喜歡不喜歡作為衡量學校一切工作的標準,讓全體師生時刻感受到和諧大家庭的溫暖。
(三)重視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特色
學校除了優化環境、營造文化氛圍外,還要注意發掘本校潛力,利用本校品牌,充分展現學校文化精品,打造校本精神文化特色。
辦學理念:我校辦學理念是“為學生服務、對社會負責、讓家長放心”,要在各種場合對師生宣講這一理念的內涵,讓這一理念深入人心。
名校友事跡:撰寫校史冊,搜集校友名錄,將校史上著名校友事跡作介紹。
名師風采:定期將學校優秀教師事跡進行推介,號召師生向優秀教師學習。
學生風采:定期將學校的“行為規范十佳”、“三好”、“優秀團員”、“日常行為標兵”、“學習成績優秀生”、“科普創作標兵”等作展示,宣傳典型,激勵后進。
社團活動:定期開展“江南文學社”|“北原地學社”、“北新科技社”、“北武太極團”、“北羽美術社”、“北炫健美操隊”“北眼攝影社”、“北風合唱團”等社團活動。
榮譽室:將學校、教師、學生所獲榮譽,進行分類收集,建立上檔次的榮譽室,使之成為學校的德育基地。
素質教育成果展室:將教師、學生創作的書畫作品、攝影作品、科普作品及小發明、小創造的作品等進行集中展示,形成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校內輿論陣地:利用校園廣播,每天播送校園節目,宣傳國家大事、校內新人新事以及學習、生活知識。讓“校報”成為全校師生的自我展示平臺,要改革校報內容,杜絕帶有落后、消極、頹廢的學生作品。
五、組織與管理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一項重要工作,為保證活動效果,成立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組織領導校園建設文化建設工作,根據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加大投入,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全員參與,營造氛圍。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和各個層次。要動員廣大師生投入到活動中去,充分發揮他們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使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真正達到“求真務實、以美育人”的積極效果。如:典禮儀式是強化廣大師生對學校價值和理念認同的有效途徑,也是對他們進行教育熏陶的重要形式。學校可通過升國旗、唱國歌、朗誦校訓、唱校歌、開展校慶活動、面對國旗、團旗和隊旗宣誓等各種典禮儀式,來鞏固和升華全校師生對學校精神文化的認識,從內心深處激發他們的正向行為。
(三)長期規劃,確保實效。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納入學校建設與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方案一經確定,要堅持一以貫之,不因人員變動而隨意更改。在實踐中只有把強制規范(即規章制度)與柔性規范(即理念、價值等)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推進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四)榜樣示范,目標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識地培養典型,樹立身邊的榜樣,可以使學校精神文化的理念和價值形象化、具體化,使師生員工有學習追趕的目標,進而增強理念和價值的可信度和感召力。為此,學校要深入開展創優爭先活動,通過功勛教師、優秀黨員、先進班主任、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干部的評比等,樹立身邊的榜樣,發揮先進人物在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實踐中的表率作用。
(五)經費保證,持續發展。
為保障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的落實,學校設立“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專項基金”。一方面由學校每年按一定比例撥出專項經費,確保基金基數;另一方面,采取自愿捐款的方式籌措資金,大力倡導學校董事會單位、社會各界人士、社會團體、學校師生等為校園文化建設出資出力,擴大基金基數,確保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持續發展。
總之,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精髓和靈魂,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高層次,它是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和優質品牌的關鍵所在。為此,在學校精神文化建設中,我們要深入把握理論,認真實踐探索,建立和完善學校的精神文化系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達至學校管理的至高境界,實現文化立校的辦學戰略。
篇2: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培育班級精神,營造文化育人氛圍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培育班級精神,營造文化育人氛圍
所謂班級文化,通常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可以說,班級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將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
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精神。構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首先要培育個性化的班級精神。傳統的班級精神或叫作“班訓”這類的口號冗長、模糊、大而空,如“團結、勤奮、開拓、進取”一類的口號就是這樣,讓人難于把握,無所適從,有和無沒有什么區別。我們需要的班級精神,應當簡明扼要,一看就明。這種精神,激勵孩子們奮發,鞭策孩子們前進,照亮孩子們成長......
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什么樣的口號最合適呢?想來想去,我覺得“我能行,我最棒!”最切合本班的宗旨。它體現了一種班級精神,給了孩子們一份自信,一種激勵,這正是剛入學的小孩子所最需要的。“我能行,我最棒!”做為班級的一種精神,有什么特點呢?首先它不是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不是學校對他們的約束,那樣他們會覺得不自由,不會主動去實踐,當然產生不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這句話恰恰是孩子們自己喊出的口號,亮出的旗幟,有了這句話他們總會驕傲地滿懷信心地去上課、去學習、去做事,去面對一切,從而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說有了這樣一種班級精神,在“增強班級凝聚力,激發學生內驅力”方面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最淋漓盡致的發揮了。
事實上真的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剛入學的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達到學校的常規要求,上課、下課、出早操、早讀,都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有了良好的班風,學習氣氛自然是空前高漲。比如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講寫話確實難度很大,他們識字不多,拼音剛學,組詞都有難度,寫話就更難了。然而就是有了“我能行,我最棒!”這句話的激勵,孩子們寫出了一篇篇豐富多彩,個性鮮明的日記。如:
★下午上完了象棋課,我尿憋急了,我怕尿褲子,急急忙忙地跑去廁所拉尿,尿完了走出來看到一個男同學走進去,我才明白進的是男廁所,我覺得很羞,下一次我一定要看清楚再走進去。
★鏡子里的我
鏡子里有個小女孩,她長著高高的個子,白白的皮膚,就是眼睛小了點。
她有很多愛好,看書、跳舞、畫畫。
上課的時候愛和別人講話是她最大的缺點,不過,現在她已痛下決心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小朋友,你知道這個小女孩是誰嗎?告訴你吧,她就是我!
★春天
春天跟小河說話了,
說著說著,
小河呀,醒了。
春天跟小花說話了,
說著說著,
花兒喲,開了。
春天跟烏龜說話了,
說著說著,
小烏龜呀,醒了。
★自己去吧
一天小狗對媽媽說:“我去捕獵好嗎?”媽媽說:“不危險,你自己去吧。”小狗聽后很高興,就自己去了。過了幾天,小狗學會了捕獵。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啊?老師說:“你們找找看。”陳洪達說:“春天在樹上,你們看,樹葉綠了。”牛皓說:“春天在小河里,你們看,冰不見了。”我說:“春天在雨里,你們看,春雨沙沙沙......像沙衣真美麗!”
★春風是什么顏色
春風一吹,
就把草兒染綠了。
春風是綠色的嗎?
春風一吹,
就把菊花染黃了。
春風是黃色的嗎?
春風一吹,
就把桃花染紅了。
春風是紅色的嗎?
春風一吹,
就把茶花染白了。
春風是白色的嗎?
春風啊,春風,
請你告訴我:
你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如果我是春風
如果我是春風,
我會吹到什么地方呢?
我會吹到北京,
去參觀雄偉的萬里長城。
我會吹到內蒙古,
去看看美麗的草原。
我會吹到桂林,
去看看風景如畫的漓江。
我真想變成春風,
飛到這些美麗的地方。
★假如
假如我是星星,
我將照亮大地,
讓世界上所有的盲童重見光明
假如我是陽光,
我將把溫暖給賣火柴的小女孩......
★天天得獎,★多么高興。天天留堂,★多么可憐。
★炒雞蛋
今天,我看到了媽媽用雞蛋炒韭菜。
媽媽先把鍋里的油燒熱,再把打散的雞蛋倒在鍋里,雞蛋就像開了花一樣,膨脹起來。蛋炒熟后放韭菜,媽媽翻炒幾下調調味兒,就出鍋了,聞起來好香呀!
由此可見,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往往會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班主任應做一個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級的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