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感染應急預案
實驗室感染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及時發現和有效控制實驗室范圍內的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減輕突發事件對實驗室人員及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實驗室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結合我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實驗室感染分級
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和較大(Ⅲ級)三個等級。
Ⅰ級
特別重大突發事件:在一定時間內,突發事件的危害非常嚴重,能導致實驗人員死亡,或危害范圍涉及到整個實驗室,并有明顯對外擴散趨勢的事件。
Ⅱ級
重大突發事件:在一定時間內,突發事件的危害相對嚴重,能導致實驗人員致殘,或危害范圍涉及到實驗室的一部份,并有明顯對外擴散趨勢的事件。
Ⅲ級
較大突發事件:在一定時間內,突發事件的危害比較嚴重,能導致實驗人員人身造成一定傷害,或危害范圍涉及到實驗室的一部份,并有明顯對外擴散趨勢的事件。
二、實驗室感染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一)成立醫院實驗室組成安全管理及應急小組: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X*X*X*X*X
人員分工:
組長負責、指揮實驗室突發事件的處置。副組長協助組長處置實驗室突發事件,包括事故報告、人員搶救、人員疏導、撤離、物資搶救、事故原因調查等。
*X:負責實驗室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X:負責實驗室突發事件發生后的實驗室安全防護,事故原因調查。實驗室內各項突發事件應急的協調、管理工作
*X、*X、*X、*X、:負責實驗室突發事件發生后的人員搶救。
*X:負責實驗室突發事件發生后的人員疏導、撤離。
*X:負責實驗室突發事件發生后的物資搶救。
*X:負責實驗室突發事件發生后的信息上報。
*X:負責實驗室突發事件發生后的現場消毒隔離。
三、實驗室感染報告
1、突發事件的報告
實驗室任何人員有義務、有權利向實驗室、科室及醫院應急辦報告重大突發事件及其隱患,有權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科室及個人。
2、報告形式、時間
各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構應按有關規定報告重大突發事件;實驗個人以電話或書面形式報告。被認定為嚴重的突發事件,應當在2小時內報至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領導小組及醫院應急辦。
3、報告內容
相關突發事件發生的事由、時間、地點、危害程度、涉及范圍、是否有人員傷亡、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突發事件報告的部門和個人、聯系方式等。
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要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核實的方式,有效控制其發展,減少人員傷害及財產損失。
四、實驗室感染應急響應
1、實驗室各部門或現場工作人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在恰當的應急處理的同時,迅速上報實驗室安全應急小組及實驗室及科室負責人,并同時上報醫院應急辦。
2、在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領導小組、醫院應急辦及醫院領導的統一指揮下處理突發事件。
3.立即停止實驗室中所有相關的實驗,并及時根據不同的突發事件采取相應的措施控制該突發事件的擴散勢頭。
4.如有實驗人員受傷,根據相關應急措施進行應急救護,然后送醫院的相關臨床科室醫治。
5.必要時,由醫院及時召集相關醫務專家、人員、保健人員對傷亡人員進行救護工作。
6.實驗室負責人應對該突發事件產生的原因、造成的損害、處置情況進行調查、評估、總結,并報醫院應急辦。
7.對該特別突發事件可能引起的相關隱患,應及時按照國家規定,開展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培訓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知識宣教,提高每一個實驗人員防控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做到防微杜漸。
五、實驗室感染善后處理
對患者血標本感染、污染或生物因素等引起的事故,要對事故點的場所、廢棄物、設施進行徹底消毒,對生物樣品迅速銷毀,并查清原因。對不同患者血標本或體液暴露的人員要采取相應的病原學檢測、監測處理、救治。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要全力救治。
六、實驗室感染調查總結
突發事故發生后要對事故原因進行詳細調查,做出書面總結,認真吸取教訓,做好防范工作。事故當事人應向實驗室、科室、醫院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寫詳細的事件發生經過的書面報告。
附:實驗室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措施
1、接觸肝炎病毒陽性血標本/體液的職業暴露
立即擠壓傷口,清水沖洗;立即報告實驗室及科室負責人,負責人再報告醫院預防保健科備案、處理;受傷人員立即抽血進行病原學檢測,并保留血清;然后每隔三個月抽血一次進行檢測。乙型肝炎病毒陽性標本的暴露,由醫院保健科給予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處理,并隨訪。
2、眼睛濺入感染性物質
立即用清水沖洗眼睛,并護送至保健科找醫生進一步治療。
3、大型儀器故障及玻璃器皿刺傷或切割傷
受傷人員馬上脫下工作服,消洗雙手和受傷部位,使用碘伏或酒精進行皮膚消毒。并紀錄受傷原因和相關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紀錄。
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溢出污染
立即戴上手套用布或紙巾覆蓋受感染物質污染或受感染物質溢灑的破碎物品。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劑,讓其作用30分鐘后清理污染場所。所用于清理的抹布、紙巾按醫療垃圾處理。
5、離心機內盛有潛在感染性物質的試管裂
如果機器正在運行,應關閉機器電源,讓機器密閉30分鐘使氣
溶膠沉積;工作人員戴上手套使用鑷子清理玻璃碎片;離心機內用。
6、手部污染
如果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沖洗雙手,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至少10秒鐘),用清水沖洗后用干凈的紙巾擦干,用酒精擦手來清除雙手的輕度污染;如果是重度污染時,先用1%消毒水浸泡雙手(5-10分鐘),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
7、火災和自然災害
實驗室要常年保持安全消防通道的通暢,實驗室工作人員預先要清楚安全通道所在位置,發生火災必須馬上報警(實驗室主任、科主任、保衛科、消防隊)。由電器引起的火災要馬上關掉電源,使用科室備用的滅火器滅火,有濃煙時戴上防毒面具,并沿著消防通道緊急疏散。
篇2:農業部門人感染豬流感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為協助做好人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的防控工作,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確保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按照“密切追蹤、積極應對、聯防聯控、依法科學處置”的原則,在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預案規定和職能分工,做好豬流感變異病毒的監測、預警和疫情的應急準備工作,及時發現,快速反應,嚴格處理,減少損失。
(三)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編制。
(四)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出現人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病例后,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協助衛生部門查找病源,防止病毒擴散蔓延,同時做好生豬豬流感變異病毒預防控制工作。
本預案將根據豬流感變異病毒疫情的流行趨勢和對該病的研究進展情況及時進行修訂。
二、應急監測
人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病例發生后,各級畜牧獸醫部門應按照以下情況,及時開展相關工作。
(一)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接到與生豬飼養密切接觸人員(如飼養員、獸醫等)感染病例發生的報告后,應立即對該豬群或豬場進行隔離觀察,限制周圍3公里內的生豬移動,限制人與生豬接觸;緊急排查生豬疫情;加強環境消毒;并采集樣品,開展血清學監測和病原學檢測,及時了解生豬感染帶毒和環境病毒污染情況。
(二)對人感染病例與生豬有接觸史的,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立即對接觸過的生豬及人病例活動過區域的生豬進行緊急臨床觀察,排查生豬疫情,限制人與生豬接觸;加強環境消毒;并采集樣品,開展血清學監測和病原學檢測,及時了解生豬感染帶毒和環境病毒污染情況。
(三)對屠宰廠(點)工作人員發生感染的,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立即對該屠宰廠(點)進行隔離,對所有產品進行封存,對屠宰廠(點)的豬群進行隔離觀察,排查生豬疫情;加強環境消毒;并采集生豬和豬肉樣品,開展病原學檢測,及時了解生豬和肉品感染帶毒情況。
(四)對人感染病例與生豬無接觸史的,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做好對人病例活動區域的生豬臨床觀察工作,加強環境消毒。必要時,開展血清學監測。
三、預警
(一)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組織專家,根據病毒監測和疫情排查情況,提出形勢分析和評估報告,預測生豬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的可能性和發展態勢,擬定相應對策。
(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及時向社會發布生豬豬流感變異病毒監測情況。
四、疫情報告
人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病例發生地,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生豬全群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0.5至41.5℃或更高,出現發熱、咳嗽、流漿樣鼻液,以及發病率高、病死率低的臨床特征時,應立即向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或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初步調查核實臨床情況后,在2小時內報省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確認為疑似疫情的,在2小時內報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并采集臨床樣品送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結果,確認生豬發生豬流感變異病毒疫情,并對外發布。
五、應急處置
對應急監測過程中未發現生豬臨床異常,并經實驗室檢測未發現生豬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的,經隔離7天后,解除對生豬飼養場和屠宰場的隔離措施。檢測發現生豬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的,立即按照《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規定,啟動重大(ii級)應急響應,按規定開展處置工作。
六、應急響應
一旦人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病例發生后,按規定農業部門啟動本預案,并按照以下應急響應原則,及時啟動相應工作。
(一)充分發揮農業、衛生部門重大人畜共患病信息交流和合作機制作用,及時互相溝通疫情監測信息,共享信息資源。
(二)加強與衛生、科技等部門豬流感變異病毒防控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快速診斷、病毒分離株的基因序列分析等研究工作,發布預警,提出應對措施。
(三)加強對獸醫、飼養員等相關人員的自身防護,并協助衛生部門加強對生豬養殖場飼養、撲殺(屠宰)等高風險人員的檢測和醫學觀察。
(四)開展防控豬流感變異病毒科普知識的宣傳,消除公眾恐慌心理,提高群眾自我防護意識。
(五)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等有關國際組織的信息交流與合作。
(六)未發生豬流感變異病毒疫情的地方,要組織做好人員、物資等應急準備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疫情發生。
七、保障措施
(一)物資保障
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做好診斷試劑、消毒用品、封鎖設施設備、防護用品等防疫物資儲備。
(二)資金保障
在各級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積極爭取落實疫情處置、疫情監測、疫情調查、人員培訓、宣傳教育等工作所需的經費,確保各項經費及時足額到位,保障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和疫情應急處理工作全面開展。
(三)技術保障
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國家外來動物疫病診斷中心協同有關科研單位做好診斷技術和試劑研究、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等工作,對各地有關人員開展技術培訓。
國家有關專業實驗室和地方各級獸醫診斷實驗室逐步提高診斷監測技術能力。
(四)人員保障
各地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指揮機構應協調衛生、質檢、工商、交通、公安、武警等部門依照本預案及國家有關規定,共同做好生豬感染豬流感變異病毒防控工作。
八、附則
(一)各省(區、市)人民政府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根據本預案,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實施方案。
(二)本預案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三)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