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絲綢之路的古今發展和未來展望

絲綢之路的古今發展和未來展望

2025-02-26 閱讀 1244

  絲綢之路的古今發展和未來展望

?絲綢之路起源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騫是西漢時偉大的探險家。他自請出使西域,歷經13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諸國的第一人。

  當時,漢朝正在準備進行一場抗擊匈奴的戰爭。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俘虜口中了解到,西域有個大月氏,其王族被匈奴單于殺死了。于是漢武帝想聯合大月氏,以“斷匈右臂”,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

  沙漠、雪山、綠洲,時而長風漫卷、飛沙走石,時而萬里寂靜。牧人的炊煙裊裊升起,直接云天,駝鈴響過,這片大地又復天地開辟時的蒼涼。這就是古代中國的西域:新疆及與之山水相連的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直到中亞的巴爾喀什湖一帶。

  然而,要越過西域7000多千米流沙與荒漠,絕非小可,橫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辯舌,又要有探險家的膽魄。宮廷用招賢榜的方式,想全國招募賢能之士。張騫義無返顧地應招了。張騫以郎官身份應招,肩負出使大月氏的任務。

  公元前139年,張騫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導,率領100多人,浩浩蕩蕩從隴西(今甘肅一帶)冒險西行。張騫一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亂蹄蹤跡,提防著隨時可能發生的明攻暗襲。可是即便如此小心,他們還是一出甘肅臨挑就與一隊匈奴馬隊遭遇。除張騫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無一幸免。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張騫和堂邑父被迫分開去放羊牧馬,并由匈奴人嚴加管制。他們還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11個春秋。一個月黑之夜,張騫帶上匈奴妻子和向導堂邑父,趁匈奴不備,逃離了匈奴。

  大驚初定,張騫依然初衷不改,又繼續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由于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干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只能忍饑挨餓,干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饑,才躲過了死神之手。

  他們沿天山南麓,經過焉耆、龜茲、疏勒,終于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這里是中亞的一個富裕之邦,人口數十萬,有70余城鎮,盛產“天馬”。大宛王早有通漢之念,所以欣然派出向導、翻譯,護送張騫來到大月氏國,但是,此時大月氏的國情已發生很大變化。大月氏已在大夏建立了新王朝,改稱“小月氏”,事農耕,國富民強,時過境遷,對匈奴已無圖報之志。張騫仔細考察了西域諸國的山川地理、城網市鎮和民風民俗。他還來到這一帶的大邦大夏國都藍氏城,發現這里有高度集權的王室,民多事商賈,兵弱怯戰。這些情況,張騫一一記在心上。

  張騫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后啟程回國。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控制地區,改道向南。他們翻過蔥嶺,沿昆侖山北麓而行,經莎車(今新疆莎車)、于闐(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進入羌人居住地區。途中又為匈奴騎兵所獲,被扣押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等3人乘機逃回漢朝。漢武帝詳細地聽取了他對西域情況的匯報后,十分高興,封他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他又率隊從四川出發,對中國西南地區進行了大規模探險活動,但因蠻人阻殺而失敗。之后,他又以中郎將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了外交進展。公元114年,也就是二次出使西域后一年,張騫病逝于長安。人們以“張騫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貢獻和傳奇的一生。

  張騫出使西域后15年,漢朝軍隊在西域大敗匈奴,控制了張掖、酒泉等關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線。約公元前105年,漢朝派出了一個絲綢商隊到達安息,使邊境出現了中國與西域間的物產大交流。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價值意義

1.政治方面

  張騫通西域后,地方政權相繼遣使跟漢通好,漢也派使者互訪,但由于匈奴不斷騷擾、絲路沿線強盜橫行,出于安全和加強對邊陲控制的考慮,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置了直轄機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各項事務,這進一步加強了西漢對這一地區的影響,也增進了西域與中原地區的聯系。自此,今新疆廣闊地區直接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對于當代西部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2.經濟方面

  經濟方面,絲路是陸路通往西方的必經之路,遍布絲路兩側的大小綠洲城郭,是來往商賈進行貿易活動和貿易聯絡的處所,互助的集市貿易中既能在這里看到來自中原地區的物產,也可看到遠道而來的舶來品,商品的流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多邊貿易的增多,推動了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繁榮。由西域傳入中原的如哈密瓜、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黃瓜、石榴等為人們的餐桌提供了豐富的佳肴,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久遠的發展也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中。中原的商隊輸出鐵器、金器、銀器等奢侈品。所有的貿易活動都為經濟的發展,民族間的融合提供了契機。這些都為當今西部繁榮與發展有著前車之鑒。

  3.軍事方面

  軍事方面,由于漢在此地屯田,首先解決了邊陲駐軍糧食問題。古代凡有軍事行動,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漫漫古道運送糧草的艱辛、困苦又非今人所能想象,且不談勞民傷財,興師動眾,僅是一路的損耗也是數以千萬計,造成了慘重的浪費。自屯田始自給自足后勤保障充裕,縱然西進也無需長途舟車勞頓運輸糧草,朝廷將一個個屯田地域作為一個個橋頭堡不斷向西延伸。漢班超經營西域30余年,以戰養戰使西域50多個國家都歸附漢朝,不僅維護了漢朝邊境的穩定,也增強了邊防建設,增加了國家物資儲備,大大提高了御敵應變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國家邊防安全。日后中國前進與發展深受啟發。

三、絲綢之路對西部發展的文化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辟,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在中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促進了中國與西方世界的相互交融,推動了國內經濟發展,更好地帶動了我國西部的進一步發展。

  1、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走廊。

  中國的西漢和東漢時期,處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步繁榮階段,當時的歐洲正是羅馬帝國時代,處于奴隸制社會鼎盛階段;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羅馬文化也影響了歐洲和地中海地區,當時東方和西方兩大文明地區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的窗口,中國的絲綢之路邊在世界文化交流的歷史上有著非凡的意義。絲綢之路帶給中國古代的還有后來長期的對外交往的繁榮。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時就派甘英出使歐洲,為以后的中西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2、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西漢絲綢之路穿過西域,西漢時期的西域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這里沙漠多耕地少,人們居住在河流灌溉的綠洲上,每個綠洲就是一個國家,沿著塔里木盆地,南有樓蘭、且末、于闐、沙車等國,北有車師尉犁、焉耆、龜茲、姑墨、疏勒等國;這些國家大部分從事農業或畜牧業,社會發展多處在奴隸社會初級階段。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時,訪問西域許多國家,各國也派使者回訪長安,自此漢朝和西域的交往頻繁,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技術和絲織品以及金屬工具傳到西域,極大地促進了西域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絲路不光是西域人民接受中原文化的通道,也是中原地區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

四、絲綢之路是現代中國西部開發的早期藍本。

  西部大開發是我國在世紀之交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也是21世紀全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從歷史的角度看西部開發,就要了解在中國古代經濟發展中西部也曾有過的輝煌,了解2000多年以前的絲綢之路的歷史,知道在茫茫戈壁、漫漫黃沙中為人所熟知的樓蘭、高昌、敦煌等古城當時是何等繁榮。這些古城宛若一顆顆寶石鑲嵌在絲路兩側,貿易收入為國家積累著財富。現今西部依托國家的開發西部政策,加之西部人民的智慧和不懈努力,為促進西部的經濟繁榮發展、為再創絲路的輝煌、為西部經濟的騰飛,使這條古為今用的天路成為當今西部開發中的經濟大動脈。

?絲綢之路的未來展望(中國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一帶一路"經濟區開放后,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2015年,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2015年,我國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23.45%。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愿景,需各國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努力實現區域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陸海空通道網絡基本形成,互聯互通達到新水平;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基本形成,經濟聯系更加緊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廣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鑒共榮,各國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篇2: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實施細則

  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實施細則

  為了貫徹落實威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威政發〔20**〕52號),加快推進我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市政府決定設立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為加強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細則。

一、獎勵內容

  (一)電子商務平臺、網站

  對企業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或全國性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在本市新設立的分支機構,主要設備和核心軟件投入在100萬元以上,年繳納營業稅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

  (二)互聯網信息服務新辦企業

  對主營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新辦企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上,主營業務年繳納營業稅超過15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

  (三)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對新增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年繳納營業稅50萬元以上的,能顯著提高本市信息服務水平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一次性獎勵10萬元。

  (四)軟件企業

  對于新認定的軟件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

  (五)軟件工程技術中心

  對于新認定的省級以上軟件工程技術中心,一次性獎勵20萬元。

二、申報程序

  1.環翠區、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新區(以下簡稱各區)范圍內,符合扶持政策的服務業企業,須向所在區經信、財政部門申報相關材料,包括向經信部門申報申請文件及營業執照等證明材料;向財政部門申報申請文件及納稅申報表。

  2.各區經信部門負責對本轄區企業申報的證明材料真實性進行審核、認定;各區財政部門應會同稅務部門對本轄區企業申報的納稅申報表進行審核、認定。

  3.各區經信、財政部門對轄區內企業審核認定工作完成后,聯合行文向市經信、財政部門進行申報。申報材料包括各區的正式申請文件、各區經信與財政部門對所屬企業申報扶持資金的審核依據和稅務部門對企業納稅情況的認定報告。

  4.市級經信、財政等部門對各區上報的申報材料進行復核、認定后,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下發文件予以確認。

  5.各區財政部門按照市級與各區分級負擔的原則,向企業撥付50%的扶持資金,然后將各區財政部門下達的指標文件、撥款憑證和企業收據原件及復印件各一份上報市財政局。經確認后,市財政局向企業撥付市級應負擔的50%扶持資金。

  6.同一企業如同時符合兩項以上獎勵條件的,以最高獎勵金額為準,不重復獎勵。

  7.榮成市、乳山市、文登市符合扶持政策的獎勵資金,均由三市自行負擔。

三、申報材料

  (一)電子商務平臺、網站

  1.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申請表(附件)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3.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4.稅務部門出具的上年度營業稅繳納證明材料

  5.證明主要設備和核心軟件投入的發票、憑證(復印件)等

  (二)互聯網信息服務新辦企業

  1.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申請表(附件)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3.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4.稅務部門出具的上年度營業稅繳納證明材料

  (三)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1.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申請表(附件)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3.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4.稅務部門出具的上年度營業稅繳納證明材料

  5.新增固定資產價格證明材料(購置技術設備的原始發票,購建房屋及附屬建筑的工程預決算書、付款憑證、產權證等復印件);

  (四)軟件企業

  1.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申請表(附件)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3.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4.軟件企業認定證書

  (五)軟件工程技術中心

  1.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申請表(附件)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

  3.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4.省級以上軟件工程技術中心批復文件(復印件)

  以上材料均為一式四份。

四、申報時間

  每年6月30日前由各區將相關申報材料提報給市經信委、市財政局。

  附件: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申請表

  附件威海市信息服務業發展專項獎勵資金申請表

  申請單位

  (蓋章)

  所屬區(

  稅務關系)

  法人代表

  單位代碼

  單位地址

  郵編

  申請單位開戶銀行

  開戶行帳號

  聯系人

  單位電話和

  手機

  申請事項

  區經信部門審核意見:

  (蓋章)20*年*月*日

  區財政部門審核意見:

  (蓋章)20*年*月*日

  威海市經信委審核意見:

  (蓋章)20*年*月*日

  威海市財政局審核意見:

  (蓋章)20*年*月*日

篇3:蘭州市促進和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辦法

  【發布單位】82604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2000-03-31

  【生效日期】2000-03-3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文件來源】中國法院網

  蘭州市促進和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辦法

  (2000年3月7日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31日甘肅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

  第一條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非公有制經濟是指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的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以及港、澳、臺商和外商獨資或控股的企業。

  第三條市、縣(區)、鄉(鎮)人民政府及縣(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應當廣泛宣傳《憲法》確立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按照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對作出突出成績的給予表彰獎勵,及時查處損害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政府有關部門和司法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落實規定的優惠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和便利條件,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工商聯和個體、私營、外資企業協會依據各自章程和有關規定,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和權益保障等工作。

  新聞傳播媒介應當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宣傳,對損害非公有制和企業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四條市、縣(區)非公有制經濟行政主管部門在市、縣(區)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本辦法的實施,做好全市和本轄區促進、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協調服務工作。

  第五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應當守法經營,公平競爭,依法納稅,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必須與受聘、受雇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其應當享有的各項合法權益。

  第七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和管理水平。

  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所聘員工,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資金或財產,不得擅自用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資產為自己或他人提供擔保。

  第八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財產權、知識產權、自主經營權、商業秘密,依法購買、租賃、承包的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經核準登記注冊的企業字號、名稱,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營業執照,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需要依法作出處理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扣繳或吊銷。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對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進行年檢或驗證驗照,不得附加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以外的任何條件。

  第十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破壞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經營場地及設施。

  因國家建設需要變更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土地使用權,拆除建筑物及其他附著物時,建設單位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安置和補償。

  第十一條對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生產經營提供所需生產資料、貸款和其他社會服務,應當與公有制企業同等對待。

  符合產業政策、產品附加值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的技術密集型、外向型骨干企業,應當列入扶優扶強重點企業序列,給予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第十二條非公制企業和經營者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專業技術職稱資格考試或評審,按行業歸口辦法申請辦理,由勞動、人事等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批和報審,頒發資格證書。

  第十三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申請科技立項,科技成果鑒定,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應按有關規定審批和組織鑒定。

  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開發的列入國家和省級計劃的新技術、新產品,享受有關優惠待遇。

  第十四條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非公有制經濟外地從業人員的子女入托和義務教育納入規劃,統籌安排。

  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吸收非公有制經濟外地從業人員的子女入學、入學,同當地居民一樣對待,就近入學、入托,按規定收費,不得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或收取規定以外的費用。

  第十五條對外地來蘭直接投資、興辦非公有制企業達到一定投資規模,或者領辦、創辦非公有制企業,長期在本市經營,納稅數額較大,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出突出成績的,可按有關政策規定準于落戶或辦理“農轉非”戶口,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規定。對符合條件申請辦理落戶或“農轉非”戶口的,由申請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經所在縣(區)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向戶籍管理部門辦理審批。

  第十六條對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應當建立公示監督制度。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經批準的收費項目,收費單位應持《收費許可證》、《收費通知書》和收費員證,在規定幅度內從低收費,并開具由財政或稅務部門統一印制的收據或發票。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評優、達標等名義向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收取費用,不得要求集資、贊助,不得攤派購買有價證券、書籍、報刊和各種商品。

  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有權拒絕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不符合前兩款要求的各種收費、集資、贊助和攤派。

  第十七條對違法設立收費項目向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收取費用,擅自提高收費標準,或者亂攤派、亂集資、亂拉贊助、亂罰款的,市、縣(區)非公有制經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止,責令其如數退還,并視情節建議有關行政部門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所聘員工違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侵占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資金、財產的,應當責令其退還;有違法所得的,沒收其違法所得;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單位或其上級行政機關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不履行職責,不落實有關政策,辦事超過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時限的;

  (二)年檢或驗證驗照附加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以外條件的;

  (三)越權扣繳、吊銷營業執照的;

  (四)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以及非法占用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資金、財產和經營場地的;

  (五)其他侵害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條非公有制企業和經營者及其員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或投訴中心檢舉、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司法機關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受理和查處。

  第二十一條非公制企業和經營者對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請復議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實施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由蘭州市計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本內容來源于政府官方網站,如需引用,請以正式文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