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

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

2024-12-11 閱讀 8996

一、重點和范圍

  排查的重點是: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治安問題;有可能引發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矛盾糾紛;有可能發生重大治安、災害事故的苗頭、隱患;群眾比較關注、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

主要范圍是:

  1、因宅基地、通徑等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

  2、因私營企業和家庭工業拖欠職工工資的糾紛;

  3、因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引發的各類民間矛盾糾紛;

  4、因小區開發征用土地等引起的糾紛;

  5、其他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

二、程序與方法

  1、定期排查。每月排查一次,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情況,及時匯總,經主要負責人簽字后于每月20日前報鎮政法辦。遇有重大緊急情況隨時上報。不得遲報、漏報或隱瞞不報。沒有發現問題的,實行“零報告”制度。

  2、每月召開一次矛盾糾紛排查工作信息員會議,要有會議記錄,隨時掌握各小組糾紛情況。

  4、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和部門職責分工,交辦給主管負責人。并配合協調至該糾紛解決好。

篇2: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

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

  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實行“誰主管,誰負責”。

  二、要定期排查轄區內的矛盾糾紛,確定辦法,制定預案,做到“底數清楚,防范到位”。

  三、對排查出的各類矛盾糾紛要及時進行調處,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初期,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小矛盾糾紛不出村,大矛盾糾紛不出鄉鎮。

  四、對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糾紛,要積極組織協調有關部門聯合調處,落實責任,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制訂預案,做到排查一件,調處一件,教育一片。

  五、對上級組織領導批辦、督辦的重大矛盾糾紛,要限時調處,未能如期辦結,也不說明情況而造成群眾越級*,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相關人和主要領導人的責任。

二.矛盾糾紛登記制度

  一、人民調解委員會應設立專門的民間糾紛登記薄。人民調解委員會下設的調解小組也應設立登記薄。

  二、每半月或一個月各小組將受理的糾紛,綜合填入人民調解委員會登記薄內。

  三、對于當事人的申請,調解人員應認真進行登記。

  四、當事人如果是口頭申請,調解人員聽取當事人對糾紛情況的陳述,并按糾紛當事人陳述的內容進行登記。

  五、在進行糾紛登記時,要嚴肅認真,盡量記當事人的原話。

  六、對于瀕臨激化的糾紛或當即可以調解的簡單糾紛,可以在穩定事態發展的基礎上先行調解后補辦糾紛登記手續。

  七、糾紛登記后,應當分門別類歸檔,妥善保存,以便將來復查。

三.糾紛案件收結制度

  一、統一收案。所內工作人員要按照司法部門關于基層工作的業務范圍、工作原則和服務程序的規定,遇到當事人申請調解的糾紛案件,要先進行登記,統一收案不容許個人私自收案。

  二、統一委派。對所內已登記的糾紛案件,非屬重大疑難糾紛案件,由所長統籌考慮,統一進行委派,被委派人員要按照要求認真主持進行調解。

  三、集體討論。遇有重大及疑難法律事務,須提交所務會議進行集體研究討論決定,所內無法作出決定的,必要時向縣局或鄉鎮黨委報告。

  四、統一收費。所內公開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嚴格按照收費管理制度,不允許個人私自收費辦理糾紛案件。

  五、限時調解。工作人員主持調解糾紛,自當事人書面或口頭申請調解之日起一般應在兩個月內調解,最長不超過三個月。到期未調解的,視為調解不成功。

  六、完善檔案。調解達成協議的,除簡易糾紛和即時清結的糾紛外,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協議書的制作要內容具體,格式規范,符合要求,及時立卷歸檔。

四.矛盾糾紛信息傳遞與反饋督查制度

  一、各司法所每月例會向縣局匯報本轄區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情況。

  二、對易激化、轉化或引起*的事件要及時向縣局或上級匯報。

  三、對重大疑難、易激化矛盾糾紛,在4小時內進行跟蹤報告,24小時內寫出事件的書面報告,上報縣局。

  四、糾紛信息要客觀真實,如實反映情況。

  五、對收集來的信息要按報送時間,單位綜合股份進行登記。

  六、對上報的矛盾糾紛,經局務會研究處理辦法,按工作環節反饋的基層司法所落實,并及時報告領導掌握落實情況。

五.矛盾糾紛調解責任追究制度

  一、對矛盾糾紛調處不及時,使矛盾激化,各所股室領導責任由主管機關追究,個人行為由管理權限主管部門追究。

  二、對重大疑難糾紛調處不力,轉化或引起*的,經查實情況較輕的,主要責任人要在一定范圍內作出檢查,并扣發一個季度的年終獎金。

  三、對隱報、瞞報、漏報、遲報矛盾糾紛,引起不良后果,經查實情節較重的,該所、室不得評為先進單位,其主要責任不得在年度考核中確定為優秀等次,扣發半年年終獎金。

六.矛盾糾紛調處回訪制度

  一、對已調解的較復雜的民間糾紛,涉及多方當事人的糾紛、瀕臨激化的糾紛以及時間長的糾紛要及時進行回訪。

  二、對復雜的易反復的瀕臨激化的要有針對性的回訪。

  三、回訪時要了解協議的執行情況,影響協議履行的隱患。

  四、了解當事人特別是重點人的思想狀況,行為有無反常,對調解協議的態度、反響等。

  五、要及時發現有無新的糾紛苗頭。

  六、征求對調解人的意見、建議。

七.重大活動期間民間糾紛專項排查制度

  加大防止民間糾紛激化工作為力度,增強人民調解工作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效果,尤其是在黨和政府開展重大活動期間,保穩定、促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的職能作用,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說的重大活動是指涉及廣大群眾利益、群眾普遍關注、在全社會有重大影響的活動。比如:1、在市、區舉辦的世界性、全國性的重大比賽活動,召開的重要會議;2、全國、市、區召開的重要會議;3、市、區舉辦的重大慶祝活動;4、市、區、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工程項目,如:拆遷、拓寬道路等重點工程;5、國家出臺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可能引起群眾波動的。

  二、重大活動期間專項治理排查系指:

  1、在重大活動之前及工作期間進行民間糾紛治理排查工作,把糾紛解決在萌芽之中,防止矛盾激化,為重大活動提供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2、針對重大活動的特點,采取防范措施,調處民事重大活動有牽連的民間糾紛,保證重大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民間糾紛專項治理排查,要緊密圍繞社會上的熱點、難點;要緊貼黨和政府的重大活動和中心工作發揮作用。

  四、各級調解組織要制定民間糾紛專項治理排查工作計劃,對處于萌芽狀態的或已形成糾紛的,要及時疏導、化解;對疑難或易激化的糾紛,要主動及時(請登陸政法秘書網)調解或協調有關部門共同解決,調解不成的要擬寫社請報告逐級上報。各級調解組織要將專項治理排查情況,詳細記錄在調解主任工作手冊上。

  五、各級調解組織及管理部門在排查民間糾紛后,要及時分析糾紛產生的原因、特點及發展趨勢,制定具體的防范措施,并按照“區民間糾紛預防措施”有關規定,做好糾紛專項治理工作。

  六、各級調解組織及管理部門要主動向單位黨政領導匯報重大糾紛情況,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要和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協同作戰,調處重大糾紛。

  七、民間糾紛專項治理排查工作要列入人民調解工作責任考核內容,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

篇3: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領導組職責及工作制度

  1、組織領導本單位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2、根據本單位社會穩定狀況,研究提出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重大措施。

  3、對一個時期本單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做出部署。

  4、定期召開協調會議,研究本單位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對本單位發生的矛盾糾紛,明確排查調處責任,責成有關部門限期抓好調處。對本單位發生的矛盾糾紛,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共同調處。

  5、抓好本單位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

  6、議定對本單位因排查調處不力而引發重大案(事)件的責任人的責任查究。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

一、定期排查制度

  ⑴要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協調組,在規定期限內,認真妥善地處置化解職責范圍內的各種矛盾糾紛。

  ⑵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領導組每月召開一次協調會。

  ⑶實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月報表制度,各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協調組將本轄區排查處置情況在每月的2日、27日前向街道領導組寫出工作報告,書面匯報一次,街道司法所、司法調解中心每月2日前將本轄區上月的排查調處情況報上級排查調處辦公室。

  ⑷對排查出的重點問題,如因涉及社會治安引發的問題,婚姻、家庭鄰里等民間糾紛,要求做到及時上報。

  ⑸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協調組每季度至少寫兩份信息及時落實排查情況。

  ⑹經過排查沒有發現問題的也要記錄在案,實行"零報告"制度,對于排查出的主要問題要以督辦卡的形式交有關部門辦理。

二、臺帳制度

  (1)對排查出的影響穩定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全部登記造冊,建立臺賬。

  (2)定責任單位、責任人,定處置措施,定處置期限。

  (3)問題已經解決的要及時銷賬,到期未能解決的要跟蹤督辦。

三、工作協調制度

  (1)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收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認真分析,梳理歸類。

  (2)每月召開一次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對排查出的各類矛盾糾紛,按照"分級負責,歸口處置"的原則,落實到有關部門、單位和責任人,并提出處置期限。每次協調會議必須形成會議紀要。

  (3)對群眾反映強烈、處置難度大、有可能引發重大治安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及時提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領導組研究,提出具體的處置意見,并從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組,及時調查處理。

四、定期報告制度

  各單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辦公室,要將排查出的矛盾糾紛情況定期報告同級黨委、政府和上一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對排查出來的重大矛盾糾紛,按照協調會議議定的要求由有關部門、單位限期處置,本級解決不了的,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報告上級綜治委,由上級黨委、綜治委協調有關部門限期解決。對有可能引發重大治安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要隨時上報,經排查沒有發現問題,也要記錄在案,實行"零報告"制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辦公室要將本單位部門矛盾糾紛排查處置情況每月總結一次,形成專門報告,上報同級黨委、政府和上級綜治委。做到一月一總結,一月一分析,一月一上報。對在本單位造成一定影響或發生越級赴地市以上群體*事件,要寫出專門報告,同時要認真填寫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月報表。省綜治委統一印制了《全省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情況月報表》,由各單位按月將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情況統一填寫后,于下月的2日前報局(委)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辦公室。

五、情況通報制度

  (1)每月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情況進行一次通報。

  (2)及時總結經驗,推廣典型,分類指導矛盾糾紛調處工作。

  (3)對領導重視,矛盾糾紛排查處置及時,社會穩定的地方、部門和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領導不重視,推諉扯皮,把本部門、本單位的矛盾推向社會,把應該本級解決的問題推給上級,造成不良影響的通報批評,直到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六、領導包案、掛牌督辦制度:

  (1)對可能造成影響的和上級領導批辦、通報督辦的重大矛盾糾紛,實行領導包案、掛牌督辦,限期解決。

  (2)從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督導組,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聽取責任單位、責任人關于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督促指導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幫助有關單位妥善處置各種矛盾糾紛。

  (3)對因排查處置不力、發生群體性越級*事件的單位,以督辦卡的形式,督促該單位限期解決。

七、考核獎懲制度

  中發〔*〕17號文件明確指出"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要把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作為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和當務之急,因地制宜,盡快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加強督促檢查"。

  各級綜治辦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要把矛盾糾紛排查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范圍,列入領導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內容,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檢查和考核。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對下級上報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紀要建立檔案,抓好督促落實工作,必要時進行實地考核。要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激勵制約機制,把矛盾糾紛排查、獎懲等緊密掛鉤。

  對工作得力,成績顯著的要記錄在案,形成專門報告。在報送政府主要領導的同時,送交組織、人事部門,作為考察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對因工作不力或隱瞞情況,釀成重大治安問題和群體性事件,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堅決行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權,否決該單位當年評選受獎及主要領導晉職晉級的資格。

  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中央綜治委、中紀委、中組部、人事部、監察部《關于對發生影響穩定重大事件的地方領導實行責任追究的通知》精神,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給予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