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辦法

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辦法

2024-12-06 閱讀 9224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逐步規范我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切實減輕農村五保戶、生活困難殘疾人、特困戶大病患者的醫療負擔,逐步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水平,根據《阿壩州農村醫療救助實施細則》及有關規定,特制定本暫行管理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村醫療救助,是指政府在農村開展的一項旨在對廣大農村五保戶、生活困難殘疾人、特困戶在患大病或危急重癥醫療費用過高,影響家庭基本生活時給予的醫療費用救助的專項救助行為。

  第三條農村醫療救助原則

  ㈠屬地管理原則;

  ㈡救助急需原則;

  ㈢公開、公正、公平原則;

  ㈣專款專用原則;

  ㈤動態管理原則。

  第四條農村醫療救助水平應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支付能力相適應,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

第二章管理機構

  第五條成立x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委員會,其主要職責:

  ㈠領導、指導、協調和監督全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

  ㈡制定、修改和完善我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辦法;

  ㈢負責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并向縣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請示匯報工作;

  ㈣負責籌集和管理農村醫療救助基金;

  ㈤負責基金預算、決算的審定;

  ㈥負責監督醫療救助對象獲得醫療救助、醫療質量和服務情況,組織工作調研、經驗交流和檢查考核等。

  第六條縣農村醫療救助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作為全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的日常辦事機構,辦公室設在縣民政局。

  其主要職責:制定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制定救助基金的管理辦法、基金的籌集以及匯總編制;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各項規章制度;指導農村醫療救助工作。

第三章農村醫療救助的范圍和對象

  第七條農村醫療救助的范圍是我縣農村戶籍人口。

  救助對象,是指農村五保戶、生活困難殘疾人和鄉鎮人民政府調查核實并經縣民政局批準的農村特困戶家庭成員。

第四章基金的籌集和管理

  第八條設立x縣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基金通過各級財政撥款和社會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籌集。主要來源是通過上級專項轉移支付給予支持、縣財政預算安排、社會各界自愿捐贈、彩票公益金和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以及按規定可用于農村醫療救助的其他資金。

  第九條農村醫療救助基金用于資助救助對象一次性農村醫療救助費用和補助救助對象的大病醫療費用,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特種傳染病救治費用。

  第十條農村醫療救助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縣財政部門在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中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用于辦理資金的匯集、核撥和支付業務。縣民政局設立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用于辦理資金的核發、支付和發放。

  第十一條經縣民政部門批準的農村醫療救助對象大病醫療費用補助資金,由縣財政部門按時將醫療救助資金核撥至民政部門農村醫療救助基金專賬,由縣民政部門支付給鄉鎮人民政府發放,實行國庫集中支付。

第五章救助對象的申請、審批程序

  第十二條農村醫療救助對象申請程序:申請人(戶主)向所在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經村民委員會評議后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作出審核意見后上報縣民政局審批同意后,確定為農村醫療救助對象。

  第十三條農村醫療救助對象的確定要做到“三公開”,即:公開評定條件、對象和救助內容。村民委員會要將評定對象張榜公示7天,縣民政局和鄉鎮人民政府深入調查核實,然后確定醫療救助對象,做到公開、公正和公平。

  第十四條每年由縣民政局編制農村醫療救助對象花名冊和統計表各一式四份,鄉鎮人民政

篇2:農村公路管理規章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農村公路管理,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使用、養護管理和路政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公路是指符合國家規定技術等級的縣道、鄉道、村道及其附屬設施。

  第三條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全市農村公路的統一管理。

  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交通主管部門(以下統稱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管理工作。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由市公路管理機構和區人民政府按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分工負責。

  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

  第五條農村公路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建養并重、保障暢通的原則。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愛護農村公路的義務,有權舉報破壞、損壞農村公路和影響農村公路安全的行為。

第二章養護管理

  第七條農村公路養護分為大修、中修、小修工程和日常養護。

  第八條市、縣(市、區)應當根據農村公路養護類別和實際技術狀況編制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

  全市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由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報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農村公路年度養護計劃由其縣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報經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縣道的年度養護計劃由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編制;鄉道、村道的年度養護計劃由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第九條章丘市、歷城區、長清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行政區域內縣道的養護由其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縣道的養護由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

  鄉道的養護和村道的大、中、小修工程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村道的日常養護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后,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

  第十條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鄉道、村道養護的技術指導。

  第十一條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應當逐步推行市場化。大修、中修工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養護作業單位,但搶修工程可以除外。小修工程和日常養護可以由養護責任單位擇優確定養護作業單位。

  養護責任單位應當與養護作業單位簽訂養護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第十二條農村公路養護作業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和合同約定,使農村公路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第十三條農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應當實行工程監理制度和質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第十四條養護人員進行養護作業時,應當穿著統一的安全標志服;利用車輛作業時,應當在車輛上設置明顯作業標志,過往車輛應當避讓。

  第十五條農村公路的綠化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統籌規劃并組織實施。

  第十六條農村公路養護用地、砂石料場以及養護需要的挖砂、采石、取土以及取水,由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十七條養護責任單位應當建立農村公路災害防治工作應急保障機制,提高抗災害能力和事故應急救援能力。

  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農村公路交通中斷,養護責任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搶修。不能及時修復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組織修建臨時通道或者公示繞行路線。

第三章養護管理資金

  第十八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主要由市、縣(市、區)財政預算資金和國家、省撥給的補助資金組成。

  第十九條市和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應當編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經費預算,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后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

  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鄉道、村道養護管理經費預算,由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

  第二十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年度補助標準,由市交通主管部門根據補助資金和市專項財政預算資金的數額、養護里程、技術狀況確定。

  第二十一條縣(市、區)對上級撥給的養護管理資金和同級專項財政預算資金應當統籌安排,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計劃完成情況計量支付。

  第二十二條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應當統一管理、專款專用,實行年度審計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

第四章路政管理

  第二十三條有關縣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行政管理;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行政管理。

  第二十四條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在農村公路上應當按規定設置警告、禁令、指示等標志、標線。

  第二十五條在農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為:

  (一)擅自設卡、收費、罰款和攔截車輛;

  (二)從事建筑作業活動;

  (三)擺攤設點,設置集貿市場及各類經營場所;

  (四)打場曬糧、堆放物料及設置其他障礙物;

  (五)挖溝引水、漫路灌溉;

  (六)焚燒秸稈、堆糞漚肥、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七)其他損壞、污染農村公路的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給他人財產、人身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車輛軸載質量或總質量超出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不得在農村公路上行駛。確需行駛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并按要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對公路造成損壞的,應當按照原技術標準予以修復或者承擔修復費用。

  第二十七條鐵輪車、履帶車和其他可能損害農村公路路面的機具,不得在公路上行駛。確需行駛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并應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對公路造成損害的,應當按照損壞程度給予補償。

  第二十八條臨時占用、挖掘農村公路或者從事其他涉路項目作業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后方可施工。影響交通安全的,并應當征得公安機關同意。工程完工后,應當按照原技術標準予以修復或者承擔修復費用。

  第二十九條除農村公路防護、養護需要以外,禁止在農村公路建筑控制區范圍內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構筑物;需要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或者設立其他標志的,應當經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批準。

  農村公路建筑控制區的范圍從農村公路兩側邊溝(截水溝、坡腳護坡道)外緣起算:縣道十米、鄉道五米、村道三米。

  第三十條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公路巡查,依法制止、處理各種違法使用、占用和破壞、損壞農村公路的行為。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在農村公路上設卡、收費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超載車輛擅自在農村公路上行駛的;

  (二)鐵輪車、履帶車和其他可能損害農村公路路面的機具擅自在農村公路上行駛的。

  第三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一,造成農村公路路面損壞、污染或者影響農村公路暢通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一)擺攤設點、設置集貿市場及各類經營場所的;

  (二)堆放物料、從事建筑作業活動及設置其他障礙物的;

  (三)挖溝引水、漫路灌溉的;

  (四)焚燒秸稈、堆糞漚肥、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的;

  (五)其他損壞、污染農村公路的行為。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區內修建建筑物、地面構筑物或者擅自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拆除,并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由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拆除,有關費用由建筑者、構筑者承擔。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侵占、挪用、截留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的,由交通主管部門予以追回。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對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作出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七條市交通主管部門和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3:農村信用社稽核處罰制度

  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信用社的內控管理,保證國家法律、法規、金融政策的正確貫徹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國務院《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國家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華人民銀行《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及地、縣(市)聯社《章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未執行制度規定造成存款被騙取或透支的,責令責任人限期追回被騙取和透支的存款及占用利息,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全部賠償,并按被騙取、透支金額的2―10%處以每筆不低于100元的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蓄意讓客戶透支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三條開具空頭存單(折)的,責令責任人限期追回存單(折),按其金額的2―10%處以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者,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四條吸收存款不入帳,搞帳外經營的,按違規金額2―10%處以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造成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五條搞虛假存款,人為調整存款結構的,責令立即糾正,對單位處以1000―3000元罰款,地責任人處以100―10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

  第六條明知是單位公款,仍以個人名義開立儲蓄帳戶辦理存款的,責令限期糾正,對責任人處以100―500元罰款。

  第七條違反儲蓄制度,不按時軋計、核對帳務,造成帳務差錯的,對責任人處以50―100元罰款。

  第八條未按規定辦理儲蓄存款提前支取、異地托收、查詢、掛失的,未按規定辦理凍結和解凍儲戶存款的,對責任人每筆處以50―200元罰款,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賠償損失。

  第九條利用工作之便,盜用儲戶存款,侵占儲戶利息,套取集體利息的,對責任人沒收全部收入;處以1――5倍罰款,并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十條儲蓄事后監督未履行職責的,對責任人處以100―500元罰款。

  第十一條不執行錢帳分管、當日核對帳款、“四雙”制度和現金收付未交叉復核的,對責任人每次處以50―100元的罰款。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賠償。

  第十二條違反庫房管理制度規定,金庫鑰匙不按規定交由兩人分管、隨身攜帶的,出納員因事離崗庫箱不加鎖的、查庫期間出納未驗證、復點的,對責任人每項處以30元的罰款;丟失庫房鑰匙的,對責任人處以500―1000元罰款。

  第十三條會按會計、出納要求建立有關登記簿和登記不規范的,對責任人處以50―100元罰款。

  第十四條兌換損傷券不符合兌換標準的,當時不加蓋全、半額和經辦員章的,沒收的假幣當時未加蓋有關印章或未登記的,對責任人每張處以5元罰款。

  第十五條現金、印章、有價單證和重要空白憑證等不按規定入庫的,出納與會計每日核對帳款的,對責任人每次處以20元罰款。

  第十六條出納錯款的,除按出納制度規定處理外,對責任人處以50―100元罰款。

  第十七條私自動用庫款、白條抵庫、票據抵庫、帳款不符的,限期查明原因,對責任人限期追回全部款項和應承擔的利息(按同期貸款利息計算),并按動用金額的10――100%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給予紀檢處分。造成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十八條分管領導、業務部門負責人未按規定時間檢查現金庫存、有價單證和重要空白憑證的,每漏一次處以20元罰款;未嚴格執行有關會出交接制度的,每次處以20―50元罰款。

  第十九條出納、會計不執行操作程序和不及時記帳的,對責任人每次處以10元罰款,造成透支或經濟損失的,由責任人追回有關款項,每筆處以50――2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第二十條不執行有價單證及重要空白憑保管、領用、登記、銷號、作廢、銷毀制度和表外科目核算制度有關規定的,對責任人處以50―200元罰款;帳實不符的,責令限期糾正,并處以100―500元罰款,由此引發的案件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二十一條錯記、漏記利息的,責令其限期糾正,并對責任人處以20―100元罰款。

  第二十二條收回貸款本息和吸收的存款,不按規定及時入帳的,對責任人處以每天萬分之五,但每筆不低于1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二十三條不按規定時間結帳的,對責任人每次處以30元罰款,連續2次以上者加重處罰。

  第二十四條未按規定建立開銷戶登記簿的,開戶手續不全、帳戶變更、印鑒更換及銷戶等不按規定辦理的,對責任人處以50―200元罰款。

  第二十五條受理的各種憑證、票據基本要素不全的,有刀刮、涂改、藥水銷蝕的,超期、遠期等不合規定的,對責任人每筆處以20元罰款,解聘專業技術職務,造成資金損失的,除全額賠償外,給予紀律處分。

  第二十六條不按規定使用帳戶和會計科目,影響會計核算正確性和真實性的,對單位通報批評,對責任人每筆處以50元罰款。

  第二十七條會計帳務核算發現帳帳、帳款、帳據、帳實、帳表、內外和各種會計報表之間不相符、不銜接的,未執行帳務核算規定的,責令立即糾正,并對責任人處以100―5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解聘專業技術職務或調換工作崗位。

  第二十八條會計檔案按制度規定及時整理、裝訂、歸檔、銷毀、調入、調閱的,對責任人每次處以20元罰款。

  第二十九條未執行印鑒、密押、微機分管分用制度的,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泄密、丟失或被盜用的,對責任人處以500―10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三十條違犯結算紀律、積壓結算憑證、聯行報單等未能及時入帳的,受理憑證無理拒付、擅自拒付或退票、有款不扣或不及時扣劃、少扣賠償金的,匯票、匯款解付不按規定辦理對客戶資金造成損失或不按日更換業務章日期的,除按有關規定處理外,對責任人每筆處以50元罰款;截留、挪用、套用結算資金的,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第三十一條丟失聯行信件、電報、電子匯兌憑證的,對責任人每次處以100―500元罰款,造成結算損失的,由責任人負責賠償,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二條辦理查詢、查復不及時,不按規定處理的,對責任人每筆處以20―100元罰款,造成資金損失的由責任人負責賠償,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三條違法簽發空頭匯票、支票和辦理空頭匯款的,對責任人每筆處以1000―*元罰款;簽發假匯票、假匯票的,對責任人處以*―3000元罰款,造成資金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三十四條不按規定參加同城票據交換的,對責任人彼20―100元罰款;造成款項錯解的,存在違規掛帳的,責令限期糾正,并每次處以100―500元罰款,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全部經濟責任,并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五條內部憑證使用不規范的,每次對責任人處以50―200元罰款。

  第三十六條違反現金管理規定支付現金,允許單位和個人超限額提取現金,對責任人處以100―10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七條對超權限發放大額貸款的,發放貸款繞規模經營的,責令限期收回,對單位處以不少于3000元罰款或通報批評,對責任人按貸款金額處以2―5%。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造成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三十八條對違反制度規定發放的信用貸款,冒名貸款,化整為零碎貸款,人情貸款,異地貸款除限期收回外;對責任人處以2―5%。的罰款,但每筆不低于200元,并給予紀律處分,造成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三十九條抵押、擔保貸款未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抵押、擔保手續,造成合同無效的,需要辦理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質押物登記手續和財產保全手續而未辦理的,貸款時,貸款抵押品價值低于貸款本金的,對責任人按貸款金額的2―5%。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造成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四十條未按規定簽訂借款合同或借款合同填寫要素不全,致使合同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對責任人處以200―1000元罰款,并解聘專業技術職務。

  第四十一條不執行貸款操作程序,逆程序發放貸款的,對責任人處以200―1000元罰款,并通報批評,解聘專業技術職務。

  第四十二條貸款展期不符合有關規定的,隨意涂改借據,改變原訂償還期限,貸款到期前未按規定發放到期通知書的,到期不按時發出催收通知書的,對責任人每筆彼5―20元罰款;逾期貸款超過訴訟時效的,對責任人按逾期金額給予2―10%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信用社主任及員工對自己任職前的舊貸款出現“新官不理舊事”,人為造成貸款懸空,錯失保全落實與清收良機或失去法律時效的,對責任人處以1000―50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

  第四十四條對不按規定以貸還貸,有意掩蓋貸款風險,以貸結息的,除取消騙取的榮譽和追回獎勵款外,對責任人處以500―1000元罰款,并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第四十五條質押、抵押貸款已形成逾期,又不主動收繳質押、抵押物品,用于抵頂償還貸款本息,造成質押、抵押合同失去法律時效,貸款形成風險的,對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

  第四十六條未按貸款形態及時調整帳務或隨意調整貸款形態的,責令限期糾正,并對責任人處以100―1000元罰款。

  第四十七條在貸款利息以外收費用于個人牟利或集體私分或挪作它用的,沒收所得收入,對單位處以100―5000元罰款,通報批評,對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

  第四十八條擅自減免貸款利息的,責令責任人限期追回減免部分,并按減免利息金額的10―50%處以罰款。

  第四十九條對企業、個人貸款放松管理、失察,造成企業套取貸款炒股票、搞期貨的,對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并給予法律處分。

  第五十條不建立貸款有關登記簿的,貸款帳、表、卡、簿、據不符的,不執行貸款質量監督考核制度的,貸款檔案資料不全和管理體制不規范的,責令限期糾正,對責任人每項處以100―500元罰款。

  第五十一條企業轉制、改制、法人代表更換,因工作不到位,債權關系未相應調整,未及時落實債權的,對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

  第五十二條弄虛作假,不按規定進行貸款呆核銷的,對責任人處以核銷金額5―10%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

  第五十三條辦理各種結算應收取的手續費、工本費、郵電費而未收的,除補收應收費用外,對責任人每筆處以20―50元罰款。

  第五十四條收回已核銷呆帳貸款未按規定入帳,挪作它用的,責令立即糾正,對責任人處以500―10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

  第五十五條違規出具經濟擔保的,責令立即撤銷經濟擔保,對責任人處以1000―5000元罰款,并給予紀律處分,造成損失的移交紀檢、司法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