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案例
管理學家亨利?艾伯斯說過,上級領導的職責就是要把下級的行為納入一個軌道,以便有利于實現組織目標。那么怎樣規范下級的行為呢?在許多人看來,最簡便的辦法就是仿效軍隊,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
然而嚴格管理未必是科學管理,一提管理就說要“嚴格”的人也未必是真懂管理,事實上,在“嚴”字當頭思想的指導下,企業管理的成績也是有好有壞,先說說做得比較成功的兩個案例。
案例一、
長虹集團是軍工企業出身,歷來有嚴格管理的傳統。倪潤峰一直認為,公司的管理制度最好不要給員工犯錯誤的機會。
以上下班制度為例,早晨只要廣播聲一停,公司的大門立即關閉,遲到者會被守候在門口的紀律檢查人員記入考勤簿,下午下班的廣播音未響,任何人不得提前離崗,否則以早退處理。凡是連續3次遲到、早退或曠工者,公司予以辭退。
為了便于器材的管理,公司規定員工一律不得攜帶提包進出公司,若遇特殊情況,也必須交門衛檢查后方可出入。
長虹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實行“早課”制度,據說這一做法來自于日本松下公司。全體員工每天早晨上班必須提前10分鐘到崗,然后由各部門經理人員或班組長組織員工列隊站立,齊聲朗誦公司的規定用語,比如長虹精神、長虹廠風、長虹宗旨、長虹目標等等。在這之后,由部門經理負責布置當天的工作,并對上一天的任務完成情況做出總結。
案例二
銀行家陳光甫先生創辦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素以紀律嚴明、執法甚嚴著稱。行員只要犯了行規,就會遭到處分。
比如行里規定早上9點上班,而行員必須于8點3刻前到行,8點3刻后到者,以曠工半天計,9點以后到者,以曠工一天計,但仍應照常上班,不得借口不上班。又如,嚴禁“得罪”顧客,有與顧客吵架者,不問是非曲直一律開除。
上海銀行有一套嚴格的檢查制度。檢查員是總行檢查處的辦事人員,他是持有“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被派往各地檢查總行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檢查時間不定,每年一次或兩次,也可能幾年不檢查。
檢查完全采取突擊方式,事先分行經理也不知道。檢查不是聽取匯報,而是采用聽、看、問、查的方法。如對于存款,要逐筆核對帳單,對存折則柜面核對。對貸款,除了對賬以外,還要分戶走訪。檢查的內容共有一百多項,主要包括經營方面的問題,貸款的可靠性,與同業合作情況,服務態度等。甚至行員簽到制度執行情況,金庫、賬庫鑰匙是否按制度由兩人分管,拆閱信件和電報是否由專人負責等,也要一一檢查。對于檢查結果,由總行來信逐項指出并限期糾正。
至于中層干部若有作風不正或貪污舞弊等情況,檢查員也通過與普通行員的接觸,調查了解,予以揭發,否則就是檢查員的失職。遇到這類情況,總行對被檢舉者的處理,一般是訓斥、調離或開除。而對一般行員則更嚴厲,如有貪污零用款項30元者,被查出后立即開除,檢查員僅需向總行檢查處和人事處報告備案即可。
總的看來,嚴格的檢查制度對于上海銀行維護紀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同樣是嚴格管理,也有做得不好的,例如鄭州的亞細亞。
案例三
亞細亞對商場進行軍事化管理,為企業制定了一系列鋼釘鐵鉚般的規章制度。全體員工都要接受軍訓,統一春夏秋冬服裝,并按技術等級在肩章上顯示星階標志,全商場職工按連排班進行編組。在經營理念上,他們提出“上帝是永遠正確的”,要求員工進行微笑服務,注重儀表儀容、禮貌禮節,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王遂舟要求亞細亞員工要拋棄個人的個性,培養出亞細亞的個性,員工對商場要絕對服從。這種做法的缺點:只尊重顧客不尊重員工,不惜以犧牲員工人格和尊嚴為代價去取悅顧客,過分強調“顧客就是上帝”結果造成對顧客的一種偽善姿態,服務員因此感到尊嚴受損和心情壓抑。
例如亞細亞的宣傳材料說:女營業員被顧客指著鼻子大罵,兩眼含淚,但仍然微笑以待,旁邊顧客看不下去,問她為何不還嘴,回答是“不敢拿自己的飯碗開玩笑”。員工并非天生就具備對侮辱和刻薄待遇具有超級承受力,更非天生就沒有自尊和人格,當公開抗拒可能招致災難時,他們只能以曲折、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員工自我壓抑程度越深,一旦反彈,力度就越大。
善待顧客的前提是善待員工,只有滿意的員工才能有滿意的工作,也才有滿意的顧客。
從道理上講,管理人員只有嚴格遵守組織中規定的紀律和辦事程序才能達到績效管理的目的。因為管理體制是一種嚴密的、合理的、形同機器那樣的社會化組織,它具有熟練的專業勞動、明確的職權劃分、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等級服從關系等特征,從而使其成為一種系統的管理技術體系。一句話,只有制度才可靠。
但也不應忘記,“在管理方面沒有什么死板和絕對的東西,這里全都是尺度問題”(法約爾語)。組織的目的本來是動員、激發人的能力,而不是強制性的驅動,更何況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局限性,這也是制度的部分內涵。
如此說來,嚴格是相對的,嚴要嚴得符合管理需要,因此在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度”,而不是越詳盡越好,也不是越嚴越好。
篇2:企業管理制度的規范性動態變化三種情況
規范性
企業管理制度企業管理制度的規范性是要求企業管理制度呈穩定和動態的統一的,長年一成不變的規范不一琮是適應的規范,經常變化的規范也不一定是好規范,應該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而實現相對的穩定和動態的變化。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管理制度應是具有相應的穩定周期與動態時期,這種穩定周期與動態時期是受企業的行業性質、產業特征、企業人員素質、企業環境、企業家的個人因素等相關因素綜合影響的。企業應該依據這些影響因素的變化,控制和調節的企業管理制度的穩定性與動態性。導致規范性的企業管理制度動態變化時的因素一般有三種情況:
1、企業經營環境、經營產品、經營范圍、全員素質等是要經常發生變化的,這些因素的變化相應會引發組織結構、職能部門、崗位及其員工隊伍、技能的變化,繼而會導致使用、執行原有的企業管理制度中規范、規則的主體發生變化,企業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規范、規則因素必然須因執行主題的變化而相應改變或進行修改、完善。
2、產品結構、新技術的應用導致生產流程、操作流程的變化,生產流程、操作程序相關的崗位及其員工的技能必然要隨之變化,與之相關的企業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規范、規則、程序等因素必然須因此而改變或進行修改、完善。
3、因為發展戰略及競爭策略的原因,企業需要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市場份額,當原有的管理制度及其所含的規范、規則、程序成為限制提高生產或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等的主要要素時,就有必要重塑企業機制,改進原有企業管理制度中不適應的規范、規則、程序。
篇3:電廠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1.范圍
本制度規定了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的管理職能、管理內容與要求、制度的實施與監督檢查。
本制度適用于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的管理。
2.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制度中引用而構成為本制度的條文。在本制度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制度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創建國際一流火力發電廠考核標準實施細則》--國家電力公司*.11.21
3.術語
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依法規范的企業制度。其基本特征是產權明晰,責任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現代企業產權制度,即公司法人產權制度;現代企業組織制度,即公司組織制度;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即公司管理制度。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對企業管理活動的制度安排,包括企業經營目的和觀念、企業目標和戰略、企業的管理組織以及各業務職能領域活動的規定。
4.管理職責與分工
4.1企業管理者組織形式:廠級領導、中層干部和管理人員。
4.2廠級領導負責企業的重大決策和整體經營活動;中層干部負責把廠級領導制定的戰略具體化,并指揮和協調基層管理人員的工作;管理人員接受上級指揮,負責協調基層組織的基本工作,具體負責各項基礎管理。
5.管理內容與要求
5.1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的安全文明生產管理、企業的科技信息管理、企業的設備技術管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的經營管理。
5.2重視推行現代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并有效運作。組織機構的建立應遵循以下原則:
a)統一目標原則。即組織各部分都要有實現有關任務的分目標,為完成組織統一的總目標而努力。
b)權力系統原則。即企業從廠長到一般員工有一個統一的權力系統。組織各層次的每個員工均有上級,一個人只接受一個上級的指令,避免多頭指揮造成混亂。廠長應把一部分權力逐級下放,使各級管理者有職有權。責任到哪里,權力到哪里。
c)責權利相統一原則。各部門及各成員都有明確規定的責任、權力和利益,三者相互協調統一。
d)精干、高效原則。部門設置及人員配備合理、精干,相互分工明確,協調有序。
e)組織彈性原則。組織的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具有一定的彈性,能根據組織需要適時進行調整和變革。
5.3積極推廣應用國際、國內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5.4企業的安全文明生產管理
5.4.1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文明生產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各部門及各類人員的安全職責,認真落實安全文明生產責任制,做到獎罰分明。
5.4.2企業應確立年度安全文明生產目標,并制定保證目標實施的措施。
5.4.3積極開展"三安三化"工作,并注重實效,全面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
5.4.4根據電力生產特點,認真實行定置管理,設備標志齊全、清晰,介質流向清楚;
5.4.5保持生活區、廠區清潔整齊,道路暢通,綠化面積達到宜綠化面積的93%以上。
5.4.6煙塵、廢水排放達到國家或地方標準。
5.4.7工作場所的粉塵、室溫、噪音符合勞動保護規定。
5.5企業的科技信息管理
5.5.1認真落實國家、國家電力公司及主管公司關于加強科技工作的決定。建立健全科技管理體系,制定科技、信息發展規劃,全面落實各級人員責任制。
5.5.2積極組織生產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對安全生產、經營管理中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并積極承擔集團公司科技項目,不斷提高設備健康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
5.5.3積極引進、推廣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依靠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發展。
5.5.4大力推廣應用國際先進水平的電力科技新技術,電力信息化達到國際先進火力發電廠水平。
5.5.5積極開發應用信息化管理體系,實現設備管理(缺陷管理、檢修管理、狀態檢修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安全管理、運行管理、物資管理、實時數據、文明生產、合同管理、班組管理、辦公自動化管理等領域的功能開發與實際運用,形成覆蓋全廠各生產崗位、管理崗位和檢修維護班組的計算機管理網絡。
5.5.6企業檔案目標管理達到國家一級。
5.5.7廣泛采用目標管理、tqc、網絡技術、量本利分析、定額管理;廣泛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活動,形成制度化、規范化。
5.5.8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獎懲力度,以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科技興企的積極性。
5.5.9建立較為完備的競價上網技術支持系統,成立競價上網管理機構,明確相關人員的工作職責。按照電網競價上網規定,進行市場運作,以提高企業效率和效益。
5.5.10加強企業戰略規劃目標管理,成立規劃目標管理機構,制定其管理控制程序,明確管理職責,建立起規劃制定、分解實施、評價改進、監督考核一體化的閉環管理體系。
5.5.11加強調研和指標分析,建立與國內國外現代化火力發電廠的信息和技術交流制度,制定出科學可行的創國際一流火力發電廠指標體系。
5.6企業的設備技術管理
5.6.1建立健全設備技術管理標準,制定科學合理的設備技術管理發展規劃,并落實設備各級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
5.6.2加強各項指標管理,使各項生產技術指標達到國際一流的標準值。
5.6.3積極推行優化運行、耗差分析,降低煤耗,提高設備可靠性。
5.6.4建立和完善設備檢修質量保證監督體系,實施檢修全過程管理,消除設備"七漏",使設備完好率達到國際一流規定的目標值。
5.6.5積極開展節能降耗、狀態檢修、在線監測等技術的應用,大力推廣設備檢修點檢制,不斷提高發電廠的安全性、經濟性和自動化水平。
5.6.6強化、細化設備技術管理。努力實現設備管理的安全性、基礎資料管理的規范性、十項監督的時效性、工程管理的計劃性、節能管理的效益性、科技管理的群眾性、環保管理的合法性、備品管理的科學性、狀態檢修管理的可追溯性。
5.7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5.7.1按照"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企業方針,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建立"以業績考核為基礎,以動態管理為手段,以分配差距為杠桿,以調動職工積極性為目的"的良好的用人、用工、分配機制和管理體系。
5.7.2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采取多種分配形式,合理拉大分配差距,實行多元化的分配制度,進一步提高職工工作責任心、積極性,形成收入能增能減的競爭機制。
5.7.3積極推行職工崗位動態管理,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原則,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來選拔和任用人才;形成全廠崗位靠競爭、報酬憑貢獻的良好局面。
5.7.4建立健全各級崗位培訓標準,加大培訓力度,使全員崗位培訓率達到80%以上,三高人才比例達到國際一流規定的目標值。
5.7.5按照"培訓是職工最大的福利"理念,從著眼于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出發,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的職工培訓計劃和獎懲制度,逐步實現培養人才由數量發展型向素質提高型的戰略轉變,實現職工"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5.7.6注重人才的開發和應用,建立科學的調動、提升等用人機制,逐步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5.8企業的經營管理
5.8.1建立起完善的生產、經營經濟責任制和嚴密的管理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
5.8.2嚴格企業法制化管理,建立企業法制化管理體系,依法經營,從嚴治企。
5.8.3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努力構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營管理體系。制定年度經營責任制考核實施方案,建立內部模擬市場機制。將工資與可調電量掛鉤,以提高各類人員對安全生產的關切度,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5.8.4按照"超罰節獎"的原則,將"三費"進行分解承包給各二級部門,由二級部門按月申報、控制使用,以實現人人身上有指標,人人肩上有壓力。
5.8.5加強成本管理,建立健全控制成本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進行成本控制、監督和考核。
5.8.6根據市場經濟需要,建立經濟活動分析制度,并定期進行經濟活動分析。
5.8.7加強預算管理,嚴格按預算控制各項收支,制定預算管理制度,每月在經濟活動分析會上對預算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發現預算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調整。
5.8.8加強資金管理,把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和結算資金分開管理,嚴格按照審批程序控制各項資金支出。
5.8.9加強審計制度建設,進一步夯實審計管理基礎工作。積極開展常規性的財務收支審計工作,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加強重點工程、合同、資金、資產及成本管理制度的審計,并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議。
5.8.10健全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對合同管理實施全過程的審計監督,強化工程項目的審計監督和效能監察,推動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5.8.11強化計劃管理的龍頭作用和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把所需的材料費、管理費等納入年度綜合計劃和月度計劃,形成計劃、合同、限額三重控制。
6.檢查與考核
6.1檢查
6.1.1制度一經發布生效,有關各方都必須嚴格遵照執行,標準化管理機構和被授權有該項管理職能的部門將對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6.1.2各部門和單位都必須按本制度的規定,對分管和歸口管理的內容實行制度化管理,達到制度的要求,并接受有關部門的檢查。
6.2考核
對違反本制度各項條款規定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將追究其責任,并由廠經濟責任制考核委員會給予經濟考核。